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之味读后感精选

人间之味读后感精选

《人间之味》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之味》读后感(一):什么样的散文才动人心?

看完汪先生的这本书,说下个人感受吧,我个人觉得但凡比较出名比较好的散文,都有两个点,一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一直都记得上学时语文老师所说,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之前不懂现在算是懂了一半,形是身边随意之物,是天马行空的走笔,但神就是其内含的深刻情感,她是整篇文的灵魂所在,所有物的描写都是这份感情再做支撑。二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纵观我所了解的散文大家,无一不是即使遭遇了困境也能在困境中开出不一样的花朵,看到不一样的人生,品出不一样的味道。这样讲来,其实如果东坡先生活在近代,想必也是一个散文大家。 我最喜欢的三个抒情散文家,三毛,丰子恺,汪曾祺。虽说都是抒情散文,却又都各有千秋,三毛擅长用她的优美文笔为我们缓缓勾勒出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丰子恺擅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文章主题升华,而汪曾祺却像是兴之所至,随笔记下自己所见得世界,不为构建一个理想乌托邦也不为什么解世间真理,只为自己,为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人间之味》读后感(二):碎碎碎念

【先前只看过汪曾祺先生写的小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受戒》了。这次看先生的散文也很喜欢,是很生活化很趣味化的书。】

1.我想去捡枸杞。

2.学校里的桂花也开了,很香。(有机会想感受一下四川新都的桂花。

3.原来蝈蝈可以吃,味道像龙虾。

4.蝉在柳树上哦,用蜘蛛网补蝉我有一点吓到。

5.栀子花竟然那么香么?

6.我还是见过苍耳的,在很小很小的时候。

7.以后的小孩子大概很少能见到这些昆虫和野草了,真是很遗憾的事情。

8.想起以前高中的冬天,妈妈会帮我把衣服放在暖气上,这样第二天一早起来穿上很舒服,算起来也有两年没有这种待遇了。我去南方上学了,家里供暖也越来越好了。

9.哈哈哈哈哈哈哈先生太有趣了,说自己不该写小说该做工艺美术。

10.看到炒米和焦屑,想感叹处在贫穷状态中的劳动人民有无限创造力。

11.看作者写的高邮咸鸭蛋,我也想吃,哭。:( 用鸭蛋壳装萤火虫好棒哦!

12.还是念小学的时候,商店有卖很好吃的小袋螺狮。算起来已经有很多年没再吃过螺狮了。

13.怎么会有人专吃酸饭哦,不会坏肚子么?

14.咸菜起名叫“春不老”也太浪漫了吧。

15.想吃凉米线、干烧米线、正宗的过桥米线。

16.小时候总是很讨厌喝羊汤,现在倒觉得烤羊肉是很好吃的。

17.鹿泉这个地名也太好听了吧!

18.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这都有人吃,我吐了!

19.活蟹活虾要怎么吃...过于惊悚了!

20.是很想去云南的,想去看看大理,看看昆明。

21.我很喜欢胡同。北京的胡同起名也真有意思。

22.原来红叶是黄栌,那我好像没有见过红叶诶!

《人间之味》读后感(三):人间之味,人间知味

我喜欢书的墨香,尤其是新书,拿到后,我都会先打开用鼻子狠狠的嗅一嗅,这一嗅,仿佛书的内容也能嗅去大半一样。墨水和纸张混杂的气味,总让人的思绪飘到屋外,飘向苍穹,飘出气层的包裹,最终在不只是哪个宇宙的角落里静谧着。

这种感觉,在我拿到这本书时,更甚了。 平凡的句子,平静的语气,却让一个个字符在心上活跃起来,让人不觉的亲近起来。

我最喜欢在每个空闲的下午拿起它来,读着书里对每一种事物,每一段生活的娓娓而叙。

读着书里对人间草木的各种记忆,草木有情,情是源于与人的相处,和生活的记忆。书里一些小小的有趣的片段,更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味道。例如书中有一段讲到“阿格头子”,提到草原上的红红火火的老曹,他讲狼逗羊玩耍的事,羊被逗得开心,就跳出了羊栏,狼就把羊叼走了。看到这一段,我不觉讶异:竟有这样的事!我感慨狼的聪明,也感慨老曹,想着想着,这个人的相貌竟会从眼前浮现出来,我仅仅是读到了阿格头子,读到了草原的狼,我竟然就觉得我认识老曹了。

我想,这算是写作的高明之处么,明明全书都是在讲人间之味,讲花草,讲春秋,可读着读着,我竟读出了点生活和人间的味道,这人间之味,让我真的知人间味了。

汪大师的手法,行云流水,淡而不俗,细细品嚼之后,有种后知后觉的意味,一些平淡的事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从未留意,在他的笔下,却是那么鲜活明动。尤其我看完车前子,回去问家里人,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常见的东西,小时候在田里放风筝,说不定何时,我的脚旁正呆着这样鲜活的一颗生命,而我却一无所知。想到这些,我越发觉得生命的奇特了。

翻完一遍后,我还会时不时再打开它,随意翻到某一页开始读,眼里的字和这些人间之味又不一样了,我走出屋子,细细看着在水泥缝隙里爬出来的蚂蚁,一盯就是半小时,原来自然这样有趣:我又更知人间之味了。

《人间之味》读后感(四):“顽童”汪老:人人都喜欢我

人间的味道说到底也不过是酸甜苦辣四味,但是汪曾祺一写就仿佛不止四个,上天入地海纳百川什么味都写出了道道。

谁都不能否认汪老有一颗顽童心吧。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他的眼里都有意思。

印象最深的是他写家人的片段。他总是写祖父很喜欢我、外祖母很喜欢我、父亲很喜欢我等等。那种被爱,或者说是被偏爱的自信,让我看到的时候一瞬间被击中。

我一辈子都无法自信地感知和说出来“XX很喜欢我。”

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小姨表妹朋友,我都无法自信的确信他们喜不喜欢我。

再看下去,汪老写他的父亲,说自己和父亲关系极好,他父亲是个很厉害,似乎无所不能的人,又有一颗童心,是孩子王,没有传统旧社会父亲身份具有的高高在上的想法,会为孩子一夜的欢喜而细细雕琢西瓜灯。对人极好,对孩子也从不生气,作文写得好就拿着到处给人看,理科不理想也不强求,拿个及格分也好。他父亲说:

汪曾祺也说,与儿子的关系也好:

边读边羡慕着,这就是“生活在爱里”才能产生的自信吧。所以可以一直到老都对世界充满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并且以赤子之心去迎接所有的未知。

大概只有心脏没有被厚厚老茧包裹着的人才会这样。

好羡慕汪老啊,还有他的家庭。

《人间之味》读后感(五):《人间之味》 汪曾祺

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猪年春节,如春天,似夏天,28-17℃的花城,没有回家,没有烟火,没有想见的人,于是看起了花,看起了书,不温不热,不紧不慢。记得秋天回家的时候看的是蔡澜旅食集,写到秋天的露水和大雾,冬天的落雪和烤红薯。

食物是记忆的载体,一想到家就离不开吃,春节更离不开吃。我是慢慢变成半素食主义者,常常被身边的朋友吐槽不吃肉的无趣,老汪说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除了肉)。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除某些领域)。这是一个人的执拗,也可以有很宽的乐趣。

家乡的食物,那种大自然土生土长,经历过霜降雨雪和风吹日晒,极寒之后变得更甜的红菜苔、白菜苔,开着黄花,菜尖还挂着雪。在地底下沉睡了一整个夏天的红薯,煮着吃,烤着吃,炒着吃,蒸着吃,总是香的。比菜苗更清爽的白萝卜破土而出,像是经历过洗礼...每一个节日里都躲藏着一只糯米怪,我说还有油炸小丸子,何况那南瓜比香菜豆腐莲藕萝卜更有田园风味!

夏天的栀子花开,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冬天骨子里的冷和手炉焦糠的香。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后先回自己家再去奶奶家,从我家后院翻过一个小山丘就是奶奶家后院,总是开心轻巧地跳过围墙。初中的时候,要上早晚自习,周末还要补课,去的便少了。偶尔去奶奶家陪她坐坐,坐到天黑了我就要回家。奶奶站在后院,开着灯,大声地喊我的名字,一遍一遍,我一遍一遍地回应着,直到翻过空旷的山丘,听不清彼此的回声,那个时候就不再那么害怕黑夜。奶奶也有这样一个手炉,温暖了每一个冬天。

人间之味,草木春秋。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春天来了,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