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下町火箭》读后感精选

《下町火箭》读后感精选

《下町火箭》是一本由[日]池井户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町火箭》精选点评:

●翻译过来感觉少了点儿什么,但为梦想干杯吧

●之前日剧没找到资源,原著也很棒!池井户润的职场燃独树一帜!

●日本现象级畅销作家池井户润作品,首次出版中文简体版! 《下町火箭》获日本权威文学大奖直木奖,销量突破350万册! 阿部宽出演同名日剧,获日本第87届日本学院奖! 还记得看《半泽直树》时握拳流下的热泪吗?《下町火箭》用全新的故事带给你同样的热血!

●励志剧情!

●商界热血小说!良心作者的写作功力了得,文笔干净利落,15万字写出了百万字的迂回曲折,别人上中下三块砖才能讲完的情节,这里一本书足矣,似乎每一页都在发生着事件,每一节都在逆转,每一章都是一个新故事,读来绝不会冷场。(90分)

●还真是典型的日式热血鸡汤啊

●商业故事版热血动漫,有忠犬管家型的殿村,有一群热血但不懂事的毛头下属,有曾经针锋相对但到后来全力支持的财前部长,有脸谱化的坏人富山。最主要是还有一个始终坚持自己梦想而且最终能成功的主角佃。再年轻几岁我可能都会被故事感动,但是年纪越大越容易怀疑这种故事的真实性,越容易怀疑决定是不是正确,是不是选择容易一些的路也会有不错的结果?

●佃却从这旋涡中看到了一丝梦想的微光。

●没有一个人物是空洞的,所有的伏笔环环相扣。初心有多难守,就有多珍贵。一项伟大的事业,一个终极梦想,背后到底有多少牺牲、隐忍和坚守,无从计算。结尾那句“无人谢幕的舞台上,正要开始发射成功后平淡的清理作业”让人更加感慨和感动,在激动人心的成功之后把心态“归零”有多难?能做到,仿佛就看到向着更远处的下一次梦想成真走近了……

●四星半

《下町火箭》读后感(一):人为什么工作?

明年四月,曾创下日本平成年代收视奇迹的《半泽直树》第二季就要开播,播出时距离2013年第一季已经七年。凭借《半泽直树》一炮而红的原著作者池井户润,其作品也在这七年中不断影视化和重拍。中坚精密仪器生产商青岛制造所社长唐泽寿明、埼玉县百年老字号足袋生产厂家“小钩屋”第四代社长役所广司、为证明自己无罪只身挑战庞大企业的小型运输公司老板长濑智也、被降职的大型制造公司中坚工薪族大泉洋……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和法学部,之后进入三菱银行从事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池井户润,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企业、公司为舞台,描写主角在职场上和工作间的斗争。

然而比起这些充斥着各行业专业名词、动不动就多少个亿日元的小说,《民王》中过于可爱的笨蛋儿子、内阁总理大臣和他的小秘书,以跟踪狂事件为导火索揭示一些社会现象的《欢迎来我家》,这些看到原作者时会“欸?”的娱乐性较强的作品,才是我更喜欢的池井户润。

放一张笨蛋

……

本来我是这么想的。

看完《下町火箭》前三十页我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铺垫已经完美、准备已经做好,故事的高潮来临之时,我已经热血上头,在心里为佃制作所的大家加油叫好鼓掌放烟花。

《下町火箭》是池井户润的三个系列作品之一。与“半泽直树系列”和“花咲舞系列”的银行职业剧不同,《下町火箭》的男主人公佃航平是一位火箭开发研究者,梦想着火箭搭载着自己研发的引擎升空。然而火箭“赛壬”升空以失败告终,他离开了宇宙科学开发机构,回到老家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小型精密机械制造公司“佃制作所”。2011年,《下町火箭》获得直木奖,同年改编成日剧。四年后,阿部宽饰演了佃航平,这部剧也收获了第87届日剧学院赏最优秀作品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五个奖项。这个九月,我们第一次把简体中文版的池井户润作品带到了你面前。

回想起来我的情感波动似乎已经逐渐趋于平淡,生活中能让我激动的事情与怎么样都无所谓的事情,后者所占比例更大。然而这个摆明了是池井户润典型风格和路数的故事,这个看到简介会想“啊又是一个想要逆流而上”的故事,仍然让我热血沸腾到热泪盈眶。

这是佃航平接手公司的第七年,从研究人员到经营公司的社长,他在职业身份转换上非常成功。营业额猛增三倍,而且由于注重技术研究与开发,佃制作所在发动机技术和专业领域都获得了甚至高于大企业的评价。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经营,佃航平在这个新天地过得风生水起。直到有一天,竞争对手中岛工业以专利侵权为由将他们告上了法庭,银行撤资、顾客撤单等问题接踵而至。而在一波未平之际,拥有全日本甚至全世界顶尖航空技术的大企业“帝国重工”宇宙航空部部长财前来访,表示要出价二十亿元买下佃制作所已登记的新型氢发动机的零件专利权。

正一脑门子官司的佃航平:

原来是帝国重工近年来一直在推行的“星尘计划”,要用新型氢发动机将大型商用火箭成功送上太空,成为宇宙航空领域引领世界的先锋企业。但当宇宙航空部投入巨额资金将发动机核心零件开发出来时,却发现三个月前已经有公司申请了这个专利,而且是一家“一口气就能吹翻”的中小企业。

本着“自有化方针”——主要是为了维护大企业的面子和核心技术的保密,财前向佃航平提出了二十亿日元的转让价格,这二十亿能让佃制作所还清为研发此零件所借的所有债务,甚至还能有盈余。

但这是饱含着整个技术研发部对新技术的坚持与热情才孕育出来的专利啊。要把耗尽心力开发的技术拱手让人、自己却永远无法触碰吗?

公司内部员工形成了两种观点:

“我们公司最迫在眉睫的问题不就是资金吗?如果卖了专利就能解决问题,那绝对应该卖掉啊。大家可能还没那种感觉,可我们现在面临的可是生死考验啊。”

“那个专利确实是控制大型氢发动机的技术,可它的用途并不一定仅限于氢发动机,而是普适性更高的新系统。一旦卖掉,相当于把所有可能性都舍弃掉了。扔掉这么重要的东西,只为了换二十亿小钱,这怎么行呢?那个专利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一边是作为研究者无法放弃、也不想放弃的新技术开发梦想,一边是身为社长必须为所有员工的工资、奖金乃至未来所考虑的责任心。

你猜,佃航平选择了哪条路?

《下町火箭》读后感(二):有梦想的人到底可以有多酷?

我是一个擅长给自己打气,更擅长给自己泄气的人。

总是喜欢给自己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然后又不断拖延,最后坐等被打脸。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会定期看一些治愈又奋进的书,以此来激励自己。

《下町火箭》是最新看到的一本。看介绍说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看完之后觉得这个形容倒也没错,只是不够准确。

写梦想的书很多,记忆最深的是上半年看的《孤独小说家》,里面那句话激励了我好久,十年前的梦想,如果还没有熄灭,就让它永远燃烧吧。

但老实说,《孤独小说家》的情节并不吸引人,甚至有些老套,让人有种鸡汤的感觉。

与之相比,这本《下町火箭》要更真实,更接地气。书里面有梦想,但不止是梦想,小说把梦想真正地放进了现实,梦想的宝贵和现实的残酷狭路相逢,到底是要向现实妥协还是为梦想而不顾一切?

这是小说里主人公的故事,也是现实里我们很多人的故事。希望与绝望,转机与危机,黑暗与黎明,这些所有的一切交织在一起,叫做真实的生活。

因此我才会说,这是一本接地气的小说,即使小说里主人公研究的是与我们大多数人都无关的火箭。

小说主人公佃小时候在图书馆看到阿波罗计划之后,心里就有了一个成为宇航员的梦想。

不过长大之后这个梦想没能实现,佃成了一位研究火箭的研究员,佃爱上了这项事业,并愿意为其奋斗一生。

结果七年前因为一次火箭试飞任务失败,佃被同事推出来做了替罪羊,承担了所有责任,之后佃的父亲去世,佃便回家继承了家业,一家小型发动机研发公司,从此远离了自己的火箭飞天梦。

虽然不再是火箭研究员,但佃对于火箭的热情并没有降低,他仔细寻找当初火箭试飞失败的原因,并花了大力气开发了一项可以用于火箭的发动机设计,并且申请了专利。

也正因为超强的研发能力,佃的公司先后被同行两大巨头盯上了。

首先是中岛工业,一家以打官司为手段踢走同一领域竞争者的专利流氓公司。他们诬告佃的公司专利侵权,虽然拿不出证据,但凭借着在行业内的威信,这样的大企业可以轻松地拖垮佃他们那样的小公司。

小说里对于中岛工业所使用的下流手段进行了很深刻的刻画,也正是在这里,我才明白,有时候,正义和法律并非是一回事,换句话说,法律有时候维护的并非是正义。

小说里中岛工业通过这种专利诉讼的手段先后整垮了众多中小型企业,但却没人奈何的了它,因为它并不违法。

佃的公司这次面对的正是这样一家巧妙地利用法律干尽不道德之事的专利流氓公司。

即便佃的公司丝毫没有违法,但却没人会相信,或者说没人愿意相信,因为大企业更值得信赖,这是社会的公知,大家都认同的最后就会变成人所共知的真相,我们常说真相只有一个,这样的真相确实很单纯,但决定真相的人并不单纯。

这边中岛工业造成的麻烦还没解决,那边帝国重工就又盯上了佃的公司。

帝国重工研究的正是火箭飞天任务,他们正在执行一项非常重要的星尘计划,但发射火箭需要用到的发动机专利却被佃捷足先登了,因此他们便想方设法地也要拿到佃手里的专利权。

帝国重工提出要买断专利权,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界知道,他们这样的大企业居然需要靠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的帮助,从骨子里,帝国重工的人是瞧不起佃的。

然而这个发动机倾注了佃多年的心血,而且是他这么多年,没有放弃梦想的见证,他不愿意就这样卖出去。

于是谈判陷入僵局,中岛工业和帝国重工都对佃虎视眈眈,而佃的公司财政上已经出现了危机,因为和中岛工业的官司,不断有合作伙伴取消订单。

船到桥头自然沉,佃似乎走入了绝路。

但天无绝人之路,佃公司内部的人都还在努力着。

在新的律师的帮助下,佃他们的官司终于有了赢的希望,他们甚至背水一战,转头将中岛工业也告上了法庭,以此来逼迫对方尽快解决纠纷,佃的公司也能有喘息的机会。

经过半年的苦撑,一切似乎都在好转。但佃却面临着更大的问题。

他不仅是一个拥有火箭飞天梦的追梦者,他还是一个公司的领导者,他不仅有梦想,他还有种种桎梏他追梦的现实因素。

每次被其他人的想法左右之时,佃总是想说,我也有我的人生啊!他也想为他自己而活。但是这很难。

公司内部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以佃为首的一派人主张不卖出专利权,而是由自己来生产帝国重工需要的发动机,这样一来,自己就又能参与到当年的那个飞天梦了。

而另一帮公司的年轻人则认为,直接卖出专利权更加安全省事,公司本就是一家小公司,之前从未涉足过火箭相关的领域,又何必费力不讨好地去制作什么发动机,一旦失败了,那之前投入的研发资金可就都要打水漂了,他们这些底层职员很可能会因此失业。

老实说,一直到这里,我们都不能贸然地说谁对或谁错。佃喜欢冒险,而年轻人们则追求安稳,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有各自的好处,我们不能捧一踩一,就像是在生活里,有人喜欢做主角,而有人只喜欢在台下鼓掌一样,只要是自己的真心选择,其他人不应该也没权利去评价什么。

但小说的高明之处开始展现,它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佃的公司原来是干什么的?

答案不用思考,佃和年轻人两派都知道答案,是出售发动机的,当然并非是用于火箭那种高精尖领域。

但这已经足够了,公司的初心并不是出卖专利权。无论我们做什么选择,但我们最先要记住的,是我们的初心。

佃不知道,如果这次他们卖了专利权,下次他们还会卖什么?底线一旦失去,只会溃不成军,这正是坚守的意义。

但年轻人们还是不明白,他们不懂,不就是卖专利权么?合理又合法,钱还好赚,为什么佃就是要死脑筋。

老实说,看小说的时候,我一直站在佃这边,但我同样不知道要如何说服那群年轻人。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书里面的年轻人们选择了脚踏实地,听从现实的安排;而佃他们则是要放手一搏,在危机中求得转机。

现实和梦想,我们到底该听谁的?没有统一的答案,但书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对,稳定比风险更吸引人,但没有风险的地方存在商机吗?

于是佃决定为自己而活,坚持自己自己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即使决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但佃并不能真正不管其他员工的想法,因为他是他们的老板,他得对他们负责。

那到底要怎么说服那些年轻的员工呢?小说的高明之处再次体现了出来。

帝国重工的人来佃的公司考察,那群年轻的员工负责接待,结果受到了对方毫不留情的奚落。但他们只能默默承受,因为是他们上赶着要把自己的技术卖出去,是他们主动承认了自己的卑微和对方的强大。

可当自尊受到践踏的时候,那群年轻人终于理解了佃的用心,谁说小公司就活该受到大企业的侮辱,没有尊严与体面的钱他们不愿意挣。

于是佃的公司再次铁板一块。而当你没有了丝毫破绽的时候,任对方再强大也奈何不了你。

于是帝国重工这样的大企业终于也向佃公司这样的小企业低头了。佃他们的坚持有了结果。

不过火箭还没升空,他们还没笑到最后。小说在这里又玩弄了读者一把,佃他们研制的发动机送去检验居然出了问题,好不容易解决之后,试验的时候又失败了。

这不仅佃没想到,连我们读者恐怕都没想到。但这真的就是现实,一波三折,九死一生,这是对梦想最准确的注脚,若是轻易便能实现的梦想,总让人感觉有些虚幻。

也正是这一次次的波折,才让我们对于小说里佃的追梦之路看得热血沸腾,就像小说里写的,这个世界,就是不能掉以轻心。这是真正的现实,也是真正的梦想,而非是胡乱煽情的鸡汤。

小说结尾,火箭当然成功飞天了,佃延续七年的梦想有了结果,他们笑到了最后。但这远非结束,很快佃便又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又是一个从未涉足的领域,但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佃又要开始逐梦了,有梦想的人就是这么酷!

《下町火箭》读后感(三):何以为家:简评池井户润《下町火箭》

“推动那架火箭的发动机里,装的就是我们的阀门啊。” “没错,那里装着我们的阀门。大家一起见证那个阀门飞向宇宙吧。” ——池井户润《下町火箭》

作者:钟天意

2011年7月14日,《下町火箭》斩获了第一百四十五届日本大众文学大奖——直木奖。作为“科幻+职场”题材来说,这部小说几乎是完美无缺的——至少对我这个外行人来说,阅读体验极为良好。对情节的安排姑且不提,无论是对高精尖阀门的生产流程,还是对企业战略、银行融资、法务纠纷等桩桩件件,池井户润确实把细节刻画得令人惊叹,而且做到了令外行读起来同样毫无障碍,这是极其难得的。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一届直木奖具有特殊意义,因为“3·11”东日本大地震才刚过去不久。有趣的是,评委伊集院静认为,此次评审除去考察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还要考虑到大地震后日本社会状况的因素。而《下町火箭》正是一部“会让人萌发希望和梦想,能够激励人们为了明天而努力工作”的作品,而它的这一特点也是目前日本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但我们仍要追问:这种精神究竟是什么?伊集给出的评价实在过于语焉不详。《下町火箭》出版于2010年,即大地震之前,其内容自然与灾后重建事业无涉。这样说来,可以假设这种精神是长期贯穿于池井户作品之中的,因为多年创作的池井户已经基本生成了自己的一套写作逻辑:“劝善惩恶”的主题,跌宕起伏的情节,基于行业内细节而生成的真实氛围,智勇双全、毅力拔群的主人公。在这些方面做到极致之后,池井户的作品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可读性,即使读者意识到“啊,这种桥段在另一部作品中也用过吧”也丝毫不会感到厌烦。

然而,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元素,没有一种能够解释小说结尾时,在种子岛宇宙中心,主人公佃航平亲眼看着使用“佃制造”阀门的火箭成功升空时,这一微妙的场景:

虽然我用了“何以为家”这个题目,但必须承认,在初读过小说之后,它乍看之下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在这部十五万字的小说中,直接描写家庭的文字只有寥寥数千,佃航平与前妻之间的互动又以商业上的相互扶持为主。更进一步概括:所谓“家庭”指的主要是佃航平与女儿利菜之间的关系。

“何以为家”这个看上去不着调的题目正是始于上面的这个细节。在小说的前半段,父女关系之间一直存在着裂痕。在利菜眼中,父亲的拼搏只不过也是为了自己,和其他唯利是图的商人没有区别。而在此刻,利菜手中的鲜花无疑是父女二人和解的标志,但它并没有带来皮克斯动画式的感动效果,反而让此刻“佃制造”阀门的成功显得怪异。

江原是“佃制造”中年轻一代员工的代表,此前同样也不信任佃航平孤注一掷、近乎自杀般的经营方针。如果火箭发射的成功弥合了佃与“江原”们之间的裂痕还情有可原,那么它给父女二人之间关系带来的疗愈效果则颇有些吊诡。难道佃航平的心愿实现,他在女儿眼中就不是个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人了吗?这显然毫无道理。

无论在《下町火箭》还是在《半泽直树》中,“家庭”都是一个调味料式的存在。在十集篇幅的日剧中,半泽直树要以超人般的毅力和意志面对银行内部种种龌龊阴险的勾心斗角,对半泽家场景的刻画只有微不足道的寥寥数笔,但它能让半泽看上去至少像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同样也像是休止符,能够让观众在令人心力交瘁的商战与心战中喘息片刻。而在《下町火箭》中,作为一条暗线,佃的父女矛盾和“阀门专利争夺战”齐头并进,在火箭成功发射的同时也宣告终结。

当然,我们可以假定它对情节没有任何实际的推动作用,它只是一种附属装置,是一组在机械上不得不有的零件,而就连机器的制造者本身都难以清楚地指出它的作用。但至少有一点确认无误:作为小说的部分而言,它是不可或缺的。想要更进一步地理解这部小说背后的内涵,就不得不反复叩问这个桥段的意义。

尽管有些牵强,但另一个角度似乎可以解释它的作用:“家庭”——这个看上去可有可无的零件——是一个隐喻。等比例放大的话,佃的家庭可以视作日本,而反过来说,日本的整个市场同样也可以被看作一个家庭,而其中的家庭成员则是日本的大企业(如帝国重工)与中小企业(如佃制造)。

与中国现在的市场环境相同,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的模式是历史作用的结果。这种模式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后日本的振兴:60年代起出现的“岩户景气”,使实际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1965年萧条”之后,日本政府推行高速增长政策;从1966年起,日本国民经济总产值平均名义增长率超过17%,大大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到1968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种成功背后的根源是日本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而并存模式则是市场的选择。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对抗,不能再用简单的垄断模型来加以考量。对大企业来说,从经济利益方面看,允许中小企业独立存在比消灭它更为有利,所以战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逐渐形成了分工合作的关系。

垄断大企业通过建立金字塔式系列化分工协作体制的形式,把相关中小企业吸纳到自己的网络中来,为其提供所需必要的零部件的模式早已有之。即使处于同一生产领域,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互不侵犯”的生产空间,彼此之间形成了分工协作关系。例如,在机器人制造业,大企业只生产“产业用”(汽车产业、电子电机产业的生产线)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机器人;与此相反,中小企业只生产“研究用”的特殊机器人或为大企业生产零部件。因而在大多数时间里,二者之间并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而在小说中,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佃航平的公司“佃制造”先行得到了阀门的专利,而这种阀门是火箭中至关重要的组件,因此帝国重工找上门来想要买断专利。帝国重工给出的价位足够优厚,能够瞬间抹除赤字,让佃制造扭亏为盈,但佃航平给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新方案:为了实现自己的火箭梦,他要求自己承包阀门的制造工程。

这里才是核心矛盾所在。佃航平的一意孤行并不仅仅是个人层面意气用事的行为,它冲击的是这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体制。二者之间可以保持井水不犯河水,但这种和谐关系仅限于非核心领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领地被圈定在劳动密集型的、附加价值率低下的领域之中,而大企业一般不会涉足其中。所以对于帝国重工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核心组件的技术专利被握在“佃制造”手中是无可容忍的——更不要说佃要主动请缨承包帝国重工的阀门了。

然而,池井户的目的并不是批判。简单地把池井户的作品解读为这种强弱正邪二元对立的宣传品,是一个严重的谬误——池井户从未批判过让半泽直树和佃航平们屡屡受挫的经济模式。在日本众所周知的高压职场环境中,池井户的作品更像是专为白领阶层量身定制的疗慰剂——疲惫不堪的“社畜”们可以同时在主人公身上顾影自怜似地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可以看到有着丑恶嘴脸,最后被“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丑恶上司。

现在再回头看本文的题目:家就在这里。沿用拉康的理论,将父子秩序作为一个权力秩序的象征,那么佃与“佃制造”的反抗便回归到了子一代向父一代发起挑战的脉络之中。在这种反抗背后,是知识/创意经济时代对日本战后经济模式的清算与声讨。佃航平成功地证明了自己公司生产的阀门同样可以用在日本顶尖的火箭之中,这是知识和创新的胜利,是另辟蹊径的胜利,是精益求精的胜利——这些关键词都能够完美地契合创意经济的话语。而另一面,这种反抗并不是推翻一切、打倒一切的反抗:别忘了一个小细节,佃航平东山再起的公司正是继承于自己的父亲,而文中反复强调的“佃制造”的工匠精神,又在日本有着多么悠久的历史。

佃航平的胜利并不是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种新的家庭秩序的胜利。也正因如此,直木奖才会在大灾之后的节点上,发现并肯定池井户写作的价值:正因为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中小企业陷入了大的经营困难,才更应该关注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正如池井户本人所言:“中小企业有些没有资金支撑就无法生存,有些则可以靠独特技术生存下去。并非公司支撑下去就完了,而是要重新拷问自己为什么能支撑下去,自己竞争力在哪里,该发展自己的哪些部分。企业应当拥有竞争力。”

这时回头再看评委给出的评语,便能理解为何大地震会怪异地被纳入这部小说的评价体系之中:大地震同样也可以被看作冲击家庭的风险——裁员、疾病或其他,而它们当然是可以克服的——无法克服的风险并不能称之为风险。

而对于科幻小说来说,无数作者单调乏味,毫无创见地重复着上个世纪初垄断公司与邪恶财团的老旧桥段,这是自废武功的行为。《下町火箭》的意义正在于,它指明了另一条道路:并不是要在细节上写得更细,而是要有更加深刻的洞察。在嘴上叫喊着仰望星空,见识却停留在上个世纪,这样的创作是毫无价值的。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微词。

作者 | 钟天意

编辑 | HeavenDuke

本文为科幻百科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科幻百科」(微信号: scifiwiki)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