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读后感1000字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读后感1000字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是一本由[美]琳达·扎格泽博斯基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读后感(一):全书

很薄,156页,也不难读,就是一本导论性的作品,介绍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基本思想。作者用在意和尽责来指向知识的对象,这是一个很语境主义的方案,首先考虑到整体的地位,但是也规定了一个范围,在这个“在意”的范围之外的东西即使得到真知识也不是受赞誉的。然后用“知识就是真信念”来规避盖梯尔难题。不过私以为这个方案有点问题,就像作者举的例子,知识不是“真信念+x”,不是简单的加减,知识像是蛋糕一样是面粉、水、酵母、糖啥的混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那么蛋糕也和面粉不同啊,所以知识和真信念也还是有区别的。而且这么干的话可能很容易陷入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吧?信任他人可能是作者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不过整体上看——而且作者书中写的重点也是——更加关注道德践行,对好生活(good life)有帮助的真信念就是知识。这是个很实用主义传统的方案啊,然后可能再糅合了一些美德伦理学。“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读后感(二):第一章摘抄

第一章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 书外感悟:好久没读这类文笔规整严肃,逻辑严密的书了。。读的有点痛苦,就像一个放养了好久的娃突然被拉去军训,但是啃下来第一章之后的感觉很棒。 书籍摘抄: 1.三个问题:什么是知识?知识是可得到的吗?我们如何获得知识?为什么我们需要知识?知识之善究竟是什么?(What is good about it?) 2.知识论是研究以合适的(right)或好的(good)方式在认知意义上把握实在。 3.关心许多东西不仅是人类的天性,而且是我们所愿意过得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关心任何东西的话,我们就必须在意我们所关心之领域中拥有真信念。 4. Another qualification is that the desire to acquire beliefs about what we care about can sometimes be counterproductive. 5.你发现你过去一直保留的某些金块实际上是假金块,因此及时你很确定你有很多真尽快,你也不能肯定哪些是真金块哪些是假金块。即便你有很值钱的金块,但是如果它与假金块混在一起,拥有它们似乎意义也不大。同理,如果真信念与太多的假信念混在一道,那就会减少前者的价值。 6.我们当然会想要能够预测,世界所是的方式会不会是与我们所关心的东西相冲突的那些方式。那是科学拥有如此多的状况(status)的原因之一。它允许我们像解释过去一样去解释未来。 7.宇宙有目的么?人类个体的生活拥有那种被康德称之为尊严的特殊价值吗?如果有的话,那种价值来自哪里?人类有自由意志么?人与人的身体是相同的东西吗?是什么使得一种生活比另一种生活更加值得钦慕?我应该希望我的孩子过何种生活? 8.法兰克福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胡言乱语真正糟糕的地方就是它在讲真话这一问题上与人并不相合(unfit)。相比较而言,说谎者完全有能力实话相告,他只是选择不说罢了。说谎者和讲真话者处于同一个游戏的两端。胡言乱语者所玩的游戏并不相同,但却让他自己表现为在玩同一个游戏。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读后感(三):译者的英语水平和哲学水平都惨不忍睹

书是本好书,然而译者的英语水平和哲学水平都惨不忍睹(有趣的是之前的短评居然有人夸翻译得好),严重地影响了可读性。

英语水平举例:

P6:“确证恰恰指的是有必要将正确的东西辩护为确定的(justification is what is needed to defend the right to be sure)”。完全一派胡言的翻译,正确意思应该是“确证是我们捍卫自己确信的权利之时所需的东西”。译者错把“right”(权利)弄成了“正确的东西”,令人喷饭。

同一页:“伴随着它的问题几乎不关涉确证,相反却关涉到揭示的旨趣(interest)”。(“解释”打成了“揭示”暂且不论)原文为:the questions accompanying it show little concern for justification but, instead, an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of explanation。所以这个“interest”只是“show an interest in”的一部分,后半句其实说的只是“相反却对解释的过程感兴趣”而已。译者把“show an interest in”这个小学生短语中的“interest”提出来,并煞有介事地翻译成“旨趣”甚至加注英文,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P19:“但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可以出于任何理由而放弃(get away with)相信任何东西”。这里译者非常贴心地注出了原文“get away with”,让我们明白原文意思其实是“出于任何理由、相信任何东西而免遭责备”。像这样自己把原文注出来然后打自己脸的操作在书中比比皆是。

哲学水平举例:

P27:“例如,阿伯拉尔(Abelard)对艾洛伊斯(Heloise)的爱是博爱(universe Love)的一个具体的例证吗?或者表明了带有占有性的爱(property Love)的某些具体情形(所谓的修辞形式)吗?”整句话完全不知所云。让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for example, is Abelard’s love of Heloise an exemplification of the universal Love, or a particular bit of the property Love (a so-called trope)?

看到原文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根本不是“universe Love”而是“universal Love”,这说的是共相啊!然后下面的“a particular bit of the property Love”直译就是“爱这个性质的一个特殊的块”,也就是“特普论”所说的“特普(trope)”。这句话说的其实是形而上学中的共相实在论与特普论之争。结果译者把“universal(共相)”译成了“博爱”,把“property”(性质)译成了“占有性”,把“trope”(特普)译成了“修辞形式”,充分地表明了他对这个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的完全无知。

P4:“一个命题包含了语句,是从语句中所获得的信息。”原文“A proposition is the content of a sentence, the information you get from a sentence.”正确翻译:“一个命题是语句的内容,……。”“命题”这怎么说也是语言哲学的最最最基础的概念了吧,能翻译出“一个命题包含了语句”这种话的人真的是搞哲学的吗?

你以为27页纸总共这么多错误?不,我读下来几乎每页都有这么多错误。所以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希望译者好自为之吧,幸好原书写得也比较流畅,直接看原文应该都问题不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