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精选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精选

《soul客文艺:易见》是一本由易小荷 董啸 主编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一):声色犬马

说起来,有点难以下笔。

soul客文艺的系列书籍,有点像是纯文学的大杂烩,什么杂谈、小说一锅乱炖,煮出来,倒是有种无法言说的鲜香和辛辣。

而说到这两本书,自然也绕不开其发酵的平台—骚客文艺。

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热点,讨好读者,甚至如咪蒙一般语出惊人只为流量的新媒体时代,骚客文艺却像个遗世独立的匠人,一心一意雕琢自己的作品,甚至偶尔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落后。供稿的作者很多都是第一次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他们有着自成一派的写作风格和根基相当深厚的读者群,还有着满腔的不屑和清高——你爱来不来,我绝不为了你去蹭热点,我只管写我想写的,看上眼了是缘分,对不上号那就拜拜了您呐。

蒋方舟发出来的稿子好几篇都在《东京一年》里看过,包括梵高和高更的同居、海明威和自行车的关系,那时候她只是轻描淡写一句,是约稿。同样的文章再遇到一次,总觉得也像是种缘分似的。

《大方》停刊的时候略有遗憾,现在想来,虽然骚客文艺的内容比起《大方》来还是略有逊色(当然,纯属个人观点),但至少,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纯文学永远不会死,因为始终有帮愣头青还在原地坚守着,当娱乐至死的年代过去,人们想要从文学作品中深入挖掘生活的意义,纯文学会变得比网络文学还流行也说不定呢。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二):文字、文学

这本《soul客文艺:易见》可以说是汇集了新老作家的作品,书名起得很有特点,“骚客”指的就是“骚客文艺”,而本书正是主编易小荷的最新作品。有的人善于创作,有的人善于整合,有的人善于宣传,在文学的世界中,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在我看来文学作品都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不同的文章中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量也不同,每一位作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思想,那些成名的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点特色,根本无法成名。青年作家的作品滥竽充数的太多,好的作品很难从烂作中拔尖,中国文学已经被鸡汤文学污染得不成样子,搞得谁都能出书了。

名著属于经典,当然是必看的,但是时代在进步,文学界的新鲜血液也值得被大家熟知,但是现在找书实在是累,身边看书的人又不多,年轻人全都抱着电脑玩游戏,或者在路上看一些浪费时间的言情小说。那么在时间如此宝贵的年代,更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找书看了,运气好的话会碰上朋友推荐的一两本好书,但是一本书中汇集多位作者,书中只有文艺没有商业的书,是十分少见的。

外国文学如今在国内的地位不亚于国产文学,在我看来与其去看那些翻译过来的作品,倒不如去看原著,如果看不懂外语,那就老老实实看融合了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一篇好的文章时能够传递有用的思想,并丰富我们的阅历的,而不是只读它的故事而不结合文化去理解。这本书其实都不用做宣传,当我看到余华的名字时,就已经认定了这本书必读不可的,这些有态度的作家所汇集的地方基本毋庸置疑。

这些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展现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通过文字的形式把自己内心所想发泄出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直接的成长。每位作者的文风都不同,所以这本书很难归类,不过说到底都是打动读者的作品。我们的经历转化成一种想法永远留在身体中,只有文字有把这些实体化的能力,再加上中国的汉字文化,其中的魅力令人惊叹。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只要热爱生活,很多惊喜都会出现,在文字中寻找生活的痕迹,直到有一天用自己的文字把这些写出来,活出自己的感悟。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三):文艺,是一种情怀

不知有多少人,依然甘守于一盏微灯,在寂静的长夜,慢慢地品读着铅字的温暖。 就这样安安静静,不声张不招摇,不拍照不发朋友圈。这不是矫情,是用心在平凡的日子开出盛开的花儿。 拿到《soul客文艺:易见》,就被它独特的封面而吸引。这本书不仅收入了名家名篇,还收录了文学新秀的好作品。 比如张佳玮,这位1983年出生的无锡人,在一篇写吃的文章,这样写道: “周芷若是汉水边的姑娘,请张无忌吃鱼肉汤饭——感觉已经是香糯的肉粥了;赵敏是蒙古姑娘,请张无忌吃涮羊肉。殷离当日看张无忌腿骨折了,是请他吃鸡。” 遇到同样的事,你的感触更多的是细腻。因为真正的文艺青年热爱着某领域,不仅仅是想别人知道自己的喜好。 对于喜好,余华更是谦虚谨慎,比如他在《广阔的文学》一文中透露,“我的阅历有限,我说不出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广阔”。但他自己也承认,“文学包罗万象,我说到现在也没说出多少来,但是有一点是我最后要说的,就是文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 谈到人,特别是有着文艺情怀的人。他们宁愿在阅读写作中的老去,也不愿青春年老。就像易小荷《灵魂写在鹅背上》说的那样“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字,再一次浑然不知地看着天亮……。我随着书里故事和人物,仿佛又重新活了一遍,然后我试图以他者的目光看看自己,感觉书里的文字就像当年那本书一样,把我狭小世界之外的窗户,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亮了。”所有美好的事物,大都不是多么壮丽的场景,而是生活中的细微美好片刻。 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鲁迅懂医术,王石也能写东西。原来出类拔萃的人,从来都不是单线发展。他们有着文艺的心,更不忘初心,比如六神磊磊,这位解读金庸成名的青年作家,在一篇文章透露“对粉丝,我做到了坚持更新,我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 文艺青年,唯诗词不可辜负。就像言西小熊认识地一批文艺爱好者,会在三月下扬州,看到瘦西湖的琼花,也能整出几首长诗。写诗、品酒、旅行,似乎成了文艺爱好者的标配,因为有着不懈地精神追求,才会选择到处看看,遇到足够多的美好,去理解这份美好。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四):每一个写作者都是孤绝的勇士

《soul客文艺:易见》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就像一个鸳鸯火锅,里面什么食材都有,平淡的,激烈的,温馨的,残酷的,浪漫的,现实的。很喜欢开头易小荷写的那篇《呓语》。易小荷是这样谈论骚客文艺的,她调侃这群人是因为饥饿而走上写作道路的。比如 ,再比如她自己。后边有一篇《我也这样在北京生活过》就是写的她和姐姐的北漂生活。

初来乍到,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这个大城市,易小荷和姐姐开始了她们的蜗居生活。最开始住的地方就是一个院子里面用红砖和水泥砌起来的小房子,连窗户都没有。有一次姐姐发烧,医生嘱咐回家后要通风,可是她们蜗居的地方哪里能够通风呢?连窗户都没有。好在后来,经过奋斗,她们终于过上了很好的生活。这才是现实版的蜗居和奋斗啊。

开篇是余华的《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看内容是在华中科技大学上的演讲稿,写得风趣幽默,又不失内涵。它里面谈到了文学的广度和宽度,举了好几个例子。正如余华说的,作家能够写出令人拍案惊奇的作品,正是因为她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力。直白的说就是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极其深刻的体验。

张佳玮写的这一篇《周芷若喂的饭,赵敏涮的肉,黄蓉炖的汤,程灵素炒的豆芽菜》是谈金庸的武侠。更准确地说是谈金庸武侠中的吃。谈到了《倚天屠龙记》中赵敏请张无忌吃帅羊肉,周芷若给张无忌送的鱼肉饭,黄蓉和郭靖初次见面时点菜等等,各种各样的美食体现了不同人的性格。确实如此,即使是在当代社会,从吃饭的喜好到习惯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出身及性格。比如黄蓉古灵精怪,她点菜就遗传了黄药师的刁钻古怪。赵敏是蒙古郡主,生性豪爽,请心仪的男生吃饭都是涮羊肉。而周芷若的心思细腻,送给张无忌的饭菜里边,鱼骨和鸡骨都踢得干干净净。这样心细如发,温柔如水的女子,当然令人心动啦。

还是应了开头那句话,这本书就是一个大杂烩,就像鸳鸯火锅,什么都有。小说、散文、评论,都有。喜欢的人会觉得精彩,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哇,这是什么啊,太乱了。再说说骚客文艺这个组织。中国古代称呼知识分子为文人骚客,这是一种敬称。而骚客文艺的英文名又叫做soul文艺。Soul灵魂的意思,作家本来就是一群探讨灵魂的人物,所以取了两者的意。这是我的个人理解,觉得有趣,分享一下。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五):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

由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易小荷所写序言的书,一定不同反响。她有与众不同的文字风格,是"体育界最有才情女记者",后转型成为《南都周刊》主笔、编委、专栏作家,现任“骚客文艺”出品人。而本书,也是她与另外一名作者合编的书,所以称为《易见》。

易小荷所主编的《易见》这本书,有余华、李海鹏、六神磊磊、张佳玮、王元涛的呓语,有洪峰、易小荷、王小山等人的影像,还有青年作家蒋方舟等人的回望,更有作过警察的作家阿丁、七零后作家阿乙等人的浮生。涉及人物众多,浮生众相,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易小荷所主编的《易见》这本书,以余华的《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开始,选取了余华的演讲《广阔的文学》,从对写作的温情入篇,以对文学的敬意结篇,用比较文学的手法,讲出莎士比亚文字中的有过荣华富贵,经历苦难后对一切淡然的人生态度;讲出鲁迅《风波》中的审时度度正是中国人的生存之道,面对社会巨变时的应对方式。说得通俗点,就是要告诫每一位作家,与即将从事写作的人,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灵魂,如果想让自己的文学历久弥新,需要用敏锐的眼光写出灵魂的故事,讲述人内心的纯洁和善良,这就是人类的美德。

易小荷所主编的《易见》这本书,不仅有余华、蒋方舟、任晓雯、张发财、王小山等著名作家的文章,还收录了六神磊磊、张佳玮、柳羊等文学新势力的优秀文章,更有一些平民作家的心语与读者一起分享,真是文学盛宴。

每位作家的写作之路,都是在茫茫黑夜里漫游,文字在所指中任意流淌,又在能指中滑出。作家需要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力,需要有对时事的见微知著力。需要把每一个故事都写出灵魂,需要把一沙一世界都写出情意。

每位作家,都需要有一颗赤诚的心,才能让自己的思想驰骋在词语的密林中,本文所选的作家们,都选择把自己的心与写作连在一起,奔向写作的自由,书中有对人生的直面,有对人生的热爱。正如书中所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

读着这样的一本书,心中滋生了光明与温暖,莽莽余生中,我也选择与作家们同行,成为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