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精选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精选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本由[英]戴维·雷诺兹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5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一):战争有感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样,一本儿书。从这一本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大战对。欧洲国家的影响以及对英国这个国家的影响,尤其是从经济,政治,信仰,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那作者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致力于研究一站二战等战争对于国家的影响。所以,这本书重点描写了民族,民主,经济等方面的一个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比较大的一次全球性战争,不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面,还是从人类文化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都将引起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在英国。几百累计几百年的财富,基本上在这次战争中遭受到了特别大的损失。而且在这次大战中也动摇了英国霸主的地位。那么,在这次灾难的背后,又将代表这些什么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读着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辛弃疾的诗,感到的是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你是否感觉到一种热血,一种沸腾。我想是有的,人不热血枉少年,然而生活在安逸舒适的21世纪的我们,不曾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离那刀光剑影的时代更是遥不可及。所以好像理所应当地认为战争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打打杀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身临其境,来体会其中的万丈豪情。 可是,我们错了,战争不是刺激,而是残酷! 有人曾说:“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现在想想,的确如此。战争的起因常常是利益的诱惑,姑且不论正义与非正义,经过一场恶战,失败者就不说了,没有被打败的一方也一定损失十分惨重,又如何称得上胜利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因为战争的胜负而“喜欢”战争的,也许只是因为你倾慕能连百万大军,驰骋沙场的将军,或是敬仰能杀敌与千里之外,百发百中的王牌狙击手。对,这些人凭借他们的功绩进入了历史的史册,可是,你可知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黑发!分崩离析,妻离子散,多少的血和泪才成就了一个人的光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这些对历史的假使成了真的,那必然免不了一次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由此可见“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的评价还是十分客观的。 再看看八年抗战,最终我们把日寇赶走,收复了失地。但是这场战争也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南京大屠杀,30万的冤魂谁来安抚!无数的炎黄子孙失去生命,而他们本可以安详地过日子。甚至是战败国——日本的士兵,他们只是因为天皇的命令,就来到了中国,最终客死他乡。战争之后,能做的也只有处死战犯了吧,可这却远远不够。有谁能为逝者奏上一曲安魂曲呢?如今,许多人叫嚷着,责骂中国政府不够强硬,要求与日本决一死战。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今国际时局复杂,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也不夸张。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来临了,你还有机会喝着咖啡,悠闲地在电脑前玩游戏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的积淀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战,百姓苦;征,百姓苦。铭记历史,不是要我们学会报复,而是要我们共同去守护美好的明天。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二):战争是谁的荣耀,又是谁的伤痕

叙利亚在遭受袭击的时候,当代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我们是多么幸福的一代人。我们自认为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其实根本就没有和平的年代,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我们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从不担心明天再也看不见升起的太阳,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中国。 虽然现在战争依旧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现在的战争规模在历史上并不是最惨烈的。人类历史上无论如何都逃不开两次世界范围的战争,而世界第一次大战因为时代发展以及涉及范围等诸多因素,并没有世界第二次大战一样被大家反复提起。 《大英帝国与世界第一次大战》详细的记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缘由,经过以及结局,通读全书仔细思考不难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其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一战的结局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结局,那只不过是一次短暂的休战而已。 经历过战争的残忍才会懂得珍惜和平的可贵,描写这两次世界大战的书籍其实不算少,各种题材的也都有。比如大师级作家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以纪实小说的形式,描述了不同国家五个家族与世界大战密不可分的关系,情节上确实更加吸引读者,但是小说的形式难免让人对真实性产生怀疑。 《大英帝国与世界第一次大战》可以称得上是良心制作的科普书籍,从学术的角度进行专业的讲解,还原历史真相却不显枯燥。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戴维.雷诺兹,其在学术界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且本书已经由英国BBC拍摄成纪录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开篇的场景,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夫人有一天看见自己的丈夫和他的顾问趴在地上看一张欧洲地图,她开玩笑的说:“你们像一群正在玩游戏的孩子。”而威尔逊回答:“这可是我玩过最严肃的游戏了,据我估计,这游戏的结果将直接关乎世界和平。” 战争与和平从来都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参与和了解的,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听从领导者的安排,领导决定参战,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就一定要为国效力,不问缘由。战争的双方都是为自己的民族而战,他们身兼责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始末以及重要战役相信大多数的读者都能有所了解,我就不在这里过多的赘述了,我只是想说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没有绝对的胜利者。战争从不是解决争端的根本方法,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一次世界范围的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暂且不谈,主要是大量的人员伤亡造就了多少家庭的噩梦。 世界第一次大战并不存在为了正义而战,这次战争是一次资产主义的斗争,这次战役的受害者是全人类。伤痛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历史值得被铭记,因为只有记住曾经的痛苦,我们才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网上那句鸡汤其实说的没有错:“根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感谢那些为我们的和平所付出牺牲的人,感恩有你们。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三):一战余波

第一次世界大战距今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在某一程度上来说,战争虽然结束,但是战争之后,带给世界的影响却是一直在变化的,这种变化,甚至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清晰可辩。在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雷诺兹的《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种改变与影响,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大战之后的世界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虽然本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改变与影响,但是戴维雷诺兹教授在书中同样了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来对其他的欧洲国家如德国、前苏联以及美洲国家美国等国家在一战中的表现与立场进行了详细论述。一战的发生、发展与结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将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影响力的国家全部牵扯其中,并且深深的改变了战后的世界格局,同时也在客观上促使世界在一战以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在一战前后,英国经历了一场足以让所有人都难以忘记的阵痛。一战结束以后,欧洲大陆上数个大帝国在战争中分崩离析,彻底消亡,如罗曼诺夫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等等,由此也催生出许多新的共和国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而作为一战最重要的参战国之一的英国也难逃被战争所改变的命运。一战前,他还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但是到了一战后,只能叫做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了,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对于整个王国来说,并不亚于一场巨型地震,而这种改变很难说与战争没有什么关系。在一战开始以前,在英国内部,包括苏格兰、爱尔兰,都在酝酿着一场以独立自主为名的自治运动,运动的结果到底会造成英国空前的团结与强大还是让这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彻底衰落下去,没有人说的清,但是战争的爆发,让英国的政客们不用再为这个问题所操心,或者正像是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那样,战争爆发了,爱尔兰的地图与英国国民性的危机都会发生转变,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海峡那边去了。是的,在战争爆发以后,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英国的参战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文明的原则战争,是慷慨的为其他国家的自由而战,这种观点得以暂时的压制了英国内部关于爱尔兰问题的各种讨论,使得他们可以全心全意的去应对战争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尽管他们并不清楚,在战争结束以后,由于战争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会让原来的那些争论以更加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当我们提到一战,便不得不提到美国。事实上,一直到一战爆发,美国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都是有限的,但是在一战后期,由于美国人的参战,使得整个世界在以后所有的重大事项上都不得不去听一听美国人的声音了,只要他们想说。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此时提出了他那句非常著名的口号,为了民主,世界必须更加安全,他宣称,美国的参战是为了那些饱受独裁统治压抑之人的权利,让他们在本国的政府中能够拥有自己的声音,是为了弱小民族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联系到在战后,美国人关于战后世界的处置分割等等方面的处置方法上,我们有理由怀疑,美国人的这种看似高大上的宣称,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目的,也正像是在威尔逊为战后国联所设计的国联盟约中表现的那样,一战以后,在政治道义与规则在,美国人都开始有了参与全球事务的实力与话语权了。。。 戴维雷诺兹的《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告诉我们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战争,战争的背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角力或者才是更加重要的。战争是手段,而政治才是目的吧!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四):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一战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者戴维•雷诺兹,是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于2005年当选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自2013年起负责剑桥大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雷诺兹教授著有大量作品,《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2014年秋,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C以这本书为脚本,制作了三集同名纪录片,并邀请雷诺兹教授在片中担任解说,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有六章。这本书的正文有470页,后面的英文参考文献就有70页,可见雷诺兹教授治书之严谨。

这本书让我从历史书上的一战走出来,站在雷诺兹教授的身边,跟着他从另一个角度经历了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发生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4-1918年。当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爆发了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战争的惨烈,引发了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欧洲秩序的全面崩溃,表现为多国政权的更替。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德意志的霍亨索伦王朝分属于不同阵营,他们统治下的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纷纷崩溃。这三个老牌王朝长期统治的中欧和西欧地区,相继出现权利真空,直接使得这些国家结束王朝统治的时代,完成帝国向共和国的过渡。对于这些王朝来说,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如果把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比喻为一颗钻石,雷诺兹教授通过这本书呈现了这颗钻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棱面,至于这颗钻石是美还是不美,加工前更美,还是加工后更美,当时当刻到底哪个角度更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取决于你是哪一个国家的人,生活在哪一个时代,站在哪一个群体的立场。

一战中臭名昭著的武器-毒气,俄国人是主要受害者。1915-1918年,所有大国都在使用毒气作为武器,德国是最大生产商,其生产的氯气和芥子气的数量,比美国、法国和美国加起来还多。德国制造毒气部门的最高领导人是一位犹太人化学家哈伯,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化学家,对于这种卑劣地使用科学感到极其愤怒,因此离开哈伯独自生活。如许多战争中的科学家一样,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服务感到骄傲。哈伯的一些亲戚后来死于他实验室伙伴们研制出的毒气齐克隆B,也是纳粹集中营的主要杀人武器。

除了哈伯,雷诺兹教授在书中用此手法也讲述了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等有名的政治家,看似没有对错的评判,只有当事人听到的建议,做出的行为,发表的言论,却在书中一点点体现战争对于普通大众的影响,对于他自己的影响。

对于每一个国家的普通百姓来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战争都是躲不掉的天灾人祸,在历史长河中,如同一只小小的蚂蚁,随波逐流。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五):全新角度,从一战后果看一战

刚要写评,进来一看评分,差点以为走错地方了。抛开图书营销上的恩怨不表,单看本书的做工与内容都不止这评分。

没看过老版,特意找了老版链接进行了比对,除了书名不一致,作者、译者、内容均无大的出入,其中译者由一人增至两人,相信译文的还原度更高。

至于书名,译作更名的不少,原书名有诗意却太过抽象,个人感觉从内容上来说,“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极为贴切的,于读者第一眼的友好度是上升的。

新版《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采用全精装、大开本,五百多页的容量实实在在称得上是一本“大部头”著作,拿在手里翻阅却很轻,可见在纸张的选取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雷诺兹的代表作,在学术领域和市场开发上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4年,BBC曾以本书为脚本,制作了三级纪录片献礼一战百年。

相比二战,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不多,比较著名的有丘吉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还有肯叔历史文学巨著《巨人的陨落》。前者叙述了一战的过程,剖析了一战真正的起因;后者则以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人文关怀角度,痛陈一战爆发的无理性、对渺小个人造成的伤害及命运的更改。

戴维•雷诺兹教授却独辟蹊径,凭借其历史上的深厚造诣,在《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一战为起点,论述了一战对后世的深刻影响。戴维•雷诺兹教授把对历史的回顾,转换成历史对现代的启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读者将会在书中发现不少新奇的观点。

在如何读史这个问题上,戴维•雷诺兹教授认为“在学术史上,从历史层面的论述转向文化层面的分析这种趋向不断被提升”,但是,“如果把这场冲突仅仅降低到个人悲剧的层面,不管怎么感动人,我们就失去了对历史大背景的感知能力”。

戴维•雷诺兹教授批评的这种文化现象,在影视化中比较常见。个人很喜欢的几部电影,如《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英国病人》、《集结号》等,把战争大历史浓缩成个人情感关怀,给国人的审美来了一次大洗礼,可一旦升华成反战主题,那么作品离战争的真相便越来越远了。

戴维•雷诺兹教授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严重后果不是伤亡,尽管一战的始作俑者“都低估了现代炮兵和机关枪对于步兵的杀伤力”,也不是胜利或者失败,而是旧世界秩序的全面崩溃。在《巨人的陨落》中,一战前还尽显贵族宫廷舞会的奢华,一战的最后阶段却是哈布斯堡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和霍亨索伦王朝和它们下辖帝国的纷纷崩溃。

欧洲格局剧变,美国开始介入欧洲事务,世界格局在20世纪初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将贯彻整个20世纪的发展。

戴维•雷诺兹教授在“民族”这一章里对民族主义的来龙去脉做了剖析,联系早前看的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当事实和警惕同时摆在眼前时,读者将学会独立思考。“某人要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民族的一部分,或者说具有清晰的民族意识,这往往是由于外部的因素”,这样的事微博上每天都在发生,一些媒体、自媒体们深谙其道。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遗产”,分析了一战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的深刻变化;第二部分“镜像”,时间跨度更大、涵盖的内容更为宽泛,既有英国通过二战对一战的重新审视,也有60年代关于大战记忆的转折点,和现代视角下的一战。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讲起,到现代的反思结束,战争的余阴遮蔽天空。从出于道义参加一战,到被迫卷入二战的旋涡,英国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仍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寄托了戴维•雷诺兹教授对英国学会记住历史、反思历史的期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