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3次时空穿梭之旅》读后感摘抄

《13次时空穿梭之旅》读后感摘抄

《13次时空穿梭之旅》是一本由[英] 科林·斯图尔特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读行者品牌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3次时空穿梭之旅》读后感(一):思想的太空旅行

不过时间的终点呢?不断向前流淌的时间会将我们带往何处?“热力学给出了一个清晰答案.”波特说,“如果宇宙包含了所有事物,那么宇宙之外就不存在了,整个宇宙都将遵循热力学定律.混乱度将会增长,而我们最终将达到热寂的状态,这是一种永恒的平衡.”此时此刻,恒星、行星、植物,还有人类,都只是一个个非常渺小的秩序之岛,存在于越发混乱的宇宙中.所谓的热寂,就是说宇宙最终会变得极度混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保持一瞬间的秩序—没有恒星,也没有生命.“不过,迄今为止没有人真的知道会是什么样.”

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那些唯有神学与古典哲学加持的古代思想家们仰望星空时,日复一日用肉眼观察、记录、思考,一代一代人沉淀下来的洞见和智识,变成我们能大致了解的宇宙常识。

《13次时空穿梭之旅》读后感(二):天文爱好入门之书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总是远远大于对海洋的兴趣,太空探索之睡,从遥远的人类之初便已开始,仰望星空总会给人类以太多的遐想。这本科林·斯图尔特的《13次时空穿梭之旅》真实地再现人类对时空的探索历史,妙趣横生却又充满乐趣与奋斗者的乐观精神。全书有大量最新的太空探索照片,这些照片任何一幅均可让人沉浸其中,展现出极为吸引人的魅力。

十三章的内容,介绍太阳、月亮、行量、陨石等等的知识,也有太空遨游的畅想与穿越时空的梦想,有来源于生活里的天文科学知识,有对未知宇宙的不懈探索,吸引人眼求的时光机,宇宙的起源,行星对人类的影响力、时间与空间的奥秘......这些终都回归于如何在太空中生存这一核心关键问题上。

人类的自我学习能力,钻研精神确实值得后人钦佩,心灵有多远,便能带领思想走到多远,也正应了先哲屈原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代代人们的智慧结晶,凝聚成这夜空里璀璨的光华之作。

这本《13次时空穿梭之旅》作者科林·斯图尔特,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成员,曾荣获欧洲天文学新闻奖二等奖,出版过《科学大问题》《为什么宇宙那么重要》等科普作品。他的作品深受天文爱好者的喜爱,无论是曾经在中学里学过的天文学知识还是当今顶尖科学前沿,在这本书里都有提及,是本不错的老少皆宜的天文入门书。

这里不仅有已经确定了的事实,还有更多为了验证这些真理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类科学家、天文爱好者的身影。从这些对天文知识充满兴趣与爱好的人身上,读者学到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孜孜不倦的求真求实精神,这些对于求学中的人来说犹为重要。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求索过程的成改得失,以及在这些探索过程中的付出更值得人们敬佩与反思。

生命只有一次,正是这些惨痛的教训,让后来者更加的谨慎,科学探索路程上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本书只是打开了一扇宇宙探索的小窗,而这个小窗的开启仅仅只是精彩的开端,对科学独一无二,如痴如狂又饶有兴味的人会沿着前人的道路开辟出更深邃的远景。

《13次时空穿梭之旅》读后感(三):宇宙,深邃又迷人的世界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月亮,从古至今就是中国人含蓄又隽永的情感象征。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那样高悬在夜空?每当月圆时,月亮上那模模糊糊的影子是不是真的就是嫦娥、吴刚和月兔?

就像牛顿忍不住会思考苹果为什么会往下落一样,站在地球上的人们总是会想:在这片茫茫宇宙中,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那一颗?迎着阳光,人们又会想说什么让这颗星球如此炽热又温暖?

关于这个太阳系的问题,从1881年的一场讲座中,就有了很多正确的答案。

我们知道一枚放大镜可以“汇聚”阳光,足够点燃一支火柴。但是鲍尔爵士却告诉我们,科学家用一码(0.91米)的棱镜做实验,钢材也会被太阳光束烤化。如果一只足球代表太阳,那地球会有多大?答案是一粒小口径子弹的尺寸正好合适。火卫一和火卫二的英文名字其实是《荷马史诗》里的两个人物,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战神Mars,也就是火星。他还讲到了水星、土星、木星,讲到发现天王星之后,通过计算轨道位置,逮出藏在背后的“海王星”。

这些当时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在如今大多已广为人知,但是想想他们在讲坛上高谈阔论时,我们还处在四处割地赔款的清王朝末期,一代文豪鲁迅,才刚刚诞生,迎接他的将是一个水深火热战火纷飞的中国。那时的中国,又有几个人能抬头望着这片夜空,思索这其中的奥秘,甚至亲眼看到土星腰上壮观的环呢?

整本书总共13个章节,从1881年直到2015年,总共13场精彩绝伦的圣诞讲座,如同一部纪录片,把演讲者们挥洒自如的演说和神奇有趣的实验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那些囿于时代限制产生的错误结论,也被括号里翔实的注解一一修正。对宇宙爱好者来说,这是一趟由易到难的旅程,因为其中的科技越来越先进,理论越来越贴近当今前沿。对科普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一场场讲座从演讲到现场实验的过程、嘉宾的履历甚至嘉宾与主办方之间联络的信件、讲座的节目表都穿插其中,立体而又真实。

《13次时空穿梭之旅》读后感(四):惊险刺激的探索之旅

能够让我一眼就相中,并放在首要阅读的书只有两类,一是历史,二是科普。看书是为了了解讯息,有了讯息就能够在未来积累更好的应对措施,这本书正是十分官方的科普类书籍。这本书是出自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书中的内容都来自圣诞讲座的内容节选,这是很有名的讲座。把讲座挪到纸面上是很有新意的一件事,这种做法显然获得了成功,书中都是关于宇宙间神奇的趣事。

一切的起源都来自宇宙,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与为什么来,那么在这本书中就能够找到科学的解释。天文学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却又离人们现实生活很远的学科,它不是科幻,而是专业人士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数据的计算而得来的准确信息。人们都喜欢看科幻小说,都觉得其中的画面很震撼,然而最震撼的却正是宇宙本身。没有什么是比宇宙还要神器的,宇宙并不浮夸,它就像是一张深不见底的黑暗巨口,你对它产生着恐惧与经纬的同时却还是要舍身冒险去探究未知,其实这就是宇宙的魅力。

天文学与物理学中的那些数据与曲线,就像是一幅幅艺术品一样,看似无规律,但是又各自存在着某种规律。宇宙是世界上最浩瀚的东西,它无穷无尽,也只有面对宇宙,人类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宇宙中充满着未知,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宇宙的未知也可以说是无限的。人类对于天文学的探究,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我们的未来更是与之息息相关,所以说千万不要觉得宇宙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对于这些奥秘的探索,必有要有专业的人士来带领,很多历史得来的理论,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推翻与再构建。那些为天文学做出贡献的伟大人物,还有他们的那些复杂的理论,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很多数据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虽然宇宙浩大,但是很多元素的比例却十分精确,如果差那么一点点,可能地球上连出现生命的可能都没有。

对于宇宙这个话题,它既是严肃的又是开放的,它的奥秘需要人类努力去探索,这样的震撼是没人能够拒绝得了的。这本书应该给孩子们阅读,让他们认识到天文学的伟大,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本书将过去的成果再现,我们则要去创造未来。

《13次时空穿梭之旅》读后感(五):仰望星空

我想大家幼年时都会有这么一个时刻——夜幕降临,仰望天空,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当我们开始接受宇宙,接受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其中一颗星辰,就会开始思考在某个星球上会不会也有像人类一样的生命体。于是人类开始幻想星际中有外星人与我们沟通,进而用有了探索宇宙的欲望。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从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到如今的空间站。因为宇宙越是浩瀚,越是显得人类的无知。

可以这么说,正是人类逐步的了解星空,了解了那些定律,那些理论结合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无疑对当前社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便捷。而这一切,恰恰是从探索星空开始的。

本书选择了13个关于星空的圣诞讲演,宇宙的探索似乎是永无止境的。从认识那些行星,到如何在太空中生存。似乎我们离已知越来越近,却仿佛是越来越远。这13次讲演,贯穿了我们已经探索出的成果,向普通民众讲述看似缥缈的知识点。但是又因为好奇心民众却更想知道那些知识,因此从上个世纪开始每一年的圣诞演讲都没有落下。随着探索不断的深入,民众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其中有些知识,越来越成为了基本的科学知识。

因为好奇远方的风景,我们探索世界。或许很多人觉得虚无于己无关,最近有个话题炒得很热:只有近两成大学生选择从事科学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逐渐变大,很多人遗忘了自己仰望星空探索星空的梦想,转而去了赚钱赚的多的行当。当你问到他曾经的梦,也许他的眼睛会闪烁出光芒,但也会逐渐消失。而这本书的13个演讲,除了带领我们穿梭时空,更多的,是让我们找回过去的梦。

你可曾记得,儿时你也仰望过星空,数着天上的星星,畅想过外面的世界。

这些儿时问爸爸妈妈的问题,你是否还记得?

与其说这是一本科学读物,倒不如说,带着人们回到过去的时间里,找到那颗充满求知欲的心。虽然不能人人成为天文学家,但也会引领人们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