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智能战略》读后感1000字

《智能战略》读后感1000字

《智能战略》是一本由曾鸣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能战略》读后感(一):是写给美国高中生看的吧?

这是写给美国高中生看的吧?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一句话的道理扯一长篇,众人皆知的东西也可以赘述,另外,案例确实是给不熟悉中国的外国人看的,但是有些案例我估计老美都不愿意看(因为都了然于心,就像中国人看书里的网红经济一样)。

我反正是看了前六章没有任何收获。你是要把别的书写过的组合起来再写一遍吗?但是有新意吗?买这本书跟买其他烂书一样,就像股市做错了投资,花了我时间,丢掉不看的话,又总觉得后面会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看,所以一直看下去,然后一直失望,到最后时间全耗没了。抓狂!!!还花时间写了这评论。本来晚上用来做其他创业项目的时间也被占了,就为了一再检查整本书是不是有自己遗漏的价值点。

《智能战略》读后感(二):商业模式和组织文化漫谈

翻了曾鸣的《智能战略》,这本书要比上一本讲的清楚,原来的三个循环也变成两个: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在看书的某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阿里的商业模式,用类比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淘宝比作一个shopping mall,线上的shopping mall。

淘宝作为商场引进各种商家,然后为商家提供各种服务,打扫卫生、广告宣传、收钱记账、贷款等等,然后还有围绕着淘宝的各种中间商,装修公司帮店家装修店铺、模特公司帮忙拍照等等。

最后淘宝变成了什么,一个平台,聚合了各种服务,给商家和消费者构建了一个平台,同时又可以把一些服务开放出来,如支付宝,开放给更多领域来用,改变传统商业的更多方面。

所以,以电商起家的淘宝必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这和微信是天然的区别,基因所致。

以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体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组织文化。

商业模式方面,他们创造的都是一个平台,数字世界的平台,让各方聚合在这个平台上,然后通过为各方提供服务来获取收入,相比线下来讲,可能不收租金,但收水电费。

在组织文化方面,他们代表了一种反馈机制、快速迭代机制,相比传统的从上到下传递的文化,他们的组织信息交互相对会更充分,特别是字节跳动。最近看了一些OKR的内容,在目标上下一致的前提下,组织更应该做的是赋能。像是《赋能》那本书里讲的,现在是VUCA的时代,现代企业越来越面临的是复杂的问题,需要大家面向目标充分进行信息的沟通,建立快速的反馈机制,而决策不再是从上至下,而是充分赋能、放权,并提供一个所有人可以进行有效信息交互的平台,大家共同面向问题提出方案,并快速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对敌人进行歼灭。所以传统的泰勒、福特式的管理方式已然落后了,面对新的问题必须要有新的组织文化。

其实做这些方面的思考目标是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判断一个行业、公司、产品的发展趋势,这是个核心问题,也是我非常困惑的问题。传统的分析总是沿着当前的趋势进行推演判断,但这种方法在创新业务面前是非常无力。毛泽东同志是如何判断中国革命的形势的?是为了鼓舞士气、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真的看到了历史的必然趋势?突然想起林彪的文章《怎样当好一名师长》,把工作做到家,有信息、有数据...

这是个长期要思考的问题。

《智能战略》读后感(三):战略学教授老革命下海谱写互联网公司战略新篇章,为公司吹最大的牛,且并不耽误赚屌丝的钱

3.8星,可读。出口转内销的作品,写的比纯内销作品要严谨、认真很多,也更洋气。

1.曾教授在第五章 C2B模式:如何构建反馈闭环中,列举并详述了张大奕的案例,当然,出版于2018年的英文版和2019年的中文版并不会未卜先知地发现张大奕其实是淘宝天猫总裁蒋凡的小三,其在淘宝上的惊人销售额也免不了淘宝霸道总裁这就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的嫌疑。生于1970年的曾教授,作为一位倍受尊敬的学院派教授,还是慕名奇妙地被迫吃了一大口生于1985年的准油腻中年蒋凡喂的苍蝇。

2. 书的确是好书,站的足够高,吹嘘了阿里巴巴的智能商业实践。读的时候,一直在想,这是得多脱离一线,才能说得出这么漂亮的话。一个字,绝。

3. 内部人事频繁变化,用拥抱变化已经变成DNA和变化的制度化来解释,管理混乱,战略(脑子)不够用人力凑,用柔性组织,自动调优来说明。读过战略博士做过教授的高管可真是有文化。想问一句,站的那么高,不冷吗?

4. 用短评里某位豆友的话来说,这本书书名应该改成“我用专业术语吹我公司”。虽然并不算很难懂,但这本书并不容易读,需要读者有更多的耐心。

5. 有点理解曾教授写这本书的动机了,从阿里巴巴退休的毕业论文,在美国做为阿里做宣传,同时,也希望能让自己归纳的智能战略理论得到传播。回顾曾教授的职业经历,可谓是少年得志的典型。1998年,28岁拿了美国博士后,就进了最顶级的商学院INSEAD教书,2002年,32岁参与创办长江商学院时,就已经是教授,且当上了EMBA项目的Director。2006年,36岁被马云挖到阿里巴巴,当上了参谋长(在外企的序列里,起码相当于SVP吧),直到本书于2018年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时,也不过48岁,却已经是实打实的美元标准的billionaire。作为教授,虽然并没有迈克·波特或德鲁克或明兹伯格,甚至钱·金级的广为传播的理论,但在中国管理学界和商界却名利双收,实属难得。一介书生,能有如此际遇,也算是命好上天了吧。

6. 这本书的调性是针对欧美读者而定,被翻译回中文,出口转内销后,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则显得非常水土不服,不接地气。或许,这就是曾教授本人的书生气质吧。

未完待续

以下为书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