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上下册)读后感锦集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上下册)读后感锦集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上下册)》是一本由【古希腊】荷马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1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上下册)》读后感(一):荷马史诗 读后记

完结撒花。真是不好读啊,学外语又绝对绕不过去,众多文学艺术元素的母腹。有些部分读起来倒是很像三国,比如伊利亚特中阿开亚与特洛伊交战时介绍双方的将领、阵营、规模用的一些“话术”就很三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的叙事,伊利亚特还比较简单,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大部分重合,选取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时的景况作为内容主体,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核心(首句: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凡间的战争与众神的分歧两条叙事线索平行,映射出古希腊人对于生命与生存之神秘的原始想象。奥德赛叙事更精致复杂一些,把奥德修斯之子忒勒马科斯的系列行动构成的叙事线索放在故事头尾,中间是奥德修斯的行动构成的另一条线索,比较惊讶的是众所熟知的奥德修斯艰难的二十载返乡之旅并不是线性叙述的,而是始终以奥德修斯的视角向不同人物“话沧桑”的形式呈现,也不是完全的倒叙,值得好好梳理一下,到了第十三卷两条叙事线索汇合。读完作品再读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话绝对会印象更深刻一些。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上下册)》读后感(二):补《伊利亚特》各卷情节概述

感谢豆友 Sattva 的《<伊利亚特>各卷情节概述》。个人对上文中一笔带过的情节做了补充,同样是“希望帮助自己唤起彼时阅读的体验”。

第六卷(赫克托尔和妻子安德洛玛克告别)

战场上,狄奥墨得斯遇到了格劳科斯,前者询问后者的家世来历,这里插入了一段关于柏勒罗丰的故事。

补:

阿耳戈斯有一座城堡,叫做厄芙拉,是埃俄洛斯之子西绪福斯的家乡。西绪福斯得子格劳科斯,格劳科斯得子伯勒罗丰忒斯。厄芙拉国王普罗伊托斯的妻子安忒娅爱上了伯勒罗丰忒斯,但后者不为所动。安忒娅心生嫉恨,谎称伯勒罗丰忒斯欲强暴自己。普罗伊托斯打发伯勒罗丰忒斯去见安忒娅的父亲(鲁基亚国王),意图谋害。鲁基亚国王让伯勒罗丰忒斯杀掉怪兽基迈拉、与索鲁摩伊人拼战、屠杀亚马宗女郎,又设伏袭击,妄图除掉伯勒罗丰忒斯,但均宣告失败。最后鲁基亚国王招伯勒罗丰忒斯为婿,生养伊桑德罗斯、劳达墨娅和希波洛科斯三个孩子。后者即是格劳科斯的父亲。(格劳科斯与曾祖同名)

狄奥墨得斯听格劳科斯述说家谱,方知彼此世交,于是互换铠甲。宙斯使坏,让格劳科斯用金甲换了铜甲。

未完待续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上下册)》读后感(三):史诗的历史意义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关于青铜时代历史的叙事史诗。《伊利亚特》长约1.6万行,讲述了亚该亚人围攻特洛伊城的第十年最具戏剧性的几周,以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死亡和被埋葬告终。《奥德赛》长1.2万行,部分是对《伊利亚特》的模仿,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之一奥德修斯经过10年流浪之后返回故乡伊萨基岛的经历。虽然表面看来这两部史诗的关注范围很狭窄,《伊利亚特》第一行宣称其主题是“阿喀琉斯的愤怒”,而且这部史诗超过四分之一的篇幅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战事,但是通过长长的明喻、倒叙和英雄本人所讲述的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整个英雄时代波澜壮阔的全景。

无论是就社会结构还是物质文化而言,《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所描述的世界都是由不同时期社会组成的复合体。有时,青铜时代的情况得到了准确的描绘,而有时,诗歌所反映的显然是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时的状况。因此诗歌常常会提到人们用香油处理羊毛和亚麻衣服,使其闻起来很香,看起来很亮——这样的做法在铁器时代的希腊是没有的,但是在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的文本中却有充分的证据。有时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不同时期的事物被编织在一起。在《伊利亚特》的第二十三卷,佩琉斯的儿子阿喀琉斯为他阵亡的同伴帕特罗克洛斯举行葬礼竞技会,并拿出一连串的奢侈品作为各种运动比赛的奖品,其中包括一大块没有加工的铁。

佩琉斯之子又取出一个没有加工的铁块,

力大无穷的埃埃提昂曾把它当作投掷的铁饼,

但是神一样的捷足阿喀琉斯把他杀掉,

把铁块和其他财物一起装运到自己的船上。

他站在那里,对阿尔戈斯人宣布:

“谁想赢得这件奖品,请站起来!

即使获胜者的肥沃良田远离任何城镇,

这块铁也够他用上五年了。

他的牧人和耕夫需要铁时,

不必再进城购买,

因为这块铁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一段的叙述中,这个铁块本身就是一件名贵物品,作为贵金属有其内在的价值。但是到了最后,它已经被变成一种实用物品的来源:获胜者可以将铁块熔化,冶铸或锤炼成各种工具。在希腊,生产这种铁器工具的技术直到公元前1000年前后(“铁器时代”的开端)才出现。这一段的前四行似乎反映了青铜时代后期(前1600—前1070)人们对铁的典型态度,最后四行则反映了铁器时代早期(前1070—前900)的技术。

这种多层叠加意味着我们所看到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历经很多个世纪演变的产物。在这些诗歌之前,肯定有漫长的口头诗歌的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第二千年。可以推测,在这么多个世纪里,已经有一代又一代的吟游诗人歌唱过特洛伊战争和奥德修斯的流浪。他们所表演的诗歌既不是逐字记下来的,也不是现场即兴创作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灵活的格式化元素之上,其中既有单一的描述词,比如“有着灰色眼睛的雅典娜”,也有整个诗句,比如“聪明的奥德修斯回答道:……”还有格式化的场景,比如宴会、武装和死亡。我们应该将其想象为一个格式化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早期社会物质文化和价值观的印迹得以保留,就像树干内部的年轮一样。

简而言之,这些诗被记录了下来,诚然这最终版本肯定出自个人之手,而不是集体。这些诗的感染力和诗意之美是毋庸置疑的,其中究竟有多少归功于最终的“校订者”,又有多少归功于他所借鉴的匿名的口头传统,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直击艺术灵感之本质的核心。一代又一代口头诗人逐步修订和扩充前人的成果,《伊利亚特》中对于阿喀琉斯优美动人的描写是否应归功于他们全体呢?或者我们是否必须把功劳归给某一位天才主创者,认为他整理了口头传统的格式化元素,将这些青铜和铁转变成黄金呢?

此外,《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身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最有力的说法是,它们是来自希俄斯岛(Chios)的吟游诗人(rhapsodes)集体创作的成果,这些人被称为“荷马里德”(Homeridae)。最初,这个称呼可能仅仅意味着“集会歌手”,源自希腊语中表示“集会”的“homaris”。到了公元前6世纪,他们开始自称是来自希俄斯岛的盲诗人“荷马”的后人,说这位荷马就是《伊里亚特》《奥德赛》和其他几首短一点的希腊神灵颂诗的作者。虽然很快就有十几个城市对于这位诗人来自希俄斯岛的说法提出异议,但是这个名字却沿用至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