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人的性格》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人的性格》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人的性格》是一本由明恩溥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54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一):中国人的性格

豆友说:“很多地方让人会心一笑”,

对一个比喻印象深刻:历朝历代兴亡更替,就像一块立方体,翻过这面露出那面,但还是同一块东西。

外国人一旦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就很容易获得额外的利益。自信?自卑?

有关外国人在华的种种特权不胜枚举,这这事儿也让人会心一笑,头上辫子没了上百年,心里辫子样式翻新几百种

大学时和舍友讨论地域性与民族性的问题,他是反方,心里希望他说的对,但总感觉一方水土一方人。一网友认为是利出一孔导致常年都是个穷鬼国家,结合这本书看,有那么一点道理

目录就是这本书最好的梗概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二):引发新思考

书中描写的中华民族更像一个尚未开化的野蛮民族——粗俗,冷漠,无知,无人格信仰。我很纳闷,作为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经历了从夏朝(公元前2070年)到清朝(1912年)几千年的洗礼和积淀,文化上也经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图景,同时确立了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的民族,怎么在一个外国人的眼中的印象竟是如此的糟糕。给出的评价是中国人缺乏的是人格和良心,这种观点本人真的不敢苟同。毕竟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中国的特殊时代——晚清时期,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内忧外患,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何谈精神层面。如果把其他的民族置于同样的大环境下,所展现出的人性本质可能相差无几。

当然中国人的性格中的确有其劣根性,鲁迅,胡适等等先驱们也就此批判过。举个很小的例子:中国人对属于“公共的”一切不仅不当一回事,或不加爱护,或占用,甚至这些财产还成了偷盗的目标。铺路用的石子被人搬回家去用了,城墙上的方砖日渐减少等等。这些行为从个人来讲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整个民族都是这样,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这本书让我们这些处在21世纪的国人重新拾起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新思考——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下,如何通过改革来融入世界,同时对世界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三):小议

这是一本典型的介绍中国国民性的书,作者明恩溥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长达五十多年的传教士,也代表了推动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的主要力量。 作者不像以往仅仅做片面观察的外国居住者,满眼看到的是不堪入目的画面。他始终坚持用友善的视角发现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特性,详实地记录下能够揭示相关特色的有趣故事,老罗斯福曾耐心读完,并对作者笔下这些滑稽、悲惨又勤奋的中国人产生极大的怜悯之心。 毫无疑问,在清末民初的岁月里,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守旧甚至崇古,基础教育建设的匮乏,地理条件上的复杂等等原因,很多中国人变得麻木愚笨、可怜可笑。我们不能否认自己的祖先过去是这样一副形象,并不是祖先们自己选择成为这种,或许能引起后辈难以启齿于谈论的样子。 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人形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承认,明恩溥先生提及的若干特点,无论优点缺点,仍然有不少还残存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比如说不准确的性格,在时间、金钱、文字之类上的不爱准确;比如误解的才能,不落实到细节,结果总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错误;比如说到不想提或者不敢提的事情,就用非常含蓄模糊的话语…… 在我看来,有关国民性的书是有自己的时效性的,最先利用它的可以更好获得背后的价值,像美国先有了《菊与刀》才有了针对性的良方,有了《中国人的性格》才有了恰当的对华政策。而面对新时代的我们,不该任由这些有巨大参考意义的作品褪色成废品,应该对照涉及到的点,进行自我调试与改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