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封家书》读后感摘抄

《一封家书》读后感摘抄

《一封家书》是一本由叶顶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封家书》读后感(一):一封家书,一本好书

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是一部丰富精神、完善人格的教科书,不但给我们人生观的教育、艺术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还给予我们亲情和家庭的教育。 全书溢满各位先贤的才智与学养,告诫我们:“要有淡泊名利的胸怀、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制定计划、平衡时间”、“好的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不为胜利冲昏头脑是坚强最好的证据”、“真诚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后盾”、“修改小习惯就是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自大自满”、“每一行有每一行的屈辱和辛酸,只有心平气和、隐忍才是减少痛苦的不二法门”……我们学到了很多,了解到我们有许多不足,能做到的又有多少?这本书应该常读,可以激励我们知耻后勇,不断进步。

《一封家书》读后感(二):家书抵万金

该书视角独特,分别从“父母给孩子的信”和“孩子给父母的信”的角度对历代名人家书进行读解,为两代人架起沟通的桥梁。每一封家书皆为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教子名篇,以轻松、亲切的语言风格展现父母和孩子之间在读书、做人、立志、处世等方面的交流,展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和教子故事。例如行军中的康熙给皇太子胤礽写信道:“把你的衣服寄来,以便我想你的时候穿上。”用口语化的风格,充分展示了康熙这个日理万机的帝王的犊子之情;例如傅雷在家书中叮嘱儿子傅聪“年轻力壮的时候不要大逞强,过了四五十岁一样要走下坡路:最要紧的是做事要留些余地,精力、体力、感情,要想法做到细水长流”,字字句句,都蕴涵着深刻的感情真知和生活哲理;所以本书引起读者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一封家书》读后感(三):纸短情长

《一封家书》里面包含了几个朝代对家庭和爱的满满表达,在那个不发达的时代,一封信可以等待十天半个月,满怀的期待和思念以及报达平安都是通过书信来传递,在那个车马都很慢的年代,一封家书的珍贵如同曙光一般,照亮家人的希望。

《一封家书》收集了不同的书信,表达了不同的感触,看了之后很受启发也很感动,在当今这个快信息时代中,无论隔多远无论隔多少个大洋彼岸,分分钟会收到对方的简讯,快捷便利了很多,可是每当提笔忘字的尴尬还是很怀念当初上学时的那会。什么都没有的年代,我们怀念的是过去那些时光用笔记住的温暖。

我记得我那会儿上初中被调到城区的实验中学,之前在爷爷奶奶身边都是乡镇小学。突然在一个高大上陌生的环境觉得很不踏实也不很习惯,周围有很多异样的眼光,当然还有自己那个揣揣不安的心,那时候父母在武汉做生意,没时间去看我,家里舅舅爸妈联合一起跟我写书信,每次很开心去班主任那拿信,班上女同学羡慕的眼光,还有自己内心很满足很开心洋溢幸福的笑脸,那时候可以因为一封家书,因为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觉得自己更加发奋图强。

在那个纸墨年代,传达的爱意也是那么含情脉脉,虽然那时候的校园爱情不被看好和稚嫩,可是那些美好回忆可以保存下来。记忆可以封存,这种书信的沉淀是永久的。

可能我是个怀旧的人,无论现在社会发展成什么模式,我也会怀念当初那个慢的年代,虽然回不去,但是那些时光的记忆是现在替代不了的温暖。看过这本《一封家书》,我把家里的箱子翻了出来,那些泛黄的书信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收藏,有来自朋友的,家人的,老师的,还是初中时全国各地编辑部的,它们就像一枚枚勋章记载着我过去岁月的洗礼。

而现在我们又有多久没跟家人以这种书信的表达方式来沟通自己的情感,不妨跟风一下,拿起笔,对你爱的亲人说一句贴心的话和祝福,因为纸短情长。

《一封家书》读后感(四):纸短情长,每封信都是殷切的关爱

文:薇子

现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 信息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传递,甚至人们还设想了一下虚拟成像的技术, 这样在未来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参加会议, 达到面对面沟通的方式。 相对比之前只能通过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沟通的方式, 这种方式同样让人期待。

而在遥远的古代, 或者是电话、电报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代, 人们是通过什么来传递消息的呢? 书信。

相对于现在有事情要说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那么简单,没有电话和微信的时候, 人们就通过书信的方式联系。 相对来说时效性也会差一些, 所以在那个时代里等待书信的过程也是现代的人体会不到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候, 战乱的年代里能有家人报平安的书信, 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一封家书》 收集了十几位历史名人的书信, 它们写于不同时期, 历史距离跨越了三千多年。 他们的书信写给自己的女子, 文里行间也表达着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

作者叶顶,籍贯湖北,先后任知音传媒集团编剧、《新闻信息报》主编、北京玉兔文化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主任等职务,现为九派(武汉)全媒体有限公司供职。先后出版书籍有《新中国的集结号:南下、南下》(编著),《中国诗词大会每日读诗日历》(特约编辑)、《躬耕诗草》等。

康熙写给自己儿子的信, “今天气已热,将你所穿棉衣、纱衣、棉葛布袍(等)四件,褂子四件,一并捎来。务必拣选你穿过的,以便皇父想你时穿上。”这位自幼就被立为太子,倾注了很多康熙帝的心血去培养。 从小就接受了满汉不同教育的皇子, 在皇帝出征在外的时候也希望儿子能寄来自己的衣服, 能让他睹物思人。

在陶知行写给自己二儿子的信中, 这位父亲给儿子传达的是做人处事的态度。 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去弄虚作假, 宁愿做一个白丁, 也不要做假秀才。 明明自己有权利给孩子去办个学历的证明,教导孩子的却是要有真才实学, 而不是作假得来的成绩。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态度, 也就成就了这位教育家的三个儿子都有所成就的成绩。

一封家书,蕴含着的是对于做人、处事的态度。 不论距离多远,对于亲人的关心是始终没有变化的。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导也正是这一封封书信之中所体现的态度。

《一封家书》读后感(五):拳拳之心,尺素情深

汉代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里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肠尺素,即书信的代指。 清代纳兰性德在《采桑子·九日》里也写过“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这里的鸿雁传书、尺素亦是指书信往来。 古代通讯不发达,写信成为人们互相沟通、联络感情的主要方式。不比今天的电话邮件、微信短信,那时的沟通方式相对单一且时间较慢。慢归慢,但其美好如木心所言:“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封家书》是一本书信集合,里面有历代名人写给父母或者子女的信件。拿到书时,拆开塑封,惊喜于封面与封底的拟书信质感的设计。 仿佛坐了时光机,旧时岁月的信笺笔墨香一下子萦绕身前。本书分为上卷与下卷。上卷收录了给孩子的信,下卷收录了给父母的信。 每一篇书信都先有名人小传,若是文言文,则有现代文翻译,紧接着是对书信的品读。读者不仅仅可以从中读出写信人的真情实感,还能够把这一篇篇佳作从文学美文的角度去做赏析。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影响着一个个体的身心成长及其价值观塑造。父母陪伴在孩子人生的初期,其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会对孩子形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封封家书便是家风的体现与传承,优秀的品质在字里行间被传递给下一代。是非观的形成、对善与恶的分辨、如何读书做学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该有怎样的好心态……所有这些关于人生的道理,父母所言,皆是拳拳心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匆忙,繁忙之时有时沟通连打字都来不及,即时语音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但是没有书面文字的留存,总担心清空电子聊天记录之后,想珍惜纪念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也慢慢淡忘了…… 所以若有时间,还是静下心来坐在书桌旁,为你爱的人提笔写一封信吧。 家里面子女多的,可以学习陶渊明的信:告诉子女们要珍惜兄弟姐妹之间的情义;孩子仍在求学的,可以学习萧纲、诸葛亮、文天祥、林则徐、陶行知的信:告诫孩子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要本着认真做学问的态度扎实勤恳。还有给予孩子爱的鼓励与支持、对其生活予以指导与关心的信件,都可以从中汲取优点。 封底有一段话写得十分打动人:“一封家书,从写到寄,到等,到读,时间是缓的,心是静的,情是跌宕的,它系上了家人与家人之间的那份情谊,又不似烈酒,只如清茶,清冽却直抵心底。” “欲寄彩笺兼尺素”,书信从千里迢迢的山与海之外来到想念的人手中,纸短情长,力透纸背的文字里皆是深厚爱意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