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死之因 上读后感1000字

不死之因 上读后感1000字

《不死之因 上》是一本由[法]马修•巴布莱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死之因 上》读后感(一):活着但不忘记本来就是永生

地图和人物解说都很齐全,合上书那一刻真像经历了一场探讨生死的旅程,顺便说这个剧本做成游戏也是绝佳的,希腊地图分部这各种神明和怪兽,每一关都有大人物把手,过完全部关卡,游戏也就结束了。故事认为人类活着的意义就是繁衍和传承,因为可以生育,所以人本身就是永生,具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其中又围绕了权力和永生的主题展开说明了男女之别,“男性总想超越自我-常常通过伤害他人来达成,而女性则更加尊重生命。女性的本能是生,而男性的本能是死。重要的不是一直活着,而是要创造生命,让生命延续!男性女性的差别就在于生死之间两人是两个极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正因为方向不同,生命得以延续。主题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正当不死之王走完最后的旅程回到故国时,终于明白了,不死之因,对于不死之因有很多理解,而我认为人活着不死,是因为铭记。时间本来是为了让我们遗忘过去,而我们选择铭记,便是一种对过去的保存,死去的人活着的人都将永远在记忆里得到永生!”

《不死之因 上》读后感(二):孤独又迷茫的旅程

死亡是万物的终点,是人生之路的尽头。死亡意味着终结,象征着个人面对自然法则的无助。为了活的更长久,上至历代君王,下至普通百姓,无数人想了种种方法,却始终逃不过死亡。如果真的获得永生,就一定会活的快乐吗,不死的果实果真甜美吗?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艺术家们展开浪漫的幻想,用文学、绘画、影视等等进行妙趣横生的思想实验。本书也是从一名永生者踏上追寻自身不死的原因和记忆的漫长旅途展开。

故事开场,主人公天赋异禀,不食不死。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王后染病,年纪轻轻就将死去,儿子与自己相互憎恨。身为异类,身为众人嫉妒的对象,不死虽能逃过消亡,却也是种沉重的负担,不能体验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千年之后,王国已成为空城,国王独自踏上旅途,追寻自己永生的原因。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路上隐姓埋名,仍不免被认出,被背叛,被追杀,只因凡人皆欲探寻不死之因,踏上永生之路。本书就在不死者与独眼巨人的战斗中结束。

主人公无疑是悲惨的,沉思千年,换来的是磨损残缺的记忆,曾经的快乐时光,深爱过的王后的相貌、名字,苦苦追思却杳无踪迹。这一切使他痛苦,怀疑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幸福何在。这也是本书在不死者旅途这一故事主线下的暗线,也是作者真正想要讨论的话题。

此外,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对宗教、战争也进行了深深地反思。这些看似与本书主题无关的话题实则都与活着息息相关。人生短暂,终有尽头。国王发起战争,却早已忘了最初的缘由;宗教信仰使人们团结一心,却也能让信徒陷入狂热,只因信仰不同就魔化对方,欲除之而后快。本已有限的生命,过早结束地毫无意义。主人公的父亲面对战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微笑着离去,教导儿子怎样选择自己的命运,正确看待自己应处的位置。

哲学思辨固然是本书的主题,繁复精美的线条、丰富变化的色彩应用更是本书的特色。作者细心用了大量心血,为每一处景色、每一座城邦,设计了各具特色的风格,仿佛是在看地理杂志,优雅难忘。特别是在主人公独自旅行时,用丰富的广角镜头展现自然力量的宏伟,衬托个人的渺小和独自上路孑然一身的氛围。阅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仔细在壮丽的笔触中追寻主人公渺小的身影,美轮美奂又孤独。

故事还未完结,这趟旅途的终点有待下册揭晓。

《不死之因 上》读后感(三):纪念碑谷之生命的永生

毕业于应用艺术与图像学校(ENAAI)法国漫画家马修·巴布莱的作品《不死之因》与前几年大火的手机游戏《纪念碑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纪念碑谷》中小公主因为盗走了王国的神圣几何,导致王国内的所有居民都走向了灭亡,小公主为了赎罪踏上了孤独的碑谷之路,她看见亡灵变成乌鸦,看见国土变成了迷宫横亘在她的“取经之路”,她跨过山川湖海,跨过残壁断垣,跨过爱恨情仇,当她寻觅到了神圣几何,上帝宽恕了她,将她化作白鸟,百姓们摆脱了碑谷的桎梏,同小公主一同离开了是非之地。

小公主的碑谷之途,不仅仅是她的赎罪之路,还是她探索生命价值的道路。《不死之因》中长生不老的国王,生存了上千年的国王,他的旅途,实质上也是探索往日的沧海桑田,寻找往昔岁月的征途,他对生命的感悟,在栉风沐雨的奔波中,不断地刷新,回忆在桎梏他,而一往直前的旅程则将他拖出了记忆的深渊。

故事主线

漫画讲述的是永生的国王,四处奔波所产生的人生感悟,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顿悟成“仙”的故事,全书最为出彩的地方是穿插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狮身人面女神斯芬克斯的谜语;命运悲惨的提坦神瑞亚;火与锻治之神赫菲斯托斯打造的克里特岛的守护者青铜巨像塔罗斯;吟游诗人林神马斯亚斯,他的吟唱穿插了故事的始终,他以吟唱的方式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海神波塞冬和情人托俄萨的儿子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给国王的探索之路制造出了层层险阻……

国王的旅程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交织在一起,丝毫没觉得突兀,反倒是如榫卯一般,仅仅的结合在了一起,两方都促进了各自剧情的走向。比如国王遇到的第一位人物“斯芬克斯”,她是狮身人面女神,阴险狡诈,她将自己的快乐建立他人的痛苦之上,她毁坏庄稼,残杀居民,她还跟着缪斯女神学会了谜语,作恶多端的她,为了多寻找一份乐子,将谜语用在了她的破坏游戏中,久未见到人类的她碰巧遇见了国王,于是游戏开始,她想杀死国王,但又不想轻易杀死,她想折磨他,她给他出了一道谜题,若是答错,国王便死无葬之地,这个谜语与国王逝去的岁月有关,国王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将领战死沙场,却无动于衷,斯芬克斯要求永生的国王猜出这个懦弱的国王是谁,永生的国王知道这个逝去的“懦夫”是他的父亲,可是他对父亲的评价与斯芬克斯对父亲的评价截然相反,斯芬克斯是站在战争的角度去思考事物,她的评价针对的是人“类”,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人“类”的生存法则,逃离战场的人只配称为“懦夫”,而国王的评价针对的是“人”,他将人与类区分开来,“懦夫”看到了百年的老树又一次战胜了冬天,看到雏鸟啄破了厚厚的蛋壳,开始了新的生活,而身边的兄弟却是个死产儿,还未看到这个世界的光明,便已离开了人世。脆弱与坚强,死亡与生存,有限与永生,邪恶与善良,野蛮与伟大,他们无时无刻的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生命在战争面前失去了他原本的含义,这是“懦夫”对这个战争频发的国度的理解,“因为事物的本性是邪恶的,人类是野蛮的;因为事物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类是伟大的”,斯芬克斯听完谜底后,变成了碎石块散落了一地,这是国王对战争的理解,也是作者对和平所寄予的期望。

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

存在主义哲学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说过,“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国王在征途中被远方的女王押入到了宫殿中,女王曾经为了得到恒久的生命,与城市里所有的男人交媾,她觉得国王肯定就在他们之中,对于她来说生命的价值就是无限制的延长,直到她遇见了国王,彻底的改变了她的看法。

女王生存的社会是父系社会,女人孕育了男人的生命,女性是生命和繁衍的象征,而男人们,他们的力量能够为此提供保护,后来男人们希望掌握一切,由此,父系文明便诞生了,男人们都想得到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地盘,于是战争便在他们的手中孕育了出来,兵刃相见已成常态,男人们通过伤害他人打成自己的目标,而女性则更加尊重生命,但是常年处于父系社会中,就导致女性的思想桎梏在了牢笼中,家庭杂务成了他们的常态,对生活的渴望远远弱于男性。

粗略地说,男性本能是死,而女性的本能是生,女性将生命传承了下去,她们创造出了生命,而男性摧毁了生命,对于国王来说,“创造生命”的价值远大与永生能力,血脉的传承才是最为伟大的“永生”。女王的价值观因为国王的一番话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得到了救赎,她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这一次作者借国王之口,批判了父系社会的弊端,也歌颂了女权主义。

画风

本书的画风别具一格,故事的结构十分宏大,背景的描绘十分细致,将古希腊元素完美的糅合在了故事中,国王的旅途像一层又一层光怪陆离的迷宫,绘画所用的颜色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从迷茫的灰绿色,到愤怒的红色,到恬淡的蓝色,国王的救赎之路,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画上了句号。

《不死之因 上》读后感(四):答案:我15岁那年……

♝在我正式提笔之前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忘记一切,就如同第二位闪电侠——巴里·艾伦的著名名言一般:“每一秒都是恩赐。”

但是接下来我所说的这一番话,你想忘就忘了吧。因为迟早有一天,你也要像我一样翻开这本书呢。

♝那么聊聊这本书吧!

这是本不可多得的书,我指着我那本《新课标 希腊神话选》起誓,你绝对要读一读。

毕竟你同我一般,皆是凡人。

但是这本书的主角就不是个凡人啊,不信你去看看书名——《不死之因》,你敢说他是个普通人?

他是个老不死的。还是个失了忆的老不死的。

这个老不死的来自极北之地,他曾是那里的王子,他有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每喝下或者吃下东西,都会吐个小石子出来。听起来挺像红楼梦的,不是吗?差不了多少,除了贾宝玉吐的东西,比这个老不死的值钱多了以外。

但是这家伙也有些比一般人更加奇特的地方——他活得久,听起来有点像日本人……但这不是基因问题,因为接下来我会说到的。

王子进而成为国王,接着娶妻生子,他的儿子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也就是说新的王子会死亡。

好了,这个不死之人的故事开始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亲人和子民都早已衰老,消逝。只有这个国王照旧活着下来。

一千年以后,他终于带着他对永生的疑惑,离开了他的王国,前往奥林匹斯山,他打算质问众神。

听起来挺无聊的,不是吗?在这个故事的过程,他遇到了各色的人物,或好或坏,或慧或痴,或人或妖,似神似仙。

但是依旧挺无聊的,不是吗?

♝我认真了哟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我们不该忘记一切,我也是在说老不死的,他就是我说的那个记忆力差的家伙。

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觉得自己会死吗?

人肯定会死了,不然怎么称之为人呢。所以这是个不是人的故事,我甚至敢打赌,写出这个故事的作者也不是人。因为它伤害了我一周的脑细胞。真真切切的伤害了我一周的脑细胞,更值得一说的是,下个周我就要考试了……

♝关于死亡,生命以及冰心的讨论

我觉得我读这本书根本就读不懂,我还没有丰富的见闻,衰老的身体,稍微有点儿数字的年龄,以及一个配得上这本书的保温杯。

不过管他呢,我就是要读。

然后我认输了,欧漫对于我来说基本上都读不懂,实际上在我这个年龄——任何一个正在接受应试教育的人,他们养成的阅读习惯(就是那种非要刨根问底的那种),在他的阅读时,无疑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正处于病痛之中,整个人就是迷迷糊糊的,当我刚刚读完这一本时,我的病却好了一半。善读之,可以医疾。莫过如此也。

当然,也正因为我处于病痛之中,所以我的第一遍读下来简直就是闹着玩儿的。

之后我就没管这两本书了,正巧这个周的语文课程和生命有关,又刚刚学完冰心的《谈生命》,整理书架时,又翻出这两本书,不自觉的便又翻了起来。甚之又生出了不少思考。

老不死的由于死不了,所以一直对生命没啥感觉——除了他老婆的死,但是他对于生命也只有一种感觉——恐惧和茫然

然后他就看开了,他开始自暴自弃。

紧接着,他便振作起来,他开始游历于世界,周游于各国。在他的旅程中,他也见识了一个各行各色的人:

猜谜的怪兽

远古的众神

喧闹的城邦

吟游的诗人

成长的英豪

伪善的众生

屠戮的祭典

独眼的巨人

仿佛更加无以名状了。但是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它既让你摸不着头脑,又让你时不时灵光乍现,它让你说不出一句话,又让你叽哩吧啦停不下来。

他就是这么古怪。

而上半本的故事,就在雅典娜让赫菲斯托斯打造金箭帮助老不死的杀死波塞冬之子独眼巨人吕斐摩斯之后,戛然而止。

此时,故事便在一片扑朔迷离中结束了。但是光看这上半本,就有着不少的东西,足以让你思考。因为这个带着传统的叙述长诗和希腊神话风格的漫画,在脱下了叙事长诗这个长袍和希腊神话这件短衣后,剩下的是对生命,记忆,自我以及其他新奇古怪的东西的无尽反思。

不朽的生命并不是什么好的东西,它会让你一步又一步的失去自己的记忆,最终让你成为另一个自己,那一刻你已经不是我了,那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活下去。

看完这本漫画之后,你和我仿佛有很多想说的,但是却说不出来,这就是一本好的漫画的魅力。你也不必将他们一一讲述出来,你需要的仅仅是岁月的沉淀,当你一步步走上旅程,当你一步步走进社会,等待和希望会告诉你最终的答案。

♝我15岁那年……

我15岁那年,因为病痛,在床榻上翻来覆去。紧接着我接到了个电话,便翻身下床去拿快递,那时候我第一次看见了《不死之因》这本书。我像闹着玩一般的读完了它……

……而现在,我也希望你读一读它……

《不死之因 上》读后感(五):存在纯属偶然,人生全无意义

关于永生 有关长生不老的话题本身倒是长盛不衰,大约会续存到智能生物/非生物的彻底灭绝为止。神话童话中的永生之人往往带有宗教意味,”反映了低生产力、平均寿命不高时期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差不多就是马斯洛前两层次需求的极致幻想吧。而已经实现前两层次的人,便会将永生从单纯的宗教层次升华到哲学层次。单纯如格列佛,在刚听说"斯特鲁德布鲁格"时,打了鸡血般对于长生不老进行了一番美妙畅想,而作者借当地人之口表明“我设想的那种生活方式是不合理的、不真实的,因为那必须以永远的青春、健康和精力为先决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渐渐发现,青春、健康和精力也无法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厌倦,以及情感上的需求。 这些年接触到的永生文学影视作品中,仅有«睡魔»里美国商人是个活不腻,永远野心勃勃,及时行乐的家伙。当然,他更像是资本的化身,逐利,享乐,实际,没有多余情感,并不会去深层次考虑我是谁、我存在、我赚钱的意义等问题,反倒会获得永久的活力与生命,尽管作为一个个体,他需要不断学习新语言、新技术、新法律、新的社交手法,和新的隐匿手段。 而«不死之因»的主人公,作为一位王子,一位国王,一位孤家寡人,尤其,一位渐渐成型的哲人,显然并不满足于"学习使我快乐,逐利让我充实"这类需求。他没有生理需求和安全上的需要,却有着强烈的情感、归属依赖,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眼看着父母,妻儿,臣民一个个化为泥土,只留下他一人伶仃千年,在苦思冥想自身存在的意义时,渐渐失落了有关自我,家人,国家的记忆,只保留着吃饭喝水时从嘴里蹦出来的小石子作为自己存在、生活过的证据。

关于记忆 看过一种理论,大意是说,能确认你就是你而不是别人,最重要的就是记忆。缺失了记忆,等于失去了过去、未来,当下也就失去了意义。寻找自我之旅,也是一段寻回记忆、历史、传承之旅。

所以我们的哲人国王踏上了奥林匹斯之旅。当然,他的主要目的是询问”为什么独独只我有着不朽的生命,从而一直感到寂寞空虚冷?“而向来善解人意,善送人头的希腊诸神安排(大雾)了一波boss来供他攻克。首先是斯芬克斯,为其讲述了一位“已经死去千年,被自己的人民所诅咒的国王”的官方历史,令他回忆起了国王,即他自己父亲的命运和(他眼中的)历史与价值,并且拾回了过去活着的部分意义——“能像他父亲一样生活和死亡,因为父亲在作为凡人的一生中成功地获得了幸福。”

推倒斯芬克斯后,放下了一颗可能代表“执念”、“存在、经历的象征”的小石子,哲人国王又祭拜了瑞亚女神(象征母亲?),看到了劳作的普通人并遵从第一反应赶紧溜了溜了,结果陷入自我厌弃中。这时,林神出现了,给他唱了一长段吟游诗,讲述了国王他本人这一千年的经历。赫菲斯托斯、波塞冬、阿芙洛狄忒、独眼巨人、雅典娜......伴随着叙述的展开,国王渐渐找回了被自己刻意遗忘的记忆,到达了奥林匹斯山,像诸神提出了盘桓已久的问题:“我一生下来就是长生不死的,我不明白这有什么意义,我想知道我为什么死不了......”

关于特例 据说老母鸡会把小鸡中杂毛的、残疾的啄死,侥幸没死的,也会受到鸡群的孤立排挤。这一特性在灵长类动物中表现得更加多样化。白化病猴子是被猴群遗弃还是得到特别宠爱,完全依赖运气。智人社会同样,只要你是特别的一个,多多少少总会遭到排挤,或是特别关注(可利用度)。哲人国王对于不死之因的执着探究,根本原因还在于其马斯洛后三层次的缺失和极度渴望吧。与妻子无法在生死问题上达成谅解,儿子因为他饱受困扰,不敢生育并最终自杀在他面前;许多城邦为了得到他和他的能力进行战争,还有疯子为了亲自验证不死能力存在与否而对他进行追杀。真正能让他产生顿悟,能理解他的只有统治皮拉城邦的倒霉女性,被神诅咒而无法生育的女王。“传承即永生”,他发现,“重要的不是一直活着,而是要创造生命,让生命延续!”然而这并不能解决他自己的不死问题。

关于意义 存在的意义需要自己去感悟,如同抑郁患者需要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 哲人国王的终极问题,雅典的神灵们也回答不了,事实上,奥林匹斯山上的一群只告诉他去找命运三女神,并在典型公务员办事模式下,解除了倒霉女王因为冒犯阿尔忒弥斯而遭受的诅咒。被掌管旅行的赫尔墨斯送至冥府入口后,经历千难万险,终于见到了命运三女神——而她们经过讨论,哲人国王的存在完全是个bug。”我们发现你没有生命线。所以我们没办法剪断你的生命。你的存在好像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哲人国王得知自己生命可能完全是由于官僚主义的错误导致,而自己与妻儿因此在精神上遭受的痛苦既不被公务员们在乎,也不会得到补偿,心灰意冷之际,命运三女神给出了建议,”也许,你不应该探寻‘为什么‘活着,而应该探寻’如何‘活着’。“

而试图想开的国王在幻境中与”引领我们向上“的永恒女性,他的王后, 自然法则女神阿德剌斯忒亚经过深层次谈话后,不得不豁然开朗,不再纠结于狭隘的生命意义,而是如同张爱玲《谈跳舞》中提及的萧伯纳《长生》中的未来人类,在经历了一切,厌倦了一切物质美之后,进化成了个”生存着的思想“,融入自然,成为自然,四大皆空。有意思的是, 阿德剌斯忒亚在哲学上的引申含义是“反馈”,即宇宙法则对出现的偏差作以纠正。 好吧,我们的小世界偏差得到了纠正,不死国王也得到了永恒的宁静,皆大欢喜,可喜可贺。

本书的插页,很是怀旧地用8-bit像素游戏示意图来概括出不死国王的寻因之路。虽然相信作者并没有这层意思,但我固执地认为,结合漫画中一个个具体的人物造型来看,如果一个普通人生活在一个缺乏细节的像素世界里,还是不要想方设法把周围细化成高清模式吧,水至清则无鱼,人总要学会妥协与自我安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