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读后感100字

《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读后感100字

《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是一本由[法] 法比安·努瑞 文 / 西尔万·瓦雷 图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读后感(一):《法国往事》小鉴

从2015年10月24日我读了漫画《法国往事》第一卷,到2018年4月11日我读完最后一卷第六卷,已经过去将近三年了。

这段时间如此漫长,我连工作都换了一份。而这六卷之间,特别是第三卷和第四卷之间的出版时间隔得一年。以致于每次我拿到新的一卷,基本上要从头翻一遍前情,这就使我每翻阅一次,就对这部现代史诗漫画的男主人公——犹太人约瑟夫充满同情和理解。

故事的情节,抛开细节的话,还是很简单的:来自罗马尼亚的犹太人约瑟夫,在童年时双亲惨遭沙俄军警残酷处死,目睹了这一切的他与遭受同样命运的邻家女孩一同到了巴黎讨生活,结婚。他们是犹太人,在巴黎是边缘人,约瑟夫目不识丁,但很有经商天赋,很快成为富豪。于是他一方面四处贿赂,把生意做大,一方面拼尽全力保卫家庭。

转眼到了二战,法国被德国占领。他作为犹太人居然能够用金钱搞定德军,他向德国人屈膝求饶,努力保全自己,凭借自己的经商才能令德国人愿意利用他赚钱。到了二战后期,他又开始与抵抗组织合作,一方面资助、营救了大量抵抗组织成员,一方面为了安全又向德军出卖一些情报,这些情报造成了抵抗组织部分成员的死亡,顶峰就是他甚至亲手杀了一个抵抗组织成员。

二战结束后,他先是被法国政府奉为座上宾,同时,也有人来指证他是大发战争财的恶棍。这些指证者基本上都被约瑟夫收买了,只有一个小法官不依不饶,非要搞掉约瑟夫匡扶正义。不久,小法官的妻子被强暴,小法官立誓这辈子也要搞倒约瑟夫,经过反复的斗争,最终约瑟夫的妻子被小法官收买的暴徒杀害,约瑟夫本人也被送入法庭。当约瑟夫跑到以色列后,小法官又想尽办法把他引渡回法国,最终约瑟夫贫病交加,悲惨死去。在死之前,他告诉小法官,他确实完全不知晓强暴的事情,那不是他做的。

这个故事非常震撼,我对约瑟夫的同情也并不是滥发圣母心。理由很简单。

第一,人与国家(君主)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一致的。子曰:“以直报怨。”东汉时,汉廷不用蔡邕,董卓则真心待之,蔡邕起初虽不愿,但终究为董卓所用,以致后来死于王允之手,但蔡邕并非贰臣。约瑟夫作为犹太人,整个欧洲都没有对得起他,故事里,无论是战前的法国人,战争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以及战后的法国人,几乎哪一个都对他有明显的侮辱和歧视。他对法国不需有家国大义,不需负国民责任。

第二,二战时期维希政府和很多普通法国人对犹太人的所作所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陆续被揭露。世人已经知晓法国人同样迫害犹太人,同样对同胞犯下累累罪行。而战后这些人并没有遭到审判,倒是一些与德国人睡觉的法国女人却被当街剃光脑袋。漫画中,约瑟夫杀害抵抗组织成员的确是犯罪,但当伏尸百万的窃国大盗得不到惩处的前提下,审判蟊贼和女人,殊非正义。

第三,漫画里的小法官是一个《悲惨世界》里的沙威的形象,但比沙威更不如。沙威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机械的,忠于命令的爪牙。而默伦小法官却是一个懦弱的,偏执的,被正义感冲昏了头脑,被仇恨遮蔽了是非的偏执狂。小法官授意并失手杀死了约瑟夫的妻子——这个漫画里第二令人难过的女性(第一当然是露西)——他的这种暴行怎么没有去报复去追求绝对的正义呢?

第四,约瑟夫的灵魂并不高贵,而且他保卫家庭的方法也不正确,是粗暴的。但他能在二战的特殊年代,保全了身为犹太人的全家性命,这种奇迹足以令他问心无愧,得到救赎。而他是否得到救赎,回到应许之地,是这部漫画最后的落脚点和发问。

《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读后感(二):魔鬼与天使的盒子——约瑟夫的这颗脑袋

历时两年半,《法国往事》系列总算迎来了最后的大结局。

等待的过程稍稍有些灼人。约瑟夫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与默伦镇的小法官那数十年恩恩怨怨,又会如何收场?这简直比追剧还令人心痒难耐。好在,那个姗姗来迟的大结局,足够对得起这一切漫长的时光。约瑟夫和他一手创立的钢铁帝国,终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为意犹未尽,才值得反复回味。但凡经典之作,总逃脱不了如此循环的宿命。这部曾获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系列奖的大作,以恢弘大气的叙事手法,写实又个性斐然的画风,将过去和未来错乱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在悬念丛生的紧迫感下,一种传统黑帮大片的史诗情怀,拔地而起。即便与《教父》、《美国往事》或梅尔维尔的黑色冷峻相比,《法国往事》在结构和精神内核上也不遑多让。

和那些在跑龙套时便以演员的身份自律,最后成为电影明星的人类似,当约瑟夫还在卖废铁的时候,便坚信自己将成为一个伟大的钢铁大亨。他虽沉默寡言,且一字不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经商之道,和将一堆破铜烂铁变废为宝的天赋。这个其貌不扬的犹太人,有着一颗在精明和狡黠之间随意游走的脑袋。

如果太平盛世,有些人可能注定是个庸常之才。而在乱世之中,有些人却能成为奸雄。约瑟夫的这颗脑袋,迎来了在血淋淋的屠刀下无处遁形的那一天,对于犹太人,二战无疑是个最糟糕的乱世。也正是从这一刻起,约瑟夫的这颗脑袋,同时释放出天使与魔鬼。为了保住头顶上的这颗脑袋,光有精明和狡黠还远远不够。

他与党卫军合作,将千百万吨的钢铁卖给第三帝国,牟取巨额暴利,又以此打点贪婪的德国人,得以不被送上开往奥斯维辛的铁皮闷罐车;他又暗中资助法国抵抗组织,并积极营救犹太人和地下党员。他“爱国”又“卖国”——是的,对于那些没有土地、被欧洲人各种歧视的犹太人来说,自打法国警察将他们丢进冬季自行车运动馆的时候,蓝白红三色便永远从他们所剩无几的生命中消失了。

另一方面,你永远不知道约瑟夫的这颗脑袋,下一秒钟迸出的念头,何等残忍。不管是一个党卫军、地痞流氓、普通百姓还是抵抗组织义士,只要与约瑟夫的利益相悖,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旅程便行将结束。1944年7月的一天,一颗罪恶的子弹打穿了法国抵抗组织青年罗贝尔·斯加法的头颅……这一枪,也成为折磨了约瑟夫这颗脑袋整整一生的主题。

为了让这个被当做替罪羊而惨死的法国青年沉冤昭雪,默伦镇的小法官粉墨登场。从此,他便化作了一块狗皮膏药,紧紧贴在了约瑟夫的脑门之上。这一贴,又贴了整整一生。这个约瑟夫一生的敌人,有着和约瑟夫的这颗脑袋一样坚忍且百折不回的倔强。他誓要做那个砍下恶龙脑袋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中与约瑟夫的这颗脑袋缠斗了一生之后,让自己的脑袋也裂变出了恶龙的犄角。

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复仇的作品,因为复仇总能蒙蔽一个正常人的双眼。

约瑟夫是个坏人吗?毫无疑问,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似乎下一百次地狱也不足为惜。可约瑟夫的一切做派,看似心狠手辣,却也并非滥杀无辜。更何况,约瑟夫的这颗脑袋里反复算计的,也许只有在血腥肮脏的乱世中如何苟且的这唯一生存之道。

约瑟夫做得对吗?如果仅仅从功利角度上去分析,他的每一次行动,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判断力。他的每一步棋子,都落得坚定有力。如何将利润最大化的赚钱,并且用这些钱去尽最大努力地保护他头上的那颗脑袋,以及这颗脑袋里挂念的那几个人:伊娃,他一生的挚爱,对于宗族观念强大的犹太家族来说,这个女人是他无论如何都永远放在第一位的;他的两个女儿,尽管她们并不理解他,并一直怨恨他;还有那个爱了他一生的露茜,那个一辈子对他不离不弃的铁露茜……即便他始终没有给她名分,可她却甘愿为他做任何事。

贾樟柯在电影《后会无期》里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里,这种既往不咎的罪孽,只因为存在着利益,便一笔勾销的例子,难道还嫌太少么?就像约瑟夫说过的,”能挤奶的牛,干嘛要杀掉呢?”那么我们来看看有多少能挤奶的牛,在新的天地里只消蜕一层皮,便能愉快地吃草了。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大家都知道,但你知道1969年7月那个将阿姆斯特朗送上月球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他的设计师是谁么?他的名字叫冯·布劳恩,一个前纳粹党员,V2导弹的发明者,被称为“德国导弹之父”。

那个“死亡天使”约瑟夫·门格勒,曾因双胞胎活体缝合等多项变态实验,而臭名昭著。有40多万犹太人在他的筛选下,被集体送进了毒气室,堪称奥斯维辛头号杀人犯。这样的一个恐怖医生,战后却在阿根廷总统的秘密资助下,隐姓埋名逃往南美,还过上了相当优渥的生活。其他诸如一些党卫军高官在南美训练特工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还有你每天上班乘坐的克虏伯电梯,在二战期间他们生产的是古斯塔夫巨炮。甚至你家里的西门子冰箱,也曾经沾染过犹太人身上的血汗。

这一切,又有谁能来清算。

历史确实太容易被人随意打扮了,在宏大而吊诡的乱世面前,约瑟夫纵有通天之力,也不过是一只苦苦挣扎的蝼蚁。韩国有一部叫做《登陆之日》的电影,一个朝鲜人当了日军,又在日俄战争中被俘,摇身一变为苏军。最后在绞肉机般残酷的东线,又被德国人俘虏以德军身份去参与诺曼底战役……他们没有什么政治抱负,也没有什么正义必胜的信念,有且只有苟活下去一条路……你说,他们又该如何清算?

所以,约瑟夫这血雨腥风的一生,何尝不是半个世纪以来欧洲动荡的一幅写照?约瑟夫的这颗脑袋,里面装着的其实是在战争的浩劫之下,一群小人物最写实而露骨的生活经历。哪怕,这些小人物缔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钢铁帝国。哪怕,这些小人物为了趋利避害而勾心斗角,甚至杀人越货。

然而,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故事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本质上还是一部虚构作品;在这里,真实事件、猜测和设想糅杂在一起。与历史人物并肩而立的是半真半假的人物,甚至是纯属虚构的人物——他们的外貌、行为和表情都出自本书作者的想象。”

这不禁让人产生了一种致命般的好奇,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约瑟夫,以及他头顶上的那颗脑袋,又是如何像计算机吧般周旋于纳粹和抵抗组织之间的呢?这恐怕永远是个谜团了。并非不相信撰写史实的人,实乃因为约瑟夫这号人物,的确太容易用一种所谓的“春秋笔法”进行创作了。他究竟是个好善乐施的天使,还是个十恶不赦的魔鬼,在不同的人眼里,甚至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截取分析,都能得出迥然不同的结果。但无论怎样,《法国往事》里约瑟夫的这颗脑袋,相信已经足够有血有肉。

这是历史最荒谬的一面,也是它最黑色幽默的一面。 本书结尾,默伦镇的小法官终于对着露茜说出了一声:对不起。他缠斗了整整一生的那颗脑袋,也许唯一没发出的一记罪恶指令,便是强奸了他的太太。但这一切都已太迟来,约瑟夫的这颗脑袋,已经再也无法接收任何指令了。一切都将,尘归尘,土归土。

那么,你原谅约瑟夫了吗?

《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读后感(三):战争年代,何得安宁

《法国往事》以约瑟夫和勒让蒂两个角色为中心,编织出了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

约瑟夫的一生,生动展现出个人的抉择如何受到时代潮流的左右,又是如何对时代造成影响——战争中的事件如同齿轮一样推动着约瑟夫做出一个又一个违心的决定,终于,他的本心迷失在了宏大的野心和自保的焦虑当中。而勒让蒂的一生,则诠释了这样的过程:一个善意的动机如何逐渐变成一种毁灭性的偏执,在复杂的势力牵扯之中,初始动机本身反而变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最开始的那个人,也不复单纯。

就像《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追逐冉阿让、《怪物》中的伦克追逐天马贤三一样,默伦镇的小法官勒让蒂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约瑟夫。

这对宿敌甚至会刻意给对方邮寄自己的照片表示自己还没有被打垮。约瑟夫挑衅地称勒让蒂为“最好的敌人”,勒让蒂则回敬道“还没完呢”。

一切从斯加法太太请求勒让蒂帮他的儿子恢复名誉开始。战乱时期,扮演了双面间谍角色的约瑟夫为了保全自己,亲手结束了一个少年的生命,并将他诬陷为叛徒。战争结束后,少年的母亲斯加法太太找到勒让蒂,希望他能证明儿子的清白。勒让蒂对斯加法太太抱着极大的同情,开始了一场以正义为名的控诉。

然而,事态一步步超出了他的控制。勒让蒂的妻子让娜被人侮辱威胁,勒让蒂坚信不疑犯人是受了约瑟夫的指使。自此,勒让蒂追逐约瑟夫的动机便变得越发复杂了。

斯加法太太请求勒让蒂停止追究、让他的儿子安息,但勒让蒂依旧不依不饶地寻找惩罚约瑟夫的方法。当让娜决定放下对约瑟夫的仇恨,想要挽回自己与勒让蒂的婚姻的时候,勒让蒂却坚决地签下了离婚协议书。这场控诉最开始是为了捍卫正义,后来是为了给妻子复仇,但到后来,程序正义再也满足不了他,他要看到的是约瑟夫陷入不幸且永远不得振作。这场追逐不再是为了那个失去儿子的母亲,也不再是为那个拉扯儿女的妻子。一次出于同情的仗义执言,最终变成了无法化解的偏执。

约瑟夫和勒让蒂面对了相似的抉择:保全家庭还是投身战斗。

约瑟夫放弃了离开战乱中的法国的机会,选择在夹缝中投机求存;勒让蒂放弃了安稳优渥的生活,选择对一个有权有势的商业大亨发动一场名为正义的战争。对他们来说,“胜利”是个做到极致才有资格宣称的词语。对约瑟夫来说,带着妻女灰溜溜地躲开战场不是胜利,对勒让蒂来说,走完司法程序给对方一些有名无实的惩罚也不是胜利。

约瑟夫以为自己胜了,但他身后的勒让蒂比他更想赢。约瑟夫终于败了。

最后,满面沧桑的约瑟夫质问白发苍苍的勒让蒂:“你就没有别的事可做吗?”

勒让蒂的妻子受辱,并非出自约瑟夫的指使。当勒让蒂明白自己可能是在追逐一个幻象中的仇敌时,他爆发了。这个事实让他一生的偏执显得如此荒谬,正是这个偏执,让他不择手段到与约瑟夫无二。当约瑟夫意识到伊娃的死并非偶然的时候,他崩溃了。这个真相变成了压弯约瑟夫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一直以为自己保护了妻女,但其实,正是自己把仇敌引向了妻子。他自以为获得了胜利,却早已一败涂地。

《法国往事》中的两个女性角色:让娜·勒让蒂、伊娃·乔诺维奇,她们都是家庭本位的女性。她们的期待只是一家人能平安生活。

一家人安全平静地生活是伊娃·乔诺维奇的欲求,当伊娃预见到约瑟夫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危险时,伊娃放弃了。为了保护两个女儿,伊娃离开了约瑟夫。

一家人安全平静地生活也是让娜·勒让蒂的欲求,当丈夫的仇敌上门侮辱了让娜、并以两个孩子的生命相要挟的时候,为了保护两个孩子,让娜离开了勒让蒂。

勒让蒂声称是想给让娜报仇、为让娜寻求正义,却采用了非法手段,意外地杀死了另一个让娜。

陪伴约瑟夫一生的女子并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情人兼下属露西。第一册中两个连续的镜头,完美地表达了这种陪伴。上一个镜头中,露西在约瑟夫身边读报,报纸上是战后的新闻。下一个镜头中,同样的构图,同样是露西在约瑟夫身边读报,报纸上的内容却揭示出时间还在数年前。露西一直像这样陪伴在约瑟夫身边,了解他的野心和活力,也了解他的黑暗和软弱。

然而,就像约瑟夫不是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一样,露西也不是为爱情甘心奉献一切的圣女。露西也有欲求,她的欲望就是能够陪伴约瑟夫,能够被约瑟夫依赖。所以,和伊娃相反,露西想要的根本不是约瑟夫的安宁,而恰恰是约瑟夫的不安。只有不安的约瑟夫才会绽放出让她心醉的光芒,也只有不安的约瑟夫才会依赖精明能干的露西。约瑟夫被软禁时郁郁寡欢,露西也失落不已;当约瑟夫重新振作、开始聚精会神地联络生意伙伴的时候,露西的眼中放出了光。

勒让蒂看透了露西的欲求。约瑟夫潜逃海外,求助于以色列的犹太人回归法案。勒让蒂竟然找到露西,要求露西作证指认约瑟夫的罪行。只有这样,法国政府才会出面要求以色列把约瑟夫引渡回国;只有这样,不是犹太人的露西,才有可能再次见到约瑟夫,才有可能再次被约瑟夫依赖。露西眼中透出绝望:

“您是个残忍的人,法官先生。”

露西为了让约瑟夫回到自己的身边而作证出卖约瑟夫,可以说是点睛之笔。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没有圣女,有的只是一群为生存和欲望而挣扎的人。

约瑟夫对伊娃声称,自己是为了伊娃和孩子们,才混在多股势力中和许多人玩刀尖上的游戏。然而,当初放弃了离开法国机会的,正是约瑟夫。野心和安逸二者,他其实是选择了野心。只不过,对自己的才华和手段充满自信的约瑟夫,误以为凭借自己的运筹帷幄,即使是在这乱世他也能够将妻子和孩子护得周全。

约瑟夫的女儿泰雷兹在知道了父亲在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后,愤怒地称父亲为罪犯。讽刺的是,某种意义上,约瑟夫的目的达到了。这样的反应,正是因为她的心智尚未受到荼毒,对与错的观念还没有被抹去。约瑟夫曾在最脆弱的时候对伊娃哭诉说,她和孩子们是他剩下的唯一还干净的东西了。约瑟夫的确保护了纯洁的阵地,但这阵地却将他遥遥拒之门外。伊娃的气话一语成谶:“你将永远不得安宁……永远。”原本应该是约瑟夫温暖归宿的伊娃,却在死后成为了约瑟夫的梦魇。

被驱逐出以色列时,约瑟夫在车内回眸望向身后美丽的风景,满眼哀戚。或许,自约瑟夫选择在危险的夹缝中求生的那一刻起,一个作为归宿的美满家庭便已注定不属于他;自约瑟夫选择在犹太人与雅利安人的夹缝中游离的那一刻起,以色列这应许之地便也已注定不属于他。

临终前,约瑟夫睁大眼睛,恐惧地问身边的露西:我们到了吗?我们终于得到安宁了吗?

然而在战乱年代,“安宁”是多么奢侈的词语。无论身处哪个阵营,抑或是像约瑟夫一样在夹缝中生存,都会被局势的旋涡撕扯得七零八落。个人的抉择不再是私事,局势的变化也不再远若天边。伊娃预言约瑟夫将永远不得安宁,但那些未能逃离“战场”的人中,又有谁能够获得安宁呢?即便和平的时代到来了,过去的梦魇仍会变换各种方式如影随形。战争之中,没有胜者。

勒让蒂道了一句迟来的“对不起”,搀扶着已经白发苍苍的露西,二人目送着急救车远去。约瑟夫迈入死亡,那是所有人的应许之地。

《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读后感(四):为了金钱和家人,他卑鄙奸诈又正义英勇!

没有人富有得可以赎回自己的过去。-----奥斯卡·王尔德

辛苦工作,养家糊口,

芸芸众生,皆是如此。

仅仅是为了赚钱和保护家人,他竟犯下了几乎不可饶恕的错误。

犹太孤儿 目不识丁 法国首富 盖世太保

叛国嫌疑 拯救同胞 锒铛入狱 枪杀无辜

人们无法完全否定他的人生,因为他也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角一样,救过很多可能会死在纳粹集中营的上百个犹太人,但这救命钱来源却是“战争财”,枪杀无辜背叛国家民族简直罪不容赦,但这些跟当时发生的惨烈屠杀事件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最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的生活和安全。

但他又与妻子分居多年,身边常年陪伴着一位“铁露西”,即使是站在道德至高点上,世人也难以单纯的去审判他的人生。

妻子(左上)露西(左下)

这样亦正亦邪难以评判的人物,不禁令人想起中国的杜月笙,同样是18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旬的枭雄,同样深处东西方动荡年代之中,同样在各自的国家家喻户晓,同行的黑白两道通吃但又介于人性的黑白之间……

他就是《法国往事》中的真实角色,约瑟夫·乔诺维奇。

《法国往事》主角原真实人物:约瑟夫·乔诺维奇

枭,食母之鸟。鸟靠飞前行,无道,枭雄是已经脱离了常规的道义,强悍但非英雄的正道。

《法国往事1:约瑟夫的帝国》中,约瑟夫与妻子伊娃,从1905年的儿时因躲避民族杀戮相识到结婚生子的过程中,穿插叙述了几件后面五本中的悬念和线索。

数十年后,这个白发垂老的小法官默伦在约瑟夫的楼下等待着什么?

恩爱的犹太夫妻为何分居?“铁露西”是单纯的第三者吗?

约瑟夫手握坏蛋奸杀幼女的证据为何却没伸张正义?

约瑟夫有一个妻子两个女儿,小法官默伦也有一个妻子两个儿子,他们家人的命运是否也遭遇了同样的境地?

当年没有成功逃离的犹太人的遭遇惨无人道,约瑟夫一家四口和亲兄弟都是犹太人,在临逃离的前一刻,约瑟夫决定让妻儿和兄弟先逃走,他和露西留在巴黎。

为了留下来,也为了有足够的钱保护逃离的妻子与孩子们。约瑟夫在纳粹间寻求庇护,因为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他也算游刃有余。

他一面和纳粹大做金属交易发战争财,背地里又做“奸商”甚至制造“意外”坑德国人。

犹太同胞在集中营受难,他却在纳粹宴会谈笑。但又无法避免的被侮辱勒索

把年幼的女儿和亲爱的妻子托付给亲兄弟照顾,和女助理露西共同生活和工作。

在《法国往事2:乌鸦在盘旋》中,时逢乱世,尽显掮客、投机分子、政治人物和盖世太保们的扭曲人性。约瑟夫开始向黑暗妥协。

约瑟夫鄙夷德、法纳粹分子的所作所为,但仍然为了自身利益和帮助抵抗运动分子而为他们效力;

他敬重抵抗纳粹的地下组织,但他资助他们的出发点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看似横行黑白两道,但却因支持抵抗组织而被黑道的威胁吞噬财富与尊严,同时为效力纳粹背叛正义的一方也不被约瑟夫资助的抵抗组织所信任……

在《法国往事3:荣誉与警察》中,战争快要结束了,法国人民的和平时代快要来临了,约瑟夫能从中全身而退吗?

这话不是约瑟夫说的,和平年代等待他的远不止以死谢罪这么简单的解脱。

成王败寇,胜利的一方未必是完全真正正义的一方。正义之士开始“判决”战时张开双腿“效力”纳粹官员的妓女,战时和纳粹关系亲密的约瑟夫开始担心自己的性命安危。

二战将要结束之际,从修道院到年轻的抵抗分子,无辜者的死亡却没有减少。

露西安慰刚刚滥杀了无辜的约瑟夫“你当时没有选择,不是他死就是你亡!“

而约瑟夫违背良心全为了家人之后,却换来至爱的妻子一句伴随终生的诅咒:

《法国往事4:武装起来,同胞!》,欧洲老百姓的和平年代开始了,一代枭雄约瑟夫却机关算尽寻求后路。

锒铛入狱后,约瑟夫在狱中学会写字,第一件事就给默伦小法官寄了一封得意洋洋的挑衅信。

但他根本不知道默伦小法官为何半辈子都在对他穷追猛打。

证物失踪,证人被威胁改口,上司施压,妻离子散,默伦小法官在一条条正路都走不通的情况下,采取了非正义的报复手段……

约瑟夫生命中最看重的部分离他而去了,孤家一人,是法国钢铁大亨还是监狱里的犯人、是国家的英雄还是纳粹的同伙,对约瑟夫来说还重要么?

若没有《法国往事5:默伦小法官》这本,人性的复杂扭曲,命运的羁绊坎坷,大时代对个人的吞噬,终究是少一层境界。

枭雄背后的那个女人,至爱约瑟夫,奉献一生不求名分,精明能干一手协助建立起约瑟夫的钢铁帝国。

战时叱咤巴黎的约瑟夫为保命不得不改名换姓远走他乡,只为寻求应许之地。新旧人物纷纷再次登场才谢幕归去。

再见面时,人已垂垂老矣,往事都过去了,结局却比恩怨没有得到了结更加令人唏嘘……

演绎人性的复杂和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迁是永恒不变的题材,电影有经典的《教父》、《美国往事》,而图像小说也有《法国往事》这样完全可以与电影在结构和精神内核上比肩的作品。

本书的编剧是法比安·努瑞(Fabien Nury),著有漫画作品三十余部。曾获世界上最大的漫画奖评选,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的最佳系列漫画奖,2015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还设有向他致敬的“法比安·努瑞,编剧大师”环节。

除了精彩绝伦的剧情,本书的画面更增强时代的密不透气感和命运的悲剧感,分镜头切换巧妙,人物表情极具冲击力,色彩高级而富有法国复古时代感。绘者是西尔万·瓦雷(Sylvain Vallée),毕业于卢森堡圣吕克学院图像艺术与漫画专业。曾获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系列漫画奖、布鲁塞尔漫画节最佳法语漫画奖等诸多奖项。

一口气看完最后一本的《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沉浸在精彩的剧情里却又猝不及防的被虐了心。约瑟夫并不是完全泯灭了良心的人,不然他也不会一辈子都感到“不得安宁”,他手上有好几条人命,其中还有无辜的人,在二战期间贩卖用来制作武器的金属材料,发的是战争财、人血馒头,但战争财又被他用来救下犹太同胞,他口口声声全都为了家人,但和妻子分居和露西在一起又实实在在的伤害了家人,露西为约瑟夫九死一生但最终千回百转令人意想不到......

命运太有力了,任人百般施展万般挣扎,终究逃不过在那样一个大时代下的悲剧宿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