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桥梁史话》读后感100字

《桥梁史话》读后感100字

《桥梁史话》是一本由茅以升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桥梁史话》读后感(一):连接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随随便便一张嘴,好象就变成了暴露年龄系列。但是关于桥梁,在我记忆中最稳固、最闻名、最具创造性的,就一定是赵州桥。其实现在看来,拱桥这种形态已经并不稀少了,无论是实用性的道路桥梁、还是观赏性的园林景观中的小桥流水,它都以优美的姿态存在其中。可真正要说回桥梁历史的时候,它却是已经不够看的了。

《桥梁史话》是茅以升先生写作的一本关于桥梁历史的书,他在书中所探寻的是自古以来,桥梁的发展、性质、地位、作用、成就、特色等等的综合情况。从古至今,桥梁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地位茅以升先生是有着很多亲身体会的,他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作为中国现代桥梁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能力与胸怀,由此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人更适合茅以升先生来给我们讲述关于桥梁的故事和历史了。

除此之外,我们不考虑美观的问题,仅仅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桥也是至关重要的。桥梁连接了河水、或者是沟壑、悬崖的两岸,它起到的是一个沟通、连接的作用。也就是说,桥梁是道路的延伸。在道路被迫中止或者是截断的地方,桥梁将一些断裂开来的东西重新连接在了一起。所以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故事里、神话里,桥梁有的时候是以其艰难的架构过程问闻名,有的是因为成为争夺的对象而成为支撑起一个故事的核心,有的时候与它相关的就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茅以升先生用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各种各样与桥梁有关的故事。这种讲述方式不仅仅是在述说桥梁的历史,也是在将我们的先辈们的历史,同时这样的叙述内容也使得整本书都变得活泼起来,不再是简单呆板的历史材料。

桥不仅仅是桥本身而已。茅以升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桥梁的发展支撑起的也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它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有技术上的发展,有材料的不断更新换代,有创新理念的出现。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桥梁的发展进步也代表了整体技术水平的前进,那么它能够代表的意义就不只是桥梁本身了。

茅以升先生从古代讲到现代,从搭在河流两岸的树干延伸至现代科技水平的进步,《桥梁史话》讲述的不单单是“史”,而是已经连接到了现代。

�'

《桥梁史话》读后感(二):那些你不可不知的桥梁文化

自然是神奇的,这不可否认。不过,纵观历史,历经岁月依然繁衍生息的人类也很强大。因为我们可以用智慧的大脑解决遇到的诸多问题,将阻力变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为生活创造出无限可能。古有愚公移山的传说,现有民众铺路建桥,这些都是人与自然的斗争。用我国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话说,即“自古以来,人和自然界的搏斗就免不了要解决人与山河之间的矛盾。”

作为中国桥梁事业的泰斗,茅以升先生一生都在桥梁打交道,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为我国建起了历史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现代桥梁,更把对桥梁的研究通过科普的形式传递给更多读者。这样的老者,无疑是值得尊敬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大家小书”系列中的《桥梁史话》一书正是茅以升先生的作品,其中收录了大量关于桥梁方面的文章,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从古时就存在的桥梁文化。

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我国古代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了不起的艺术创造,需要被好好保护起来。那座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虽然是隋朝时期李春设计和建造的,但是到今天仍然可以被人们所使用,就是很好的证明。

当然,中国的桥梁那么多,又何止一座赵州桥。像历史上有名的北京卢沟桥、江苏枫桥、颐和园玉带桥、西湖断桥、甘肃㶚陵桥、台湾慈母桥等都是被人所熟知的,也是令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而这些桥梁在书中都有详细的资料介绍。

古往今来,我国的桥梁文化是极其丰富而又有内涵的,它与山水,与园林,与历史,与文学,与戏剧,与神话......通常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中国的桥梁不仅承担着“路”的用途,更融入了传统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可谓是独具一格的匠心制造。放眼望去,这样的桥梁与如今钢筋水泥制作的桥梁要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了。

山水在我国是风景的代名词,而在有山有水这样美妙的地方,若是架起有一座桥,那么此处的风光无疑就更漂亮了。当然,无论从前,还是现在,建一座桥梁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通过反复的测量和设计,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才能完美的创造出来,成为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因此,在过桥的时候,在欣赏沿途风景的同时,不要忘了在心中感谢一下建造者的辛苦哦!

《桥梁史话》读后感(三):古代匠人的造桥技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军的推进速度极快,淞沪抗战坚持了3个月后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朝不保夕。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炸毁钱塘江大桥,以阻拦日军。1939年12月23日,茅以升亲手炸毁了钱塘江大桥,而此时这座公路铁路两用桥通车只有89天。作为设计者及建造者,要眼看自己三年多的心血毁于一旦,是何等的痛心。茅以升炸桥前曾赋诗一首:

徒地风云突变色, 挥泪炸桥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桥梁大师茅以升对于桥的兴趣,大约始于家乡一场桥的坍塌事故。1916年茅以升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获清华官费付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并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的桥有悠久的历史,陈从周先生曾经在《从周说桥》一书中从文化的角度介绍中国古桥之美,茅以升则更加偏于桥的技术和历史。

中国几千年来建造了无数的石桥、木桥和索桥,这些古代的桥大约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梁桥、拱桥和悬桥。梁,顾名思义,和房梁一样是跨越的横杆,一般多见于小溪等水流不大的地方。拱桥则是弯曲起来的梁,水深河面不宽的则多为单孔石拱。悬桥是悬在半空的桥,多见于水深流急河面宽的大河之上。除此之外还有伸臂桥、浮桥、护城河上的拖桥等等。

古人虽然不懂现代物理科学的力学,但是凭借着丰富的经验造出了许多美观而实用的桥梁。河北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成于隋代开皇末年至大业初年,具有全世界首创的肩拱设计,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种设计不仅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少对桥身的冲击。

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附件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尾闾上,又名万安桥。洛阳江江流湍急,海潮汹涌,水面广阔,泥沙之深莫测,建桥并非易事。宋代万安桥始建,最大的难度在于桥墩的安筑,小石块抛入即被冲走,大石块虽然平时没问题,但是遇到潮汛仍然不保。古时不存在现金的水泥,石灰入水后无法凝结。然而聪慧的古人想到了一种天然的办法,在石块上繁殖牡蛎,形成天然的黏合剂。并采用现代名为“筏型基础”的方法,讲石梁置于木浮排上,趁涨潮时驶入桥墩之间,等落潮时木排下降,石梁就落在了桥墩之上。

了解中国的桥梁历史,让人忍不住赞叹古人的智慧。及至今日,某些古桥几经改造修复,仍然起着重要的交通作用。

《桥梁史话》读后感(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说起桥来,最近大热的“港珠澳大桥”很值得一说。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大桥以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这是中国的骄傲。

当然,可称之为“网红”的大桥不止港珠澳大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金门海峡之上、于1937年开通的的金门大桥也非常有名。金门大桥不仅被誉为20世纪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也被认为是旧金山的象征。

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桥在中国出现很早。进入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以及立交桥等更是层出不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有三座桥的名气,因为曾经入选了学校教材,可能还更为出名一些。一座是位于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赵州桥,由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一座是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七七事变”又称为“七七卢沟桥事变”;还有一座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说的就是这个,同时大桥图案还曾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 但关于桥的科普知识,还是要好好看看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所写的《桥梁史话》这一本“大家小书”。

《桥梁史话》收录了茅以升关于桥梁方面的几篇文章,论述了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我国历代的名桥、古桥,记录其修建简史、结构特点以及历史维修经过,赞誉历代“桥工”、桥匠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并追溯有关桥的轶闻佳话。世界各国的桥,古代的现代的,都有很多;但中国的桥,和国外的桥相比,很多时候还是具有自己浓郁的民族特色的。这一点,在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赵州桥与李春》等文章中处处都可以看到。

茅以升在1933年时就受命主持修建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公铁两用现代大桥,即钱塘江大桥。只是比较遗憾的是,大桥通车3个月时,为了阻止日军入侵,大桥被茅以升亲自启动预先布置好的爆炸器予以炸毁;直到抗战胜利手茅以升又主持修复了大桥。这段经历,在许嘉璐教授为《桥梁史话》这本书所作的“序言”中有所记录。建桥、懂桥,所以茅以升在说起桥来才能够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总是不难彰显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及茅以升这位桥梁专家“忠诚于祖国的伟大胸怀”。

关于桥,居然能有如此多的说道,还真是有所出乎意料之外。

《桥梁史话》读后感(五):古人的桥,今天的风景

关于桥的故事是说也说不完的。最美丽浪漫的桥,也许非鹊桥莫属;最坚固实用的桥,当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最惊险壮观的桥,大渡河上铁索寒光凛凛的泸定桥实至名归。有多少第一与桥发生着关系,就有多少传奇属于桥。没有桥的风景,总归少了遐想。没有桥的时代,总归多了不便。

少年的心莫不满存幻想,入选小学语文课的《赵州桥》是一篇短小精粹的美文,它满足了少年高远的想象。由一篇文字而引发美好的憧憬,桥如彩虹,搭起未来的路。这篇带给我们难忘记忆的小文节选自《中国石拱桥》,而后者只是《桥梁史话》中的一篇。

茅以升的名字是和桥结下不解之缘的,正如詹天佑之与铁路。《桥梁史话》收录了近二十篇关于桥梁方面的文章,每一篇独立成章,分开来各饶其趣,合一起又彼此相关,成为有机的一体。

茅老的文字是干净的,又富于文采。他在文中不时引用古人诗句,总是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他赞美桥与山水浑然一体的美时,既引用了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大诗人的诗句,如杜甫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仿佛诗中有画,颇具美感。同时又引用了明代王贤这样名不见经传的诗人的佳句“横桥远亘如游龙,明珠影落长河中。”于默默无闻的诗人中慧拾佳句,没有足够的阅读史是无法胜任的。

我们平常眼底的桥就是悬空的路,很少搀杂个人情感。而在茅老看来,桥是有情感的,是有生命的存在。他赞美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说它“全桥小巧玲珑,柔和中却寓刚健,大为湖山增色”;他评价赵州桥既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又含不朽的艺术价值,于《中国石拱桥》之外单辟一篇《赵州桥与李春》,可见对座名桥的喜爱以及对古代造桥技术的推崇与重视;对于富含历史底蕴的卢沟桥,他如数家珍;他写了《五桥颂》,以详细的笔触介绍泸定桥、卢沟桥、安平桥、安济桥与永通桥,仍然意犹未尽,又接着以一篇《介绍五座古桥》,对珠浦桥、广济桥、洛阳桥、宝带桥、灞桥加以描述。至于历史上的其他名桥,更是散见于其他文章,虽文字有多寡,对于桥的挚爱却是一致的。

桥是人建的,反过来与生活却生发着不可割舍的关系,桥与山水、园林、历史、人物、文艺、戏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有山水路必有桥,这是常识。桥因路而生,路因桥而丽;中国的园林,离不开曲曲折折的桥,小巧玲珑的桥,不一定实用,却为园林增色。离开小桥,流水就呆滞。离开小桥,园林就乏味,少了内涵;桥与历史,故事就太多了,陈桥驿兵变尽人皆知,长坂坡张飞一声怒吼,吓退敌人百万兵;桥下的尾生着实可怜,却给后人凭添一段凄绝的故事;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引多少遐思不断,断桥相会让多少人为之痴迷;《草桥惊梦》、《蓝桥过仙》、《虹桥赠珠》,桥与戏剧也有说不尽的故事。

《桥梁史话》前半部分谈桥,如散文,如诗;后半部分谈桥,是学术文章,是理大于情。虽然说理,却不免用情,唯把握分寸而已。如《谈桥梁跨度》,就是一篇十分可读的文字。全文不长,语言简洁准确,条理清晰连贯,没有废话。文章最后,茅老略发感慨:“可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形式层出不穷,桥的跨度是可以越来越大的。将来的桥,连山越海,一定能把任何”天堑“变通途!”

茅老的殷切期望如今已成现实。君不见,港珠澳跨海大桥如一条蛟龙蜿蜒腾跃于伶仃洋的连天碧波之中。人定胜天,古人不敢想象的事情,今天已是事实。当古人留给我们的桥,成为我们眼底的风景。当今人的桥成为绝美的风景,桥的未来正如潮奔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