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读后感摘抄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读后感摘抄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是一本由朱自清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读后感(一):重读经典

不知何时,国学热又开始流行起来,电视里百家讲坛里对诸子百家、史书集册乃至唐诗宋词的讲解,外面研究孔孟之道的机构层出不穷。《经典长谈,文艺十六讲》这本书是由朱自清先生所著,回想起第一次读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还是他的那篇《背影》,文章不长的篇幅,却表达出了浓浓的父子情,读完着实让人难以忘怀。而在这本书中,作者朱自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经典为我们一一剖析,以浅显易懂的白话文向我们娓娓道来,写成这部通俗易懂的《经典常谈》。

这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经典的重新解读,自说文解字说开去,再讲易经、尚书、诗经、三礼⋯⋯短短十三篇精彩导读,让我们能轻松读懂十三部国学经典精髓,瞬间打开阅读经典的全新视野。人们常说国学经典难读难以理解,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有的人因此学后食而不化,反而失去了信心。在第一部分《经典常谈》里,朱自清先生因循“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和“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这两条主旨,从仓颉造字开始,完整地梳理了汉语言发展演变的框架,他更是以简洁和直白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他对这些经典的理解和感悟,读完使人获益颇丰。

这本书的后半部的《文艺十六讲》里,先生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朱自清以三十年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让我们领悟到“如何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是为《文艺十六讲》,收获颇多。短短十六讲,篇篇都是经典,读完后您会惊喜发现,控制和驾驭文字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也是一种不错的本领,最重要的你会发现,通过先生的指引你会发现祖国的文字是那么的美好,祖国的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先生的书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

读完先生本书,你会发现面对浩瀚的文学之海,我们自己就像懵懂孩童一般,先生的文字就像一艘小船,我们可以凭借这艘船在文学之海中乘风破浪。感谢先生此书,让我明白祖国的文化原来是如此的绚丽多姿,只有需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才能一辈子受用。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读后感(二):做一个靠谱的文化人

做一个靠谱的文化人——读朱自清《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 我一直自诩文艺青年,觉得自己爱读书,喜欢文学,跟文化人沾点边。 可我最近读完先生的《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才发现自己的文化多么不靠谱。比如,我知道《诗经》有风、雅、颂,却不知道这三者分别为何物;我知道占卜的《周易》,却不知道具体八卦讲的是啥;我了解《春秋》记载历史,却没认识到它的征实和惩恶的意义……现代人高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习惯了片段式的阅读,精炼简短,却也往往直接使我们了解了结论后忽视了对文化根源的追溯。 幸亏拜读先生此书。书中“经典常谈”部分先生旁征博引,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春秋》、辞赋、诗、文等娓娓道来,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说文解字》让我印象深刻。中国的字独一无二,几种造字方法很有意思。象形、指事、会意、是古人的智慧,;形声字最方便,用处最大;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条例。先生分析之后,我们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易分类别,知之甚深。 上学时学习先生的散文,觉得先生的《背影》深情,《荷塘月色》清美。现在我崇拜先生的议论文! 我最喜欢先生的《论书生的酸气》一文。文中先生对书生的“酸气”可谓百般探讨。先是分析书生注重自己读书的声调,而书生多失意,这种心情下吟诵诗词,难免“酸”“苦”。文中诸多诗词,大多为自己悲哀酸楚,最为极致的就数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了。破落如他,仍“满口之乎者也”,这种书生的酸气是可笑可怜的。而杜甫“叹老嗟叹”虽多,却心为天下,他是称不上无病呻吟的酸气的,先生对他的佩服也可见一斑。 透过本文,我们不难发现朱先生认同的是为国为民“悲叹”“呻吟”的书生,所以才会在自身重病时,拒绝领美国的救济粮。文中一句话很好“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就是在告诉世人,丢掉书生的自命不凡,洗去酸气,做一个靠谱的文化人吧。 读完先生本书,瞬间觉得面对文学之海,自己就像懵懂孩童一般。自己那些片段化的阅读和零星的文学知识,实在不足探讨文学,更不足炫耀。感谢先生此书,让我明白文学需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感谢先生在我心中竖起一面中国文化大旗。经典必须常谈,文化人必须靠谱。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读后感(三):朱自清先生的“真文艺”

文/文小妖

原一直以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最佳。岂料,翻看《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后,才发现先生对国学经典的研究也是功力深厚的。

书中,朱自清先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我国历代的经典古文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解读,满足了一众想要了解国学经典的读者求知欲。同时,书中的第二部分《文艺十六讲》凝结了先生多年来的写作心得及经验,让所有读者从中洞见,任何的写作都是建立在广博且深刻的阅读基础之上,只有读得透,读得广,有所思,有所想,自然笔下生花。

提及《说文解字》、《周易》、《尚书》、《春秋》等经典著作,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一方面因古文的晦涩,读起来相当吃力;另一方面则是对这些经典著作的背景以及内核的精髓不了解,所以总认为这些都是非常高深的学问,因而失了兴趣,错过了与这些经典文字的交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一书,可谓是对国学经典了解的初级入门作品,我们随着先生浅显生动的文字,进入到这些经典的世界之中,从中阅读经典,挖掘古人深邃的思想精华以及过往的历史钩沉。

先生的每一讲,字字珠玑,一针见血点出每本经典,或每个主题的精华之处。诚如,在《论百读不厌》一章中,针对百读不厌这一主题,先生以精炼,简省的观点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待经典作品,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百读不厌”;对待小说和诗文,又该怎样以“百读不厌”的读法去吸取其中的精华和营养;同时,先生也提及到历史的演变牵扯着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演变,因而读者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并不能再以“百读不厌”为衡量作品好次的标准……先生在文中分门别类的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剖解,让某些时候,走入阅读误区的我,重新思考自己的阅读方式。

读与写的关系休戚相关,只有有质量的读,深刻的理解,通透的感悟,才能伴随着妙笔生花的写而来。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亦是每个写作者的基础读物,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读懂每本经典之作,去吸取其中的精华,融合自己的思考,成为自己独特的思想凝结,那么写出了的文章才有价值,自我写作能力的提升才能一步步上升。否则,没有深厚强大的文化功底,任何写作历程都是短暂的,终会江郎才尽。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朱自清先生谈及的文艺才是真正的文艺,深入骨髓和思想的,他的思想精华大抵都包裹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让每位读者受用一生!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读后感(四):朱自清先生的“真文艺”

文/文小妖

原一直以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最佳。岂料,翻看《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后,才发现先生对国学经典的研究也是功力深厚的。

书中,朱自清先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我国历代的经典古文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解读,满足了一众想要了解国学经典的读者求知欲。同时,书中的第二部分《文艺十六讲》凝结了先生多年来的写作心得及经验,让所有读者从中洞见,任何的写作都是建立在广博且深刻的阅读基础之上,只有读得透,读得广,有所思,有所想,自然笔下生花。

提及《说文解字》、《周易》、《尚书》、《春秋》等经典著作,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一方面因古文的晦涩,读起来相当吃力;另一方面则是对这些经典著作的背景以及内核的精髓不了解,所以总认为这些都是非常高深的学问,因而失了兴趣,错过了与这些经典文字的交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一书,可谓是对国学经典了解的初级入门作品,我们随着先生浅显生动的文字,进入到这些经典的世界之中,从中阅读经典,挖掘古人深邃的思想精华以及过往的历史钩沉。

先生的每一讲,字字珠玑,一针见血点出每本经典,或每个主题的精华之处。诚如,在《论百读不厌》一章中,针对百读不厌这一主题,先生以精炼,简省的观点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待经典作品,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百读不厌”;对待小说和诗文,又该怎样以“百读不厌”的读法去吸取其中的精华和营养;同时,先生也提及到历史的演变牵扯着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演变,因而读者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并不能再以“百读不厌”为衡量作品好次的标准……先生在文中分门别类的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剖解,让某些时候,走入阅读误区的我,重新思考自己的阅读方式。

读与写的关系休戚相关,只有有质量的读,深刻的理解,通透的感悟,才能伴随着妙笔生花的写而来。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亦是每个写作者的基础读物,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读懂每本经典之作,去吸取其中的精华,融合自己的思考,成为自己独特的思想凝结,那么写出了的文章才有价值,自我写作能力的提升才能一步步上升。否则,没有深厚强大的文化功底,任何写作历程都是短暂的,终会江郎才尽。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朱自清先生谈及的文艺才是真正的文艺,深入骨髓和思想的,他的思想精华大抵都包裹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让每位读者受用一生!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读后感(五):会读才会写,写好更会读

当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时,我首先想到的居然不是他那篇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反倒是那个最近在网上流传的有关于橘子的那个暗骂人的梗。偏巧这本《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的作者正是朱自清先生。朱先生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所写下的那篇饱含父子亲情的《背影》放今天变成了一句骂人的巧话。

“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虽然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就已经见到过,可是还是不知道被用来坑了多少人。这年头若是你没有认认真真的好好读几本书,真的是被人骂了不知多少次还不明就里呢。所以说阅读还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并且一定要读经典之作,否则就容易在不知不觉间沦为别人的笑柄。

顺着当下国学兴起的热潮,也曾经凑热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的也买了不少书回来。不过不要说是完全阅读理解透彻了,就是大致翻翻都没有看完几本。为什么弄成贪多嚼不烂的局面?因为看不懂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好,可是也是几百上千年前的产物了,说白了就是代沟太多太深,没有个明白人来为自己指点迷津,单凭一腔热血去琢磨,想要领悟其精髓,还真的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得找位大师来指点一下自己。朱自清先生的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经典常谈”和“文艺十六讲”。经典长谈从最基本的《说文解字》开始讲起,之后历述《周易》、《尚书》、《诗经》、《春秋》、等我们熟悉名称却又不熟悉内容的经典国学之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为我们剖析古文中的精彩篇章,让读者明白如何去读经典文学,轻松且顺畅的了解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是为什么当下有许多人书看了不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可一到下笔写文章就驴头不对马嘴不知所云了呢?说到底还是对文字的掌控力不够啊!在此书的后半部分《文艺十六讲》中,朱自清先生将为读者讲述什么是文学,教授读者如何了解并欣赏文学与你一同分析古今中外知名作者的文学作品,一针见血的点出其中的精彩之处,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一篇篇细致详实的文章带领读者去领悟文字创作的精要,在阅读中学会掌控文字。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到底,读与写,其实是彼此带动,相互作用的。只读不写,难以真正的将感悟化为己用,只写不读又难以让人吸取更多的内涵营养。关于如何去读,如何去写,朱自清先生在这本书中都已经为我们讲了许多,至于能学到多少,就看个人领悟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