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读后感锦集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读后感锦集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是一本由闻 中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读后感(一):洒满觉性光辉的心灵地图

/ 01 /

闻中老师的书不易读。

呵呵呵。

以为漫卷诗情,诗情间,俱是典故。

以为哲思翻涌,哲思间,饱含心意。

以为手捧咏叹,咏叹间,若再续一笔,笔意雅藏的,又将是怎样一方世界?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其中,究竟有几个世界?

/ 02 /

一本蓝色封面的小书。天空蓝。打开时,蓝色牵系神思转向书页间,再一看,每一页的尽里头,亦氤氲出一点蓝。

我便想,这是觉性的颜色。

向内探寻,若走得够深够久,邂逅原本即深植于心底的觉性,它的颜色,应是清澈中带着澄明的吧!

这澄明要把整个世界耀出光。

无明与尘滓,被它荡涤过——

便是无比澄澈的光。

/ 03 /

有的书,不是书。

在我心中不是。

老师在书中提到的那些书,我想,之于他,亦不只是书。

每一本好书都是种子。火种。

一本书,若缺了伟大的灵魂,是无法在人们心中生长的。它会在时间的风中涣散成信息,凋零成字节,这样的“书”,不过是聚合在一起的纸张而已。

人的灵魂若缺了浇灌,便果真只剩下那五大元素了。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不只有灵魂,更有用灵魂浇铸的时光的刻痕。

这是一场向内求索的心灵之旅,我猜,老师走了很久。但,很久,不过一回首。

/ 04 /

我真是不识好歹,一口气便读完了。

实在怠慢了书中的美好年华。

那些年华不只属于作者,还有他悉心典藏的一个一个的人——那些满溢着觉性光辉的灵魂。

光芒温润,隐没于红尘。

还好有老师,在书籍构建的曼妙世界中,他和他们,是知交旧友。

他讲述他们的故事,仿佛谈起一些早已相熟的故人。

他念着他们的哲思与文辞,仿佛在每一个太阳忘却西沉的黄昏,沐浴永不陨灭的智性之光。

美好的片刻一一被定格,定格成,一本书。

/ 05 /

若没有这本书,集齐这么多圣者与贤者的智慧,要花很久吧!

又或,智慧散落得太深太远,身为一名不识珍珠的寻宝人,若无人指点,是辨不明珍珠与蚌珠的吧!

是了,《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是一幅地图,心灵地图。

翻开,翻开就好。因为点滴俱是哲思,句句饱蘸深情,一个人用生命中挚爱的岁月酿成的华章,不就该还报于另一幅岁月么?

当心念升起的时候。

当思绪浮泛的时候。

当世界拉开巨幕,故事里俱是问号;

当内心遗如孤岛,长夜中希冀明灯——

要有这本书。

用脚步丈量过的世界,用心意感应过的世界,用挚诚温暖过的世界,用虔敬洗礼过的世界……

用喜悦祝福过的世界,用悲伤沉淀过的世界,用孤独守候过的世界,用觉悟抱拥过的世界……

都在书里。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是对你我的祝福。

/ 06 /

跟随书里的时光,远行吧!

行过看不见的千山万水,行至看得见的心灵时空。

世界的旅者,唯有叩遍每一个陌生人的门,才会找到他自己的家;人也只有在外面四处漂泊,天涯踏遍,最后,才能抵达内心最深处的殿堂。

这一次,是跟随闻中老师,叩遍洒满觉性光辉的,一扇扇门。

这一次,是用行动者数十年的跋涉之路,开启一段一路芬芳的奇妙旅程。

这旅程以时光为河流,以晓悟为渡舟,以行动为船桨,以觉性为信仰,好让一个个远方,次第点亮。

星辉升起,升于心底。

遇见世界,遇见,你。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读后感(二):读《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的一些心得

最近与朋友论到语言。自以为语言或许是这世上极神秘的事物,不论是日常的闲言片语还是撰于竹简上的诗文经典,无不是因着语言而得以铺展开来。

这一方面看来,语言确是永恒的,隔着千年的岁月,远古的文字浮现在今人面前以至被阅读传诵,仿佛正是击穿了时间的庞大面具而窥见一个鲜活的容貌;而另一方面,经历世世代代的流转,语言似乎在渐渐被遗忘。那些古典中的词话,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当下的时代,对我们大多数奔波于地铁与大厦中的人们来说,想必已是十分遥远的事物。虽则我们对这些话语不觉陌生,也似乎能够懂得它的意义。然而比起以往,一个词语所带给我们的体验已变得愈加贫瘠。语言好似在时间的视线中模糊了影子,不再能看清它原来的样子。杨柳不再有晓风残月,而雨雪也再无独钓寒江了。

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好,或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好,大抵我们与世界已变得愈发疏远,以至于让那些原本意涵丰富的词语沦为概念的躯壳。虽然还不曾有过哪个年代能像今天这样,只要打开电视机就能够关注地球另一面的实况,仿佛一切都近在迟尺,一切都被收纳进我们的视野之中。

然而就在我们与世界最近的距离之间,或许我们还尚未与它遇见。故此,我初看到这书名——《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便敞明了心中的思绪。书中曾引用梭罗的一句话:“只要永恒的法则还在统治着宇宙,那么没有一只真正的黑莓能够由波士顿城外的山上运到城里面来。”的确,我们从未采摘过它,也从未见过它原来的样子。我们剥去了它风霜雨露的外衣,只是品尝着赤裸裸的的黑莓。而那些果园的农夫们或许更懂得它,他们知道一株黑莓树需要扎根在怎样的土地,久旱无雨时又该如何予以润泽。当阳光铺洒在繁茂的枝叶上,一簇簇黑莓压弯了枝条,他们便知道已是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对于那些在城里生活的人们,这一切当然不会与之相照面。在玲琅满目的水果商店中,黑莓不过是一些用钱币换来的食物。我们如何能知晓它的身世呢?当然,我们不会觉得黑莓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并且,都市繁忙的工作也从来不允许人们有过多的时间漫游山林。事实上山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十分罕见的事物,这倒不是因为山林都被砍伐殆尽从而无处寻觅了,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这些山林大都被人们用栅栏保护起来,使之从我们的生活中隔绝出去,并称之为“风景保护区”。用这样一种手段来保护自然岂不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吗?游客纷纭踏至,随即又匆匆离去,这些山水与他们发生了实在的关联吗?虽然他们的确看到了那些树林与湖泊,就如同城里的人们也的确品尝过黑莓的滋味。然而这样匆匆一瞥的相见竟是真切的遇见吗?如果这种遇见还蕴含着某种独特的品质,以至于让那些已然映入我们眼帘,但却未能抵达更深层境域的相见沦为一种过眼云烟的偶然。那么,这种遇见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那些山林在晨间的雾霭中渐次浮现,舒展着枝叶,在拂晓的白光中发出簌簌的声响;而在日暮时分,飞鸟收拢它的翅膀,万物复归于静寂,它便与大地一同消隐于暗夜。那些山林所展现出的深沉之境从何而来?

书中《美不是存在,而是发生》一文,以濠梁之辩为引而思索美之为何物。其中谈到,若是不凭藉着意识自我的照亮,那么万物终归只是一片晦暗,更无美之存在可言。当我们用一双真切的眼睛看到那些山林的内核,便不单单只是一种外在风景的素描,在这一凝望之中,人们能够洞察自我内在的心境。而这种照见必定是依着与世界的一场深入的遇见。我们愈是触及世界的深处,便愈能够使自我意识得以敞明。这条道路只会在个体处发生,它是隐秘的经验,不可被普遍化,也无法借由任何外在的知识来达成,如书中所言:“对于盲者讲光明的知识,他仍然理解不了真正的光明是究竟怎么一回事,知识的光,不是光本身。”如同一个语词的经验,我们不能够用堆积的概念来丰盈它,而只能借由生活经验本身才能够让它意义得以充实。

在那些漫长的文明历程之中,或许只有诗人才能够真正保留人类的语言。这到不是说他深谙词语的学问,像语言学家一般能够知晓诸多词根的来龙去脉,而是说诗人亲近于语言,他能够抚摸每一个词语脉搏的跳动,因为这些词语的意象都原本地发生在他的生活世界之中。一位伟大的诗人,如但丁一般,必是用心灵丈量过天空与大地,才能够赋予它们一阕诗篇。

波士顿郊外的黑莓,它陌生的芬芳漫布在人们一度熟稔的大地上,它等待着在一个微风轻拂的夜晚,当久已沉默的相遇再次焕发生机的时候,为人们带来一个最为真切的语词。一如泰戈尔曾在《吉檀迦利》中写下的诗句:

你的世界,在我的心中编字成句,你再以你的欢乐给它谱成了乐曲。你总是在爱中把自己交给了我,又借着我的生命,来感受你自己那最是圆满的爱情。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读后感(三):遇见,岁月中的一轮轮明月

茫茫人海,遇见一个心动的人,往往从她的外在开始, 但长久的相伴,一定因为她有着独特的灵魂。 我想爱上一本书,也是这样的过程。

“一个孤立的字母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字母与字母组合才有了词汇,有了句子和华美的文章,进而生成了无穷的意义。” 我被这样的文字一下击中了,就像于无数的人群里面,人与人遇见时的那惊鸿一瞥。这是闻中老师的随笔散文集《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的开篇首句。和这本书的遇见也颇有意思,那是大概一年前,刚接触瑜伽哲学,在学习《薄伽梵歌》的我,被网络中不时遇到的精彩而深刻文字所折服,他们都出自同一个人——闻中。循着文字的香气,我辗转来到苏磨教育闻中老师主持的森林读书群,进而一口气买了好几种闻中老师的书,并像一个小粉丝一样索要老师的签名。众书如约而至,其中有一本蓝色封面的小书,这本书完全是意外的惊喜,乃是闻中老师嘱托,让人特地赠送给我的,它就是《遇见》。

据老师讲,这本集子是自己灵魂走过的路。而书的封面和内里均是深深浅浅的蓝。蓝色是老师的最爱,因为据说这就是灵魂的颜色,而这由深渐浅,正是透露出灵魂逐渐澄明清澈的过程。老师常说及这宇宙中的因缘际会,也总说自己和学生们有着深深的缘分。和一本书的缘分何尝不是这样呢。缘分中自有天意,但那份方向的努力和寻找,才是遇见的根本,而不期而遇的获得,更让人觉得造化神奇,世界自有一番曼妙。 闻中老师是思想大家,他的文字同样具有超凡绝尘的魅力,这样一位将文学和哲学集于一身的学者十分少见。同样的描述,在老师的笔下会深刻隽永的多,同时不失流光溢彩,更具摄人的力量。这份文字的美丽,我想自然来自于老师饱读诗书经典后的浸淫熏染,但也一定存在先天的灵慧和敏感,以及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瑜伽士对于文字能量的精微把控。就像一位绝世佳人,其容貌自有后天服饰妆容的加分,但一定更是那一份天生丽质,和常年修炼的气韵调和使然,才会让这份美好如此地卓尔不群。 这份美丽的文字,是适合浅唱低吟,适合吟诵咀嚼的。书中的文字,经由浪漫与思辨气息的双重贯通,于唇齿间的吟哦,灵魂的共振后,呈现出活泼的生命灵力。所以,我们在“相约读书会”读书群里每次进行《遇见》朗读报名的时候,六七个朗读名额会在瞬间“秒杀”,足见大家对《遇见》的喜爱。 而每周二和周四的读书时间,更是读者和听者灵魂共舞,遨游寰宇的精神盛宴时刻。按照万良兄的话说,读《遇见》能够同时关照到书本和自性,用气息来将两者联结融合,真真称得上是“阅读瑜伽”。

《遇见》的美丽,当然不限于灵动的文字,我们被深深吸引打动的,是文字背后的灵魂。如果你是一个对印度、中国和西方哲学有所了解和热爱的人,《遇见》这本书无疑是极对胃口的。《遇见》颇似一位出自藐姑射山的清新女子,啜饮的是《森林书》《奥义书》《薄伽梵歌》《瑜伽经》《道德经》《论语》之不朽甘露,聆听的是佛陀耶稣老子的生命教导,与庄子、孔子,屈子比邻,和辨喜、但丁、莎士比亚、叔本华为友,在尼采、维特根斯坦,方东美、王志成等近现代哲人中往来穿梭。而且,在阅读当中,我们会发现书中所有的经典,都不是突兀的点缀,每一段语词的引用都水到渠成。所以,其高贵雍容之气度,言辞闳大之深邃,是这本文集天然自有的。譬如,文中有这样一段有关人世的高妙叙述: “大体说来,人在人世人间,一定会陷入困境与险境,最终复返一种圆满或完美之境界,用诗人的话语说,即是失乐园的扼腕与复乐园的壮游。其目的是心意识的深化与纯化,涤尽尘滓。文明,就是自我的一场大戏,此既是宇宙自我的一场净旦末丑彼此相继相承的大戏,也是此身小我的一场生命真实流转之利拉,目击之,而道存之。” 几番思量后,这深邃的一小段话语居然由中西印的最高智慧凝结而出,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然而,如果据此将《遇见》看作拒人千里的高冷女神却很不恰当。《遇见》的底色是悲悯而又温暖的,是光明之化身,是自由之向导,是爱与慈心之存在。细细想来确实是大苦恼的,没有任何快乐可以长久的获得,也没有任何感情可以长久的持有,瘟疫,战争,不公,尘世间的种种之不确定,让身陷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感困惑、深感无力与卑微。迷失的灵魂渴望安稳,冬夜的灵魂渴望温暖,寂寞的灵魂渴望爱。 “If I can stop one heart from breaking, (如果能让一颗心灵免于破碎)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我就没有白活) If I can ease one life the aching, (如果能为一个痛苦的生命带去抚慰) Or cool one pain, (减轻他的伤痛和烦恼) Or help one fainting robin,Unto his nestagain, (或者,让一只弱小的知更鸟回到自己的鸟巢)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此生,我就没有白活) 和着德沃斯基的钢琴曲《If only》(但愿),这抚慰人心的力量正是《遇见》所传递的。仅仅安慰当然还不够,《遇见》带来的还有无畏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喜马拉雅山晶莹剔透的智慧之源,来自对自我神性的确信笃定,来自对不二精神的了然彻悟: “一个在生命的中途,便已经窥见地狱的全部烈火、炼狱的全部艰难的人,怎能不会将自己的双手伸向了天空呢?他在大地上已经以绝望的形式获得救赎。因此,他有抵达天堂和品尝天堂欢愉的权利,他可以享受这天堂的所有幸福。”

如果说《遇见》对读者最大的吸引力,那应该就是其中的“神秘”吧。老师的一位学生曾感叹道——“进了《遇见》的文字,我好像入了迷宫。在每一个迷住的地方都有风景。不用找到出口,好像哪里都是出口”。没错,她就是这么一本神奇的书,亦可以称作 “书中之书”。因着她的闳博深邃,跟随《遇见》的时空的旅行并不十分轻松愉悦,也许会有一点迷惑,也需要一点知识储备,但每一份寻找都值得,每一个发现都带来了惊喜。如果你是一个愿意把图书馆视为天堂的爱书人,那么,你随意翻到所喜欢的一篇,循着书中或清晰或秘密的文字路线,来一次思想书海的探宝,相信会收获满满的惊喜。对她的内在了解越多,越会佩服她内涵的丰富,意蕴的高远,读之不厌。 当然,也可以更轻松一点,泡上一杯清茶或者香浓的咖啡,和她于莫干山的蓊郁森林中,体悟中国禅家的流水哲学;在印度的寂乡,与诗神泰戈尔重温那一场旷世奇恋;去往英国的拉格比小镇,来一场意外的窃智之旅;也许,你还可以到康科德小镇上爱默生的故居,在他自由思想的花园中,发现来自遥远东方圣典的端倪与灵光。 “夜深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遇见》就是这样一位月亮一般的女子,等待着你与她结识,慢慢去探究她深邃的灵魂。相信在与她对望的清湛眼眸里,你会发现那个越来越清澈的自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