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梵香》的读后感大全

《梵香》的读后感大全

《梵香》是一本由红尘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梵香》读后感(一):《梵香》——因为山在那里

当这个世界被工业化调整的左右对称时,只有这里像是佛祖流下的一滴怜悯的泪水,滴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之地,随之赋了形,不管怎么调整总是虔诚纯真的样子,它便会得到天空、大地、众生的亲吻,因为这里与别处不一样。

刚翻开书时,那些一如“顶峰”、“英雄”的字眼扑面而来,以“回到加德满都”的开门见山之势开启旅程。本笃定其作者是男性,然而再往下读时,“女友想念着他的笔迹……布满足迹的世界地图”“想象着这些学员为前院的生活……身体浸润在了倾城的第一缕朝霞里。”的句子,笔端竟是女性的细腻、纤柔,尼泊尔的所到之处是作者情深所致的笔端荡起的温情,于是不由得翻开页边作者简介,原来确是一名女性作家,如此“心有猛虎,细细蔷薇”的书写者定是一名好“导游”!

在这里你会发现尼泊尔没有被时代挫折的赫然断裂,有的是“震痛”后因爱之名的承载。在离我们迢迢岁月的历史和近在咫尺的现实的碰撞下,宗教、艺术、生活交相辉映的尼泊尔绽放着光怪陆离、神秘诡异、淳朴宁静的花朵,让你目不暇接;同时它又是拥有着自由光辉翅膀的鸟儿,让你想与之一同翱翔在蓝天里。

诚如书里提及道:“爱是敞开进入没有边境,没有尽头的世界;爱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在地里环境与世隔绝的尼泊尔,人们生活于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残破庙宇、精美的雕像、传承的信仰、明媚的阳光的环抱中,而虔诚怜爱的心扉从不关闭,总是为来自遥远他国的人们敞开着,随处是可及的善良和慈悲。在此地相遇的人们生发了缘分有了情谊,彼此便报以喜爱关怀之心。就像与汉语角学生的相遇,有如身在他乡似故乡的“不再陌生,不再迷乱”。

“躺吧”里“现场乐队不是站在表演台上演唱,这里根本没有什么舞台。”却有趴在机场外、乡间小路上的狗,从窗外飞来与你同桌吃掉残渣剩羹的鸟儿,和你同住一屋的青蛙……这里动物和人和谐的享用阳光和星空、自由和贫穷。是的,这是一趟没有主角的旅行,但可独自起舞,也可以跟大家“平起平坐”“赤裸相见”,然后在自由的天空下与众生共舞。

除了体验乌托邦式俭朴的生活外,还能穿过神秘的佛像、大大小小的本土节日、吸大麻的苦行僧……看见加德满都如万花筒般的变化、离奇、绚烂。

离开加德满都的奇幻欲望之地后,沿着艺僧画唐卡的时间里,村民雕制香榧木的时间里,寻找到宁静的神迹,看见时光在这些人们手里被雕刻出悲悯和仁爱,然后带上这时间弥久的“梵香”,在攀登完300级的陡峭台阶后,将此“梵香”供奉在“猴庙”前,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接着在静谧的月光下穿过佛祖的故乡,虔诚如一位僧人坐在时间里,无惧亦无怖,抵达内心的安详平和。

或许正是在抵达内心的平静后,才能身无挂碍的在尼泊尔的天空化为自由之鸟,拥抱阳光、追逐风儿,不再是一只只能伫立在只有价格的高楼林立的缝隙间仰望天空,挣扎着却不能飞出樊笼的鸟儿。真实的体会到“因为山在那里”——因为尼泊尔在那里,自由在那里。愉悦的过着在清晨被阳光唤醒,白昼看云卷云舒,夜晚月上枝头、七八点星天外时伴着蛙声入睡的慢生活。

回顾这一路走来又仿佛是“从一个神像到另一个神像的小小敬献之旅”,是每日对人生的思索、祈祷和期盼,收集在充满勃勃生机、有厚重传承和阳光温度的瑞香纸相册里,每一张都是岁月封存的鲜活的日子,翻阅在手里,千山万水犹在一朝走尽。

或许如史铁生写道:“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会坍塌”。滚滚红尘中,尼泊尔正成为越来越多想要抵达的彼岸。“因为山在那里”,但愿一趟“逍遥游”后,你我归去后仍是那个血液里有风的少年。

《梵香》读后感(二):读你的宽仁、豁达与安宁

看书看不动的时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不好看,也看不懂,不想看。其二是不舍得看,舍不得看完,像小孩子吃糖一样要一点一点的舔,想吃又怕吃完了就没有了。看红尘的《梵香》时,属于后者。

五月的古剑山悦读会,有事情没有去。六月的方所,正好值班,换了班,依然想见红尘老师一面。只是单纯的想见一面,连合影都不需要。快要两岁的可可跟着我一起把书拿给红尘老师,看着她为我签下那一句:在一朵花里听见神的笑声。

红尘老师说:等她大一些,可以来写作营看看。

我想会有这一天的。因为难得的是懂得,难得的是遇见。

书读得慢,今天抄下最后几页勾画的句子,算是完成了对这本书的第一次阅读。总觉得书没写完似的,对尼泊尔,对神山,对旅行,对苦难,都像谜一样。在解答的路上,有时需要不求甚解,有时需要心清目明。书读得慢,还有最大的原因,是感受多了,心里装不下,体会深了,有一些甚至无法用言语表达。老师的书读得不多,仅是看了一本《越野越新疆》和这一本《梵香》,从前看《越野越新疆》时,没有这种体验,到读《梵香》时,我意识到,红尘是把心揉碎了来写这本书的,她在写书时受的煎熬和辗转,换做了白纸黑字,换做了款款情深。

她写苦难,是糖。她写旅行,是一种自我成长。她写“作为一个流浪者的旅途,每爬一级石梯、每走一步山路都要有耐心,对生活的耐心,对无常的耐心,对生死的耐心,对时光的耐心,对自己穿越恐惧和执着的耐心”,甚至,她写了在尼泊尔居住客栈周围的紫丁香,每一次经过的时候,都会喜欢它的“寂静、纯洁与羞怯”,红尘落笔的细,细到对旅馆周围乌鸦、鸽子呱呱呱咕咕咕的鸣叫声的描述,细到写与瓯伯尔庭院中两个小女孩的相遇,细到呈现巴格马蒂河岸边翻飞的鸽群,还有老者在光影中默默抽烟。很少能从人们写的旅行中见到这样的文字了,那是作者剖开一切,用思绪回忆,用真情流露,用痴心换出来的,它耗尽写字人的心力和脾气,让人更能感受到作者想与从前不同,而又与如今平衡的一种心境。

字面越是克制,对写字的人消耗越大,在书里,你见不到那些铺陈和华丽,相反的,文字简单干净,可是书里倾注的情感,是汹涌的,澎湃的。作为读者,能够用怀抱狠狠地接住这份如潮水般的感情,是幸运而珍贵的。对这样调集了写字人全部感官和生命力孕育出的文字,看得要紧时,竟至有些心疼起作者来,毕竟,写这样的书,很累很累的啊。可是我知道,这些文字背后,展现着新的红尘,她拥有乐天知命的柔软心地,拥有善待他人的柔和心性,她“像孩子一样纯真,拥有着安宁生活的入场券。”她在书里写“我与几个当地人一起悠悠然地转塔,尽享风吹拂过发际间的安宁”“观望自己的内心,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之路”。读到这些,我相信,红尘从行走和书写中,获得了更多的豁达、平衡、清净与安宁,作为读者,又为这份获得感到欣喜、欣慰。

我们时时刻刻都愿日子圆满,可总事与愿违。总有一些苦难,要被推到眼前,总有一些“挚爱、坚持、怜悯、勇气、悲伤、喜悦、忍耐、真切、恐惧、宽容、孤独、牺牲、平静以及安详”存在在每一个日夜,只需要用一份力量去接住生活带来的一切,用我们内心的宽容、善良与淡定,用我们在生活里的智慧,用我们自由独立的身体与精神。

抄下我喜欢的句子,来自红尘的《梵香》——“真与善是会相互影响的,你停留过的地方,你教授的语言,你善待过的那些孩子,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热情也会感染到你以后对生活的态度与方式,将生命里的享受、真善、穷困、磨难、怜悯、帮助、思考、智慧以及无处不在的爱的光芒,灌注于笔尖,写成为文字,那又是我的一次心灵行走的美好旅行”。

《梵香》读后感(三):《梵香》 ——红尘滚滚,梵香阵阵

《梵香》是一本游记,记述得是作者红尘去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梵香》护封的勒口写了这么一句话:“从未有人知道旅行之后的命运,甚至清晨的阳光也没能打扰这里。在尘埃落定的日子里,我重回了加德满都。”没有过多赘述,但从这两句里,却能透出作者对加德满都一种说不明的厚重的思念。 《梵香》是一本游记。如果一本游记能让读者对作者的旅行感同身受,对作者去过的地方心向往之,那么就可以说得上是一本成功的作品了。从这一点说,《梵香》无异于是成功的。我对尼泊尔知之甚少,但通过作者红尘的描述下,一座氤氲着梵香的东方气质古国就在我眼前缓缓映现,印刻在心里。 《梵香》的开头很有意思,没有讲梵香来引题,没有讲尼泊尔来切要。作者红尘提到了英国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1923年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的回答:“因为它就在那儿(Because it’s there.)。”我觉得作者在这里提到了马洛里的这句话,有很深刻的含义。这或许是作者本人对于旅行意义最好的阐述,为什么去尼泊尔?去这个看似一无所有实则包含万物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他就在那儿。因为他就是自然的象征,是万物的体表。 你可以在这本书的每一章每一页都感受到作者红尘对于尼泊尔那份深厚的情感,诚如她自己所言,她记录下了九年在尼泊尔的生活,经历了春夏秋冬,苦痛挣扎,爱恋与信仰,最后抵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恬淡。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作者红尘在尼泊尔的游记,亦是讲授一个路上的行者,如何在途中与自己的内心相处,如何看见,如何思索,如何在一个婆娑斑斓的世界修行,开悟。红尘讲述的是自己眼中的世外桃源尼泊尔,亦是自己内心的世外桃源。 本书一共分为九个章节,绪论的名字是“上路 你是我崇拜的一座寺庙”,取自尼泊尔大诗人德库塔的吟诵:“你是我崇拜的一座寺庙,我们生来就要承受悲伤,生来就要遭受折磨才能走向纯洁”。这其实也是对作者对于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的一种呃叹与惋惜。这九个章节都已一个词语作为章节名,之下用一篇篇散文来充盈。不仅是游记也是非常放松心情的一本小说,你随意翻到那一篇都可以自成一体。读来十分有趣也解闷,这样的方式确实为碎片化阅读成为趋势的当下提供了便利。也许作者的写作风格满足了快时代下的我们,但起表达的内核却是慢,作者红尘也在文中提到过:慢性情、慢思维、慢动作,接受“慢”是我要从他们的身上学会的第一件事。里面有一段是对作者在加德满都的泰美尔十字路口的扎西德勒旅馆居住时的一个停电的夜晚的描述,我非常喜欢。因为停电的缘故,住店的旅人们便都窝在院子里的露天餐椅上聊天,人和人之间也不存在什么肤色隔膜与障碍,懂英语就够了。“即使不会英语,有眼神、有手势、有静谧、有笑意,还有幽蓝夜空里的星光映射在彼此的眼波里,也是惬意的时光呀”。作者向旅店老板明玛抱怨尼泊尔风景好,但就是停电。明玛却意味深长地回答道:“这就是神的旨意和安排。”能把旅行之美与哲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吗,这段我读完感到非常的舒适。 抛却作者自身的情感表达,这本游记也非常的具备实用性。在欢喜钱里,作者身体力行,以亲身经验告诉了我们机场是最不实惠的换钱地点,如何能够与代理店的店员周旋来换到最优惠的价格以及对中国人来说最为划算的换钱地点——切翠帕堤路上一条脏兮兮的巷子里的“凤凰”(一家由一对四川夫妇经营的旅店和餐馆)。此外,随书附赠的小册子——《每天100元走遍尼泊尔》也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走心的尼泊尔旅行手册了。而在一开始,作者红尘就告诉了我们尼泊尔旅行的便利性。尼泊尔政府从2016年开始,特别对待中国护照的公民赴尼泊尔旅行实行了免签证费的最惠国待遇,即不仅可以白本入境还可以免费入境。看到这么详实的旅行攻略,谁不心动呢?谁不想去看看这神奇而迷人的国度呢? 从这些细枝末节,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所以这本游记真得是非常走心了。但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红尘在旅行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这一点对于一个旅行者和作者来说,太重要了。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对尼泊尔世俗与宗教的宽容度之高的震惊。但她本人就是带着一种人文主义的社会学眼光去看待尼泊尔的一切事物,充满了一种智慧的仁慈。我看过不少游记,有些旅行者让我感到旅行不但没有让他们看清自己反而更让其迷茫。在旅行途中,如果保持着一种封闭的态度,那旅行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我不明白。但红尘在这本书中的旅行是完全开放的,她去到当地的酒吧玩耍,环境是很差,所有人窝在两张巨大的炕里,饮酒、唱歌、跳舞、聊天。但她在此处提到了好友薇薇安的一段话:其实这个炕上不知有多脏,不知有多少世界各地的蚊虫蚂蚁在此滋生;但大家无需道貌岸然地端坐于此,我们平起平坐,无拘无束。我认为这种想法的产生和表达,才是这本书真正发着光的地方吧。 红尘滚滚处,沉沉梵香来。如何能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初心,看清自己?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呢?你不妨看看尼泊尔,你不妨看看红尘。在如镜般的旅行途中,在永不停歇的人生路上看清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