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多余的人读后感100字

多余的人读后感100字

《多余的人》是一本由[俄]莱蒙托夫著作,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20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019-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余的人》读后感(一):致*** 与恶魔

同他一样,我寻求着忘怀与自由,

同他一样,我童年时心已经烧透,

我爱过高山的落日、汹涌的水流,

和那人间与天国的风暴的怒吼。

节选自《致***》

他便轻轻地

用他那火热的嘴触动了

她的不断颤抖着的芳唇;

他用充满了蛊惑的言词

回答她的乞求的哀恳。

有力的目光盯着她的眼睛!

他烧伤了她。

在夜的黑暗中

他一直在她的头顶闪耀着,

不可抗拒,如同刀剑的锋刃。

唉!罪恶的精灵胜利了!

他的亲吻的致命的毒液

霎时间就渗入她的心胸。

一声痛哭的、恐怖的叫声

突然打破了深夜的沉静。

在叫声中有着爱情和痛苦、

夹杂着最后的乞求和斥责,

还有那凄然的绝望的诀别——

同这个年青的生命的诀别。

节选自《恶魔》

《多余的人》读后感(二):多余的当代英雄—毕巧林

莱蒙托夫别林斯基誉其为“民族诗人”,最接近普希金的继承人。

毕巧林,莱蒙托夫笔下的“当代英雄”。然而这位英雄是带引号的另类。他本出身贵族青年军官,他穿衣得体,姿态优雅,容貌胜人。他机智毒舌。年轻时他肯相信自己崇高的理念,心里充满激情,但可悲的是自己还是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迷茫的毕巧林沉溺于情欲之中,他已经沉沦,心如磐石。

他有自己的偏见,对人性有独到的见解,上流社会许多庸俗、装腔作势和虚伪,他反感,不追求名利,甚至毫无兴趣。他对自己的内心也有反省,也在懒于改变。他一边在社会中“兴风作浪”一边“清醒自知”,这复杂的反复性格映照着毕巧林,既满足自己的欲望成为了猎人,也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当他在五峰城遇到前战友格鲁什尼茨基和格鲁什尼茨基爱的公爵小姐。他不爱却仍然去追求她。不是因为想占有她也不是嫉妒格鲁什尼茨基,而是他的身体欲,他只是喜欢女人,来代表他的满足。他就想让周围的人来满足他的存在感。对于仇敌,他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因为这样他可以成为猎人,他喜欢琢磨对手,佯装受骗再去戳穿他们的阴谋。当他要与格鲁什尼茨基决斗时,大概心理只是想“死就死吧,对于世界来说我就是个“多余的人”,况且我自己也活得够无聊的。”打死对手后,他像没事人似的说“一出喜剧结束了。”他游戏人生,没有精神世界,只有在遵循欲望,挥霍着可怜的炫耀。

毕巧林也代表了大多数贵族的荒唐和麻木。他是游离在贵族圈外的怪鸟。他勇武和智慧,却在决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想有爱情,却率先逃离。天生的贵公子气质吸引了很多狂蜂浪蝶,他只有情欲就像个高手片叶不沾身,在他眼里贵妇和单纯姑娘,都从来没有挑起他的爱情,只有无尽的麻木和激情退却。他只有一个躯壳,被掏空了所有的热情。

追名逐利也不全是愚人,爱情也没有在他心里盛开。他可能是一直在寻找一种声音,他厌弃这个社会的风貌,他想做骑士却没有马,随波逐流却不想弄得一身湿,只能浑浑噩噩,游戏人间,时而清醒,时而疯狂地戏弄自己。

毕巧林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走不出去的迷惘,在浑水里满身泥泞,没有方向地游弋,最终成为了泥水。这位当代英雄的却最终没有成为自己,他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他只有格格不入的不同寻常。

《多余的人》读后感(三):对自私冷漠的坦率绝对称不上“英雄”,原译名《当代英雄》就是反讽

读完了《多余的人》也看了《当代英雄》下的评论,对于一些说毕巧林个人意识觉醒,对自己勇于剖析,是英雄,不是反讽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全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段。一段是马克西姆篇里,毕巧林一个伸手,还有一句“‘真没有意思!’毕巧林微微笑着回答说。”让我一个寒颤的同时,对于毕巧林的冷漠感到可怕。

当初在高加索服役,毕巧林和马克西姆走得近,只是因为马克西姆是个可以听他倾诉,或者说主动靠近他的好人。毕巧林是无所谓和别人之间的回忆的,他对自己的生活都是无所谓的,他无所谓过去,无所谓将来,所有的现在对他来说只要是符合他心意就好。 “他乡遇故知”的快乐在他看来,是绝对不存在的,时隔多年马克西姆的再次与他接近,只不过是过去腐烂的生活里一只恼人的苍蝇又嗡嗡地赶过来纠缠不休罢了。豆瓣里有人评论说毕巧林不想见马克西姆是因为不想想起贝拉。哦,得了吧,如果马克西姆不提,毕巧林压根就想不起贝拉。再看“‘真没有意思!’毕巧林微微笑着回答说。”这句话写得太绝了。既是对马克西姆问话的回答,也是他对这个兴冲冲放下公事跑着来见他的“老朋友”的评价。这个时候的毕巧林真的不像是个人。

第二段让我难忘的是毕巧林对梅丽说的话:“ 是啊,我的命运从小就是这样,大家从我脸上看出有坏品质的迹象,其实不是这样;但大家认为有,后来也就有了。我本来很纯朴,可是大家说我很滑头:我就不再那样坦率了。……”

这段话很多人摘抄,就是从这一段内心剖白后,可怜的梅丽公爵小姐彻底成了毕巧林爱的俘虏。这一段独白,是毕巧林的心里话,也是他的小把戏。或许这段话他和每一个猎物说过。就像他说的:“同情心,这种很容易征服女人的感情,已经把自己的利爪伸进她那没有经验的心中。”不要同情男人,也不要觉得自己是能使浪子回头的岸。很多女人总觉得自己与生俱来有温暖、拯救不幸男人的使命,这让她们像扑火的飞蛾一样前赴后继,而后自己变得不幸,而她们却以为这是以身饲虎必要的牺牲。

说回毕巧林,他把一切错误都归结于外界。他从小敏感又善思考,但是自私冷漠又不愿改变。他既享受了上流社会给他的一切好处,却反过来责怪它让自己变得糟糕。当不了隐士,又拒绝当斗士,自认为清醒又随波浮沉。如果那个社会是个大粪缸,他就是清醒地在里面喝粪的人,除了恶心自己,毫无益处。

《多余的人》读后感(四):是多余的的人,也是自己

在文学史的学习中总会绕不过的“多余人”的形象,但是这一次对“我”的苦闷与悲欣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又好像鬼影重重……甚至于到故事的末尾才对“多余人”有所感触……

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形象是沿着拜伦式的英雄一路发展下来的,即指那些经历过人生重创,对于世界有清醒的意识,却无法在这个世界施展拳脚,又因他人的不理解或厌弃而痛苦不堪的典型。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到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里的毕巧林,一个变化就是从游戏人生到彻底的厌世、抑郁、自杀倾向:他们先从这庸俗人世中撤离出来,先是诗酒玩世,渐趋悲观厌世,最后回头一望远被落在后面那些无知的、不知如何救赎自己、甚至不知“救赎”为何物的人类,他们终于忍不住悲天悯人的一瞥,于是牺牲自己来救赎人类。“那有什么?死就死呗!对于世界又不是多大的损失;况且我自己也活得够腻烦了。”这种自杀倾向是彻头彻尾的孤独,一种无法被理解的难受:“也许,我明天就要死了!……人世上不会有谁完全了解我的。”毕巧林一生交友、恋爱无数,人们常说起他,却没有人能够走进他。

这本书很有趣的组成是:上半部分“我”的第一人称视角,从一个叫马克西姆的上尉口中听说了毕巧林;下半部分则是“毕巧林”的日记,并且是解剖内心的自己。而且最令人心疼又感慨的是最后的最后,宿命论者成为绝响。

不仅是宿命论者是多余的人,甚至对世界有清醒意识却不得不再一次面对世界的人,沉沉溺溺于现实与梦境的幻灭中的人,以及毫无所知所感的人,都是多余的人。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以“多余人”的意识超脱出来,表达出“胜利者”的自信与力量,并且毫无畏惧,且歌且行。

“诸位,”他说(他的语气很平静,虽然声音比平时低些),“诸位,空口争论有什么意思?诸位都说要证据,那我就向诸位建议:在自己身上试一试,看一个人能随意支配自己的生命,还是每个人的生死都有定数……谁愿意试一试?”

“我不试,我不试!”周围的人都叫起来,“真是怪人!想出这种花样儿!……”

“我愿意打赌。”我开玩笑说。

“我一想到古代圣贤认为天上的星辰也参与人间的微小争端,帮着争夺一小块土地或者什么虚幻的权益,就感到好笑!……结果怎样呢?他们认为专门为他们的战斗和胜利而照亮的这些明灯,至今依旧光辉灿烂,而他们的志气和抱负早已同他们一起化为乌有,有如来去无踪的流浪者在林边点燃过的一点火星。可是,他们相信上天以及天上无数星辰在注视着他们,虽然无言,却一直关怀着他们,这种信心为他们增添了多少意志力呀!……然而我们,他们这些可怜的后裔,在大地上游荡,没有信仰,没有抱负,没有欢乐和恐惧,只有一想到难免一死就不由得害怕,心里发悸,我们再也不能为造福人类或谋求个人幸福做出伟大牺牲,因为知道其不可能,于是我们冷漠地彷徨了又彷徨。就像我们的祖先,失误了不惜再失误,而不像我们的祖先那样抱有希望,甚至也没有每次同人或命运搏斗时心灵会享受到的那种虽然真实但却转瞬即逝的欢乐。”

“我在青春少年时是爱幻想的:我喜欢轮流欣赏不安分的、火热的想象力为我描绘的时而阴暗时而光辉灿烂的景象。可是这给我留下什么呢?——只有疲惫,好像是黑夜里跟幽灵进行过一场搏斗,再就是充满悔恨的模模糊糊的回忆。在这种无益的搏斗中,我耗尽了心灵的热火劲儿和现实生活所必需的毅力。我是在思想上经历过现实生活之后,进入现实生活的,所以我感到乏味、厌恶,就像一个人在读一本早已熟悉的书的拙劣的仿本。”

《多余的人》读后感(五):诗人之死 莱蒙托夫

诗人陨没了!——光荣的俘虏——

他倒下了,为流言所中伤,

低垂下高傲的头颅,

胸中 带着铅弹和复仇的渴望!……

诗人的心再不能够容忍

那些琐细非礼的侮辱了,

他起来反抗人世的舆论,

依旧是匹马单枪……被杀了!

被杀了!……

到如今哀泣悲痛、 怨诉的剖白、辩解的空谈、 空洞的赞扬,又有什么用?

命运最后的决定已宣判!

不正是你们首先凶狠地

迫害他自由勇敢的天才、

而你们只为了寻欢取乐

把隐蔽的大火煽扬起来?

好了?你们称心了……——

他已经 不能忍受这最后的苦难:

稀有的天才火炬般熄灭,

壮丽的花冠也已经凋残。

他的凶手无情地射出了

致命的一击……已无可挽救:

空洞的心均匀地跳动着,

手中的枪没有些微颤抖。

何足怪?……听着命运的意志,

给我们从远方抛来一个

好似亡命徒一样的东西,

追逐幸运、猎取高官厚禄;

无礼地讪笑、粗暴地蔑视

他方语言和他方的俗习;

对我们的光荣他不爱惜;

他在这血的瞬间不晓得

他把他的手朝什么举起!……

他被杀了——已被坟墓带走,

正如那未可知却可爱的诗人,

不可解的嫉妒的牺牲品,

被他用惊人的力量歌唱的人,

像他一样在无情的手下丧失性命。

他为什么抛开安逸和纯朴的友爱,

而走入充满嫉妒的、使自由的心灵

和烈焰般的热情感到窒息的世界?

他为什么向渺小的中伤者伸出手,

为什么相信那花言巧语、虚情假义,

他年轻时已看穿人们的鬼胎?……

他们摘掉他从前的花冠——

给他戴了 一顶满插着月桂枝的荆棘的花环:

但荆棘上看不见的芒剌

生生地剌伤美好的容颜;

可笑的无知的蠢才用奸黠的流言

毒害了他在弥留时的最后的瞬间,

他死了——带着复仇的无用渴望,

带着被欺骗的希望的隐秘的憾念。

奇妙的歌声已经沉默了,

再不会发出嘹亮的声音:

歌手隐身处阴森而狭小,

他的嘴唇上还打上烙印。

你们,以下流卑贱著称的

先人们孳生下的傲慢无耻的儿孙,

你们用你们那奴隶的脚踵践踏了

幸运的角逐中败北的人们的迹踪!

你们,蜂拥在宝座前的贪婪的一群,

这些扼杀自由、天才、光荣的屠夫啊!

你们躲在法律荫庇下,

对你们 公论和正义——

向是噤口无声!……

但是还有神的裁判啊,

荒淫的嬖人!

严厉的裁判等你们;

他决不理睬金银的声响,

他早看透你们的心思、你们的行径。

那时你们求助于诽谤将徒然无用:

鬼蜮伎俩再不帮助你们,

而你们即使用你们那所有的污血

也洗不净诗人正义血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