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汪曾祺家书》读后感100字

《汪曾祺家书》读后感100字

《汪曾祺家书》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汪曾祺家书》读后感(一):《汪曾祺家书》:远去二三里,家书抵万金!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的《傅雷家书》的其中的一篇书信,暑假里又看了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里面有超多的音乐分享,现在又开始看这本《汪曾祺家书》,你没有猜错,本书的作者正是汪曾祺,其实我也读过汪老很多的书,比如《旅食集》、《吃食和文学》,但从来没有看过他写的家书。 当然,在这本《汪曾祺家书》中,除了开篇的出版说明以外,第1篇文章是《八宝辣酱的味道》,我之前依稀记得好像看过这个文章的名字,但没有看过书的内容,如今看完之后,果然又多了一样想吃的辣酱,一会儿去搜搜。 在读完这篇《八宝辣酱的味道》之后,便是汪曾祺写给家人的书信,比如写给夫人的书信,写给小学同学、自己同父异母妹妹的书信,以及大姐或者弟妹的书信,还有就是写给朋友的信件,以及最后一些短篇故事集来收尾。 综合来看,这本《汪曾祺家书》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有我们大多数人不常见的八宝辣酱的味道,关于作品的看法,和夫人、家人以及朋友的书信,最后还有精心整理的小故事。 在汪曾祺写给家人的信件里,内容有长有短,并且很丰富,有关于家庭的,有关于自身身体状况的,还有和文学相关的内容。详细的读这本《汪曾祺家书》,除了可以了解汪老的大家庭,以及汪老对家人的感情,以及对亲情的眷恋以外,还能大体的发现汪老一生中一部分写作生涯,以及他对文学的看法和态度。 当然,如果你仔细读这本书,发现一些旅途中关于汪老的趣事,我觉得汪老在生活中是一个心思细腻并且热爱生活的人,他把生活活中的细枝末节以及个人的感受都写在他的书信里,分享给他的太太,把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分享给自己的友人,是一个在生活中很积极向上的人。

这本《汪曾祺家书》不仅仅适合汪老的粉丝来通过家书,增加对他人生以及家人的了解,还有他在细枝末节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觉,以及他对各个国家的看法外,也同样适合大多数的小伙伴在空闲的时候打发时间,在等车或者排队的时候拿出来看一小部分,了解在别处的生活,喜欢这本《汪曾祺家书》的,建议自己找书来读一读。

《汪曾祺家书》读后感(二):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汪曾祺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位大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也为我们所熟知。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阅读汪曾祺一篇篇妙笔生花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爱好情趣甚广,对书画、戏剧颇有研究,博学多识的,有时又可以化身为一位厨师的不乏幽默的汪曾祺。文化发展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汪曾祺系列丛书六部,包括:《八宝辣酱》《岁寒三友》《在西南联大》《故人往事》《吃食和文学》《汪曾祺家书》。这套书籍,收集了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更加全面。而其中,我对 《汪曾祺家书》更要偏爱一些。这一本书中有汪曾祺写给夫人以及亲朋好友的书信作品大约80多封。而这些亲笔书信,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有烟火气息的,更加真实的汪曾祺,而不仅仅是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去认识他。 在致夫人的书信中,几乎封封都要先对夫人报平安,身处两地时,旁人眼中所有重要的事都敌不过平安二字。而后的“汇报”行程,“汇报”日常起居,也有家长里短的闲话,也有关于人情世故的感慨;有时,也少不了和夫人谈论文学,谈论为何写作;有时,也会和夫人交流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 1987.10.20日写给夫人的信中,汪曾祺先生将参加“为何写作”讨论会的发言稿发给了夫人。发言稿中,汪曾祺先生将自己为什么写作的原因,解释为因为自己从小数学不好。读罢,让人忍俊不住。不知果真是如此,还是汪曾祺先生幽默了一把。 1987.12.06日写给夫人的是一封很长的信,一改很多信中欢快和调皮的口吻,这封信有着淡淡的伤感和沉重的思考。源于和一些黑人学者的交流,汪曾祺先生感觉到了“根”的重要性,祖国、民族、文化传统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有些青年不把民族当一回事,汪曾祺感到了深深的悲哀。 汪曾祺先生对吃似乎情有独钟,也颇有研究。汪曾祺先生曾说:“自己不是一位精于吃的吃客,只是爱做菜,爱琢磨如何粗菜细作,爱谈吃。”他认为:“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 。这套丛书中《吃食和文学》就专门收录了汪曾祺先生对吃与文化的研究。 即便是在和夫人及家人和友人的书信中,他也不止一次谈及饮食。 1987.10.30日给夫人信中,他谈论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在最后,用自己最拿手的“吃”,给了文学一个很是恰当的比喻:“我认为文学不是肯德基炸鸡,可以当时炸,当时吃,吃了就不饿”。通俗易懂,一语中的。 《汪曾祺家书》,每一封书信,语言平平淡淡,不加修饰雕琢,随性而为,你仿佛看到一位可亲可敬又可爱的邻家的人。虽都是信手拈来的句子,却感情真挚动人也偶尔会让人颇有感悟。这也正是汪曾祺先生生活的真实写照,让你走近更真实的汪曾祺。

《汪曾祺家书》读后感(三):一封封家书道出的是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人生

认识汪曾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爱吃且爱玩的人,也曾出版多部相关的书籍,比如《八宝辣酱》《吃食和文学》等等,而我最喜欢的则是汪曾祺对于人生通透的领悟以及对四方吃食中窥见人生的态度。

而最近所看的典藏汪曾祺系列中的《汪曾祺家书》则是让我看到了汪老对爱人、对亲朋、对师友在一封封充满了琐碎日常以及文学探讨的书信中令人动容的一面。其布面精装制作为本书增添了一分雅致,也平添一份庄重。

作为一代文豪的汪老,在对待人生与吃食中有其独到的见解,也曾说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单单只是一句话便可发人深省、令人深思,可见其文虽不注重传统观念的灌输,却在一字一句间蕴藏着古典文风的气息。

然其子汪朗于本书中称汪曾祺虽被称为美食家,却只是作家中的厨子,其主业还是文学创作。而他所写的吃喝,只能算是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吃食滋味的人间趣味,如果真依样画葫芦怕是会令人难以下咽。不过好在我们喜欢的恰恰是这种置于文艺范中的吃食文学,大可不必深究其是否能做出其形,食其滋味。

观其目录第一页的确挺让人震惊的,这本书信集《汪曾祺家书》本就收录的皆为汪曾祺写予爱人及亲朋好友的书信,但是致夫人占据了全书三分之一的内容确实让人感到十分动容。虽然每封信笺之中皆为日常琐事及写作出版上的一些过程,却仍可从中看出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灵魂相契般的深情。

他会在书信中向夫人道出自己的行程,也会在书信中说些逗趣的话语,例如:到了美国,我的第一感觉,是我绝对有把握活着回去,而且活得很愉快。同样会在书信中向夫人述说遇到了谁、吃了什么、聊了什么,自己在写什么书,可以说是在信中与夫人无所不谈,也无一不聊。

这些书信入在今时今日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真实感,却仍让人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内心的充盈与温暖。

在整部书信集中汪曾祺曾写给夫人施松卿,家人汪海珊、汪丽纹、金家渝,友人朱奎元、沈从文、巴金、萧珊、黄裳、朱德熙、林斤澜、范用等人多封书信,或聊日常、或聊人生、或聊工作、或聊友情······

从这些书信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个爱吃爱玩的老头儿,也不是那个自得其乐、随遇而安的汪老,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了生活气息,活在当下的汪曾祺。

《汪曾祺家书》读后感(四):锦书寄相思,笔下付深情

最早知道汪曾祺,还是在中学的时候,学过他的文章,那时只知道他是沈从文的弟子、散文 家。等后来才知道,汪先生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有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并都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也看过汪先生的短篇小说《受戒》,散文集《人间草木》等,最近又有幸阅读了汪先生的《汪曾祺家书》。

我手中的这版《汪曾祺家书》是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典藏汪曾祺”系列,此系列作品共六部,包括小说集两部:《八宝辣酱》《岁寒三友》;散文集三部:《在西南联大》《故人往事》《吃食和文学》;书信集一部:《汪曾祺家书》。而我感觉,最能走近了解汪先生生活的正是这本“家书”。

在这部家书中,精选了汪曾祺写给夫人施松卿、弟弟、妹妹、妹夫,以及师友沈从文、巴金、朱德熙、朱奎元等的书信作品大约80多封。最让我关注的就是1987年8月至12月写给夫人施松卿的21封信。这21封信是时年67岁的汪先生应聂华苓“国际写作计划”之邀赴美国参加活动时寄给夫人的家书。字里行间展现对夫人的绵绵情意,读起来分外亲切。

在第一封信致夫人(1987-08-31)一开头就向夫人表明了自己的行程,香港-东京-芝加哥,还说了“身体情况良好。每天都有人请客,但肠胃正常。睡眠亦好。”让夫人放心。还惦记着给夫人买彩电加录像机和参加季尾清货大减价。一个爱生活、懂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到美国后的第一封信致夫人(1987-09-02)中,汪老就提到倒时差的问题,这也是夫人所关心的问题。怕夫人担心,讲生活条件很好,住的是公寓,干净而无噪声,还有置办炊具的事情。个人作品的相关,也要委托夫人代为处理一部分。生活、工作都向夫人分享,既是不让她担心,也让她放心。

在后续的信中,汪老仍然延续了这种轻松愉快的风格,比如“鸡蛋炒着吃也不想。鸡据说怎么做都不好吃”“美国的猪肉太瘦,一点肥的没有”“美国的茶杯很不好用”“衣服和鞋子极贵”“蔬菜肥白而味寡。大白菜煮不烂。鱼较贵”等等各种吐槽,还介绍了在美国所见的风物,比如爱荷华河里的野鸭子,林肯纪念堂等等。还惦念着夫人想要的《莎士比亚全集》和《世界诗选》,并为她买下。还介绍了他房间失窃的事件。

通过这21封信,可以全面了解汪老赴美参加活动的全貌,更重要的是从这些文字中间感受他对夫人深深的牵挂和爱。这让时不时出差的我深有同感,倍感亲切。不禁想起木心先生的《从前慢》,“那时车马邮件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希望我们从这21封家书中,领略夫妻相处之道,从本书的其他书信中,感受与家人、师友交流的秘诀。感受汪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一个爱生活、懂生活的人。

《汪曾祺家书》读后感(五):《汪曾祺家书》:我在看世界,也想带你一起看看

文|继芳翎馨 小时候,不记得是看了那个父亲给孩子写的家书,感动得不行,便给我的爸爸也写了书信,去上学时故意放在父亲的床头,想着他应该也会给我回一封信。

可是,我那行胜于言的父亲直接就拎着牛奶跑到了我的学校,面对面宽慰我,让我不要多想,得好好读书学习。

后来长大了,我也喜欢用书信的方式沟通,尽管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回过一封信,可是我依旧喜欢这种方式。

这几天在认真地看汪曾祺先生的家书,致夫人、致家人、致友人三大篇章,我还没来得及看完,可是在认认真真地看完“致夫人”篇章时,我已经有了不少想要与大家分享的,喜欢这种细水流长的感觉。

汪曾祺先生不愧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字中带着平淡质朴的味道,如话家常,却也能让你深入地领会他的意图,更重要的是在与夫人的家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多么具有分享欲望的丈夫,会看到他的小性子,更会明白他对于家中妻子的尊重、理解和了解。

01放心,我在外很好

在汪曾祺先生的这本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家书》(典藏)致夫人的篇章是截取先生在1987年8月底到12月初的信件,这段时间是汪曾祺先生应聂华苓女士的邀请前往艾奥瓦大学进行的国际写作计划的交流活动。

这个时候汪曾祺先生已经67岁,这时候的他身体并非多好,需要随时配着心血管的相关药品,出门在外,家中妻女都十分担心。

最初的信上,他叮嘱妻子放心,信心十足地告诉妻子,他一定会在美国活得很愉快,哪怕对于在美国的交流十分地未知,他也一样希望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愉悦感。

他会跟夫人说,自己想要回家了,哪怕外面挺好的,可是过了几封信,他又说我现在觉得不太想家了,实在也是一个很可爱的小老头。

出门在外,家人难免担心,他的药没有了,信里写着担心,但也像个顶梁柱一样讲着处理办法。

说真的,汪曾祺先生的确是一个很让人放心的老人。

02世界的奇妙,我都想让你知道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分享欲是很重要的东西,爱情、友情都一样,如果对对方没有分享欲的话,这段感情也差不多结束了,爱意的流失通常是从分享欲减少开始的。”

我以为汪曾祺先生和妻子的对话也许是很简明扼要的,但是没有想到是那样事无巨细,去了哪里,遇见了哪些人,哪些人比较好,好在哪里,都要跟夫人分享。 因为礼节,他抱了抱另一位外国的作家,会跟妻子说“感觉像是抱了一座小山”。

对于自己创作的稿费刊登、版税计算,他都事无巨细地将编辑跟自己说过的话与妻子分享,让妻子能更清晰地处理事情。

在他的书信中,仿佛妻子就在身边,笔下的字就像是自己说出来的话,有一个安静或捣乱的挚爱在旁边听着,甚至还能想到她后面想追问什么。

我看到的世界,那样美妙,分享给你,你知道了,下次我们也能一起更好地聊天。

如果世间的夫妻都这样,该多好!

03唠叨你,也以你为傲

在家书中,难免会对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说说闹闹,汪曾祺先生会念叨妻子的话语前言不搭后语,会眉毛鼻子一把抓,可是这些小事那样日常,唠叨也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爱。

更重要的是,汪曾祺先生是真的很敬重自己的夫人,他在外讲座,有些英文的翻译很棒,出自夫人的手,他会引以为傲,告诉对方“那是我老板翻译的”。

忽然觉得这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力量,他们彼此都以对方为豪,有能推荐自己妻子的地方,一点也不藏着掖着,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 纸短情长,越是认真地读这书信中的每一个字,越能领会到这个人的强大,越能感受到汪曾祺先生岁月沉淀下来的那份对家人的珍视。

愿你也能读这一封封家书,为自己的人生增加更多的活力,能学习他对待妻子、对待家人、对待友人的姿态,好好生活,好好享受,成为更好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