绿林网

《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是一本由兔草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读后感(一):困·境

我偶尔翻开这本书,直为其中一篇所吸引,大概是讲一个失去丈夫的中年妇女,遇到了令她心动的人,最终却无疾而终的故事。故事无甚新奇,但结尾却让我眼前一亮。

“她看见那头巨鲸正在顽固的撞击着玻璃墙,一下,两下,三下。……她为那头鲸鱼数着拍子,数到九时,玻璃窗被震得粉碎,水倾泻而出,咖啡香气被海水的腥味完全掩盖,她突然觉得自己置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世界上的所有海域,而那头曾困在玻璃墙内的鲸鱼似乎已经游到了宇宙中心,并继续朝着宇宙腹地游去。”这结尾一气呵成得令人身心舒畅,宛如一出新浪潮电影的结局。 这篇文章叫《困鲸》,或者又可以叫“困境”,困,一个多无奈的字眼,当中一个被架到十字架上的人,囿于昼夜方寸之间,四面埋伏而不得脱。 而那只鲸鱼幻境则作为一种逃脱,现实的残酷诱使大多数“白日梦想家”去做这样一个梦,想象像那只鲸鱼一样,奋不顾身,挣脱一切,朝着宇宙游去。 我也幻想过,而且不止一次,幻想自己如一只鱼或者一些会飞的东西。读到此处,作者诱发了我内心深处那蓬勃的欲望,而隐匿在整个光怪陆离的书本世界里的,每个人物都是她,也都不是她,她是理想的,也是现实的,她是脱俗的,也是世故的,她是复杂多面体,她是你,也是我。

《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读后感(二):解剖一些谎

首先我得坦诚地说,兔草没有太大的进步。

话分两面。我们这一代人,走到这个年纪,不再稚嫩也谈不上足够成熟。比起几十年前特殊年代里,二十出头就能领兵打仗的青年们,我们何止没进步,简直退步到一种“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荒唐境地。

兔草在书里诚实地书写着我们讲出的日常之谎。为着逃避时间刻度上的“中年”临降,为着催眠自己还在维持“爱情”,也为着那个自认应该还没跑远的“不一样的我”,我们每天睁开眼睛到阖上眼睛,都挣扎着,摇摇晃晃地,尽量不脱轨地生活。

《驯鸟》这一篇里,闹了半天并不会驯鸟的丁甲,向“我”吐露了鸟的秘密:

长久的点线生活让我们的行走都变成肌肉记忆,都市里有那么多楼宇店铺可去,但它们又一模一样,开着冷气亮着灯,都是水泥盒子而已。我们从一个盒子出来,再去往其他盒子,我们早就失去了飞的能力和关于飞的想象。

在与书名同题的这篇《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里,我又读到一种不太显而易见的心惊。女主角很下意识的一句话,让我感觉不对劲。

明明男主就在她身边,但她绝望的来源,是和外界断了联络。人类彼此之间的信任如此稀薄,以至于接近恋人的两者独处时,安全感还得维持在能与外界联通上。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将自己置于屠宰场这样奇特的约会场地,本来不是为了更快卸下心防吗?

在本末倒置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的还不止这些。《送你一颗陨石》里,爱情可以依靠旅行,即便是出国旅行弥合吗?而退回到追求自我的新事业上,人生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吗?肥皂剧中那些不堪一击的逻辑总在现实中滑坡,我们没有明白因,也不会了解果。

某种角度上,兔草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死去一部分”。毕竟在谎言积累越来越多之后,故事里,或者现实里的人,已无可挽回地扭曲、重构,乃至新生了一部分,这同时意味着有些部分也就死去了。这些短篇有的结局包含了鬼魅奇异的呈现,或者是“吞噬”,或者是“调包”,都像极了我们张皇无措后面对生活难题的惊惧。

与上一本作品集带着潮湿的触手相比,这本比较“干燥”了,我不想说这是生活的井卡着她也卡着我们上下不得,可它就是脱水的甩干的,可能有些皱巴巴的,我们这群废柴的几声叹息。

微观来看,或许它和很多年轻书写者的文本一样不那么伟大,那让时间再等等吧,等等影子拉长夕阳西下,愿我们还记得有人写下这些谎言的结局,有人曾往我们微不足道的二三十岁的酸涩柠檬水里,加了一点可以回味的茶。

《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读后感(三):远离不想要的东西,才不算是逃

这是一部充满了人生困境与解困的书,同时,每个故事背后都隐含了人心最隐秘的黑暗角落。对自身困局的迷惘挣扎,对躲过命运恶作剧的沾沾自喜,对他人不幸的不屑一顾和侥幸。阅读这本书,总会让我思考‘逃离’和‘迷茫’的关系,对于当下的生活状态,呈现出的表象是‘逃’,其实或许我们只是不够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

年初的时候,有一部日剧叫‘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多多少少也跟本书有着共鸣的感觉。单单只是活着,我们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何能成为强大的野兽对抗人生的困境和无可逃脱呢?

生活像个巨大的笼子,城市像个密不透风的水泥森林。李离想要离开生活圈给他的一方土地,沿着铁轨走啊走却始终无法逃离,沿着铁路走了一个圈,回到了原地;陈乌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被外界各种力量推着往前走。让人想着关于《围墙》的那句话,墙外的人想进来,墙内的人却想出去。陈乌对李离生活的不幸心存侥幸,同时又急需证明自己的人生选择才是正确的,不断地从李离的生活细节中证明自己过得好,然而,谁又比谁过得好一些呢?李离没有如愿去到他想去的地方,可是,他的心可以去到任何地方;陈乌去到了远方,却始终困在那圆环般的轨道中。

书名《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挺有意思,过去血腥的屠宰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游客、情侣、朋友打卡约会相亲的网红场所。挺讽刺的,来到这里相亲的双方,互相考核着对方的出身学历行为举止,以及车子房子存款,像极了案板上待宰的羔羊。只不过当初论斤两售卖的牲畜,如今不按斤两而是别的衡量标准罢了。一方面,对于血腥的屠宰场心怀厌恶恐惧;另一方面又对网红之地,成为待宰羔羊趋之若鹜。矛盾而又有些无可奈何,每个人对于当前困境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充满自信能掌控一切突破包围圈,而有的人则被内心的恐惧先吓破了胆子。最后能依赖的不过也就自己而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畜’一词走进了大伙的视野。似乎,不往自己身上贴一个‘社畜’标签,都不好意思走在路上说自己是互联网时代的职场青年。想想也不是,每个人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大不相同,内心的困顿要比外来的压迫更让人喘不过气来。一边为了生计奔波,一边放纵内心让其肆意奔跑,而两者往往背道而驰,人就这样被撕裂开来。

本书的几个短篇小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乌和李离的故事《坐骑》,以及《恐龙是如何灭绝的》的故事,两者都是关于逃离的故事。其实说是‘逃’,有些不够准确,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却能很准确地判断自己不想要什么,如果说拒绝不想要的东西,被称为逃的话,那怎样才算是做自己呢?

李离说:“不要怕,怕的话你哪里也去不了。”

不要害怕现状和逃避现实,只要没在原地踏步,暂时躲起来徘徊迷茫休息一下也无妨。

《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读后感(四):因为还有爱情,尚且不要失去信心

第一个故事《坐骑》里有一个访冬巷,透着灰暗冷酷的气息,令我想起了苏童的《城北地带》。城北的开阔地带里有一条香椿树街,男人和女人世世代代被困在里面,无法逃脱。

我觉得把《坐骑》放在开篇是很聪明的。都说沿着铁轨走就能达到远方,可主人公李离却带着一同离家出走的“我”回到了最开始出发的地方:访冬巷的铁轨是首尾相接的。逃不出去的访冬巷,为后面12个故事搭建了布景,好让失意的人左冲右突。

《城北地带》是纵深的,讲了时代的变迁与它给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而这本书里的13个小故事,拼凑出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被放大、看起来显得模糊的局部。这好像我们现在的体验:日复一日的忙碌,使人越来越难体会到生活的变化,直到某一天才惊觉青春已逝、激情不再。

有些人从昏昏沉沉的忙碌中惊醒:我再也忍不了了,我要逃离这里!逃离现在的生活有很多种通径,回到家乡,躲进乡村,哪怕是在午夜期待一场艳遇。怎么逃,逃到哪里不重要,因为至少逃跑的人心怀美好的希望。但我觉得最可怕的是,希望早已被包装成商业化的礼物,就像《送你一颗陨石》里说的:“与其说这是一种美好愿望,不如说是用美好愿望进行商业包装”“大部分引起大众情感共鸣的把戏都是骗人的”。这就彻底把出逃的后路堵死了。

书中好几个故事都对被商业侵蚀的理想进行了讽刺,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知音号》。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以为自己终于遇到了灵魂伴侣,却发现对方不过是现在新潮的体验式戏剧包装出来的一个角色。在这个恋爱充满了套路,婚姻需要相互匹配条件的时代,要找到在很多地方有共识,可以一拍即合的灵魂伴侣就像是实现了伟大的理想。可蓬勃的商机连那些纯粹的人儿也不放过,如果动用人力物力就可以制造精神层面极致的欢愉,那么古往今来为人所讴歌的“爱情”,总有一天都会被人工合成物代替吧。这又让我想到了日本繁荣的陪酒产业,人们不惜为温柔的TA倾注金钱,哪怕省吃俭用也要下班和TA说说话,像猴子捞月一样拍打着爱情的残影。

我还很喜欢《没有星星的岛屿》,因为一个孤独又虚弱的女人来到寂静的地方,令我想起了堀辰雄的《菜穗子》。她为了亲眼看到星星而不惜举家搬到孤岛上,却不知道“星星”竟然是房地产开发商编造出来的噱头,也就是说,她被理想引诱,主动步入了牢笼。文中引用了一个很荒诞的故事:某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拿特殊仪器探照酒店房间,结果各个角落都有点点繁星。是啊,一直亮在我们心尖儿上的星星,本质上是不是只会在筋疲力尽的冲刺后发出微弱的光,我们就靠着这点亮光坚持生活在一片空虚中呢?

尽管每个故事看起来都丧得那么彻底,但是作者还是为我们留下了爱的火种,还在由屠宰场改建成的网红圣地里。爱情这种美好的感情,竟然还会顽强而坚韧地。从血淋淋的土地上冒出芽来。她好像在轻轻安慰着快要对爱,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我们:“不要怕,怕的话你哪里都去不了”。

《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读后感(五):人生分岔之书

这是一本人生分岔之书,就是说在这里你会面临许多条从主干路上分岔出来的道路,不仅仅是你站在马路上面对一个简易难度的十字路口而做出一个简易的选择,而是面对着十三道门(所谓的窄门)一旦进入就大门紧闭再也无法回头的命运择决。这听上去或许有些夸张悲壮,甚至惹来另一些人的蔑视:只要愿意,所有人都可以走在康庄大道上,所有人的生活都不会变成这样,人生哪来的这么多岔路。

但人生就是有这样多的岔路——这是阅读此书前一个最为基本的接受度——而且岔路的出现是不受任何人为控制的,至少在你的人生中不受你的控制。在这本书里我们看见了关于理想现实的岔路,关于原生家庭的岔路,关于男女恋爱的岔路,关于结婚生子的岔路,关于孤独终老的岔路……更重要的是,这些岔路并不是所谓的极端个例,而是带着这个时代乃至往下更长远的时间里我们都必须面对的普世性难题。

相比于第一本书,兔草的第二本短篇集明显拥有了一种更为清晰的声音,一种提出更刺痛的质疑声音,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是一个诘问,这样一个时代之下,我们人生的落点究竟在哪里?这个诘问隐藏在书中那些剃刀般锋利的句子中。句子组成故事,最后演化为我们都可能走上的一条人生岔路。

短篇集里的同名小说《去屠宰场谈恋爱好吗》开放了一个显得不那么残忍的结局,两人的关系好像能更近一步,旋梯像接往通向天国的人那般缓缓升起以引渡两人的爱情,但在屠宰场中发生的爱情不是显得更为虚幻和饱含错觉吗?同样在第一篇小说《坐骑》中,兔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叙事形式和真假难辨的生活幻境。李离和我之间的关系变得耐人寻味,坐骑与被坐骑的关系,时时刻刻发生变化或者被误认为发生变化。而这些犹如照片中的视觉错觉都是由作者的叙事技巧带出来的,再来看《知音号》这一篇,起先可能会觉得是一篇略俗套的套题小说,读者自认为可以掌握情节走向,却不知转角就等着我们这样一个结局,一个双重视角双重错觉反而将主角拉回现实(不如说松一口气)。

再看《南方野人》、《消失在麦理浩径》和《雨屋》,第一人称实现的一种读者和主人公的身份置换在这里表现的很明显,结尾处的魔幻现实,带着凶狠孤绝的味道。在现实生活中加入异变的构思,造成的效果是加倍的爆炸效果,如果是喜剧就有双倍的喜剧效果,如果是悲剧就达到双重的悲剧效果,这一切都基于合理的安排,也就是前文必须达到情绪的饱和,不然异变的结局就显得突兀让人不解甚至不满。兔草在处理这一方面很娴熟,知道怎么才能让一切合理发展(合理一词出现在这样的小说中显得多奇怪),甚至不如说拥有了一点只能由小说才能完成的关于未来生活的预见性。

这从另一个方向驳倒了我开头所说的话,关于此书是人生岔路之书的这一说法又得到了新的补充和变化,或者说所有的岔路在踏上的那一刻其实都成为了必须前进的正路——无论是迫于无奈还是自己的意愿选择——不用给它赋予另外的名称,因为不同是因为和他人不同,而他人不过是地狱。

期待兔草的下一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