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最后一封信》的读后感大全

《人间最后一封信》的读后感大全

《人间最后一封信》是一本由薛晓萍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最后一封信》读后感(一):如果你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你会和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人间最后一封信,从字面理解应该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书中有着11封这样的信,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带着没有完成心愿的遗憾,每一个故事中都有着对这个世界的深深眷恋,然而,有的是因为疾病。有的是因为横祸,有的是因为违反了法律,等等。虽然说他们离开的原因不同,不舍的心确是相同的,人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这本书中这句话被表达的淋漓尽致,真的是最大的体现,感动的我几次落泪。 看看他们还是很幸运的,毕竟在离开前还能留下最后一封信。是遗言也好,是遗愿也罢,不管是啥,他们把自己想对别人说的话都留了下来,也许是对家人的期望。也许是对他人的忏悔,又或许是对自己没有完成事情的嘱托,最起码在自己离开以后亲人会有一个帮助他完成的可能。看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去世的舅舅, 舅舅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退休以后又去园林工作。就在上个月一个阴沉沉的天气里,他和工友们一起去挖树时,在剩下最后一棵树,他和工友一起抽颗烟在挖,当烟刚刚点着,还没有吸,人就倒下了。送到了最近的医院抢救了50分钟,虽然医护人员都尽了力,还是没有把他从死神的手中抢回来。看到我舅妈和哥哥的哭泣真的很心酸可是我什么也做不了。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件事。这件事也是一本书所提倡的。就是留遗嘱,也遗言,真的,当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管是留下一个物件,或者是只言片语,让自己的家人在想念你的时候看着这个物件或是这封信,在精神上有一个寄托。 家里面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更应该写遗嘱,这不仅是给孩子留下寄托这不简单了,还有一个就是对于家里的财产的划分。在你临终前把这些全部都弄好,将来孩子们才不会为了这点遗产的分割而闹上法庭。(其实不是说每一个家庭都会这样,不过这样的事情也不在少数)现在的电视上法制频道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案例,就是因为父母那少的可怜的遗产,把原本的至亲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所以说我赞同作者的想法,推广遗嘱。 《人间最后一封信》这本书,构思另类,却道出了现在社会上很多真实存在的问题,书中没有花哨的笔法,也没有夸张的描述,用平凡的语言写出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让我明白。老人在世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陪陪他们,多关心他们,不要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后悔!

《人间最后一封信》读后感(二):人生苦短,勇敢去爱

《人间最后一封信》这本书,收藏了11封遗嘱,11封遗嘱讲述了11个故事,11个故事凝结了眠床前最后的深情。作者薛晓萍在其三位至亲相继辞世后,在悲伤与内疚之下,毅然决然注销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甚至注销了自己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开始专职做助老义工。这十一个故事就是其在作助老义工期间收集到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人间最后一封信》,是11个真实的故事,它平凡又深刻,它丰富且精彩。这11封信严格意义上说并不一定是最后的一封,但每一封信在写下之时都是故事主人将要走到生命尽头,与世人告别之际留下的肺腑之言。有爱、有恨、有无奈、有感恩、一封封信,一个个故事,都饱含着刻骨的深情、无尽的思念还有没有完成心愿的遗憾。这本书平铺直叙地讲着故事,没有花哨的写作手法,也不刻意牵动你的泪点,但就是这样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让我在很多时候潸然泪下。

序里说,“《人间最后一封信》是部老年生活启示录”。因为,老人的孤独晚景和心境,不仅仅是心理感受,它还是一种认识自身和观看世界的方法,因而也就必然有其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内容。我想这是老年生活启示录,但更多的是启示后人吧。这本书,不仅是故事感动了我,更多的是让我领悟到,如果有想做的事情,现在就去做吧!如果有想要见的人,现在就去见吧!如果有想要说的话,就一定要说出口!

这11个故事里,有女儿对父亲多年的误解和怨恨,有因为财产问题和父母决裂的骨肉情,有另类婆媳的欢喜冤家情,也有造化弄人有悖常理的特殊情人,还有隐藏着被猜忌的感恩之情......11个故事仿佛带我看遍了人间百态,让我感受了人间冷暖和情感变迁,不知道我在眠床前,有会留下怎样的遗憾,又会写下怎样的故事?

想了很久,我还是想不到多年后在弥留之际的自己会留下怎样的遗嘱。我就想,那如果把今天当做最后一天呢,我想做什么,我想说什么?答案有了。可能阅历尚浅,还没遇到什么遗憾未决的事情也没有财产可以关心,我想说想做的事情无非与亲情和爱情有关。我想给爸爸妈妈做一顿家常饭,和他们一起开开心心吃完这最后一餐饭,大声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我想对喜欢的人说出我爱你,没有理由的爱你,就算你要伤害我我也要爱你,最后一天我想你,想要紧紧抱住你闻着你的味道跟你喃喃细语。

人果然还是感情的动物吧,在弥留之际,想念的都是一份情,不管是故事是悲凉、是感人、是温情,都离不开情。所以,勇敢去爱吧,好好去珍惜身边的人吧,不要在最后把遗憾写在遗嘱里,不要把爱和话留在最后一刻。

《人间最后一封信》读后感(三):为人生最后一段路加持

为人生最后一段路加持

——读《人间最后一封信》

文/全心爱

人的一生很长,可以经历几十个春夏秋冬;人的一生又是很短,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砂砾。每个人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人间最后一封信》的作者薛晓萍女士,用她独有的方式,把她的人生过得多姿多彩的同时,用这本书给大家呈现了11个真实难忘的故事。

从她自己传奇的人生,已经足够给我们带来震撼:出身农村,以自己独特地毅力考上理想的大学,接着开始创业,成立公司。因为一次家里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把自己的公司关停,然后自费开始到全国各地的养老院等机构去与老人同吃同住。她,用十几年的时间,采访了上百位有着独特人生经历和感悟的老人,用大量照片、视频及录音记录了老人们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往事,采访纪实的精选集《人间最后一封信》就这样,与大家见面了!

经常有人说人到了老年,就会活得像个孩子,但是又有多少老人真的被当孩子了呢?孩子从小吃喝拉撒被照顾着,家人们也都心甘情愿去付出去陪伴,但到了老年,虽然生活习性回归到了小孩,吃喝拉撒也是需要被照顾,但家人们很多会出现推脱、不照顾,甚至不管不顾,也许有些人会说是因为自己的精力不足以对老人嘘寒问暖,因为要上班,要工作,要生活,要赚钱,不管是迫于生活忙于生计还是主观意愿地嫌弃,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的情况越来越多。每周或者更长的时间才去看望老人一次,也全然不顾老人在养老院中的喜怒哀乐,更是谈不上陪伴和了解了。

作者薛晓萍十几年的时间,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与老人相处,全国各地的养老院,她去了,并且对老人们的生活深入了解,采访过了那么多经历丰富的老人后,精选了11个真实的遗嘱来集合在《人间最后一封信》这一书中。人们总喜欢幻想着未来,可最难以面对的就是事实,书中这11个真实的人生故事组成一道极具悲怆与欢乐的和谐人生风景,它真实、丰富、生动、精彩、深刻,比虚构的小说精彩百倍,读来让人百感交集。书中的故事有:当真相大白,误会解除,女儿向父亲“忏悔:爸我错了”;一对老夫妻住养老院,亲人“骨肉决裂”,十年不来探望;“世间情”,儿子恩断义绝,老母将遗产留给相伴的小狗;战争年代,老兵被救“勿忘我,铭记一生的陌生之恩”;“爱与救赎,美人迟暮”,一生等待,与恋人终成眷属;“一生情,飞机上,生死关头定终身”⋯⋯

著名作家汪兆骞在给这本书写序的时候谈到:老人的孤独晚景和心境,不仅仅是心理感受,它还是一种认识自身和观看世界的方法,因而也就必然有其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间最后一封信》是部老年生活启示录。没错,老人的生活,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呼吁大家给老人更多的关爱,毕竟每个人都是会老的。

《人间最后一封信》读后感(四):有话就要说出来,趁现在还来得及,不然错过了就来不及了。

这段时间,深深感受到父母开始变老,看到妈妈头上的白发,心里阵阵的心酸,真希望岁月可以让父母不要老去。而看这本书,除了多多少少想了解一下老人家心里所牵挂以外,没想到看得让我泪奔,或者我是一下眼泪比较浅的人,一点点的小感动,一点点的心酸,一点点的无助,我都会容易掉眼泪。看这本书我也是断断续续才看完,书中很多都是讲老人家,地点:多数是老人院,作者在老人院里,静静的听着这些年暮老人的心事,可能对于这些老人家来说,自己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希望年老时,也会有孩子的照顾与关爱,但是很多都是并不是这么幸福的家庭,一直与家里人有介蒂有隔阂,双方都无法释怀,而老人家,则只能住老人院,渡过余年,或者找个人说出来,总比一直埋在心底会舒服些,而且考虑到年纪也大了,也希望留下一些话语跟身边人,就算他日离开,也可以算是一封遗书,告诉家里人的不理解和自己的心酸,在他们心中,有话就要说出来,趁现在还来得及,不然错过了就错过了,来不及了。

很好奇为什么会专门有人会写一本在养老院老人最后一封信的书,原来是因为作者觉得生命是非常的无常且短暂的,希望大家把想说的话尽早说出来,特别是一年老人,有些话,现在不说,可能就来不及了。给她这么深影响的是来自她自身的家庭与经历,她在3岁不就,离失去的父亲,而在她你亲离开的时候,在唯一女儿的照片背面写下一行遗书

也正正是她爸爸的这一句遗言,让她“一生都心疼极了”。真的好可惜,相信如果她爸爸不离开,肯定是一个超级好奶爸。

可能自己也刚当上妈妈,生了孩子,在怀孕过程,备感艰辛,前几个月见红,保胎;孩子在肚子里6个多月去产检,医生说孩子可能要提早出来,一直躺着,吃着药,打着针,提心吊胆过着每一天,孩子在肚子里多一天,心里就安心一天,直到最后,孩子终于撑到9个月出生,连医生都说,这个宝宝,真的非常的坚强,真的真的非常不容易可以熬到第9个月第一天出生。在生孩子的时候,自己也痛苦万分,生完孩子后身体带来的痛楚,也只有自己知道,至今还历历在目,也许就是这个经历,让我更深的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与自己是血浓于水,一脉相连,也是当了妈妈后,我更加的爱自己的父母。

看到第一篇,女儿和父亲的关系,让我非常的痛心。母亲的离开,让女儿痛恨父亲,即使父亲从小一直对她备感疼爱照顾,但是,她却一直心生怨恨,觉得是父亲的错,是父亲让她变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久久不能忘怀,而当她到了当妈妈,要生孩子的时候,也是遇到比较大的困难,真的像电视剧那样,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情景,在这个艰难抉择的时候,谁都会处于两难境地她深深的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爸爸对她的爱,而她竟然也在那一刻,写下了以为是最后的一封信给爸爸,对爸爸真诚的忏悔,结果是幸福的,这个女儿平安的生下了孩子,也和父亲和好,一家幸福温馨快乐。

看到这11个故事,基本访问地点都是“养老院”时,心里仿佛压了一块石头,可能我是比较传统的人,我是喜欢和乐融融,五代同堂的传统家庭妇女,所以看到这一篇篇真实的故事时,有些让我怅惘感慨,有些让我氯愤不已叹人生艰辛,有些让我觉得世态炎凉人心与人性的复杂,但是,让我更多的是感动,其实这些主人公,心境都是非常清晰的,或者是经过了沧桑,看透了一切,但他们依然对自己的亲人,爱人,友人,保持着纯着和美好。

这本书让我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话就要说出来,趁现在还来得及,不然错过了就错过了,来不及了。

《人间最后一封信》读后感(五):品读最后的信件,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每个人都将离去,最后时刻给最爱的亲人写下遗言,是需要勇气的。现实和想象往往是天壤之别,不是你能控制的。做父母的花了一辈子时间,培养自己的孩子,想着等到老了,他会照顾你,但结果却是寒心的。这是很多人无法去直视的,那份感觉也许只有到老了,才能体会。人生在世,最后时刻需要安慰,有亲人在,那才是完美。

《人间最后一封信》薛晓萍老师的作品,品读11封遗嘱,11个真实的故事。人生最后时刻,遭遇冷清人暖,感受别样人生。也许只有翻开本书,你才能明白这些故事里的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面临最后时刻,留下遗书。可偏偏同时遭遇家人的不理解,带给当事人的辛酸等等感受。仿佛打翻了厨房里的各种调料,其中的滋味,无人能参透。满满都是心酸,无法用言语去解析。

忏悔:爸,我错了:从小到大她失去了母亲,一直觉得都是爸爸的错。从小就很叛逆,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自己即将成为妈妈的时候,总于体会到了母亲的无奈。女人在生孩子的那一瞬间,会遭遇意外。在到底保孩子还是保大人,这个艰难抉择的时候,谁都会处于两难境地。这个时候,她在手术室里一直喊“爸爸”,大家都奇怪。因为那个时刻她知道自己错怪了父亲,于是写下的遗书。鼓起勇气写下对爸爸歉意,写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封遗书的至今还保存着,也许是感动了天上的母亲,她安然度过了。

故事里的她,一直不理解父亲,感觉都是父亲的错。害她变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过得很可怜。就算父亲对她再好,也无济于事。也许只有自己遭遇和母亲一样的抉择,才能明白,其中的良苦用心。女人生孩子,是个大的关口,能否安然度过,真的不好说。只有经历了,才能明白。

决裂:骨肉10年不来见:一对住在养老院的老夫妻,生了一对龙凤胎。城里有一套二居室,老家有两间房。儿子女儿接连着结婚,需要房子。为了公平期间,先让儿子结婚,把城里的房分给儿子。老家的两间房,分给了女儿。为孩子腾空间,选择在养老院里安度晚年。为此,女儿感觉父母对她特别不公平。于是选择不和父母见面,妻子知道后,气的病倒。过了几年女儿的房子拆迁了,两间房变成了两套两居室。这时儿子觉得不公平,和女儿对簿公堂,闹得不可开交。刚开始儿子会来看望他们,后来因为女儿的房子,也对父母有了嫌隙,再也没有来看他们。就这样10年不见,期盼变成了无望。身边后来出现了一只小猫,喂养了几次,小猫对他们紧紧跟随。每天抱着小猫,感觉最后的场面还算温馨的。

俗话说:“养儿防老,晚年生活会很如意。”但现实会因为金钱的诱惑,人心突变。让原本很好的人,都会财迷心窍,失去真心。就算养育自己的父母,也同样不能原谅。有时候,想想人还不如小动物,来的贴心。给它一点吃的,对它付出爱,它会一直跟随。这份爱,一样很温暖。

人生到最后,谁都不希望留下遗憾,可现实却偏偏事与愿违,感觉很无奈。看了几封信,感慨万千。真实的故事,谱写11种人生最后的瞬间,体会到人到晚年的点滴心酸,字里行间里表达了真实的人生百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