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吾人生谈的读后感大全

安吾人生谈的读后感大全

《安吾人生谈》是一本由[日]坂口安吾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3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吾人生谈》精选点评:

●可爱的小老头

●诙谐

●唉,黑暗啊,东洋,茫茫暗夜将往何方?我可不想与之同行

●意外地很喜欢这本。 有不少章节对时事加以评论,却并不会感到时代的隔阂,或者傲慢的态度。相反的有种生动而平易近人的感觉。 作者认真写作,而译者也很尽责,阅读起来非常流畅。

●非常有趣。“激进派”,读的时候还没搞懂是个啥(

●关于艺妓的那一篇再看几遍都不为过。 “老婆啊,不要害怕喊出心上人的名字”,这句话我大概能记一辈子了。

●觉得可以叫犯罪故事谈!

●喜欢,6月份看完了。

●这个作者写的蛮不错的

●好有趣的犯罪者手记评论,感觉看到了战后日本社会的个个侧面,那时的日本也是乱啊

《安吾人生谈》读后感(一):在安吾的人生谈说自省自我的人生

美和艺术离不开鲜活的食色本性,与充满喜怒哀乐、时而妒火中烧的现实生活也从来密不可分 。——《安吾人生谈》第248页

这位日本二战期间的流行作家,与太宰治、织田作之助并称为“无赖派”代表人物的坂口安吾,为了能让大家对他红极一时的《堕落论》更加理解透彻,马不停蹄地拿起笔杆,摘取了许多当事人的手记——多半是在当时家喻户晓的社会热点,对此展开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评论,以此再次强烈抨击了战后日本的传统思想。

收录在《安吾人生谈》里面的《发现庸俗》中,坂口安吾告诉我们:有人说“晚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庸俗”“基督不庸俗”,错了,最庸俗的偏偏就是他们。因为他们庸俗,所以拥有着最为广泛的客户群;因为他们的庸俗,所以收纳了金钱、名声。其实庸俗没什么不好的,庸俗反倒让一个人的生死不再像是一场梦,而成为了某些人的回忆。如果说变成庸俗是一场生意,那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是在1951年的安吾写的,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68年。虽然68年已经过去了,但这个世界还如同他说的那样在运行着。可能有些人还没读到安吾,可能读到的人还是在害怕着自己无力掌控而依然不承认只有“堕落”,只有认清自己的追求才能拯救自己的道理。所以,小说一直在被迫发生改变,娱乐也不断被操控着变得荒唐,与雅致再也扯不上半点关系。

什么才是“发现”,作者在发现自己技术底线的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作品去正视现实世界。我一点也不替这位只活了50岁的作家突然逝去而感到惋惜,相对于他的作品,更让我感到钦佩的,是他对自我乃至整个世界的大彻大悟。我们才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人类,我们有追求,我们有需求,我们也有自己嗤之以鼻的龌龊时候,为什么不能正视自己,而选择自欺欺人呢?

其实死亡和睡觉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我们惧怕死,是因为死之前还没来得及享受世界。可是我们控制不了生命的长度,只能努力生活,将自己的人生结局交由死神去戛然而止。

在安吾看来,所谓的“艺术”是作为自由人的东西存在,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流派和党羽。难道像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老老实实地生活着,就不是一种艺术了吗?艺术才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不需要阶级感,也不是用来自我陶醉的东西。艺术,应当是存在于每个人不同的,更放光彩的东西。所以,认为自己高级的人啊,不如对对别人的目光和灵魂,也保持多一分敬畏吧。

谈到“人生观”这个东西,原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没人有权利去改变你的观念,或者觉得靠这份观念去活下来的你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但在《安吾人生谈》里,他其实想用过自己对这几件时事的抨击让读者去认清自己生命的方向。那时的日本,还深陷战后的泥淖中,价值观的分崩离析,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所有人都相应受到了旧观念和新思潮的冲击。他们迷茫、不知所措,继而做出了很多不能被人理解的事情。但安吾的文,就好像是一支定海神针,而这支定海神针想要说的是——我们作为平民的自己并不卑贱,追求自己所需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万事万物都有其对应的价值,并不因为皮囊好看,灵魂就有多高尚。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艺术即是庸俗,越庸俗越受到广泛的热爱。只有真正理解自我精神价值的人,才会知道“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混沌不安,在迷失自我中变成尘土。

《安吾人生谈》读后感(二):读书 |《安吾人生谈》一本鞭辟入里的杂文集

说到日本的文坛,就不得不提与太宰治齐名的“无赖派”文学旗手, 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都推崇备至的文学大师:坂口安吾。

他之所以不如太宰治、渡边淳一、村上春树这么令人熟知,或许是因为他是一个早逝的作家吧。

坂口安吾在1946年发表《堕落论》,这本书在当时就像是一股龙卷风,强烈地冲击了当时日本传统的主流观念。同年他凭借小说《白痴》,获得“日本战后文学的样板”的荣誉。

然而在1955年,他却因突发脑溢血逝世,终年49岁。也就是说,他虽然从20多岁起就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作品,但是真正成名的时期,不过短短10年。

但是即使只有10年,也足够他在文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他通过杂文和小说,针砭时弊又辛辣讽刺地写出了日本战后价值观混乱的社会现实,抨击了日本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批判了人性的幽微和黑暗。

而这本《安吾人生谈》,则是一本真诚的随笔和杂文集。这本书是坂口安吾系列作品中的一本。这套书还有 《堕落论》,《盛开的樱花林下》,《不连续杀人事件》,《无影犯人》,《时钟馆的秘密》 等。

这本书乍看起来,还以为会是那种鸡汤类的散文集,然后实际上它却是一本“案件评论集”加“观点解说集”。

在前半本,安吾通过一些案件当事人的手记,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点评。我们跟随着他的思路,就好像在玩一场侦探游戏,一层一层去剥开事件的外壳,探求蕞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这些案件涉及社会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仅有刑事案件,也有一些民事案件。这些事情虽然发生的几十年前的日本,但是细想起来,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会发生类似的事件,但是不管是在何时何地,至少以我们现在的思维水平,思考的角度都是如出一辙的。比如其中有一些是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安吾偏毫不留情地说道:“孩子心中自有一副洁身自好的缰绳,许多父母似乎视而不见,只知自满于严格家教,可谓自私而粗暴;直到叛逆的孩子惹出事端,他们仍坚信尽到了家长的义务,意识不到自己才是推波助澜的帮凶。”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前半本之中,安吾通过对所有事件都进行了鞭辟入里、针砭时弊地分析,用风趣幽默、逻辑清晰地语言,指出了日本战后社会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同时也批判了人性的黑暗面,并从侧面强调了健全法治以及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下半本《我的人生观》,主要就是安吾个人观点表达了,让我们可以直接触碰到他思想深处的价值观。进而让我们去思考,他在当时的观点以及所思所想,如果放到现代社会是否依然行得通?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呢?

比如第一篇《没生下来的孩子》,这是一篇非常矛盾的文章。他虽然口口声声地对老婆说,你只要生,我就会养。但是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怀疑与不安,怀疑自己有可能染病,怀疑老婆的不忠,怀疑孩子肯定不会健康降生。双方的关系从始至终都处于一种非常微妙且谨小慎微的状态:想要相互依赖但内心却充满了怀疑和怨怼,说着不在意彼此的过去却仍然不能全身心投入。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没有生下来,“庆幸”二字便是他全部的内心独白了。

而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与亲人、与朋友、与同事,与之相处或是共事时是否真心地信任对方,每次都能让这个名叫“结果”的孩子顺利降生呢?

《发现庸俗》这篇,我觉得是辩证地看待高雅与庸俗。美和艺术被我们认为是高雅的,而现实生活又是庸俗的。这两者看似并不在一个维度上,但是安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和艺术离不开鲜活的食色本性,与充满喜怒哀乐、时而妒火中烧的现实生活也从来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需要首先承认并体验庸俗,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体会到艺术的高雅格调,艺术也是无法脱离群众的普遍水平(庸俗)而独立存在的。

《我的职责》这篇所讨论的,应该就是自我在时代中的定位吧。正如安吾所说:世间众人形形色色,每个人做适合自己的事就够了。这句话不仅在当时,在现在也是太实用不过的了。

人真的很难认清自己的位置,总是把过多的心思放在自身之外的事情上,变成了“头脑僵化的文化人、自我陶醉的闲人、没有自己生活的文化无赖”,实际上即使我们还找不到所谓的使命和人生意义,那么就先脚踏实地地过着自己的生活,须对世间多保持一分敬畏便好。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慢慢发现自己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找到自己在一件事情里、一段关系里、一个团体里的定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越界,不偷懒,这既是我们始终在做着的,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优化的人生过程。

《安吾人生谈》读后感(三):坂口安吾:以深刻的人性观照著称,被誉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样板”

日本当代小说家三岛由纪夫这样说过:“若将太宰治比作甜味的酒, 那么坂口安吾则是杜子松酒、是伏特加。”

这里提到的太宰治和坂口安吾,同属于日本“无赖派”文学的代表性作家,而“无赖派”作为战后日本文坛的重要作家流派,并没有像其他文学流派的作家那样,结成一个文学团体。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之后,“无赖派”作家群体创作的作品,体现出崩坏的社会秩序和不断瓦解的价值体系,因而得到了日本评论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与太宰治齐名的坂口安吾,是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作家推崇备至的文学大师。他出生在新潟县的一个乡绅家庭,父亲既是一位诗人,还是众议院议员。在这样一个豪门世家里,坂口安吾作为最小的儿子,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淡漠的亲情,催生出他叛逆的性格,以及对传统主流观念的反抗态度。纵观坂口安吾的文学作品,不论是短篇小说还是杂文时评,均流露出深刻的人性观照,更多的时候,他在嬉笑怒骂之间,还原了人世间的百般情态。

一、 绝望与拯救

坂口安吾的家中人丁兴旺,他上有是一个哥哥姐姐,下有一个小妹,他是这个家中最小的男孩,但是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与疼爱。

甚至,父母对他还十分冷淡。

在自传体小说《石头的思绪》中,坂口安吾以平静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在其他人看来,童年时代的坂口安吾性格怪癖,非常不讨人喜欢。少年时代的他因为打架、逃学、考试交白卷等事,被老师斥责为“自甘堕落”。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在学校里也找不到一丝温情,既没有理解自己的人,也无人可以倾诉心中的委屈。坂口安吾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而在他绝望之际,恰好遇见了文学。此后,他一头扎进文学的世界里,在书籍之中寻找自己的乐趣。

后来,坂口安吾考入东洋大学文学部,专攻印度哲学伦理。从大学毕业后的坂口安吾,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共同创办了同人杂志,并发表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25岁那年,坂口安吾凭借短篇小说《风博士》,一举获得牧野信一的赏识,由此正式步入日本文坛。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坂口安吾由于家庭原因,而对世界、对人生充满了绝望,那么他步入文坛,成为作家之后,便通过文字实现了自我灵魂的拯救。

比如,在《闲山》这篇短篇小说中,坂口安吾以“山中狸猫化身和尚”这一日本民间传说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述了一个荒诞诙谐、却又不失人间情味的故事。《闲山》一文中,狸猫化身而成的和尚团九郎,经过与心魔的一番斗争后,终于对佛法产生了深刻领悟,最终安然与尘世告别。

成为职业作家的坂口安吾,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找到了与内心的绝望握手言和的方法,他不再怨恨父母,也不再心怀绝望,这何尝不是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他通过文学创作而拯救了自己。

二、孤独与虚无

坂口安吾的生命底色,无疑是孤独而苍凉的。

童年时期的他得不到家庭的关爱,进入校园之后又因为性格叛逆而被老师斥责。他想在身边的人群之中找到支持和安慰,可惜,这根本无法实现。

这种孤独的生命底色,渗透进他的文学作品之中,诸如《傲慢之眼》。这篇作品只有两千余字,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出众但心高气傲的县长千金,以及一位寡言而木讷的绘画少年。他们之间的情感似有还无,这种淡淡的情愫之中,包蕴着的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哲学命题:孤独。

坂口安吾在创作《安吾人生谈》时正值日本战败之后。此时,固有的价值观已经分崩离析,不仅人们原本的传统思想开始瓦解,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价值理念的混乱之中。坂口安吾则在这种价值观的崩坏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乃至世界的虚无,并对日本的传统思想理念提出了质疑。

坂口安吾的这种虚无主义精神,主要反映在他的故事杂谈集《安吾人生谈》中。这部故事杂谈集分为《安吾人生谈》和《我的人生观》这样两个部分。

在这部作品中,坂口安吾针对当时日本社会的热点案件,进行了还原和分析,通过幽默风趣又一针见血的文字,指出当时社会的症结,揭露出人性的黑暗,同时还批判了日本固有的思想价值观念。

比如,在《奈汝何》一文中,坂口安吾在悼念投水自尽的菊乃姑娘时,也对日本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展开了猛烈抨击。他批判那些徒有社会地位却自私自利的人,“不了解人性为何物”,并且,“他们无法与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人满口尽是理义之道,实则昏聩腐朽,虚伪自私,毫无人情味可言。

三、灵魂与肉身

既然坂口安吾的文学作品中,以对人性的深刻观照而著称,那么,自然离不开对“灵魂与肉身”这样的命题进行探讨。

比如,在《白痴》这部中篇小说里,坂口安吾以太平洋战争为时间背景,讲述了逃难的日本国民之众生相。这篇发表于1946年的小说,是坂口安吾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式作品,被誉为“日本战后文学样板”。

在这篇小说中,坂口安吾讲述了一个逃难男子与一个白痴女人之间的故事。他以细腻而凄美的文字,描绘出战时普通百姓所承受的苦难,也反思了灵魂与肉身之间的关系,而人性中最隐秘幽闭的光明与阴暗,也得到了立体式的呈现。

从男主人公伊泽的视角来看,自己身边的痴呆女人,无非是一具只有肉身而无灵魂的空壳。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在炮火中,冒着生命危险,带着痴呆女人一起奔逃,逃到暂时安全的空地上。在一场又一场空袭之后,眼前是冒着浓烟的房屋,身后是不断吞噬着人们性命的大火。伊泽的内心也非常矛盾:一方面,他认为痴呆女子如果死于战火,也不过是“一具原本就没有灵魂的肉体被火烧死罢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见死不救是有违道义的行为,虽然自己卑劣、低俗,但没有杀死人的胆量。

伊泽眼前的痴呆女子,没有思想情感,也已不具备正常人的肉欲,可以说是一个不完整的生命。但即便是不完整的生命,也依然是生命,也依然需要人们的关爱。坂口安吾这样的安排,大概是与童年以及少年时代的经历有关,他在那样的年纪里,迫切地需要得到家庭的温暖和人们的关注,可终究得到的只是失望以及人们恶意地对待。

在坂口安吾的《安吾人生谈》中,收录了一篇《没生下来的孩子》,可以看作是对“灵魂与肉身”这个命题讨论的延续。在这篇文章中,坂口安吾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命运中之种种定数,看似有些宿命论的感觉,实则传达出他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虽然肉身承载着灵魂,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联结,实在灵魂、心灵,而并非肉身。

坂口安吾的文字风格颇为多变,诸如《风博士》之奇特诙谐、《盛开的樱花林下》之妖冶艳丽、《安吾人生谈》之风趣幽默又偏僻入里,可以说,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以及不同的文学体裁中,坂口安吾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但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固有思想观念的强烈批判,则是坂口安吾文学作品中的一以贯之的主线。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三岛由纪夫会把坂口安吾的文学作品,比作杜子松酒和伏特加,因为这种对人性的观照、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以及对固有观念的批判,实在来得生猛又气势汹汹,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以清淡爽快的感受,但读后便知,安吾的文字,果真后劲十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