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读后感100字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读后感100字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是一本由何宝通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读后感(一):买错书了

据作者所说,古墓发掘家具资料数量中,汉代居首,但是本书重点是在明清,内容上占一整本书的一半以上,明清之前的家具介绍的比较简单,很多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细细地讲解,例如:席,在古代有严格的等级区分,材质、使用、装饰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就结束了,并没有具体讲解;另外还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极个别):书的左页列举了虞夏商周“俎”的式样图,图中商朝的俎是四腿足,书的右页实物图示商朝的“俎”是板式腿,比较好奇为什么会有不同,但是作者并没有再具体解释;又另,在解释桌与案的区别时,P143案部分有拖泥,而桌没有,但是在后面讲“桌”这一项时,P156围栏供桌(有拖泥)。 后来才发现,是我买错书了,作者是从事美术、电影方面的,原以为是历史或考古学者写的,本书更多适合电影、小说参考使用,总的来说,叫图册可能会更合适。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读后感(二):家具里的时代烙印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在诟病国产电视剧的粗制滥造,敷衍观众,肥了演员腰包,烧了投资人的钱。

里面的剧情不但雷人,很多时候,一些“亮了”的道具家具设计,也深深刺激了观众的视觉。

一些古装剧中,宫中主角的房间布景就如同市井里的暴发户一般,丝毫没有格局与气派可言,更是曾经出现过家具穿越的情况,被广大观众在网络上吐槽得一塌糊涂,丝毫不给当红主演任何面子。

一部剧的好坏,拍摄是否有诚意,首先要看是否能吸引观众,让观众被带入剧中,而片子中的美术布景,则是让观众迅速进入故事情节、明确故事历史背景的重要渠道之一。比如,在拍宋元明清时代的古装剧,剧中人物日常使用的坐具中,就不会是出现席,否则,“太假了”的排斥情绪一但产生,再知名的演员,也无法阻止它成为观众心中烂剧的事实。

所幸的是,有这么一些电影工作者,深知影视剧场景设计中,道具家具设计的重要性,在影视拍摄中及家具教学中收集的家具资料加以整理。比如这本《中国传统农具图史》的作者,何宝通先生。

他自1964年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影视美术教学与影视美术设计工作。曾担任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版)和《末代皇帝》总美术设计师,参与制作电影《我们的田野》《一代妖后》《午恋》等,及担任八百集动画片《三国演义》总美术师。《末代皇帝》于1988年获“飞天奖”最佳美术等三个奖项,《三国演义》于1994、1995年两届“飞天奖”共获最佳美术等五个奖项。

家具,即家庭中供人们休息、生活等一切日常所需的器具。涵盖面很广。

而由于传统家具以木为主,容易腐蚀,寿命短,所以具体的形象资料非常难得,很多都是图片、照片。

在何宝通先生收集资料时,给自己定下了一系列的标准:

首先,是家具实物或照片,彩色的最佳;

其次,是家具模型或模型照片;

再次,是家具的各种绘画;

最后才是文字记载。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家具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后期的家具情况。

家具的风格样式,取决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生产力水平、民风民俗等等诸多因素,有我们现代的理解来说,就是要看你住的是小户型,还是别墅,不同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审美性、实用性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漆俎与漆案,看图傻傻分不清

是的,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里的那个“俎”字。

左边为俎,右边为案

俎与案,结构实在太相似。都有腿和案面,讲究的人家,这两样家具都上了精致的彩漆。就像下图一样。

它们的区别在于用途不一样。

俎,用于祭祀,是古时一种礼器,是祭祀时切牲和陈列祭品的用具。

它为后世的桌、案、几、椅、凳等家具奠定了基础,可谓是家具最初的雏形,但是它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叫法,都有些不一样。远古部落的虞氏时代,称为“梡”,夏朝称为“嶡”。

发展到了后来,俎,演变出了案。

案,有带腿和不带腿的两种款式,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具之一。带腿稍高些的漆案,席地而坐时使用,材质除了木,还有铜、陶等,满足了不同家底的人使用需求。

而案,不仅仅只有一层。作者在书中介绍,在四川彭州市出土的画像砖上,有五重案的形象,而在《礼记内则》郑玄注所说:

它用于厨房,可以在上面放置许多食物或碗盘,而这个五重案的样式,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它只是改变成了材质,而现在的我们,早已不知道,它古老的名字,是叫“案”。

而不带腿的漆案,是用为盛放食物的器具,发展到今天,已演变成了托盘。

出现这样矮型的家具,是由于人们当时的习惯为席地而坐。

到了唐代以后,这样的习惯开始慢慢转变,矮型的家具与高型的家具并存,而上层社会最为流行的,就是高型家具。

坐凳子和椅子,得分身份

古代的达官贵人,会通过椅子低调地表明身份。

比如,在这幅《春游晚归图》中,我们就可以判断,骑在马上的这位,身份可不一般。

在古代有着宵禁,傍晚,城门即将是要关闭的,而城门前的路障,却为这忙而有序的主仆一行打开,随从里,有专人扛着他的交椅。

汉魏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自然没有什么椅子。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贵象征。正因为交椅有如此特殊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它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不仅野外出行进携带方便,也是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厅堂正中的重要陈设。

而它的前身形态,是汉代从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中传入的,双足交叉,在两横梁眼孔中穿绳索编制成可折叠的椅面的绳床,在现代我们管它叫马扎。

家具多用途,早就不是什么新鲜概念

大户人家有大宅子的豪气,他们也会考虑气派之外,家具的实用性。

这样的理念,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存在。

书中介绍中国传统家具中,有一种体型最大的床,叫拔步床。

它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大型床。这种床形体很大,床前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虽在室内使用,但宛如一间独立的小房子。

它在床外面,增加了平台,平台四角立柱,再镶制围栏,再精致些,还会在两边安上窗户,就像床前有一个小回廊,回廊中间放一个脚踏,两边回以放桌凳等小型家具,用以放杂物。虽然这样的样床在室内使用,但由于床前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所以体型非常庞大。

非一般富庶人家用不起。这样的床产生于明代晚期。

而这样的多功能床,在现代小户型家具并不少见。只是,现代人,去繁就简,以获取更大的活动空间而已。

公元前4000-5000年至公元前21世纪,中国开始有了家庭的概念,开始有了简单的家具。历史在前进,家具也在随着习俗、环境、一起改变,家具的发展史,也是各朝代习俗的真实还原。

在快餐文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耐心潜心研究厚重的历史,获取他想了解的资讯,最快捷的方法,无非网络与视频。

正因为如此,何宝通先生才会倾己之力,编著了这本《中国传统家具图史》,并提出自己的主张,无论什么电影电视剧,把剧情中真实的历史原貌详实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清楚了解,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至于观众如何看待那些已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不符合现代审美的,带有历史感的家具,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读后感(三):古色古香,韵味十足,传统家具的古典美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里,我们习惯了沙发等西式家具,对我国传统家具反而很陌生了。实际上,古代能工巧匠打造出的各类传统家具,比如八仙桌、高背椅、书案、屏风、炕桌、罗汉床等,不仅材质天然、设计巧妙,风格淳朴大气,情调雅致脱俗,更蕴含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寓意,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不愧是经过千年演变、世代传承下来的艺术品。所以,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就被传统家具的魅力所吸引。

要了解和欣赏传统家具,方法有这么几种。想见实物的话,就要去博物馆和文化类景点,隔着玻璃窗和围栏远远地看看。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专业的讲解,常常会不得要领。另外,就是通过知识和观赏类节目和书籍长长见识,这种方式很适合爱好者们。最后,还可以在古装影视剧里感受下古典家具营造的整体室内氛围,当然这就很考验创作团队对家具摆设走不走心了。

刚好我最近就在看一本《中国传统家具图史》。这本书是北影美术学院的指定教材,除了简要介绍各类家具的演变历史之外,主要以图文对照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各个朝代不同家具的样式和对应特征。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明清代家具,配有很多实物图。更早期的家具,因为资料有限,多数是示意图或者古代图画。

对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传统家具知识入门书或者说工具书,可以根据朝代和类型快速查阅家具基础知识,也能参照这些内容去欣赏和分辨各类博物馆、文化类景点以及相关节目中的家具,逐渐积累知识、提升眼界。对于影视剧团队和普通观众来说,这是一本创作和观看古装剧中传统家具的指导书,可以根据所讲的内容衡量影视剧中所使用的家具设计和摆设是否合理、有没有艺术美感,可以增加谈资、提高欣赏水平。

这本书的作者何宝通,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任教多年,现任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他还担任了1994版《三国演义》的总美术设计师,成就了影视剧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这版《三国演义》在1994、1995年两届“飞天奖”获得包括最佳美术在内的五个奖项,这其中必然少不了传统家具设计布景的贡献。

传统家具,是工匠技艺和文化艺术结合的产物,匠心独运的设计与思想文化的追求相互熏染,构成了一道藏于室内的风景。室内布局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宽敞大方,不管是接待宾客还是日常起居都很舒适,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如果说一个人的气质反映了这个人的精神风貌,那么也可以说,传统家具蕴藏的古代室内风情,就是这座房子的气质,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说古代皇帝的宫殿,必然是端庄大气、富丽堂皇,尽显皇帝的权势、高贵和威仪。龙椅更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龙椅,实际上是一种宝座。宝座是专供皇帝、后妃或者王公大臣们使用的,经常跟座屏、香几、甪端(一种传说中专为帝王传书护驾的神兽,只陪伴明君)、宫扇等组合使用。

宝座一般用料名贵,体量硕大,可以说是小型的床榻,做工考究,装饰豪华,经常配有云龙纹、凤纹、莲花纹等象征吉祥、体现尊贵地位的纹饰。比如故宫太和殿上的九龙椅,靠背、扶手等多处都有龙纹,背后搭配的七扇屏,同样装饰有龙头、龙纹,两侧对称布置了宝象、甪端等。远远望上去,金碧辉煌、威严气派,彰显帝王气象。

官宦家庭的情形又是另一番景象。比如许多通过科举步入仕途的文官,其室内多是古朴文雅的文人风格,再搭配些文玩、字画等陈设增添艺术品位,尤其是书房中错落有致的书格,更衬托出主人的学识和风雅。这一点可以在不少古装剧复现的场景中感受到。

说起古装影视剧的家具,真不可小觑。它们虽然只作为背景出现,却很能影响观众的整体观感。精美适当的家具能够复现古代室内的风貌,使得画面看起来更自然,让观众一饱眼福,自然能给古装剧加分。而错误敷衍的家具,不但破坏了画面的美感,还会暴露创作团队的不专业、不走心。制作走不走心,观众都看在眼里。

比如之前大热的古装剧《知否》,故事主要围绕着顾家这个中等官宦家庭展开,剧中就有很多室内场景。各个家庭中会客、起居的场景,就常常根据需要搭配坐榻、椅子、茶几、圆桌、坐墩等常见的明式风格室内摆设。并且,在不同场景、不同家庭环境下,同类家具经常有细节的差异,比如椅子、坐榻,都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和花纹配饰,富于变化。

注意剧照左下角露出交椅的一部分。虽然看不到椅子腿,从扶手处造型判断应该是交椅。交椅又叫胡床,是从北方少数民族传入的家具类型,前后腿交叉,可以折叠起来。如果去掉靠背和扶手,就是大家熟悉的马扎了。

从靠背造型上看,交椅和圈椅很类似,但圈椅的椅子腿不交叉。圈椅的特点是靠背和扶手连为一体,扶手两端像“蛇头”一样向外卷出,形成一个马蹄形圈,所以叫圈椅。人坐在圈椅上,靠着椅背的同时,可以顺势把胳膊和手搭在扶手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坐着很舒服。这种圈椅,是明代椅子的典型代表。

上图是常见的会客厅堂布局。二人在坐榻上聊天喝茶,坐榻后方配有雅致的屏风,旁边搭配了一个简洁的墩。这个墩又叫“秀墩”“花鼓墩”,形状像圆鼓。它跟圆凳的区别是,墩的腿下有拖泥,凳是四腿直接着地,不带拖泥。墩是上层社会喜爱的坐具。右下角比较模糊的是供更多宾客使用的两把扶手椅和中间搭配的茶几。

注意这幅剧照右侧露出一半的椅子,看起来是六角梳背玫瑰椅,靠背和两侧扶手像梳子一样,椅面是六角形状,造型设计比普通的椅子更精巧大气。这也是典型的明式家具样式。

官帽椅各部分名称示意

再比如下面两幅是古装剧《神探狄仁杰前传》中的场景截图,故事是唐代背景,室内道具使用了唐代开始出现的椅子,从造型上看是简洁的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中国传统家具图史》中介绍了这两种官帽椅。其实它们造型差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官帽椅的搭脑和扶手处分别出头,而南官帽椅的搭脑和立柱相交、扶手和鹅脖相交,都不出头。

再比如古装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也有多处官宦家中、饭馆的场景,其中就有许多圆桌、方桌、六角桌以及搭配的凳子、座椅等家具。到了清代,家具的设计远比唐代要复杂得多,富于变化。比如剧中出现的圆桌和六角桌以及配套的凳子,膨牙、三弯腿、外翻马蹄足,造型素雅别致,更加美观。

如果是清贫的普通人家,家具设计就简单了,注重实用功能,艺术美感不足,朴素、简洁。比如贫困潦倒却倾尽心血著书的曹雪芹。参观曹雪芹的故居或者纪念馆,其内部陈设虽然简陋,仍然可以感受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坚忍不拔和清贫文人的孤寂困苦。

我国的传统家具经过几千年的逐渐演化,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们不仅实用、美观,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古人的美好愿望和精神追求。比如传统家具上配饰的各类镂空雕刻和花纹,不仅美观,更寓意着幸福、美满、吉祥的祝福,是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传统家具设计中也包含许多文人士大夫注入的文化元素,比如题文刻字等,体现出高洁清雅的意趣,让这些家具融入了更深广的艺术内涵。

人们常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同样的,一组古色古香的传统家具,能瞬间把我们的思绪带入幽香典雅、韵味十足的古代厅堂,让人遥想吟诗作画、煮酒品茗的诗意生活方式。近些年流行的复古艺术照里,传统家具对古典氛围的营造也功不可没。可见,很多人对古人的文雅生活都心向往之对,而传统家具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初学者和爱好者想要了解传统家具的话,何宝通编写这本《中国传统家具图史》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看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传统家具的古典美,也更懂得欣赏传统家具蕴藏的室内风情。

2019.05.18雾凇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读后感(四):一张床能买两百个女仆,《金瓶梅》里的拔步床到底多值钱?

《金瓶梅》作为世情小说的滥觞,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如果我们翻开这本书,就会看到一幅广阔的世态民情画卷。无论是贫苦百姓捉襟见肘的生活,还是富商大贾纸醉金迷的享受,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

这本书对主人公西门庆的描写,无疑生动重现了古代富商的生活场景。西门庆的父亲留给他一间生药铺,除此之外,他还兼职帮人打官司,这为他带来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除此之外,他的两房小妾孟玉楼、李瓶儿都是改嫁过来的寡妇。在丈夫死后,她们成为了巨额家财的实际掌管者。当她们嫁到西门家之后,这些财产自然就成为了西门庆的“第一桶金”。

现代人评判财富的方式,通常集中在车子、房子和票子这几个维度上。放在古代,其实大抵也是如此。人们在有了钱之后,多半会选择买房置地,这倒是万古不变的规律。作为房子的附属品,家具自然也能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房主的财产、审美与学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家具的价值,我在此推荐一本适合普通人阅读的书,书名叫做《中国传统家具图史》。

书皮这样

本书的作者,是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何宝通教授。他是老版《三国演义》(1994年版)的总美术设计师。这段了不起的职业生涯,无疑从侧面体现出了他的卓越能力。而他笔下的《中国传统家具图史》,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基础知识普及作品,对于新手来说尤其合适。

(一)什么叫“拔步床”

拔步床属于架子床的一个分支。如果我们想了解拔步床,就要先从了解架子床开始。翻开这本《中国传统家具图史》,就能找到何教授对架子床的精准描述。

架子床图例

架子床是南方一种常见的床。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架子床通常设有四根或六根立柱(图中为六根),三面设有围栏,而且还有床顶。乍一看,它很像一件古代木结构建筑物。因为其结构较为封闭,所以这种床的隐私性非常强。

除此之外,这种床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床自带外框,所以在挂附加品的时候非常方便。夏天可以挂起蚊帐,以避免蚊虫的叮咬;冬天可以挂起幔帐,为床上的人保暖防寒。

而拔步床,则是架子床中体量最大,结构最为复杂,工艺最为精致的那一种。我恰好在重庆古床博物馆看见过拔步床,它的外形是这样的:

镂雕凤凰牡丹纹渝式拔步床

这张大床高298厘米,宽217厘米,深241厘米,堪称床界的庞然大物。而且它的雕刻工艺精美,花纹繁复华丽,其造价必定极其昂贵,唯有像西门庆这样的富商,才能用得起这样昂贵的大床。

拔步床顶端的雕刻中,牡丹作为本床的主流花纹,在内外层的雕花中反复出现,其寓意为富贵临门。我们将局部放大,看看它的视觉效果:

第一层花纹

第二层花纹

第三层花纹

在最靠近内侧床体的位置,中国流传千年的牡丹花纹,与来自西方的茛苕叶花纹交相辉映。在西方的艺术作品中,茛苕叶象征着生命的不屈与顽强。当它与牡丹结合到一起时,无疑暗含了多子多福的深刻寓意。在厚重金漆的映衬下,其床体更是显得华丽无比,金碧辉煌。

当然,如果我们看看其他的拔步床,就会发现,每一张拔步床都是如此华丽,只不过,大家各有各的华丽,各有各的奢靡。

镂雕蝙蝠纹渝式拔步床

这张拔步床的主流花纹为蝙蝠纹。“蝠”谐音“福”,旨在追求福气。在中国古代的工艺品中,蝙蝠花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装饰。

透雕镶瓷画拐子纹渝式拔步床

这张床的花纹,除了前面出现的茛苕叶、花鸟纹之外,还增加了很多葡萄纹。其寓意不难猜想——葡萄寓意“多子”,其背后的祝福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现在,我们对拔步床,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印象。这类大床花纹复杂,工艺精致,造价昂贵,普通人家恐怕根本用不起。

(二)良心嫁妆拔步床

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恐怕很难想象。这种体量巨大的拔步床,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居然扮演着“硬通货”的角色。

在孟玉楼嫁到西门庆家之前,媒婆曾经特意强调过,孟玉楼可是个有拔步床的寡妇,绝不能小瞧了人家。《金瓶梅》第七回的原文如下:

“......南京拔步床也有两张。四季衣服,妆花袍儿,插不下手去,也有四五只箱子。珠子箍儿,胡珠环子,金宝石头面,金镯银钏不消说。手里现银子,他也有上千两。好三绫布也有三二百筒。”

拔步床能与上等衣服、珠宝首饰、现金银两、绫罗绸缎并列,其地位可想而知。后来西门庆在嫁女儿的时候,也是将一张拔步床当成了嫁妆。《金瓶梅》第八回的原文如下:

“西门庆促忙攒造不出床来,就把孟玉楼陪来的一张南京描金漆拔步床陪了大姐。”

孟玉楼带来的拔步床还没捂热乎,就被西门庆嫁女儿陪送出去了。我们可以据此得知,嫁女儿陪送昂贵精致的拔步床,是较为常见的民间习俗。只不过西门庆办事太马虎,没给女儿早点准备嫁妆,只能临时抱佛脚——要是孟玉楼没嫁过来,西门大官人恐怕就得麻了爪了。

(三)拔步床到底有多值钱

《金瓶梅》假托宋朝之事,写的却是明代的世态人情,所以兴盛于明、清两代的拔步床,才会在书中反复出现。如果我们以拔步床为线索,就能轻易找到很多暗藏在书中的细节。

这本书中描绘的权臣蔡京,其原型通常被视为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严嵩。根据《天水冰山录》的记载,在严党倒台后,严嵩父子的家产被尽数抄没,单单床便被抄出来640张,其中便包括197张华贵奢靡的拔步床。

追求超出极限的财富,其实毫无意义。严嵩有这么多床,恐怕至死都睡不过来。到头来,这一切却又尽属他人。一生敛财,又图个什么劲呢?

当然,拔步床并非仅仅是民间的产物,宫廷中的皇帝也在使用它。根据明朝档案文献《工部厂库须知》记载,“御前传出红壳面揭帖一本,传造龙凤拔步床、一字床、四柱帐架床、梳背坐床各十张,地平、御踏等俱全。合用物件除会有鹰平木一千三百根外,其召买六项计银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六两,工匠银六百七十五两五钱。”

四十张床的造价,累计三万两白银有余。每张床的造价,已经接近千两。在明朝,千两白银意味着什么呢?

《金瓶梅》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潘金莲在刚刚嫁入西门庆家的时候,西门庆给她买了两个女孩子当做丫鬟。她们每个人的身价,不过才区区五六两银子而已。如果我们翻开同时代的《醒世姻缘传》,就会发现,贫苦出身女仆的价格,也是如此——不过五六两银子而已。

如此说来,一张拔步床的成本,能购买二百个女仆,这样的说法真的毫不夸张。

(四)时代的变迁

在当下这个时代,机械取代了很多人力工种。在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后,人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商品与人的价值此消彼长,昔日那种畸形的价值换算关系,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能凭借双手创造价值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无价之宝。唯有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人,才能在快节奏的时代,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

时至如今,昔日的拔步床走下了奢侈品神坛,并成为了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它们走过了历史的更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让我们看到了明代富人生活的奢靡一角。而何宝通教授的这本《中国传统家具图史》,无疑可以拉近我们与历史间的距离,从而让我们眼前的世界变得更加清晰。

(完)

(渭水徐公,一个热爱看书和旅行的历史博主。欢迎你和我一起,走进更大的世界)

参考书籍: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当代】何宝通

《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

《天水冰山录》,【明】吴允嘉

《工部厂库须知》,【明】何士晋

《醒世姻缘传》,【明】西周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