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金《家》中的历史》读后感锦集

《巴金《家》中的历史》读后感锦集

《巴金《家》中的历史》是一本由[美]司昆仑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金《家》中的历史》读后感(一):一场小回眸

之前看“晓说”,有一期是高晓松和美国学者宋怡明聊他的新书《被管制的艺术》,很有趣,原来外国人是这么看中国历史的,从故纸堆里找出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小民和大历史联系起来。引发了我对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社科的成果的兴趣。

这本是美国学者司昆仑的研究,行文结构完全是学术论文的规范,绪论>分部>结论>最后还给出了长长的参考文献。文章以巴金的家为引子,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1920s,四川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况和变化。

我对《家》的知晓程度仅限于理科生高中语文,大概明白是什么故事,但却没有完整读过,读之前有考虑是不是要先读一遍《家》,再开始这本,但后来发现没有什么必要,这并不是一本文学研究,而是一部历史研究,作者将涉及到家中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在引用其中人物为例时,会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的背景和剧情,但相信读了《家》,再来看这本书能有不一样的乐趣。

本书在一开始肯定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但也指出,为了达到艺术上的目的,其中的人物不免得要进行处理,有的而类似于脸谱化了,真实的情况要复杂的多。 而在接下来的正文主体部分讨论了婢女、军阀、乡绅、学生、乞丐、新女性等不同阶层的人物的立体形象。

譬如当时的士兵,提到了这样的故事细节:“滇军也开始反击。从他们驻扎的东校场,滇军抓出超过1200名四川士兵、jingcha和平民,处决了他们,把尸体隔着城墙扔进了顺城而流的河里”。但同时,当时征兵多为自愿,大部分人入伍只为了混口饭吃,无知无觉而至无缘无故的杀人者,战争真可怕啊。

又譬如写婢女“她们必须长期跪着接受女主人的教导,然后还得挨打,这样她们才会知道体罚的滋味是什么。如果她们敢大声哭叫,会被打的更重”。但同时,乡绅家里又以收留孤女作婢女给她们一口饭吃为善举。

这本书更像一场回眸,那个混乱与野心,信仰与愚昧并存的时代,有人浑浑噩噩不知不觉的或者,比如底层的丫鬟,也有人窥得一线明光,期望改变些什么。鲜有极致的善或恶,大部分都是善与恶并存的二元体。在混乱与激荡中,成为今日的中国,真是一件幸事。

《巴金《家》中的历史》读后感(二):美国人眼中的巴金文化

司昆仑的新作《巴金〈家〉中的历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会》,通过分析巴金的经典“激流三部曲”,从历史资料中去寻找小说中所描述的故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和新颖的考察方法,来揭示了1920年代成都的历史,特别是这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方方面面,从下层的奴婢,到精英知识分子,还有手握实权的军阀,等等。这样,从这部小说中家族的各种角色出发,揭示了他们所代表的阶层、思想乃至文化。让我们看到了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小至个人的命运,大到革命的运动,以及个人命运怎样与五四时期的那个大时代联系在一起。

第一章是以《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鸣凤为背景展开的。鸣凤是觉慧的初恋,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少男心中的女神。然而她在当年的那个时代里却是一个有着卑微的身份的婢女。何为婢女,司昆仑先生在书中可谓给我们做出了十分详尽的剖析和延伸。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清末民初那个腐朽的时代对人的摧残。其实不只是因为她是婢女,哪怕高贵如少爷的三兄弟,已然无法左右甚至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是在那个大背景下的无奈。

第三章讲的大哥——觉新。其实当年我读《家》时。对于大哥觉新的印象也是蛮深刻的。一边可怜他,一边又觉得感同身受,似乎能在他身上找到我自己的影子。而本书其实更多的是从他身上去探讨20年代的成都的经济概况。由觉新的工作展开,给我们解析了当年的成都,一个都市里人生百态。人们如何生存。原来学徒之于师傅,竟也是这般奴隶制度的提现。到让我想起了文冶飚在《清明上河图密码4》中描绘的师徒之间的故事。这种关系倒是也十分容易滋生仇恨啊。其实,说到底,仇恨还是由不平等导致的。

第七章中的——觉慧。无异于是《家》这部著作中的主线人物。看到最后,终于看到先生对他的剖析。也真是期待已久啊。觉慧之于那个封建大家庭,是充满了怨恨及失望,甚至每天都在想着如何逃离。当然最后他是作为进步青年毅然决然的逃离“牢笼”,北上参加革命,誓在推翻这个邪恶的,吃人的封建传统。希望能用革命,创新去创造一个更适合这个世界的中国,更适合劳动人民生存的中国。

这本书写得很漂亮,读起来引人入胜。它给《家》这本著作提供了一份补充,让读者可以理解巴金著作的社会背景与政治涵义。它也是一个指导性的范例,展示如何通过动机和历史背景来解读文学材料。

《巴金《家》中的历史》读后感(三):读《巴金《家》中的历史》

对于巴金先生及其作品的的了解,应该还是始于中小学时期,巴金先生的作品入选中小学课本中的几篇。但印象也已经十分的模糊了,但还依稀记得有《海上日出》与《鸟的天堂》。

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也没有阅读过他的作品,但对于巴金先生的了解却是慢慢的加深了。这位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为中国的文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思想深刻的作品。巴金先生的一生,都充满着正气,对劳动人民特别是社会底层人民充满了最真挚的爱与同情。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提议建立纪念馆,来陈列各种时期的各种错误,来让整个民族反思与自省。虽然终其一生,此目标未得以实现,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与背景之下,敢于提出这种观点,却是非常的勇敢和优秀了,伟大的作家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了。

再说回这本书,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家》的历史,但也有涉及《春》与《秋》中的小部分历史。遗憾的是本人至今仍未阅读过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所以对于文中的有关情节的叙述在了解上有些许的困难,不得不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加以理解。但我认为这样也有一定的好处,便是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加深了理解;同时,在了解作品背景的情况下,再去阅读巴金先生的《家》,想必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下一步,在阅读这本书的基础上,我将阅读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完成我一直以来都没有阅读其作品的遗憾。

“《家》中的历史”,无疑便是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所涉及的历史时代背景,与小说故事人物原型,即取材于何、又是如何创造出小说中的人物的。本书的封面也有涉及,说是“1920年代的成都社会”。1920年的成都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军阀混战的社会,各种战争、各种思想的争锋、新旧势力的对抗,使社会动荡不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巴金先生以自身生活及社会背景为创作原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激流三部曲。

本书通过对《家》中作品人物的描写和分析,来展示历史时代背景,通过对鸣凤、觉慧、轿夫、琴表妹等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描述,来展示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和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场景。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各种社会矛盾与战争,让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分明。本书不仅对《家》中主要人物进行了叙述,也对社会的其它阶层的人民进行了描写。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全面而系统的展示了成都的历史面貌。同时,本书作者为美国作家司昆仑所作,以外国人的视角来写中国的历史现状,似乎更为客观。

总之,本书作为一本写“巴金《家》中的历史”的一部书,对于成都社会的描写以及对于《家》中人物的分析,应该能对于我们深刻的了解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促进作用。作为阅读《家》的补充资料,我认为本书还是当之无愧的,推荐一读!

《巴金《家》中的历史》读后感(四):巴金《家》中的历史

成都对于大家来说应该都不陌生,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是有着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会,自古以来成都就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成都之所以出名还有很多的原因,而麻辣饮食对于人们来说,才是近代最为出名的一个因素,试问,有谁没有听过四川的麻辣食品,可能很多人没有去过成都,可是提起成都的有名小吃,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吧。

近代成都也出了一些比较知名的人士,其中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大作家巴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而在他的最为著名的三部曲中,讲述了历史背景都是以成都为原形的。巴金的作品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中也会学习到一些,里面讲述的内容故事生动,而且地理环境也是渲染的极为真实。最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巴金家中的历史》,这本书把百年前的成都的历史可谓是真实的还原,不仅是对于历史地理的真实讲述让人称赞,而且对于当时人文风俗也都深刻的剖析,让人动容。

《巴金家中的历史》的作者是司昆仑,看到这样的名字可能大家以为他是我们中国人,然而却并非如此,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也是布法罗大学历史系教授,美中关系国家委员会成员。著有多部研究中国文化及城市化进程的研究著作与论文。其实看到一个外国人讲述我们国家的历史地理觉得有些突兀,毕竟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民族历史地理应该更加了解一些,但是这些从外国人的口中讲述出来,会传递怎样的信息那。但是转念一想,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可能更加真实客观,没有任何的主观色彩,也就更加真实生动。

打开这本书,首先被封面的照片所深深的吸引,这是一幅古老的照片,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照片中清晰的字迹可以看出,图片中最为显著的是当时的成都市场,虽然格局和当代显得格格不入,但是相信在当时也是极为繁华的一处所在。其他的建筑则更加体现出当时的原貌,破落凋敝的建筑反映出当时的落后,街上的人群透漏出这是一个繁华的地段,而具有历史特色的黄包车也是随处可见。看到这样的一幅照片,立刻就把人的思绪带回到百年前的社会,而且会让你浮想联翩。

在书中,作者解读了巴金家中的历史环境,而且对于当时的人文也解读的非常详实深刻,尤其是对于旧社会的制度,也让大家对于当时的恶劣的生存环境有了了解。婢女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就是旧社会的丫鬟,很多是穷人家的孩子,被迫卖给了富人家,遭受了不平等,甚至是非人的待遇。这些在书中都有所触及。尤其是一张卖身契,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一目。这是一张当时政府所认可的卖身契,里面关于买卖人的信息都是非常全面的,所卖的价格也都是标注清晰的。真的让人触目惊心,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类似这样的讲述还有很多很多,相信读者看过之后会深有感触。

《巴金家中的历史》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历史书籍,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把百年前的成都历史完整的还原,而且对于当时的风俗生活也是真实的权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作者作为一个外国人,通过自己的感知,客观的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更加真实可信。

《巴金《家》中的历史》读后感(五):透过一个家族的缩影来看当时的成都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在初中的时候就看完了,记忆深刻的还是鸣凤,年少的我当时只停留在表面为鸣凤悲伤,而没有看到其他的方面,关于三部曲的印象已经很淡了,但是有些细节却还是随着本书《巴金》家中的历史慢慢的被唤醒,家族中的那种压抑我好似还能感觉到,一个家族里保守的老一辈,接触新世界的新一代,那种碰撞是激烈的,新一代厌恶老一辈的做法,老一辈嘲笑新一代的想法,而那个时候我是站在新一代的。可是翻开这本书有些东西慢慢的就转变了,或许我们厌恶的老一辈也没有真的保守固执到死的地步,新一代的想法也不是全都是对的。就像三部曲里的高老太爷固执的追寻的一家人在一起,我是很认同的。

我相信很多人对《家》的印象,能立马想起来了应该就是鸣凤这个角色了吧!我亦是如此,所以书中的第一章作者也是从鸣凤这个婢女开篇的,通过购买婢女来展开当时成都人口流动,贫富阶层的生活展露。鸣凤是万千中的一个,当时我会觉得她很惨,选择了死亡,可是再后来我会觉得她是幸运的,活着的那些婢女更惨,尤其是代替她成为小妾的那个婢女,还记得电视剧《家》中,鸣凤跳湖的哭泣以及第二天穿着新袄子在轿中哭泣的婢女的画面,第一章的一个中国婢女的生活,很好的像我们反映了当时成都,甚至当时中国的婢女的来源,如何被买入,如何成为主人所有物的一切想象。

书中的章节排序很有意思,第一章是借用鸣凤这个婢女引出了当时婢女的的来源发展等一切的状况,第二章转入了成都的上流社会,让我们看见了第一章里面购买得起婢女的家庭是怎么形成发展成有钱人的,第三章通过高觉新的职位,来看成都当时的经济,当时的成都人职位的高低,工资的高低,第四章直接落到了最底层人的身上,干苦力的轿夫,乞讨的乞丐,在民国被视为三流的演员以及妓女,第三章跟第四章很巧妙的承接了,一个成都不同身份职业的面貌。

或许是同为女性,我关注的视角更多的是第一章的婢女和第六章的“新女性”,这两章也是很有意思的,婢女是没有自主的权利的,而她们服侍的家族中的小姐,一样是没有自由选择婚约的权利,不同的等级,一样的命运,只是不同在身份等级上,生活水平,拥有的话语上。而家中也给出了对比,不是婢女与小姐,而是同等级人之间的对比,梅表姐,琴表妹,高家内部的女儿,高家的表亲的女子,她们的命运都一一向我们展现,让我们看见了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书里有个地方说的很对,那些新女性有时候的成功不是因为她们抗争了,而是她们逃离了捆绑她们的那只手,没有那只捆绑得手,她们才能抗争出结果,不然或许在原地就被掐死在了摇篮里了。《家》中琴表妹剪掉短发的这一幕,可以借用《唐顿庄园》里的三小姐,在某一集里面她穿上了一身蓝色连体裤,家人所给出的反应。

巴金的《家》一个影子来让我们看见了当时成都,甚至中国同一等级家族中的表现,我们能看见中西方思想的碰撞,能看见家族是如何一步步被瓦解的,这一刻我想起了《金粉世家》金燕西的金家,很多地方是跟《家》中有相同的地方的。通过这么我们能看见当时中国社会的家族的内部相似之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