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鞑靼人沙漠》的读后感大全

《鞑靼人沙漠》的读后感大全

《鞑靼人沙漠》是一本由[意] 迪诺·布扎蒂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一):等待一辆改变人生的公车

德罗戈的一生就像在等公交车,这座城堡就像车站。我们意外到来,想要离开,我们等了很久,车还没来,我们想算了,换个方式叫车吧,但是已经等了这么久,不甘心啊,浪费了的时间怎么办?坚持到底吧,最后真的真的公交车来了,可是人却已经满了,载不了你,司机拒绝让你上车,我们最终还是只能叫车离开。

看完了小说,读者对命运加诸在德罗戈身上的不公深感愤懑,人们会想,如果一开始就选择离开,不那么执着就好了。又或者命运排山倒海而来之时,我们要学会为自己开脱。但这一切不止关乎于是否应该及时止损,而是我们无法改变命运无奈的安排,我们是否还欺骗自已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这样的话。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二):孤独

受纳西姆·塔勒布影响读的,其明显常见的寓意:

终其一生追寻的希望,可能只是个幻梦;

倾其一生渴求,“黑天鹅”出现时却已走向死亡。

时间的永恒,命运的无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腻的情绪——母子爱人的疏离,境遇的不适与习惯,时光的蹉跎,像赌徒总觉得好运会眷顾自己心态,群体的情绪观念。

不过现阶段最喜欢这段:

“如果一个人在忍受痛苦,这痛苦就完全是他自己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分担哪怕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一个人在忍受痛苦,别的人并不会因此而感到不痛快,尽管相互间也存在爱意:这会在生活中形成孤独感。”

看到自己很早以来的感受被作者描述得很贴切,很激动。

转而一想,能意识到别人不能分担痛苦,这个“孤独感”也就没那么孤独了。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三):我们不再改变,我们已经老去

和德罗戈一样,在莫名的期望下,日子就这样默默的流淌。曾几何时,每日的忙碌后我不再能安然入睡。早已习惯多年的工作虽说算不上辛劳,但对停滞成长的恐惧却与日俱增。时光流逝的速度越来越快,转眼又是重复平淡的一年,心智渐渐被磨平,心态和身体在加速的老去。梦想与目标是生命的灯塔,幸运的人们一生都在明灯指引下孜孜而行,不幸的人儿随波逐流。当年青时追逐的那些虚幻的梦想远去或幻灭,绑住我们的不再是虚无的期待,而是对改变的畏惧。

几年前心头那个隐隐的期待还是那么摄人心魄,每天上班路上都笃定自己不会在目前工作上消耗一生,总在幻想有朝一日转行后的自己走上了践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康庄大道,过着充实而富有挑战的生活。时光荏苒,昭华已逝,而梦想渐远。我还是几年那个我,除了攒下的薪资和老去的身体,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可怕的预感是,自己也将困在这鞑靼人沙漠中老去,最终遗憾地走完这平淡的一生。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四):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这本书,仿佛是生命的写照,宛若一场长梦,充满了种种荒诞,无尽的讽刺,理想的幻灭,噩梦还是美梦,也终有不得不醒来的一刻。

一个充满理想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青年,从奔赴这个魔幻的城堡起,就注定了未来的孤独与坎坷。在读的过程中,每次,都随着他的遭遇和心路起起落落,每次,都想他尽快脱离这个城堡,但是,也仿佛书中所写的那样,连读书的自己,也被城堡越拉越近,越来越不想离开。

离开,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希望,放弃自己的坚持,放弃自己的梦想。也许放弃不是错误,甚至很多时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但,总有人不肯放弃,只要最终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就是值得敬佩的。

太喜欢这个结尾了,如何面对死亡,能做到有这样的勇气,真的太难了。希望,自己,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天,能够带着同样的尊严和勇气。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五):乏味又无解,荒谬又崇高

乏味又无解,荒谬又崇高。戈德罗守卫着自己的城堡一直到死去的那一刻。

我读之前没想过这部小说的时间线会延续的如此之长,因为故事本身给人的感觉就像度过一个白天,你坐在阳台上等待一个人,可是他没来,一直没来,就是这样的感觉。

鞑靼人沙漠原名《城堡》,所有人都围绕着城堡的中心点——守卫并渴望着战斗这一目标,终其一生画地为牢。

一九八四年,看到自己的命运撞碎在历史的硬壳上以后,扬·马萨里克从布拉格一座宫殿大楼的窗户上跳下去。三年以后,诗人康斯坦丁·比布尔为自己亲自参与建设的新世界所震惊,也从同一城市(跳窗之城)的五楼跳下去,跳在街道上,他要死在大地上,他要通过他的死亡,呈现空气与重力的断裂,梦想与梦醒间悲惨的断裂。(摘自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追寻并坚守是一种值得赞美的自由,也许有一天城池失守,我们至少还可以纵身一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