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你的男人》读后感100字

《我是你的男人》读后感100字

《我是你的男人》是一本由[英] 西尔维•西蒙斯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5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你的男人》精选点评:

●偏纪事,倒喜欢鲍勃自传那些喋喋不休的话

●很久没有这种阅读体验了,放下了一些疑虑,一些负担,心有了然,如释重负,轻装向前。

●文笔真好,装帧很美

●万物都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人们不会太在意歌手风流、嗑药那些花边新闻,也不会在意他们是不是抑郁的快要死掉,只关心有没有好的歌曲

●他究竟交了几任女盆友哈╰(*´︶`*)╯

●没法评价,话到手边发现自己真没文化什么都写不出来…………

●#1931#總是有人說人生就要追求幸福快樂的,但當你身在其中的時候就會發現現實呼呼呼給你一巴又一巴掌

●“我工作时工作 睡觉时睡觉 死亡时死亡 现在我可以离去” 伟大作品与传奇的人生没有必然联系,但许多时候,它们总在一起。 现在开始认识你,从2019的最后一天开始,科恩先生。

●全新设计。

《我是你的男人》读后感(一):人生就是诗歌

2008年,在大不列颠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摇滚音乐节上,面对着漫山遍野10万人潮,当落日余晖洒向大地,74岁的莱昂纳德唱起来了《哈利路亚》(Hallelujah)。

“人们的魂儿出窍了。”许多年轻人一边跟着大合唱一边疑惑,“这个酷老头儿怎么想到唱杰夫·巴克利的歌?怎么想到唱这首《美国偶像》里的歌?”(P477-478)

看到书里这一段的时候真的扑哧一声从心里笑了出来。我第一次听到《哈利路亚》是台湾原住民民歌手胡德夫翻唱的版本,那时候听的感觉是怎么会有这么Touching的歌啊?就和这些“无知”的年轻人一样,我当时也不认识这个影响了多少代音乐人的莱昂纳德·科恩。出于好奇,看了一下发现原来胡德夫这版是翻唱的就打算找一下原唱版本来听一下,结果一搜,大概感觉有12306名歌手都唱过这首歌吧…

当然最后还是听到了莱昂纳德原唱的版本,和胡德夫唱的版本完全不是一回事,一首歌名会让人误以为是圣歌的歌曲,居然换不同的音乐风格都能被演绎都如此好(Folk,Blues,Pop...)。它经久不衰,被人唱了一遍又一遍,但始终都能触动人心。莱昂纳德为这首歌写了两个版本的歌词,他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提过,因为意识到没必要提及那么多圣经里的故事,所以有了第二个认为“更加真实持久的”的版本。他想“把哈利路亚带进平常的生活中,带进这个平凡的世界。他想告诉人们,哈利路亚(Hallelujah,代表赞美和感激),就是在我们身边,与宗教无关。”

我想这一点在他的传记里也都能充分感受到,如果我们不囿于宗教信仰的教条,在他的人生路上,宗教就是他理解人生的一个介质而已,不是犹太教,也不是基督教,也不是禅宗佛教,也不是巴尔谢卡和印度教...尽管他都理解得极为深刻,无论是教义,还是遁入秃山亲身体验的几年。就像芬利拉比理解的一样,莱昂纳德把宗教“作为灵性心理学及一种代表神的方式去运用,而非作为一种神学。“(P450)

除了宗教,他的诗、小说、音乐,就是他的人生体验,以一种美学的方式。任何旁观者的观察、采访、解读都没有读他自己的作品来得透彻,因为那就是他亲自叙述的全部。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会一直钻研下去,知道豁然开朗,直到彻底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彻底洞察他的表达手法。那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就是诗歌。”(P41)

如果说人生是苦痛的话,那莱昂纳德就是一直在用各种方式直面痛苦,“人们往往因为怯懦而不愿面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这反倒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境。”(P89)所以,他去了哈瓦那,挑战了一下自我。又再比如,每当陷入困顿之时,希腊伊兹拉的小白房就是他对现代文明的逃避,用了3年雕琢的《电线上的鸟》也是他对自由渴望的表达。对他来说,正是痛苦和克服自我意识的渴望解放了他的创造力(当然,他也体验了普通当代人解脱的方式,比如毒品和性)。

是“解放”,不是乏味的对照书写。他不喜欢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式的自我审视,犹如自己不断前进的人生路一样,创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只是刚好和他的人生互文(在秃山的几年他依旧不断地写,即便没有对外输出的必要)。所以传记一开始看起来没有合适的结尾,因为他还在继续探索,就像大家总是以为某一张专辑就是他的告别作一样,他的创作却从来没有停下。

但故事终究有一个结尾,在他生命结束之后(纪念版后记)。不过他的作品还在,我们庆幸也还能通过西尔维·西蒙斯这本传记去串起理解他的过往,无论是作品,还是人生。

《我是你的男人》读后感(二):"逃避可耻但有用”

“逃避”这个词,可以说贯穿了莱昂纳德·科恩的一生。

在我的印象中,人人都爱莱昂纳德·科恩,连鲍勃·迪伦、Radiohead这样的大腕,身边都有人不喜欢,但不喜欢科恩的,或不爱听他唱歌的,我想了想:好像还真的没有。想来,科恩是属于那种,只要你的审美正常,就不会拒绝的歌手。

相比于国内引进的大量的迪伦传记,中文版的科恩传记有且只有《我是你的男人》这么一本。本书虽然以时间线为记述顺序,但作者时不时会以全知视角,插入一些多年后的访谈内容,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重新审视当年的旧事。西尔维·西蒙斯的文字水平相当了得,作为科恩生前的密友,她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掉书袋的痕迹,有时候还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入,读来亲切,也很顺畅,500多页的一本厚书,完全可以读得一气呵成。

通过这本传记的记述,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科恩何以成为科恩”。可以说,天赋、出身环境,以及对艺术和诗歌毫无道理的热爱,让这位艺术家得以全心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甚至可以放弃继承家族企业,离开舒服的住所,投身纽约的破败小旅馆,或者甘心面对希腊小岛上的窘迫生活。

科恩出生于衣食无忧的家庭,虽然年少丧父,但父亲的大量藏书,以及犹太人的传统教育,都是滋养科恩成长的优越养料。青春期时,对女人和知识的渴望,令小科恩第一次接触到诗歌,通过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作品,建立了科恩的艺术根基。科恩青少年时代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和异性交往以及写作上,进入大学之后,他在这两项“事业”上的表现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至于热爱写作的科恩,为什么会成为歌手,其原因并不浪漫:仅仅是因为经济原因。

关于音乐,可能大部分人觉得科恩的作品风格统一,听起来都差不多,但是纵观他十几张专辑,才会发现并非如此。从早期的民谣、民族乐元素,到80年代投身合成器、电子流行乐制作,期间还尝试华丽的“音墙”效果,科恩始终在优雅地与时代接轨。所以,科恩的作品会受到不同风格音乐人的喜爱,从Pixies到Nick Cave;从Willie Nelson到Bon Jovi,都喜欢翻唱他的歌,甚至连奥利弗·斯通和法斯宾德这样的电影导演也会爱上他的作品。而书中对科恩和其音乐合作伙伴交往经历的描述,更能体会到其对唱片制作的认真态度。可见,科恩的音乐,并未“降格”为词句的迷人背景。

可是在1992年,《Future》专辑大卖、并打开了美国市场之后,科恩并没有以此为机遇,开拓他的音乐事业,而是深入秃山做了和尚,去除一切外部干扰。

生性喜爱独处的他,只是想单纯的逃避,而“逃避”,贯穿了科恩的一生,逃离家族,逃离婚姻,逃离唱片行业。而最知名的一次“逃避”,就是90年代初唱片和巡演大卖之后,科恩却选择和当时热恋的未婚妻分手,独自出家当了和尚。当时的未婚妻也表现得很大方,说”我们之间心灵相通“来总结这段浪漫的关系,多年之后,和挚爱兼合作伙伴安佳妮分手之后,依旧是如此,爱的时候热情投入,感觉不对的时候就及时抽身。

“一个女人允许男人逃离家庭,只有两种原因:去挣钱或参战。”在和CBS公司第二次续约后,科恩如是说。独自生活是科恩重塑自我的方式,哪怕是爱人,他也不喜欢时时陪伴,只要他需要她的时候,她随时都在就行了。这方面,也许只有永远忠诚的玛丽安,才是最适合他的(在本书的补记中,科恩在玛丽安去世前写的那封信件,格外动人)。90年代的这次著名“逃避”,当时少有人理解,也只有科恩自己,才明白他必须离开,最终,也是靠这段时间独自一人的生活和思考,令科恩克服了困扰其多年的抑郁情绪。

如此看来,科恩算是把“逃避可耻但有用”这个信条贯彻的最好的大师之一了。

不过,在进入古稀之年时,科恩却不得不面对挑战了,逃避已经不能解决他的问题。虽然2008-2009年这两年的复出巡演,将科恩的传奇色彩进行了强势升级。不过,在巡演开始之前,科恩还是会反复和演出公司负责人,以及乐队伙伴说:”如果我临时退出的话,你们可不要怪我啊。”显得尤其可爱。

其实科恩的大部分经历,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比如心理疾病、人际关系的冲突。每一次坎坷,科恩都优雅面对,不做激烈的抵抗。毕竟,有高有低、有起有落,这样的一生才是完整的。

莱昂纳德·科恩的一生,是完整的。

《我是你的男人》读后感(三):你远在天堂,依旧是人世间站立的男人

在科恩与世长辞前的2015年读了这本简体中文版,时光过得极快,转眼四五年过去,仿佛这几年间科恩并没有远离,时不时还会翻出他那些阴沉昏暗的老唱片听。再次阅读这本从400多页增加到500多页的纪念版依旧觉得厚厚的书页不足以写完科恩这一生的传奇经历,此时传奇已逝,重读传记的感受别有不同。

从小生养尊处优的犹太小孩科恩能够在韦斯特蒙的富人区里找到忧伤便证明了他有某种别人缺乏的天赋。而就如同书中所说:“天赋是一种罕见的能力,拥有它的人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致受到愚弄。”(P45)或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让科恩80多年的医生充满了非同一般的传奇,人生戏弄了他很多次,却没有能够愚弄他。

也因这种天赋让科恩活的并不轻松,在追求艺术和自我放逐的同时,狂躁抑郁症一直伴随科恩的大半辈子,或许艺术家多半都会有狂躁抑郁症,它会在发病期间让人迎来创造力的爆发。长期大量吸食迷幻剂等毒品的科恩摇摆在虚幻和真实之间寻找着释放和解脱。他的投入和自我其实隐藏了太多悲伤和无助的残喘。“莱昂纳德回忆:一天下午他站在岛上仰头望天发现黑压压的鹮群遮住了天空,那些鹮鸟落在所有教堂的屋顶,到了第二天才飞走。莱昂纳德认为那是祥瑞之兆,于是决定去纳什维尔做一名词曲作者。”(P129)

正是非同于常人的某种敏感和神经质,才会让科恩成功的由诗人和作家转身成了一名优秀的音乐人和歌者。音乐领域的科恩和当初写作领域一样也并非一开始就一帆风顺,起起伏伏的经历中科恩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局外人,并未因专辑销量不佳或者评论走低而一蹶不振,也并未因为专辑大噪一时口碑爆棚就飘飘欲然,仿佛科恩这个男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沉稳深邃的力量驱使着自己面对一切好与坏。在巡演的过程中,科恩成了第一位带着乐队去精神病院演出的大牌歌手,正如他所说:“我爱那些世人眼中的疯子,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时既轻松又自在。”科恩的独特造就了他的与世不同,也成为了他区别于其他任何歌手的法门。

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答案,是什么,在何方,或者是逃离和归来。他穿梭摇摆停驻转换在不同的城市和国家间,有无数上床的女伴,也有无数爱他的人,他不愿意对任何一个人做出承诺和许愿。他也从未正式的走进婚姻殿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科恩的观念中就是一个平庸无趣的伪概念。一生都在探索和追寻的科恩还是选择了佛门和宗教来寻找释怀和解脱。但到头来依旧还是无法脱掉凡夫俗子的肉身和欲望。

财务被经纪人骗取一空,官司一打好几年,在外人看来极为惨痛的教训对于科恩而言就只是需要再次巡演挣钱的一个开始罢了。到最后官司结束,科恩似乎也没有那么多怨愤和泄恨,这或许跟他坐禅和听教有关。年轻时那些性、毒品、念咒、禁食以及他投身其中的种种身心苦修,不进给他带来了快感也是治标措施,都有“击败魔鬼、缓解痛楚”的企图。到了晚年,科恩对自己轻易就能适应静如止水、无忧无虑的心境感到惊讶不已。(P417)

科恩80多年的一生,似乎都在辛苦奔波,创作上的痛苦和挣扎似乎也只有他能体会,迷幻剂和嗑药暂时抽离的快感和现实总让人坠落的痛苦挣扎矛盾着却又相伴着。他轻易坠入爱河,又轻易拂袖而去,他轻易付出爱意,又轻易再而不见。一生的矛盾和挣扎,快感和痛楚,成就了这个伟大的传奇。

喜欢这段描写:如今,年届76岁的他,依然干净整洁,已然锋利如刃,依然站立在这儿。这位集劳工、情圣、睿智的老僧、表演艺人、剧团台柱于一身的男人将自己和自己的歌再度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我就在这儿,我就是你的男人。

在天堂科恩,应该没了人世间的挣扎和痛苦,但我依旧相信,在天堂的他依然干净整洁的穿着合身的西装,不笑不言的深沉庄重的站在那儿。

这个曾在世间留下最性感标识的男人,依旧活在世人的心中,对,他永远都站在那里。

《我是你的男人》读后感(四):The way you do anything is the way you do everything.

p1-p81笔记本 p82《Songs from a Room》玛丽安

p85紧张激烈的写上三个月剧本,所得收入就够我们用上一年的了,如此我们就能花九个月的时间,去写纯粹的诗歌。 p88古巴之行-“这么说来,您的古巴之行是冲着战争去的?”“是的,确实如此,人们往往因懦弱而不愿意面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这反倒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境。” p90他常常在海明威最爱的酒吧之一--哈瓦那街的小酒馆(La Bodeguita del Medio)一直喝到凌晨时分...一只口袋里装着笔记本,另一只口袋里装着猎刀(对暴力一往情深)... 有时,莱昂纳德看似在追求家庭生活,实则在逃避它。追求意中人,可比佳人在侧美妙多了--嘲弄一个呐喊着逃避某个女人的男人。 p101莱昂纳德似乎对克己,自控和饥饿有着一种深切的需求。 《它在摇摆,乔科》 我要饥饿感/对食物,爱情/和肉体的饥饿感 p118人们现在最感兴趣的是用枪打爆自己的脑袋 p122 《Suzanne》透过苏珊手中的镜子,莱昂纳德看到了自己。 p145Judy Collins《Dress Rehearsal Rag》 p188他的东西在疏离感的“量表”上介于叔本华和鲍勃迪伦之间。 p193《切尔西旅馆二号》我无法追寻每一只知更鸟坠落的轨迹/我也不是经常会想起你。 p200听析 p204我们政征服得痛苦越多,就愈加痛苦。 p219他不喜欢遵守规则,除非那是他自己定的。 p223Bob Dylan“在这感觉还行?”“怎么说呢?有些地方你不得不去。”--吊诡的气。《伊希斯》“你让我爱,也让我疯狂”(Isis,p292) p227我爱那些世人眼中的疯子,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时既轻松又自在。 p228《Famous Blue Raincoat》

p235《爱与恨之歌》“他们关起了/一个想要统治世界的男人/一群傻子/关错了人”想到了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p265要是你自以为自己很重要,你就写不出好诗了。 p271从外表来看,这个并不适合家庭生活的男人,的确是在试图让这个家良好的运转下去。”对于一个热爱漂泊的人来说,爱是承担不起的负累。《有场战争》我住在这里,与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这状况让我,有点紧张(苏珊) p275为了一项崇高的事业或任何事业而死,总比被关在笼子里赖活着好。“我将去阻挡埃及人的子弹” p283我认为结婚适合非常非常高尚的人。它是极其严酷的自律,你得和所有其他的可能性,所有其他的爱情,激情和狂喜说再见,我没那么崇高,所以我不必走入围城。 p290《美丽失败者》如果我是空的,我就能接纳东西。由于那些东西来自外部世界;我就不是孤身一人,我无法忍受孤独感... p293安东尼“你在欺骗谁?莱昂纳德。” p309你问我如何写作。我是这么写的:我甩掉蜥蜴。我避开哲学家的石头。我埋葬我的女友。我移出的个性一遍被允许尽可能多的使用第一人称且为冒犯,我对谦逊的渴望。然后我辞职。我被我母亲或他那样的人跑腿。我吃的太多。我责怪最亲密的人毁掉我的天赋。然后你来到我身边。欢乐的消息是我的。--《情圣之死》 p315 1979年,鲍勃迪伦宣布改信基督教后,莱昂纳德的世界被撼动了。 p318刚成为孤儿并离婚不久的莱昂纳德,尽管自称缺乏感伤和乡愁,但的确在歌中唱出了对家或对某种家的渴望。(可能人大抵都是如此,有逃离家的意愿,又不愿失去家带来的温暖) p334这个世界充满了冲突…无法调和的矛盾,但在某些时刻,我们可以超越二元体系,达到和解甚至拥抱矛盾…无论现实有多么不可能,总有一个时刻你可以敞开怀抱,张嘴说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两版结尾,I.那不是某个见到了光明的人/他是冷酷的破碎的哈利路亚 II.即使满盘皆输/我仍将伫立于歌之神前/让哈利路亚从舌尖吐出 鲍勃迪伦喜欢后者,录音室版本也采用了后者,但莱昂纳德德多次在演出时以前者收尾。 p342一片黯淡,一片黯淡。 p346珍妮佛·沃恩斯《著名的蓝雨衣》 “把格拉巴酒变成了霞多丽,它是一剂适合80年代中期听众服用的灵丹妙药。” p365他认识到,他的抑郁症与他的“自我孤立”和“遁世情节”有关。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他通过不同的拓展心灵的方式对付疏离感和孤独感;但在有餐馆和卫生间的现实世界,如何摆脱它们,实是最难的部分。 p371虽然他觉得“宣称自己是个快乐的人有点轻率”,但他不得不承认“没什么可抱怨的”。 p374苏珊说,“莱昂纳德那几个月除了陪儿子几乎啥都没做,他抛开一切去了那里。我曾对他充满怨恨,但那件事后,我又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爱上他了。” p382“他还没有祈祷完,丽贝卡就走了除了出来,肩上扛着一个水罐。她下到井旁给水罐装满了水。我走过去对她说‘求你给我喝一点儿你罐里的水’。” 《颂歌》忘记你那完美的供品/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p384在《未来》里他找到了光明与黑暗,真理与谎言之间的平衡。 p386一旦另一扇门被打开,接踵而来的就将是混乱的局面。 p389你会因勇敢或战功而获授勋章,但也许你只是有君命在身,不得不去战斗而已。 p396婚姻是世上最艰难的修行,在秃山上接连打坐数月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它是每时每刻的自我反省,换句话说,配偶就是一面镜子,你无时无刻不在审视自我。 p399创世纪记载,上帝从混沌和荒芜中创造了宇宙的秩序,所以混沌和荒芜可被认为是所有创造力的DNA。 p462“最好不要为一段关系下定义” p524我们不想过肤浅的生活,我们想严肃认真的对待彼此,友人和工作严肃认真有性感的一面,我们对此深深渴望。 p525《渴望之书》我工作时工作,睡觉时睡觉,死亡时死亡,现在我可以离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