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d设计之旅:京都》读后感1000字

《d设计之旅:京都》读后感1000字

《d设计之旅:京都》是一本由[日]长冈贤明 编著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设计之旅:京都》读后感(一):设计之旅:京都

#阅读打卡#《设计之旅:京都》长冈贤明 计划阅读360min,实际阅读137min,完成10

0% 摘录: 现如今,大多数人习惯于一种时间长了就轻易丢弃物品的生活方式,这一现状令人十分担优。不过,如果我们是在物的诞生地,被当地的文化和美食吸引,从而买下一件物品,在很久之后还能讲出属于它的故事,说出是在哪家店铺、通过怎么样的优待而入手,那么这件东西可能就不会被轻易丢弃了。消费者需要从根

本上改变物的入手方式。 分享: 秉持着寻找物件背后的故事这一理念,去探寻京都的景点、艺术、休闲、饮食以及它的城市本身,是一件让人感到惬意的事情。书中有一些是京都人常去的地方和常做的事,有一些属于比较高价格的消费,当地人和游客都不多去。从不同的视角看京都,看它的现代化的一面和传统的一面,不

#阅读打卡#《设计之旅:京都》长冈贤明 计划阅读360min,实际阅读137min,完成100%

摘录:

现如今,大多数人习惯于一种时间长了就轻易丢弃物品的生活方式,这一现状令人十分担优。不过,如果我们是在物的诞生地,被当地的文化和美食吸引,从而买下一件物品,在很久之后还能讲出属于它的故事,说出是在哪家店铺、通过怎么样的优待而入手,那么这件东西可能就不会被轻易丢弃了。消费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物的入手方式。

分享:

秉持着寻找物件背后的故事这一理念,去探寻京都的景点、艺术、休闲、饮食以及它的城市本身,是一件让人感到惬意的事情。书中有一些是京都人常去的地方和常做的事,有一些属于比较高价格的消费,当地人和游客都不多去。从不同的视角看京都,看它的现代化的一面和传统的一面,不多向人们展示的一面,又是一件有趣的事。

《d设计之旅:京都》读后感(二):想沿鸭川骑行,去“磔磔”听现场,在“京都八百一本馆”的楼顶餐厅吃饭……

目前还没有去过京都,心向往之,最近便翻了《d设计之旅:京都》。会幻想,置身于那种满街随便一个店铺几乎都拥有百年以上历史是什么样的感觉,着迷于这座所谓“工匠之都”的城市。《d设计之旅:京都》总体而言,设计感不错,很有美感的一本书,不足的可能是内容过于流于表面,也或者是我期望过大,希望它更有层次和深度吧。

整本书下来,令我印象比较深,且有极强欲望想去逛逛的地方有5个,如下:

1. 想沿鸭川骑行,去看看它的源头云畑。那种“随意躺在蓝天下,放声歌唱或者来杯啤酒或咖啡”的状态,真的是太吸引人了。

2. 去“磔磔”听现场,想感受隔空对话的氛围。看到日本民谣歌手高田渡的儿子高田涟在他逝世十周年的那天,在相同的地方唱起纪念父亲的歌,那种仪式感让我觉得这种联结很有画面感,现场一定非常让人触动。

3. 去“京都八百一本馆”的楼顶餐厅,坐在靠窗的位置,品味着新鲜的蔬菜,时不时打望窗外的“农场”,或者去吧台的座位,一边与主厨聊天,一边品味蔬菜的独特个性。这会让人觉得充满生机。

4. 饭后懒散又舍不得睡觉的话,就应该去书店逛逛,作者推荐了“惠文社”(一乘寺店),加之此店店长堀部笃史非常反对把个人的喜好和品味强加在选书和售书的流程上,那就更加得我心了。

5. 最后,还想去河井宽次郎纪念馆转转,看看他亲手写的匾额:

工作本身会自己干活

工作每天都精神抖擞

工作无所不能

什么活儿都干

再不愿意也会做下去

只知埋头往前

工作有惊人的力量

工作无所不知

你问它,它就传授

你求它,它便应允

工作最喜欢的就是

苦活累活

再苦再累,只要交给它

我们就坐享其成好了

然后回国,努力工作,好好挣钱,再玩。

《d设计之旅:京都》读后感(三):要住就住京都

嗐,都说巨龙喜欢亮闪闪的东西,其实人类又何尝例外?作为颜狗,我可以自豪地说,只要在我的经济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我买东西从来只看外包装设计得够不够美观*罒▽罒*近来痴迷于搜罗瓶瓶罐罐、坛坛碗碗,对于里面的内容物倒是不甚上心,只对于外观大感兴趣。

就好比别家姑娘买香水,都要挑剔香调、香型什么的,我看的从来都是香水瓶的设计与香水的颜色。凑巧的是,随意翻开这本书,正看到一款十分符合我审美眼光的京都伴手礼——京美山烧酒。水蓝色调的瓶身,搭配上淡蓝浅粉的标签,美得令人心醉!

总之,这是一本会让人由衷地赞叹“好漂亮”的书!私以为,这本书更适合在咖啡厅或者书吧那样的地方,舒服地蜷缩在宽大的沙发里,就着午后暖洋洋的阳光,慵懒闲适的翻阅。这是一本游览京都,必不可少的指南。

老早前有句俗话说:幸福就是娶个日本太太,住着英国房子,有个中国厨子。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吧,现在这话应该随时变化成,幸福就是吃在中国,娶在乌克兰,住在京都。

现代城市物流如此发达,想要解决饮食问题非常简单。随着国内经济的蒸蒸日上,娶个外国老婆也不是甚难事。问题是,环境污染问题触目惊心,除了掩耳不闻、眼不见为净,还真没什么好办法。要是真能住在像京都那样自然环境维护得很好的地方去就太让人羡慕了。

倘若不是这书的字码太小扣一星,原本该是打五星的。总的来说,字迹大的好处是,不费眼,看得清楚。这书字码太小,光线差点,看起来就特别累眼。遗憾时下的风气就是书的字码越来越小,此书也不能例外。新五号字还要嫌字颇小的汪曾祺老先生,现在再见了本书的字码不知当做何感慨了?

PS.没写完呢

《d设计之旅:京都》读后感(四):设计慢生活

设计慢生活

偷爱警/文

设计改变生活,生活制造设计。

生活里的世界,充斥着多重的设计元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广告牌,室内装修等等,都在设计元素里,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设计带给你我太多的视觉感和感官刺激,而这些感觉上的实物,有时候是躁动的,有些时候是宁静的。

《京都》带来的就是设计上的精致与静止,翻看这部mook,我的直观印象是静止状态的一种设计美感,并不是设计多么高大上,多么富有真知灼见,也并非什么精工巧匠,只是一些普通的工匠人,他们用时下最热的词来讲,工匠精神一点不为过。看看老式的日式建筑群,在鸭川的岸边溜达溜达,去咖啡店、日料店小酌一下,好生惬意。节奏步伐放慢一些,发现更多的沿途美景,除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尝试恬静的慢节奏格调。

被城市压力所包围的我,想象着逃往京都,去慢慢的走走,看着书中一位位匠人,有一种酸酸甜甜的感觉。他们的慢节奏生活,太符合人的惰性,太舒适了。如果去了,是不是会不想回来。京都脱去了欲望与社会浮躁的外衣,他们的生活中,满满的愉悦。一家小店,不需要什么创富理念,不需要什么追逐和改变,只需要做好手里的活儿,打磨时间赐予的能力,用弥久沉香的年代,锻造出一件件作品。不用太多名气,不用什么招牌,只是一双巧手一份恒心,足以改变生活的本质。

从书中看,日式小店,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日式建筑群,没有富丽堂皇的内部装饰,没有高档的菜品引来食客,只在小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菜品的摆盘样式,菜品口味上的创新、菜品的新鲜度和搭配上下功夫。

沿着作者的京都之旅,会发现京都的小众之美,没有太多浮夸和大场面的东西。每一位匠人也是如此的贴心,无论你我他是不是购物者,或者只是来询问事情的路人甲,小店都会贴心服务,能够帮助到的,都会尽量帮忙。这一点可能是日本传统的道德理念,并非京都所特有的产物,但继承和传承下来,也算是难得的延续。

并没有去过日本,也并不懂得如何写mook的书评,浅浅的描述一下自己的读后感吧,很想去踏访一下作者笔下的京都,亲临一下建筑之美,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匠人的友善与坚持,都是难得的瑰宝,京都设计希望一直走下去。中信的mook系列一直走下去。

《d设计之旅:京都》读后感(五):京都:细微之处的人情之美

日本人总说细微之处有神灵,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美。黑川雅之在他的《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中讲,“人们通常会认为细节是整体的一部分,整体是个大概念”,但”日本人并不习惯这种思维,他们认为个体中有社会,细节中有整体,并会尝试从细微之处来看整体“。

《d 设计之旅》所呈现的京都,就是如此。长冈贤明没有写金阁寺、伏见稻荷大社、清水寺这些鼎鼎大名的景点,他写的是京都的日常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他不偏重于写物本身,他写的是关于物的故事,是细微之处体现的人情之美。

于是我们看到,通往鸭川的路上专卖卖棕榈制品的内藤商店,第七代店主内藤幸子亲自向客人演示漂亮的扫帚的正确用法:将扫帚立于身体正前方,与地面保持垂直,用扫帚头轻柔地清扫,如同抚摸地面。因为店里的扫帚看起来太精致,有人买回去作为摆设,对此,她不忘叮嘱客人,“请使用它吧!好扫帚只有被使用了,才会变得更漂亮。”

京都锦市场贩卖顶级菜刀和厨房用品的“有次”,即便是几十年前买的商品,仍可到店维修,享受完善的售后服务。甚至对于每一把出品的刀,店家都要临别赠言,“要好好帮主人切菜哦!”“要为主人服务的久一点哦!”“累了的话,可以回一下娘家(修理)哦!”

“解忧杂货铺”一样的自行车百年老店辻森商会,除了来买自行车和零部件的客人,还有问路的游客,带着长大的孩子重新来拜访店主的老顾客,甚至有因为鞋底掉了来求助,和咨询恋爱问题的人。主编长冈贤明也在这里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买好自行车,就算没有什么特别需要维护的地方,我应该也会时不时地来这里转转。究其原因,感受到了京都人做事的认真和待人的温柔。”

为什么他能捕捉到这些美好的细节?是什么把这一系列的MOOK和其他书区别开来?

在开篇,《d 设计之旅》谈到对消费社会的忧虑:当今的人们,使用一件物品时间长了,就习惯于轻易将其丢掉。对此,长冈贤明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如果当初在买下一件东西的时候,就是在物品的诞生地。被当地的文化和美食吸引,很久之后还能讲出属于它的故事,说出是在哪家店铺,通过怎么样的优待而入手,那么这件东西就不会轻易被丢弃了。消费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物的入手方式。我想,就是因为这件东西背后的文化、故事、风土人情,在某一刻和你的生命发生了连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痕迹,产生了感情,就更容易被珍视吧。

所以,跟随主编的步伐,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京都。在日本的时候,我常听人说京都人眼高于项,有一点旧贵族式的疏离与傲慢。但这个评价就像是说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一样脸谱化,那不是真实的京都。这本书里也提到,在采访中,京都人常常嘱咐:“你们千万不要只看到某一面,就对京都轻易下定义哦!”

大概也正是如此,这本书里才有那么多温柔的细节,洋溢着温暖的人情味。就这样,再一次地,刷新了我对京都的印象。想再一次地,背起双肩包,漫步在这个城市,和京都人聊聊天。

d 设计之旅 京都 (图片来自网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