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精装)(全彩)经典读后感有感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精装)(全彩)经典读后感有感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精装)(全彩)》是一本由[德]Wolfram Haenel(沃尔夫拉姆.黑内尔) / [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精装)(全彩)》读后感(一):这本书讲的根本不是爸爸到底有什么用!

这本书的全书字数可能都没有1000字。如果要写出来这样的一本书。阅读的书籍远远就不止这个数目了。这是一本图画绘本,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早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合适的早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而这样一本书,就是从中截取了一个很小的片段——教会孩子什么是父亲,什么是母亲。父亲与母亲到底有什么差别。

每一个人在他的出生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的性别。但是性别意识去实在出生之后慢慢培养的。也就是说关于男女两种性别的概念是在后天培养形成的。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要形成健全的人格,必须要有相对正确的性别意识。

这一观点与两性平等的观念并不冲突。我非常赞同男性与女性在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也必须承认,两种性别,由于生理上的一些不同,而在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性别角色的发展有两个关键时期。两三岁的幼儿期是第一个性别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非常愿意与自己身体结构相近的人做出同样的动作。这也是行为心理学所说的观察与模仿。在父母对其良性的性别意识强化下,孩子最终才会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

就一本书正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对于如何塑造孩子的性别意识。这本书从12个篇章进行了讲解。每一个篇章都配了精美的手绘图画。这样的布置能够让孩子从潜意识里接受这种观念。通过讲述12个在家庭生活中的细节,来教给孩子到底有哪些不同。简单来说父亲有所谓的的男性气质,即是勇敢、粗犷;母亲有所谓的女性气质,即是温柔、细心。

落实到家庭生活中,父亲挂大镜框需要打孔机,而母亲就需只需要手指和榔头。这体现了女性气质中的灵活聪慧。而在之后的生活中,孩子也会依据这个模式进行模仿。这就构成了孩子行为模式中的一个小环节。

性别意识的塑造在学界仍然有争议,很多人认为性别意识禁锢了人性的发展。对于这一点,我不作表态。不过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多数人行为模式一致可能更容易融入社会。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精装)(全彩)》读后感(二):这还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个典型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这不,一个新的争论来了。这个问题——爸爸到底有什么用——是谁提出的好像已经不可考了,但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问题不是爸爸提出来的。说实话,在这个新的问题面前,别的问题可都真的算不上什么重要的问题了,只有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具有原则性,也很值得探讨。那么,不妨一左一右一行行列举下来,看看家庭里爸爸到底有什么用、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吧。

爸爸是男的,首先当然就是有力气、能干活,不怕苦、不怕累——比如,能修补被扎漏了气的轮胎,能把大镜框挂在墙上,会踢足球,能修洗衣机,会开车,能抓“怪物”,一天就能把整个花园的土翻一遍,一般不像妈妈那样爱生气,能钓鱼,能做好吃的……所以,爸爸如此有用,价值也不言而喻!

不过呢,为什么这个问题还会成为问题呢?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爸爸会的这些,似乎妈妈也会。现在的社会里男女不仅早就平等了,而且似乎“女汉子”还越来越多了!所以这些爸爸能做好的,妈妈也“巾帼不让须眉”,也会干得很好!可是,虽然这样,就能以为爸爸在家里没什么存在的价值和地位了吗?!

由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沃尔夫拉姆·黑内尔和他的夫人马尔丽克·格罗尔德合作的绘本《爸爸到底有什么用》,提出了一个风趣有加,但细细想来又特别值得讨论的问题:一个家庭里,爸爸到底有什么用呢?一项一项列举下来,似乎爸爸能做的、会做的,妈妈也都能做、都会做!那么,难道说,爸爸真的没有什么用了吗?!

当然不!当然,也不是绘本中提出的那个理由——爸爸能用胡子挠我们痒痒,妈妈不能;所以有爸爸在非常好!还是再翻回到绘本的一开始,一页一页仔细地找找画面中的秘密:那些爸爸能做的、会做的、做得好的时候,妈妈做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回过神来想一想,那些爸爸不能做的、不会做的、做得不好的时候,妈妈做得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不需要多提示了吧!其实,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和妈妈都不可或缺。爸爸有爸爸的优点,妈妈有妈妈的优点,他们的优点合在一起,才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欢乐和笑语,才让这个家庭洋溢着幸福和希望;无论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有爸爸和妈妈在,一切都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倘若缺了谁,这个家庭就会立刻变得不完整,好像做什么都会缺少了什么似的没有根基!虽然,无论爸爸还是妈妈,都不止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有时甚至是很难原谅的缺点!那又如何呢?古人早就说过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然还有接下来的两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个家庭就像一部机器,每一个零件都会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爸爸就是这样,妈妈也是这样,孩子们也是这样。谁都不要觉得自己在家里起的作用最大、功劳最高!只有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个家庭才能运行得更为顺畅!这,才是讨论“爸爸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最有意义的收获!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精装)(全彩)》读后感(三):一次引发家庭“海啸”的辩论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

文/文小妖

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

爸爸厉害,还是妈妈厉害?

……

我想,但凡是小朋友,大概都非常讨厌回答这类问题吧?然而,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沃尔夫拉姆·黑内尔和夫人乌尔丽克·格罗尔德协同插画家斯特凡尼·赖希以图画书的形式,非常调皮地向小朋友们也发出了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到底是爸爸有用,还是妈妈有用?嗯,这还真是一个难题。

图画书《爸爸到底有什么用》以轻快诙谐的画风和幽默有趣的文字向小朋友们展现了爸爸和妈妈的优点。当然,文字和插画里还悄悄地隐藏了他们的缺点,就看大小读者们能不能通过“火眼金睛”找出来。

“爸爸能……妈妈也能……”图画书里的爸爸似乎很“悲催”,他会的,妈妈也会。最重要的是,在某些方面,妈妈甚至比爸爸做得更好,比如开车不冲动,比爸爸开得稳;家里失踪很久的底裤,只有妈妈能找到;爸爸钓不到鱼的时候,妈妈绝对会让变魔术一样让全家都能吃上美味的烤鱼条……咦?这么一看,爸爸好像真没啥用!

不,不!等一等!别那么绝对。再揣摩一下,你看,文字和插图中可是话里有话:虽然妈妈会踢球,可是她会连球带鞋一起踢进球门,还是爸爸踢得比较专业;虽然爸爸能抓“怪物”,而妈妈也能,但是妈妈的胆子却没有爸爸大,她也会吓的躲到床底下,顺便把失踪已久的底裤找到了。而爸爸却真的是壮着胆子去抓把家里搞出响动的“怪物”(偷食垃圾的小动物)。可见在这些方面,爸爸就是全家的依靠和保护伞呢;最重要的是,虽然很多重度体力活妈妈也能做,可是却远不及爸爸做得多,做得好;虽然妈妈能烤出很多好吃的美味,可是总会把消防队员叔叔们引来,当然美味是其次,主要是妈妈一不小心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火患……嗯!这么说来,爸爸也不是那么没用啊!对吧?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真是一本妙趣横生的图画书。对比式的文字叙述与搞笑轻松的人物形象,总是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发出笑声。笑过之后,被这可爱的一家人实力圈粉,真心希望这个对比能继续延续下去,永不完结。

在此,不得不佩服沃尔夫拉姆·黑内尔夫妻和斯特凡尼·赖希对图画书的驾驭能力。书中,不仅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爸爸妈妈的优缺点,还向引导着他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自己的爸爸妈妈缺点,优点各是什么?爸爸会做的许多事,妈妈也会做吗,能做得比爸爸好吗……等等,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激发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促使他们体悟爸爸妈妈为家里,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背后所隐藏着的真心与真情。同时,图画书中温馨的插画也牵引着小朋友们重温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并学会珍惜这样的微小幸福。

每个孩子都是读图高手,他们可以从图画中解读出许多信息。在《爸爸到底有什么用》一书中,里面的一家人都是快快乐乐的,这份快乐能真正的从画中散发出来,并传递到每个小朋友的心上,使他们感同身受。

尤其难得的是,这本图画书虽然是以“质疑”爸爸到底有什么用?可是通过阅读图画书,让人真正能感受到的是,一个家庭中,少了谁,都会失去很多快乐。家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家庭定位,比如爸爸主外,妈妈主内,孩子主快乐。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性格互补,相互包容,风雨同舟,就是天下最大的幸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或者正拥有着这样的幸福时光,只是很多时候,这样的幸福因为太平常,太微小,太容易唾手可得,而往往被忽略了。

在我看来,《爸爸到底有什么用》是一本神奇的绘本,带着德国式的幽默和思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同时,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亲子共享的图画书,妈妈或爸爸在为孩子阅读图画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文字和图片的解读,把自己对孩子的爱传递给他们。因为,亲子阅读的时光,就是一种幸福!

《爸爸到底有什么用(精装)(全彩)》读后感(四):育儿路上,爸爸是神助手还是猪队友?

“妈,我饿了......”

“妈,我衣服呢?”

“妈,我书包呢?”

“妈,我谈恋爱了。”

……

生活中,妈妈们扮演着无所不能的超人角色,孩子对妈妈也总有说不完的话,提不完的要求,而转身对老爸说得最多的一句则是“爸,我妈呢?”

那……妈妈什么事都包揽了,爸爸到底有什么用呢?

还真有《爸爸到底有什么用》这样一本绘本,告诉我们爸爸独一无二,妈妈无法做到的事。绘本作者是一对德国夫妻,在大多数人眼里,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认真著称,不过他们的幽默又是另一种可爱的调皮。有人说美国人的幽默像可乐,普遍而浅显;德国人的幽默则像威士忌,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但喜欢的人喝完后一小时还在回味。

绘本从拿到手上那一刻开始,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向上翘,一颗心也开始变得柔软起来,这是一本有着浓浓暖意,能给全家带来一场热闹辩论的图画书。

封面上手忙脚乱的爸爸看起来有些狼狈,鸡窝一样的头发,脸上、围裙上沾着各种酱汁,一边烤好的香肠正在跟他说再见,儿子还要把轮胎圈挂在他胳膊上;另一边还要担心站在椅子上的妻子,用手扶着摇摇晃晃的椅子。

而他的妻子正像个女超人一样,站在椅子上挥舞着钉子、锤子,将大相框挂在墙上。愉悦的心情不仅写在她的脸上,更在那条高高翘起的腿上,相框上几个大字“爸爸到底有什么用”?

是呀,爸爸到底有什么用呢?爸爸会修轮胎、会踢足球、会修洗衣机、会烤香肠……

但是爸爸会的妈妈也都会呀,妈妈修的轮胎还能当呼啦圈;

踢球的时候能一次进两个球(足球和球鞋);

修好的吸尘器能当吹风机;

烤根香肠能引来整个消防队……

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多的笑声。

绘本采用温暖的橙色系,封面上两个孩子一左一右,是帮忙也是在捣乱。内页就像是两个孩子之间进行的一场辩论赛,论题就是“爸爸到底有什么用?”一个是爸爸队的粉丝,一个是妈妈队的粉丝。

最终,两队终于发现一个妈妈没办法做的事,那就是“用胡子挠我们痒痒”。好吧,我承认这点妈妈确实做不到,果然有爸爸在真好,哈哈。

这两年有个新的流行词叫“丧偶式教育”,有人说这个词准确而狠辣,还带着一丝丝的恨意。大多讲的是家庭教育中,父亲这个角色的缺失。

几年前和老公半开玩笑半埋怨地说我有两个儿子,他是老大,儿子是老二,一拖二太累了。

他听过后表示有些意外也有些无辜,他说自己不是不愿意帮忙,只是有时候怕自己做不好。孩子又小,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去照顾孩子。久而久之,我动作越来越熟练,也就越没有他什么事了。

从那之后,我开始慢慢放手,让他一起加入到共同照顾孩子当中。他手忙脚乱的时候我会在旁边帮忙,不再包揽一切。他出错的时候,我在旁边笑笑,然后一起重新来过。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爸爸”这个角色也越来越称职,会和孩子一起溜冰、一起弹吉他、一起看书、一起学习……

一般在“丧偶式教育”背后,往往有个守门员似的妈妈。这些妈妈帮孩子挡住一切潜在的危险,其中包括来自新手爸爸们鲁莽。再加上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影响,爸爸们更是心安理得的退居二线,变成甩手掌柜。

没有谁是完美的,对彼此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少一些抱怨和讽刺,爸爸和妈妈搭档才是最好的组合。就像绘本中的孩子,将每个意外都当成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家庭回忆。一张完美的家庭照应该是:我有一个家,爸爸爱妈妈。

你家孩子爸爸是育儿路上的神助手还是猪队友呢?多一些耐心和宽容,也许哪天你的猪队友也会变成神助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