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

《战争与和平》是一本由(俄罗斯) 列夫·托尔斯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1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一):写战争呼吁和平

显然从长段历史来看,即使俄国战胜了拿破仑,进入了和平时期,可之后的战争依旧不断。托写战争的残酷,和战争胜利后家庭的温暖,来表示自己的反战与呼吁和平。

英雄主义的胜利显然托并不赞同。一切原因都是复杂的,只要有人在的地方,规律必然被打破。

战争发生的原因也是千丝万缕,战争失败还是胜利,并不是单单一个拿破仑或是亚历山大个人的决断。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二):长篇巨著

恰逢俄乌战争之际,历时三周看完。土地广袤无垠的俄国,资源丰富,法国为首的国家羡慕不已。拿破仑为了扩展版图面积,挥师东进。一场邪恶与正义的战争随即展开。和平年代上流社会,歌舞生平,灯红酒绿。战时这些贵族子弟踊跃参军,勇立战功,报效国家。安德烈勇敢坚毅,因战牺牲。尼古拉愈战愈勇,在战后成家。打理家族生意,生活美满。皮埃尔沉迷奢华的生活,找不到人生的乐趣。加入共济会,减少地租,解放奴隶。大火中救下可怜的孩子,试图行刺拿破仑,被俘虏。重获自由后,与娜塔莎结婚,他充满正能量,为社会发展参加革命。有事做,做有意义的事才是有价值的。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三):塔可夫斯基的品味源于《战争与和平》,深有同感。

俄罗斯文艺有一条清晰的强烈的传承脉络,读果戈理的时候会遇到普希金,读高尔基的时候会遇到屠格涅夫,在绘画中可以遇到托尔斯泰,在音乐中可以听到莱蒙托夫,在舞台上可以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无论在黄金时代还是白银时代,这种互文性都随处可见。因此,塔可夫斯基这样提到《战争与和平》丝毫不奇怪:“在我的孩提时代,母亲第一次建议我阅读《战争与和平》,而且于往后数年中,她常常援引书中的章节片段,向我指出托尔斯泰文章的精巧和细致。《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一种艺术学派、一种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读过俄罗斯文学和中国文学,很难再从其它文学中感到兴奋,如果有,也往往是因为在其中找到了与中国文学或俄罗斯文学类似的东西。或许是偏见吧。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四):放不下的主题

不管现在还有没有人能在工作之余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一宏大巨作,我都要好好夸一下。

俄罗斯人的审美要掉线基本也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艺术、文学这一块,此书便是当中翘楚,你说文字冰冷吗?你说战争描述的残酷吗?你说主人公们无可奈何么?哪一种不是让人心力憔悴。

幸亏是小时候读过此书,看过此剧,否则,我现在估计很难拿起此书心无旁骛地好好读一读。

战争摧残人地身体、腐蚀人的心理,却又被记录下来,告诉后人、启迪智慧,不管有没有对那些挑起战争地政客和战争贩子起到啥作用,反正一定程度推动了世界文学地发展。

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啊?一下子就让我想起来《西线无战事》。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五):托翁的名著不会让你失望 – 读战争与和平杂感

今晚刚听完《战争与和平》的有声书,感觉非常棒,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内容丰富多变,心理刻画真实传神,很多地方的议论点评都很有深度,不愧是名著!

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想到哪说到哪,比较杂:

1. 如果在我看完全书前五分之一,主要人物形象都已经刻画好,然后突然和我说结局,我觉得我会说 真想不到是这种结局,意料之外。但是如果看完全书,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又是情理之中。这就是作者叙事很厉害的一点,不像现在很多电视剧或电影,看了前面一点点 你就知道结局如何,亦或是故意搞悬疑,为了反转而反转。

2. 最喜欢的是安德烈这个角色,做事有原则,很笃定,无论是相信或者不相信一个事情。有分寸,正直而果敢。最后遇到娜塔莎时,说的“我真幸福”,让人泪目。

3. 鲍里斯更像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出身一般,但是又有着一番志向。虽然说不是多么正面的角色,但是那一股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的劲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 尼古拉,挺喜感和可爱的角色,中二少年,有时比较轴、冲动,但是内心又有一股正义感,最后也算一个好结局了。

5. 还很喜欢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面某些情节到了关键时刻,人物说出的话总是给我惊喜和感动,就是我可能会猜这个人会说啥,但是最后这个人真正说的和我猜的方向差不多,但是又会高级很多,让我总感觉作者比我高好几个level。此外,在某些时候的人物心理描写,作者的议论都很有深度,促使读者回味思考很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