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秋灯琐忆》经典读后感有感

《秋灯琐忆》经典读后感有感

《秋灯琐忆》是一本由(清)蒋坦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灯琐忆》读后感(一):译注者勘误

第102页注释小字,最后三行,“挂裈”典注释有误。当时因受诗的上联影响,脑海里萦绕的都是与夫妻贫贱时之情有关的典故,居然忘记了“挂裈”这样常典的正确出处,很惭愧。

特此修正——

挂裈(短裤,一说围裙)出自《世说新语·任诞》——阮咸和他的叔叔阮籍都住在道路南边,其他的阮氏族人住在道路北边,“北阮”都很富,“南阮”却很穷,当时的七月七日有晾衣习俗,“北阮”搬出的都是绫罗锦绣,阮咸则用竹竿挂着粗布做的裈,晒在庭院里。

加印版本自当据此修正。译文不具体解释诗句而径引之,故译文无需修订。

译注者:朱隐山

《秋灯琐忆》读后感(二):非复吴下阿蒙

“即使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

明日为如来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

《世界秩序》里说中国对佛教的接纳非常本土化,加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元素,看到封面上这句话我就觉得了。

它读起来很好听。而且人类本身就对永远性有与身俱来的向往。

跟《浮生六记》一起被提起一点毛病没有。阿芸和秋芙我没分出个区别,感觉看了两遍我娶了两个。可能阿芸胆子更大一些,更机灵些。

“秋芙诗作里常见的毛病完全找不到了,我不禁说她是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

说实话看到这句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觉得『古代两性关系也不是全糟粕嘛。』然后回想起来他们家很富。很富。结果还是归结到生产力的问题,我很是惆怅。

跟《浮生》比这里面“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意味更浓吧。

『剪灯相见,方知颊上双涡,非复旧时丰满矣。』

这句白话更温柔。

《秋灯琐忆》读后感(三):是谁多事种芭蕉?

秋芙,秋芙,再穿一次那件绘满绿萼梅的衣服,可好?

读蒋坦的《秋灯琐忆》,先是被推荐的那句“花开之日,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明日为如来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一下击中。再细细品读,那般闲趣、诗意的夫妻生活,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有时候担心这是某种假象。正如译者朱隐山在前言中所言的,“现实生活里种种的不和谐,在回忆中都被过滤掉了,只有美好的部分被留了下来”。但他们天性中的浪漫情怀,把生活过成诗,却不得不让人向往与羡慕。哪怕只是一场梦, 十年如一梦,也愿意跟随作者的回忆钻进这场梦里。

秋芙喜欢画牡丹。秋芙爱好围棋。秋芙喜欢洁净。秋芙诗情了得。秋芙向来不擅长书法。秋芙向来不擅长填词。秋芙的琴技,大半由夫君传授。秋芙,秋芙,那个把蜀葵叶子捣烂成汁,将云母矿石磨粉掺入,制成银光闪闪的蔚绿之色的女人;那个亲手种下芭蕉,叶子盖过附近房帘和帷幕的女人。如此惹人怜爱,又叫人如何不爱呢?

《秋灯琐忆》读后感(四):相得,未益彰

清朝末年文人蒋坦所著的回忆文集,记录了他与妻子关瑛生活中的一些片段。

从这些片段中,可以看到二人琴瑟和鸣,珠联璧合,真如一对神仙眷侣。蒋坦是富家子弟,自己没有功名事业,家计靠父亲接济。他终日与友人饮酒畅游,赋诗为乐。他年少时与表妹关瑛定亲,成年后成婚。关瑛是一位才女,书后附了夫妇二人的诗词作品,可以看出她的才华不输蒋坦。她能够在诗文、美学上与丈夫交流、探讨,获得精神上的共鸣。这是蒋坦爱她、敬她,在她死后还撰文怀念她的原因。

很难不拿这本书与名气更大的《浮生六记》做比较。两本书都是文人记录夫妻生活的回忆录,也都是夫妻和谐,充满情趣。《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被人批评说家中生活贫苦,却仍然事不关己,每日只知玩乐,太没担当。蒋坦也有同样的问题。而且回忆录中透露他与关瑛曾有重大感情危机,译者考据出可能与蒋坦移情别恋有关。

关瑛也罢,沈复的妻子陈芸也罢,生活未必不幸福,但可能并没有她们丈夫笔下那样美满。人总是忍不住粉饰自身的缺点,旧文人更是如此。他们欣赏妻子的角度终归脱不了三纲五常的尺度,看重的是她为家庭、为自己付出多少。与传统社会的大多数夫妻相比,蒋坦与关瑛,沈复与陈芸这两对夫妇或许颇为相得,但并未益彰。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秋灯琐忆》读后感(五):《秋灯琐忆》

杏花微雨,乍暖还寒的时节里,读《秋灯琐忆》是再合适不过了。《秋灯琐忆》、《浮生六记》都是丈夫描写与夫人之间的日常琐事,游山玩水,花前月下,夫妻情深等。第一次读浮时,也觉得沈复与芸娘之间的日子过得是如此的浪漫,可是再次阅读,却觉得芸娘是薄命,为了沈复牺牲太多。相比《秋灯琐忆》里的关锳和蒋坦,后者似乎更打动人心一些。不过芸娘与关锳,都是读起来让人觉得非常喜爱的女子。相比蒋坦的诗文,关锳的诗文似乎更胜一筹,而且很多见解都比较新鲜,显示了她独立的人格特征。有时候想,如果关锳与蒋坦要是生活在现代,该是如何的生活方式。蒋坦在与关锳成婚之后,一直靠父亲的接济度日,他和关锳都很喜欢结交友人,后来日子稍显拮据,一次饮酒过程中,关锳脱玉钏换酒,可见其对丈夫的心意。蒋坦亲自为关锳制梅花画衣。而且夫妻之间一起游历城中,时时处在一起,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就能通彼此心意。在关锳香消玉殒之后,蒋坦所做的悼亡诗,读来觉的字字泣血。如果不是有很深的思念,将所思所想付诸诗文,又怎能相隔一百多年来,依然流传,为人们所喜爱呢?有人生来要建功立业,就有的人是要来品味生活的。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倒是觉得蒋坦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的。只可惜,生活与命运却总是不尽人意。关锳去世后,蒋坦的生活更是贫困潦倒,又遇战乱分起,环境巨变。“同治元年壬戌(1862),四十岁。被困杭城二月有余,因厨绝炊烟,全家骨肉,相继僵毙,是冬城再破,而君亦以冻饿而死矣,年约四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