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富豪的心理》读后感1000字

《富豪的心理》读后感1000字

《富豪的心理》是一本由[德]雷纳· 齐特尔曼(Rainer Zitelmann)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豪的心理》读后感(一):【每天一本书】20210523,D104,《富豪的心理:财富精英的隐秘知识》,评分4

本书所探讨的是人格特征与成功创造财富之间的关系

01 富豪有什么区别于普通人的?

书中提到:在社会的最高阶层,人们如果能表现得 更加自信,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熟悉那样的环境。而那些在长大后才从更广泛的社会阶层进入最高阶层的人,则缺乏这样的自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 ‘不稳定性’,恰恰因为他们缺乏经济精英领域的知识或者说对这个领域不熟悉。

02 五个关键人格特征: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其中责任心是由以下特质组成的:

·认真(全面、细致):与马虎相反(粗心、不负责任)。

·勤奋(勤勉、高效):与懒惰相反(无动于衷、无精打采)。

·有条不紊(井井有条、一贯的):与紊乱相反(无目的、无计划)。

·守时:与迟到相反。

·雄心勃勃:与漫无目的相反。

·坚忍(顽强、坚持):与放弃相反。

02 3种创业学习方法:

1.通过反复试错学习。

2.通过模仿学习。“模仿行为包括对成功企业的观察并实践那些被视为观察到的企业成功的关键方法。”

3.通过网络学习。

《富豪的心理》读后感(二):想成为富豪,你要做到这三点

上讀瘾│025期财富精英的隐秘知识

上讀瘾┃你我一起更上一层楼

现在很多研究都证明了人格的特质和职业成功是有关联的。是怎样的联系呢?不明就多学多读咯。刚好有本书,讲了这个问题。

富豪的心理:财富精英的隐秘知识,这本书是德文书籍。由德国《世界报》高级主编雷纳.奇特尔曼博士采访了德国45位超级富豪,总结出这些富豪身上的一些共同特点。

1、乐观精神

很多被采访表示,在危机面前,能够保持沉着、冷静。虽然,有一些企业家说自己会失眠,但大部分人强调,即便在最严重的危机中,他们仍然能够放下工作,睡个好觉。人,只有经历一次真正的严峻危机,你才能发现自己有没有强大的力量,你才能估计一下自己有多坚强。

对于超级富豪来说,乐观相当于是心理学上的自我效能。我的个人理解是自证预演。对自己打鸡血,我能,我行,我能做到。当你认定做一件事时,可能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你自己,而在于你身边最近亲的人,家人,朋友会说,你根本做不到,你学了没有用。所以,珍惜自己鼓励自己的能力,这不是盲目的鼓励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一种文化自信。

自我效能是指,在特定的,甚至是在极具挑战的情况下,一个人对自己掌控局面能力的信任程度或强度。自我效能高的人相信自己能狗做到某件事,而自我效能低的人则认为自己做不到。

乐观者不会一直在抱怨,乐观者会努力想出解决方案,并去实现目标。

2、当这些超级富豪面对失败时,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面对失败,先自我反省,不认为自己是外部环境或竞争对手的受害者,而是主动承担个人责任,这些富豪也不会把负面的市场变化当成借口,而是承认失败是因为自己对市场的误判。

是自己的责任就承担起来,从内观,向外展。

3、超级富豪有野心,有具体目标。

有了目标,人的一生都是聚焦的,在目标前进中,像升级打怪一样,为廉政和谐目标付出更长的时间和努力。与没有目标的人相比,他们为了实现目标,工作会更卖力、也会更加的持久,获得满足感。

《富豪的心理》读后感(三):《富豪的心理》读书笔记

对很多人来说金钱更香是一种禁忌,他们认为赚钱是不道德的。

本书是某亿万地产富豪的博士论文,作者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访了45名德国富豪,试图研究富人的经历、个性和行为模式等方面是否有某种共性。非常有意思的博士论文。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主要结论如下:

一、受访者青年时的具体特征

1、60%的受访者父母都是自雇人员,包括企业家、小公司老板或农民;其余2/5受访者的父母主要是公司员或中高级公务员;只有2名受访者的父母是蓝领工人。

【不要低估人的榜样作用。】父母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父母除了家长之外,还是孩子的榜样,不应低估这一角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会被其他亲戚或者熟人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尤其是把那些人的生活方式与他们在中产阶级的父母家里坐井观天似的生活进行对比之后。例如,朋友阔绰的父母、富有的亲戚、寄宿学校的同学及富裕的邻居,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会给未来的这些超级富豪们留下深刻影响。

2、大多数受访者与父母的关系很和谐。

3、与本書談到的財富精英有所不同,大型企业高管的父母主要来自大资产阶级,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习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和大学的教育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起着重要的作用。

4、【在创造财富方面学历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财富精英的选拔过程则大相径庭——不管是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并没有没有起到关键作用。诚然,大多数受访者确实受益于优质的中学和大学教育,但这并不能让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而且,他们在正式的学术成就上,大多平庸。【在中学或大学阶段的表现与取得财富的多少并没有多少关系。】在中学或大学阶段表现最好的那些人,往往不能登上财富金字塔的顶端。而之后变得富有的人中,有1/3没有上过大学,有1/7连中学都没有毕业。

5、受访者参与的课外活动反而意义更大。几乎全部受访者从小就参与竞技运动,或者通过非常规、创业的形式赚钱。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在竞技体育或业余运动项目中水平很高。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学会了应对胜利和失败,学会了向对手反击示威,也获得了对挫败的忍耐力,树立了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大多数受访者并非团队运动员,而是‘孤独斗士’的个人单项运动员。比如滑雪爱好者、田径、乒乓球、国际象棋、骑行、游泳、网球、柔术等。他们都曾取得不俗的成绩,赢得过区级和州级的比赛,或参加过国家或国际锦标赛。但某一时刻,他们意识到自己缺乏成为顶尖运动员的资质。

6、在中学和大学阶段,这些未来的超级富豪赚钱的方法也是惊人的。(小时工除外)。受访者们青年时代展示的足智多谋都表明他们有着巨大的创造力。他们卖过各种东西,从化妆品到私人冬景花园,从二手车到保险产品和限额基金,从自己养大的宠物到珠宝,从diy无线电到二手汽车收音机,从买卖房地产到出租公寓,从编写及出售书籍到创建电影俱乐部。这些无疑为后来成为企业家的这些年轻人积累了经验。他们学会像企业家一样组织、销售、思考。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无意识中学到对成功企业家和投资人来说非常重要的隐性知识。这些早期的创业经历为他们以后的自主创业做了最佳准备。

7、此前一些关于社会出身的研究有一些有趣的结论:

(1)一项代际比较揭示,下层社会中能进入富豪排行榜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2)德国富豪主要来自中产阶级。

(3)从社会结构上看,有钱人多成长于父母社会地位高的家庭。

(4)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成为财富精英的机会,大多留给出身于中上阶层家庭以及上层社会的人。

二、自主创业的动机

多数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难以服从现有结构或其他人。这也证实了一个说法,即企业家是不称职的员工,他们难以管理,非常叛逆,因此很难在公司中攀爬职业阶梯。

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在公司中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太小,攀爬职业生涯阶梯需要太长时间,成为CEO需要漫长的等待过程,鉴于很高的财富需求,他们选择创业。

还有部分受访者从没想过当一名雇员,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只会给自己打工。

三、设定目标的作用

1、那么,富人创造财富是将财富追求市委一个具体目标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奋斗,还是仅仅把财富当作创业活动的副产品呢?

大多数受访者都会以书面形式确立目标。他们会为自己设定精确的财富目标和实现期限。大多数受访者至少每年指定一次详细的规划。并且,一些可视化技术和其他形式对他们实现目标有帮助。此外,很多受访者并没有把目标设定仅仅局限在财富目标上,而是在他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采取同样的方法。例如,一名受访者为他的体重设定目标。另一名受访者在石头上写下他未来订婚和结婚的确切日期。

例如,一位受访者表示,每年一月他都会写下自己的目标,他每次会节食一周,在这个星期里,他会思考自己的目标,把它们写下来,并拟定时间计划。此外,他强调,必须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你的目标,然后,如果可能的话将这些目标可视化。

【很多个研究都证明了下述心理学理论:既有挑战性且规划具体的目标比容易达成的目标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以及设定这些目标的人比没有目标或者制定模糊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功。】

不过,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设定个人财富目标。

2、金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提到金钱,人们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安全性、自由与独立、创造新事物、自我肯定、认可、负担得起更好的东西。作者请教了受访者他们会把金钱与什么概念关联起来,从而从他们的答案中得出他们对金钱的动机。

负担得起更好的东西对13名受访者来说意义重大;

约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安全对他们很重要;

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将财富与自由和独立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一直认同经济独立的重要性;

此外,排名第二的金钱动机是有机会把钱用于新事物,去做投资。

还有些人强调慈善事业的重要性,愿意用钱帮助别人,或者以资助人的身份帮助其他人。虽然他们承认这不是他们最初的动机。

四、销售技能对经济成功的重要性

1、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销售技能对他们的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对受访者而言,销售不仅仅是营销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他们以更广义的定义来定义销售。他们将销售视为说服别人的过程:说服官员颁发销售许可证,说服银行家批准贷款,说服优秀求职者加入公司等。

3、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一切都是销售”。受访者从未将销售过程中时遇到的’不需要‘当作负面的东西。许多人表示,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将这个‘不需要’变成‘好的’。

许多受访者强调,实现这一转变最重要的是:需要与他人产生高度的共鸣。读懂他人并凭直接把握他人的恐惧、封闭和排斥心理,然后消除他们,这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受访者将自己描述为很有同理心且很有能力的心理学家。】

4、此外,专业知识也起到很重的左右,但要结合卓越的说服技巧。【受访者将‘能够清晰地解释事情’描述为销售成功的关键前提。同样,他们还频繁强调了人脉的重要性。】受访者谈到,他们如何通过高度的勉励、坚持喝决心建立了人脉,而这成为他们财富成功的基础。

5、受访者并非在中学或大学里学到了这些销售技巧。除了与生俱来的销售才能外,他们早期(中学和大学)的创业经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表明,对于受访者后期的成功来说,非正式学习过程(即内隐学习带来的隐性知识)比中学和大学接受的正规教育更为重要。】

五、乐观主义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1、此外,受访者的成功还建立在一些基本态度和性情上。其中之一就是明显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企业家们都极度乐观。】

2、采访中可以看出,受访者所说的乐观主义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效能感’的同义词。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受访者将乐观主义定义为一种信念,即凭着你的能力,或你建立的人脉,或你的智慧,你总能找到解决方法并克服一切困难。对他们来说,乐观主义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有自信心,以及对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自信心。【高度自我效能感是企业家和富人的一个重要人格特质。】

六、风险偏好

1、很多研究表明,既要主观上愿意承担高风险,特别是在创业启动阶段,随后又能降低这些风险才是财富成功的关键。才外,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的人很可能丧失大部分或者全部资产。而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越晚发生这种情况,他就越不大可能从零开始重建自己的财富。许多受访者都表示,他们的冒险精神显著下降。

2、大多数受访着都很清楚他们的风险状况很高。

七、分析决策和直觉决策之间的关系

1、多数受访者依靠直觉做决策,而不是依靠分析做决策。

2、许多受访者强调,事实上,直觉并非天生的,而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直觉本质上是内隐学习的产物,它是隐性知识的表现,是多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才产生的。

3、许多受访者表示直觉起了警示作用,而这些警示信号使他们避免做出很多糟糕的商业决策。

八、五类人格特征

1、责任心是受访者们最主要的人格特质。这里责任心的定义不仅仅包括职责、精确性等品质,还强调了勤奋、几率、野心和毅力。所以,责任心是一个很强的特质。

2、外向性在受访者中也很普遍。45名受访者中有29名都是明显外向的,他们自我描述为非常乐观的人,敢于打破常规,喜欢开拓自己的道路。

3、开放性在受访者中也很普遍。他们喜欢用不寻常的方法进行思想实验。

4、神经质这一特点各个受访者得分都很低,这也表明了受访者的心理稳定性异常高。

5、宜人性这一点在受访者中表现得不太明显。超过一半的人(22人)认为自己是偏向冲突型的人,而不是偏向和谐性的人。补充的采访问题也显示出,一些受访者把自己形容成和谐导向的人,而他们早期生活当中往往都是直面冲突的人。这一点与研究结果一致,即宜人性是随着年龄增长会变得更为突出的人格特征。

有趣的是,受访者的自我感知和别人对他的看法有着惊人的差异。有些受访者认为自己更倾向于和谐型人格,但是周围的人认为他们更倾向于冲突型性格。

九、不墨守成规及逆流而上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强烈赞同:“我会将自己形容为一个更喜欢走自己的路的人。”这也证实了熊彼特的猜想:成功的企业家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者至少特立独行,不受大多数人的想法支配。

很可能是这种行为模式促使他们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十、应对危机和挫折

1、遇挫则调整方向是企业家的典型特质。

2、多数受访者表示,在危急关头他们相当镇定和沉着。一些受访者表示即使身处于重大危机,他们也依然能安然入睡,不再担忧。

3、同样令人震惊的一点是,他们在遇到挫折或危机时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他们不会从外界环境中或其他人身上找借口,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受访者不会认为自己是大环境下的牺牲者或竞争对手阴谋论手段下的受害者,相反他们会主动承担自身失败的责任。他们不会把消极的市场变化作为借口,反而主动承认他们应该对错误的市场判断承担责任。

4、受访者会竭尽全力把挫折变成机遇。此外,他们认为在任何危机中,绝对坦诚地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相应的,唯一可以战胜危机的做法是,在危机发生的早期阶段,把事情的发展情况通知给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商业伙伴,并且对于情况不做出任何现实。

5、受访者能快速从负面经历中恢复过来,他们没有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找出可行的危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为遇到的挫折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很重要,原谅自己的错误同样重要。

《富豪的心理》读后感(四):德国社会学家发现富豪共性:学生时代创业、干销售或当过运动员

尽管出版社宣传预算有限,德国亿万富豪、历史学和社会学双博士雷纳·齐特尔曼还是非常乐意自掏腰包来到中国。8月9日至16日,他一口气跑了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深圳五个城市,做了五场巡回演讲。

德国亿万富豪、历史学和社会学双博士雷纳·齐特尔曼

演讲主题全部围绕新书《富豪的心理》展开,在这几个财富高度集中的城市,每场演讲几乎都是爆满,听众有金融精英、股市散户、7年创业失败者,也有普通中年父母。现场抛出的问题更是五花八门:如何从失败中重整旗鼓、是否该分散投资、富豪为啥就能抓住机会、怎样才能给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无一不透露出当下中国各阶层对财富的渴求,以及对富裕阶层“成功学”的好奇。

《富豪的心理》是齐特尔曼写的第21本书。此前他写过一本如何创富与如何守财的《富人的逻辑》,中译本出版于2016年,今年4月刚刚第四次再版。与更偏畅销书的《富人的逻辑》不同,砖头般厚的《富豪的心理》脱胎于齐特尔曼的博士学位论文,书中最大的亮点是用了近400页的篇幅,记录了对45位超级富豪的半结构化访谈,试图探索人格特征与成功创造财富之间的关联。而在以往的社会学研究中,还从来没有人能与超级富豪们做过如此深入的访谈。

“欧洲人有时还是有点懒散。我的一个大学老师在韩国待了很多年,他说午夜时分首尔的图书馆里还有很多人。而在柏林,大学图书馆晚上6点半就关门了,这就是区别。韩国那边的人更渴望成功,同样,我的书在印度也非常受欢迎。”8月13日,在上海演讲间隙接受第一财经专访的齐特尔曼说,他的中国之行也一样,“从读者眼中能看到对财富的渴望,甚至小学生眼中也有”。说到这里,齐特尔曼从手机中翻出了与一个中国男孩的合影。

那天是在南京,这个男孩告诉他,周末不想把时间全花在补习班上,还想做些创业尝试。身材高大的齐特尔曼听罢非常高兴,撩起短袖袖口,向男孩展示着自己长期练习举重而锻炼得异常发达的肱二头肌,以示特别鼓励。

“第一桶金”来自房地产会议

和绝大部分富豪一样,齐特尔曼也是白手起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学历史老师,薪水并不算高。后来利用闲暇时间在一家出版公司当顾问,也为电台写专题文章、为报社写书评,收入开始增加。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齐特尔曼跳槽到德国著名报纸《世界报》当高级编辑。敏锐捕捉到柏林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后,他增加了一个房地产专版。版面推出后很受读者欢迎,开始积累起一批“粉丝”。

接着,齐特尔曼又注意到,当时德国一些有钱人已经不满足于在国内赚钱,纷纷把眼光转向海外房地产市场,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他们又对不同国家的房地产税法不甚了解,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投资“触雷”。于是,齐特尔曼向老板提议,以《世界报》所属出版社的名义,举办一次针对海外房地产投资分析的专题讨论会。

会议很成功,不仅来了很多投资者,出版社也从中赚到一笔钱。嗅到商机的齐特尔曼决定趁热打铁,再组织几场类似会议。遗憾的是提议被拒绝了,因为老板们想把下次会议时间放到一年之后。失望之下,齐特尔曼提出想独自运作此类会议和研讨会,所有的风险与出版社无关,全部由他一个人来承担。

所幸的是,这次老板们同意了他的要求。从1998年开始,齐特尔曼一边做编辑,一边组织“柏林房地产圆桌会议”。“我当时在不必放弃固定职位所带来的财务稳定的情况下,抓住了自雇机会。”在《富人的逻辑》一书中,齐特尔曼回忆创业初期的经历时说。他很强调创业过程中的“试用期”,认为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创业者应该小心谨慎,尽可能地消除一切风险因素。

到了2000年,从会议中获得的盈利已经与在《世界报》的正式工资不相上下了。这时,齐特尔曼决定从报社辞职,把全副精力放到自己创办的公司上。“等到你觉得应该迈出成为全职自雇人士的最后一步时,你应该培养合适的人选,来接受你现在的工作。不给出合适的替代人选就递交辞呈,既不忠诚也不负责任。”齐特尔曼强调。当他从《世界报》辞职时,就曾向老板建议,工作由他的副手来接替,他们合作的时间较长,对房地产版面的业务十分熟悉。

2010年,齐特尔曼还创办了一家模特经纪公司,聘请了很多来自著名模特公司的经纪人和星探。几经运作,公司开始有了知名度,模特登上过《时装》杂志,参加了包括柏林时装周在内的走秀,但为此齐特尔曼烧了很多钱。在查看了另一家著名模特经纪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后,他意识到模特经纪这行很难真正赚钱,毅然把公司遣散了。

截至2013年,“柏林房地产圆桌会议”举办了超过300场,齐特尔曼的房地产传播顾问公司在行业内已经非常知名,本人也成功跻身亿万富豪行列。

富豪群体填补社会学空白

随着“朋友圈”中的富豪越来越多,齐特尔曼开始关注财富创造与保值的话题。尤其是报纸上不断刊登流行歌星、著名运动员、彩票中奖者在迅速取得巨大财富后各种挥霍无度,最后落到破产甚至负债累累的境地,令他意识到得教更多人学会理财。

2013年,齐特尔曼开始写《富人的逻辑》。这本书介绍了西方学术界财富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但在叙述中扬弃了那些深奥又难懂的术语,以简单通俗的语言重新阐述了一遍。同时,齐特尔曼也提出了自己的财富观:“守住100万要比赚100万更难,更别提让资产升值了”。

他也为富人遭到的普遍误解辩护,认为“富人必须对社会有所回馈”的观点完全错误,“暗示着富人先从社会拿走了什么,这种思维是基于一种简单但完全被误导的观点,即我们的经济是一场零和博弈,就因为穷人是穷人,富人才得以成为富人”。

某种程度上,新书《富豪的心理》是《富人的逻辑》的继续拓展和延伸,只不过齐特尔曼将视线完全聚焦了到富豪这个特殊群体。他直言,尽管西方社会学家经常对少数群体进行深入研究,但同样是“少数派”的富豪从来不是他们的对象。而齐特尔曼因为自己的富豪身份,不仅能大量接触到这个群体,还能与他们做平等、坦诚、深入的交流,加之他自己又长期在做学术研究,因此才能填补这个社会学研究的空白。

从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齐特尔曼对45位富豪做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他们的净资产最少在1000万~3000万欧元,最多则达几十亿欧元。访谈内容涉及性格形成、自主创业动机、销售技巧的重要性、应对危机和挫折等几大方面,光是采访记录就多达1740页。“有些访谈者是我的朋友,有的则是我的客户。相信如果没有经过像我这样系统的研究和组织的话,一般人是拿不到第一手珍贵资料的。”

齐特尔曼说,研究下来他发现,富豪身上有很多一致性特征。他们在学校表现好坏参半,许多人还叛逆或经常顶撞老师。他们都非常重视销售能力,认为这是自己取得经济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思维习惯上,他们全都不跟风,并善于逆流而上。

一言以蔽之,富豪们很看重“自我”和“自省”,“他们既为自己的成功负责,也从自身的原因去找挫折或者是危机的各种原因。”这样的研究结论也肯定与市场上充斥的“给你5点提示”之类商业畅销书完全不同,“如果读者看了也能够从自身出发,也就站到了成功之路的起点”。

《富豪的心理:财富精英的隐秘知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6月版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8月版

对话齐特尔曼:我在访谈中发现,富豪们会对失败负责

第一财经:很多人都对富豪的成长经历很感兴趣,各种传记市场上汗牛充栋。你在访谈中发现他们有哪些成长经历和富豪传记写得不一样?

齐特尔曼:很多富豪传记的作者都会写到他们在童年和青春期中对抗权威的事情,尤其是和他们的父母、老师进行对抗。所以我的调查也很关注他们在成长期与父母的关系,还关注他们在青春期之外的阶段是否也会与父母发生冲突。结论和很多传记作者写得不一样,大部分受访者都说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很和谐,只有少部分受访者和父母的冲突比较多,并且他们几乎都是只和父亲产生冲突。

第一财经:你在访谈中还发现,那些在学校或者大学取得最多成就的人,最后没有进入富裕阶层。类似情况在中国也有。学历和财富之间并不成正比的关系,你觉得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齐特尔曼:我的45位受访者中,有29个是大学毕业生,38个已经完成中等教育并考上大学。其中11个拿到博士学位。要知道,在德国只有2%的人有博士学位。很明显,富豪阶层中高学历的人比整个人群中的高学历者所占比重更大。

但我发现,没有迹象表明人的学历越高财富越多。收入最高的四分之一受访者,他们的净资产都在3亿欧元以上,只有一个是博士,五个是大学毕业生,其中三个高中毕业没法读大学,或者在读大学后辍学了。还有两个大学都没有考上。

那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呢?我发现他们在读书过程中,实际上还有很重要的经历,就是赚钱的经历。有些超级富豪在中学或大学上学的同时已经能赚钱。这个事实令人震惊。而且他们赚钱的方式和学生不一样。其他的学生可能会做一些兼职,比如做按时收费的工作。但这些富豪做的都是销售类、创业类工作,比如卖保险、卖地产等,他们都非常善于销售。这些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创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财经:你的访谈对象中,有23人曾经是竞技运动员。为什么他们会那么重视运动?

齐特尔曼:在这些富豪早期的经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参与了竞争性的运动,比如田径、体操、滑雪、游泳等。在运动中他们学会了起码两点:第一点是如何应对胜负,尤其是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第二点,认识到长期坚持对于成功的意义。成为一个运动员起码要两到三年,甚至是五年十年的锻炼。我听说中国有很多投资者混淆了投资与赌博,他们以为投资与赌博是同一回事,他们谋求的是三五个月或者甚至一两个月就能够发财的迷梦,实际上这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我在深圳做演讲时,还有读者提到有人从互联网大公司跳槽出来创业,失败后却不幸自杀。他们问,我要是遇到创业失败该怎么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危机,怎样应对就显得非常重要。很多人一旦成功或者有好的事情发生,就喜欢说“是我的原因”。但是一遇到不好的事情,就会推卸责任怪别人,比如“我的老师不好”“我在一个差学校”“我开车遇到问题是驾校教练没有教好”,把失败归咎于社会或父母、市场等。

我在访谈中发现,富豪们会对失败负责,他们会说“因为我”,这种想法给予他们改变事情的力量。不责怪别人,而是责备自己,富豪们的这种观点是在长期参加的运动中获得的。所以如果创业者能够做些运动,既对压力和情绪有调剂和发泄的作用,也能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

第一财经:富豪们还有哪些特质让你印象非常深刻?

齐特尔曼:成功的投资者跟大众的思维刚好是相反的,他们不随大流,对他们来说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没什么不好。这里我想以一个拥有40亿欧元的富豪为例,他没有上过中学,只有20多美元的起步资金,一开始只有三四个人为他打工,做的生意主要是做奶制品。

这位富豪给我讲了一个比喻,说明他是如何不走寻常路而获得成功的。他说,路两旁都有草地,左边非常茂密,右边非常稀疏。这时走来100头牛,有99头牛会走向茂密的草地,但是由于牛太多了,这些牛吃得不怎么饱,而且草也吃完了。只有那走向了右边的牛,虽然草不多,但吃得非常好。

还有一个受访者对我说,我吃的东西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听的音乐和别人不一样,想的也不一样,我毕生的使命就是和他人不一样,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喜欢我的。

再比如说特朗普,虽然我一点都不喜欢他,但某种程度上他也是典型的特立独行者,一点不介意别人怎么评价,就算每个人都说他“简直疯了”也是如此。

第一财经:那你自己呢?从大报主编到成功的房地产投资者,成功的经验又是什么?

齐特尔曼:在不随大流这一点上,我和他们一样,为此我感到很高兴。如果你做的和别人一样还能致富,那合符逻辑吗?得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2004年时,我在柏林一个区投资了多户住宅,一下买了25套左右,大概花了120万欧元。当时大家都不看好房地产市场,认为如果在柏林投资,尤其在那个形象很负面的区投资的话简直就是疯了,完全没有发展前途。当时银行也不愿意多借钱。但我认为价格已经非常低、非常合理,从实际利润角度来看,每年的年化收益达到6%~8%之间,经过十几年收益的增长,当时买房子所产生的债务已经所剩无几。到了2015年,在大家都看好柏林房产市场时,我转手把那些物业以420万欧元的价格卖出,赚了相当大一笔钱。

《富豪的心理》读后感(五):隐秘知识:45位超级富翁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这本书跟另一本《富人的逻辑》 都出自作者的博士论文。

本书基于对德国45位财富精英的半结构化访谈,这个突破性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索人格特质与成功创造财富之间的关联。所有受访者的身家从至少1000万-3000万欧元,到高达几亿到几十亿欧元。其中2/3受访者的净资产价值在3000万到10亿欧元之间。而且,大多数受访者都是白手起家的 富翁。

这45次采访共有12个主题。以下是采访涉及的12个主题,具体如下:

因为内容过多,只挑选一部分主要内容跟大家分享,还是推荐自己去读上几遍,这本书跟常规理财类书籍完全不一样,有很多观点值得学习。

大多数受访者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60%的受访者的父母是自主创业人士。剩下的40%的受访者的父母都是雇员或公务员,只有两名受访者的父母是蓝领工人。

受访者的父母通常是企业家、小企业主或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富有,受雇于他人时也是如此。

在受访者年轻时,朋友们的有钱父母、富有的亲戚、寄宿学校的校友或富有的邻居,他们的生活方式给一些超级富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很少有人为自己定下一个具体的目标,那就是有一天也要成为百万富翁。

创业的天赋在这些创业者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出于这个原因,受访者会被问道,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是否挣到钱并且是如何挣到钱的。许多受访者在上中校或大学时就开始挣钱了。但是,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人没有从事典型的、学生们常做的工作(比如,酒吧服务员、出租车司机、工厂的临时工)。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他们倾向于售卖和分销商品,而不是为时薪而工作。他们学会了如何组织、管理和运作项目。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在十几岁时就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受访者在中学或大学期间销售、生产商品或组织各种事务,这些商品和事务所涉及的范围之广,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只从他们的企业赚到了相对较少的一部分钱,但是很多人通常每个月能额外赚几千德国马克,而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有的人每年能赚到几十万德国马克。

所有这些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些受访者在他们年轻时没有为了时薪而工作,而是依靠他们的销售技巧或组织才能来赚钱。在很早的时候,这些超级富豪就明白了“时间不是金钱”,相反,销售技巧、人际网络和组织能力决定了你能挣多少钱。

对这些超级富豪来说,学校和大学的教育也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在正规教育中的表现往往是很普通的。他们在学校或大学中的表现与个人的财富水平没有相关性。那些在学校或大学取得最多成就的人并没有进入富裕阶层。1/3的受访者因继续积累大量财富而没有在大学学习,1/7的受访者甚至没有完成他们的中学教育。

有很多走上致富之路的人曾经是非常叛逆的。当他们在学校时,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对抗,如何面对主导性规范和行为规范,如何对抗权威人物。这使他们在后来的生活中受益。

或者他们学会了承担责任。他们经常说他们曾是班长或学生代表,他们在学校报纸上发表过文章或组织过政治活动。

更重要的则在于他们的课外活动。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参加过竞技运动,或者他们以不典型的、创业的方式赚钱,很少有例外。

在许多情况下,通过体育运动所学到的知识,比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更重要。作为运动员,他们学会了如何处理胜利和失败以及如何击败对手。他们学会了应对挫折,并对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信。参与团队运动的人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技能。但是大部分受访者并没有参与团队项目,他们都是作为个体参加比赛的。

有些超级富豪在中学或大学上学的同时,还能赚钱。但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并不包括那些按小时付费的工作,赚钱的方式显示出所有的创造力,通过销售各种不同的东西,来积累经验。通过这些经历,他们学会了组织、销售,像创业者一样思考。

分为几类:

第一类“超级富豪不善共事”。

不少的超级富豪,从未想象过自己作为雇员工作或发展,有的则经常说,他们很难融入一个已有组织架构的大型公司。

企业家不善于和别人共事,作为很难相处又叛逆的雇员,在现有公司里很难做出成绩的这一假设是成立的。他们自认为是很难相处的人,过于特立独行以至于很难融入预定规则中或接受他人驱使。

第二类:职场发展受限

在某个点上他们停下了脚步,因为攀爬职业阶梯对他们来说需要的时间太长,或者他们意识到,作为雇员收入增长的潜力太有限。

也有超级富翁在创办自己的公司之前,最初都在大型公司工作或银行工作来积累经验或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发展受限,最终创业。

第三类:只会为自己工作

父母就是创业者,或者体验到自己赚钱的优势,从来就没考虑过做雇员。或者是企业员的后代,需要进入家族企业。

对于许多受访者来说,设定书面目标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富人遵循畅销财富类著作所给予的建议。他们为自己设定具体的财务目标和确切的完成期限。数量惊人的受访者描述了他们每年一次的详细的目标设定过程。他们花时间确定第二年的目标,同时回顾他们过去一年为了评估他们取得的成就而设定的目标。

一些受访者会在更短、更规律的时间间隔里进行回顾——每个月一次,有些人甚至每天一次。许多人强调,这样的规划需要以书面形式进行。只有书面和可量化的目标才是能够最终核实的。

设定更具挑战性和有明确定义的目标非常有帮助。

但并不是所有受访者都采用了这样的目标设定方法,他们并没有设定任何个人财务目标,并质疑设定人生目标是否可行或者有何意义。

销售能力是商人的一个属性,同时销售能力也是最重要的创业技能之一。

不管他们从事何种行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积累大量的销售经验。

2/3的受访者表示,销售能力对他们的成功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超过30%的受访者甚至将其成功的70%到100%归功于他们的销售才能。

对受访者来说,销售绝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推销一种工艺、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他们在更广泛的范畴内把销售定义为说服他人的过程,比如,说服政府官员批准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说服一位优秀人才加入公司,说服员工分享其构思,或者说服银行家批准一笔贷款。一位受访者这样说:“一切皆销售。”

销售初期销售员经常遭到拒绝,在这些受访者看来,这完全不会影响他们。很多受访者说道,让说“不”的人改口说“是”,这个过程带给他们无法比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换位思考,这是许多受访者所强调的事实。他们认为“读懂”他人意图的能力很重要,要凭直觉就能了解客户的恐惧,读懂封闭的内心以及掌握他们的反对意见,如此才能消除与客户的隔阂。有好几位受访者都形容自己特别敏感,像一个不错的心理学家。

除了换位思考外,专业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这需要结合适当的谈话技巧。受访者经常提到“能够清晰地解释事情”在一次成功的销售中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也反复强调人脉的重要性。受访者讲述了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勤劳、奉献、毅力和专心致志建立人脉,为他们取得财富成功打下基础。

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是特别乐观的人。

受访者用他们自己的话将乐观主义定义为信念,即坚信“你的能力、人脉或智慧,能够帮助你找出解决办法,并帮助你克服任何困难”。对他们而言,乐观主义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自信”,“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你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自信。

少数受访者表达了过度乐观存在问题的对立观点。他们认识到了过分乐观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企业家承担过高的风险。在这方面,一些受访者提到,他们已经建立了起平衡作用的决策机制,例如一个通常不那么乐观的合作伙伴。

研究表明,有意识地承担风险——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有意识地承担风险——并且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降低这些风险,企业家是成功获得可持续财富的必要条件。没有准备好承担高风险的人不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或投资家。

另外,任何面临极高风险时间过长的人都有失去他们积累的财富的风险,即使不是失去全部,也会失去大部分。这种情况在人的一生当中出现得越晚,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就越低。其中许多受访者称他们对风险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了。

在创业初期和积累财富时间,绝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风险偏好较高。而巩固业务阶段完全相反。

企业家和投资者主要根据“直觉”做决定。45位受访者中,24位称直觉主导决策,15位说分析主导决策,6位说分析和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各占一半,或者他们并没有明确说明哪个占主导地位。

换句话说,在决策中,1/3的人说分析占首要地位,一半以上的人表示直觉占主导。在总体的调查中,倾向于“理性”决策的比重比倾向于“感性”决策的大。

但要注意一点的是,很多受访者强调直觉不是天生的,而是个人经历的总和。很多受访者也解释了直觉性决策所占的比例是随着他们的经历慢慢增加的。

受访者接受了大五类人格测试 50 个问题的回。

发现责任心是最显著的人格特征。责任心的定义包括奉献、严谨、认真以及勤奋、自律、有目标和耐力。43位答题者中,39位明显有这种人格特征,他们这方面的得分都在25到40分之间。他们对这些题目的答案,明显展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可靠性。

外向性在受访者中最普遍,但是却比具有责任心特征的人少。43位受访者中有29位的外向性特别高。他们说自己是非常乐观的人,喜欢走自己的路。

受访者都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人格特征。43位受访者中,有28位甚至表示非常喜欢探索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的脑海中总有不同寻常的设想,对于这种说法,受访者非常认同。

神经质人格特征在受访者中表现得较弱。43位受访者该项的得分均在0到19分,有36位甚至只得到0到9分。这表明超级富豪有着超乎常人的理智。

那些白手起家的超级富翁都是自己打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那些随大溜的人很难获得巨大财富。“没有主见地一味跟风很明显不是应对竞争的正确做法。

我会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喜欢开创自己道路的人”这一说法一样得到受访者的一致回答。43个受访者中有41个人对这一说法表示赞同,只有两个人尚未决定。没有人反对这个说法。

有勇气反对多数意见可能是成功投资的先决条件,因为这可以使人们能够以低价买入投资项目而以高价卖出。

“失败后的行动取向”是企业家们一项重要的人格特质。

他们能够在面对危机时保持极端的沉着和冷静。虽然有些企业家确实谈到过会失眠,但大部分人强调,即使在最严重的危机中,他们依然能够放下工作,睡个好觉。他们带着些许自豪感宣称,只有经历一次严峻的危机,你才能发现自己是否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并能知道自己个性有多坚强。

他们不会将挫折和危机归咎于外部环境或他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本书中采访的超级富豪并不将自己视为外部环境或竞争对手玩弄诡计的受害者,而是主动承担个人责任。面对危机,他们也不会以负面的市场变化为借口,而是承认归根结底是自己对市场的误判。

应对任何危机,关键在于通过坦诚而透明的方式解决问题。战胜危机的唯一机会是,提前且不加掩饰地将现状告知所有受影响的利益共享者——主要是债权人、银行和投资者。

他们绝不纠结于无力改变的事情,而是专注于实际的危机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说,原谅自己的过错和承担挫败的个人责任一样重要。

扩展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