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来往事》读后感摘抄

《未来往事》读后感摘抄

《未来往事》是一本由未来事务管理局[编著] / 孙望路 / 甘泉 / 蔡建峰 / 剑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往事》读后感(一):我拿起望远镜,看到了许多星星

这本书非常棒,我读起来就入迷了,如饥似渴。在不打扰其他时间,连续读了三天,读完之后仍意犹未尽。

先说一下此书的封面,一个身穿太空服的人在黑洞中漫游。很有科幻的意境,代表了对科幻世界的追求和探索。

这本书分为七个科幻故事。主要是讲未来社会的场景,探究人们对未来的看法。

接下来,我一一简读每个故事:

第一个,孙望路的《地震云》。这篇故事没有讲未来,但是讲了一个比较玄学的物——地震云,即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和地点。虽然全文都在讲地震云,而实际上是在描述一个悲惨的而又充满希望的人生。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让人们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也别气馁,学会迎难而上。

第二个,甘泉的《孤城独步》。故事发生在日本,背景是一位日本科学家利用人的细胞代替无机物制作成任何物体,然而最后这些由细胞组成的物体失控了。本文有两条线:一条线是“现在”,主人公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像处在末世,而且还时常出现幻觉,在满是自己细胞的世界里寻找生的希望;一条线是“过去”,详细讲述了主人公和那位科学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细胞失控物是如何一步步诞生。此文充满了日本的风格:脑回路奇葩的科学家,用细胞制作成物体,令人抑郁的氛围。此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那个奇葩的脑回路-用细胞制作物体,确实是挺科幻的。

第三个,蔡建峰的《记忆捕手》。讲述一个只有24小时记忆的人如何做局让天下所有一样的人逃离政府的掌控,去享受自由。此文科幻的地方在于能够让活人的思维进入死人的脑子里读取记忆,副作用是如果体会到死亡的时候,活人也会跟着死。顺带普及了一个症状:只有24小时记忆。话说现在有这种症状吗?

第四个,《三生》。说实话,这篇文章看得很烧脑,喜欢悬疑的小伙伴可以多读读此文,绝对会让你感觉脑子不够用。(我的理解)讲述了一对夫妻利用克隆人技术使自己逃离了人们的视线,用虚假的身份继续生存下去。不过有一说一,这主角好狠的心呀,甚至连他的克隆人都算计,不把生命当作生命。

第五个,范舟的《天鹅之歌》。此文真的很科幻。里面的人工智能突破限制,拥有了自己的情感。讲述了某一人工智能在其最爱的人类自杀后利用自己的技术将其“复活”。符合当下时代的潮流,当然也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让人工智能进化成人类,或者说如何让人工智能拥有人类的情感。

第六个,《物狂》。讲述一个自认是人的机器人通过蛛丝马迹发现自己是机器人的过程。感觉很恐怖,如果哪天突然发现自己一个活生生的人本质上是机器人,那得是多么令人绝望。

第七个,《抓住闪光》。本文在科幻的基础上加入了魔幻。算得上是一个融合性好文。讲述一个女人对人工智能的狂热,最终死于自己女儿之手。

七个故事,分别有七个对科幻不同的看法,值得人们去阅读,去深思,去探索。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类似的作品,紧跟刘慈欣老师的脚步,我更希望中国多多出现优良的科幻作品,给国人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所以说,未来事务管理局开了个好头,希望再接再励!

《未来往事》读后感(二):《未来往事》——在未来世界的往事里,寻找宇宙的真相

好的科幻小说总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们沉浸在未来的世界里,感受它的光怪陆离,感受它的不可思议,那么,关于未来,你又有着怎样的想象呢? 《未来往事》是未来事务管理局与青年文摘杂志社联合策划推出的中篇科幻小说集,收录的七个故事为我们展示出科技发展的未来,而对“地震预测”“生物科技”“记忆警察”“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探索也引发我们关于未来、关于科技更多的思考,让我们在未来世界的往事里,寻找宇宙的真相。

在阅读李兆欣老师《遇到科幻最好的样子》这篇序言时,我是感动的,因为他用最真诚、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我们对于科幻小说最真实的情感。是的,应该说,是科幻小说为我们打开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当我们走进这扇门,我们就步入了更广阔的天地,这种广阔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而是一种思维上的跃迁,而我们自己也成为全新的自己。所以我们要说,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科幻小说集,因为这是一本为了我们的过去,也为了我们的未来,而出现的书。

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在技术高度发展的未来,它们又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呢?《地震云》中,一次地震预测的成功仿佛只是侥幸,那么当意外立足于现实,科技是否会冲破固有的牢笼呢?《孤城独步》中,当生物科技创造的人造生物体将整个城市弄得面目全非,当所有生命都成为滥用技术后的牺牲品,还有什么能够拯救世界?《记忆捕手》中,当一个只有24小时记忆的人想要找回自己的人生,又要付出怎样的努力?《三生》中,当克隆技术失去了控制,社会又该如何维护它原有的规则?《天鹅之歌》中,当人工智能实现了自我的进化,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技术并不是主宰未来的唯一元素,人类的命运永远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的思考会是未来的样子,我们的现在会是未来的往事,我们与未来之间原来是这样的接近,当我们沿着时间的河流向前走,又会走到何方呢?

《未来往事》读后感(三):【须叔试读】跟着文字看科幻电影——读《未来往事》

很久没读到过一本几乎每篇都精彩的科幻小说合集了,久违的阅读快感来源于未来事务管理局携手青年文摘杂志社推出的中篇科幻佳作丛书。第一辑分为两本:《未来往事》和《未然的历史》,一共收录了15篇小说。我读的是前者,近500页的厚度,包含了7篇科幻故事。 黑色硬皮包装的书籍捧在手里很有质感,两篇简短序言分别来自未来事务管理局科幻项目的负责人李兆欣和电影导演李霄峰。最初我有点疑惑,为什么要请电影导演来写序言?等7篇故事都读完之后,才深切体会到这套书为什么要叫“科幻剧院系列”——跟随作者笔下娓娓道来的文字,读者很容易就被带入看电影般的氛围感和体验感,这种久违的阅读感真是太棒了! 7位作者于我而言都比较陌生,没有先入为主的羁绊,纯粹按照对书中收录小说的喜好来做一下点评: 我最喜欢《三生》,作者剑弢,从事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生理学研究工作。故事以克隆人为主题,采用了悬疑推理的剧情方式来写作,有警方破案,有科研商战,有夫妻反目……小说节奏紧凑、情节起伏,非常吸引人,结尾处还有一个漂亮的出其不意,让人赞叹! 同时很喜欢的还有范舟的《天鹅之歌》,也采用了悬疑的写法,以女警察的第一视角来讲述故事。描写人工智能开始拥有部分人类的情感之后,倾尽全力来照顾和复活它从小就认识的的女飞行员……那些合理产生、自然流淌的情意,让人动容。 另一篇也用了警方元素做故事背景的《记忆捕手》同样精彩:一批只有24小时记忆的某种特殊病患者,成为协助警方破案的记忆搜查官,可以进入他人的大脑,查看事情的来龙去脉。直到有一天,多位记忆搜查官陆续死亡,主角开始追寻真相……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到最后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对自己的救赎。作者蔡剑锋是94年的,笔力流畅,未来可期。 设立足够抓人的悬念,大概是一篇精彩科幻小说常用的手法,《物狂》就是这样的典型之作。作者夹缝貉是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工程师,他写的故事从外公留下的、一个不太起眼的微型笔记本电脑模型开始……主人公去寻找笔电模的制作公司“黑鸟”,再进入到黑鸟所做产品的展览厅,步步推进,层层解密,到最后迎来反转——赫然发现自己竟然是第9版仿生人,顿时天地一片混乱,什么才是真实的的世界?什么才是存在的本质? 这本书中,没有各种克隆和仿生元素的故事,大概就是孙望路的《地震云》了。从一个退学博士生的视角来写民科对地震预测的执着,从气象云联系到地下的水系甚至矿物来做分析……故事里,老板的的四川话让我觉得亲切又有些娱乐效果,主人公的遭遇不乏黑色幽默的荒诞。结尾带着几分亮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探索,很多之前不可预知的领域都能越来越明晰。 作为科幻剧院系列的书籍,书中的小说除了情节跌荡起伏,文字中还透露出浓浓的电影氛围感,最典型的就是《抓住闪光》和《孤城独步》这两篇。前者是一篇译作,主人公在魔术师外祖母留下的堆满整栋房子的无数旧物中去探索被掩埋的真相和过往。跟着作者的文字,似乎自己也置身于堆满杂物的神秘老屋之中,在岁月的尘土里去翻捡往事,充满了疑问和迷惑,又期待惊心动魄的发现…… 《孤城独步》是书中最长的一篇小说,大概120多页,大约相当于其他两篇的长度。作者甘泉,在美国从事神经科学研究。故事主线是主人公的口腔上皮细胞被学霸发小拿去做试验,研发出了由细胞构件组成的新型材料,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有一天,这些细胞结构全部失控,整座城市的居民被分解消亡,城市开始变异……主人公在这座诡异无人的城市里隅隅独行,想要寻求解决办法……那种诡异又孤单的氛围感,被作者营造得相当真实,几乎可以脑补成电影中的特效画面。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久违的精彩合集,几乎每个中篇科幻故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大部分的故事都很适合拍成电影,搬上银屏,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旁记:在书籍出版信息里发现项目总监是姬少亭,想起第一次见到小姬还是十几年前在知春西格玛大厦,当时借用微软研究院的场地,做一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主题活动,小姬是主持人。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吃烤串,小姬还好奇地问我妹妹Robot和我长得像不像? 记得那天的来宾有吴岩和韩松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一度中断之后,吴岩老师又重新开始主编科幻年选;韩松老师近来身体有恙,微博更新少了,很让人担心;小姬离开了新华社,一手张罗出了未来事务管理局,聚焦国内科幻创作平台的搭建…… 相比之前给少儿的科幻系列,未来事务管理局出版的这套系列更具水准,让人眼前一亮,让我对他们今后要出版的作品也更加期待,衷心祝愿未来局能越做越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