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外星生命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外星生命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外星生命简史》是一本由(美)罗恩·米勒 Ron Miller著作,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9.00,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外星生命简史》精选点评:

●总的来说,是很愉悦的阅读体验。但一是涉及外星人的最前沿内容不够新(书中提到的最近作品年限是2013年),二是配图和文字的对应还存在不少问题,三是校对细节上有瑕疵(比如habitable zone被同时翻译成宜居带和适居带,同一本书的译名前后不一致等),所以只能给四星了。

●满足我对外星生命的探索欲!

●生命要比我们想象的顽强的多,它的种子可以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环境合适的时候就开始生长。这说明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有神明的存在。

●不错的画册,外星人在地球人眼里的发展史

●了解了很多过去的外星人文化,实际上当时很多外星人目击记录都是文化氛围的产物,所以这本书后半部对外星人的描述也更倾向于文化研究范畴,亚文化史一类。

●因为《裸眼观星》追的这本书,让我对外太空对好奇心又加重了几分,地外生命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真的来过地球吗?那么多的艺术家、导演、物理学家等等都被宇宙外星人深深吸引着,有一种好像外星人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感觉。

●想到写这个

●也许是这个话题真是没多少可以聊的,全书水分极大。

●对我这个天文零基础非常有用

●哈哈哈哈哈!刚在星之所在微博下面中了这本书,人生第一次微博中奖,来分享一下难得的欧气和喜悦!

《外星生命简史》读后感(一):你,是外星人吗?

一部外星生命探索集大成之作。 作者主要从科学、文学、电影几大方面讲述了外星生命的发展历程。 在太阳系其他行星被发现之后,地球之外的生命就成为文学家笔下的话题,他们根据已知的行星条件想象出外星人的模样。在19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外星人几乎都是类人的存在。 直到最近几十年,科学界对于太阳系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仍持否认态度。近年来,随着外星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一度认识到,那些看似恶劣的条件下仍旧能产生生命。比如木卫二冰壳下的深海,缺失的太阳能却能由木星潮汐产生的热能来弥补,这就使生命的存在成为可能。 在电影界,外星人一直经久不衰的主题。囿于想象力和成本,影片中的外星人以类人外星人为主,随着CGI出现,大量表现异形外星人的电影得以出现。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第三类接触》,它奠定了外星人形象基础,使灰外星人成为现代外星人模板。 作者对于UFO也有阐述,他指出众多UFO目击事件和月球、火星上的人为构造,都可以用空想性错视解释。 外星人的存在仍然没有得到证实。历史上众多外星人接触事件或人为构建,在作者看来,只是外星人拥泵们的一厢情愿。 尽管如此,作者仍然在篇末积极探讨了“第一次接触”的可能情形。和平还是毁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合上封面,有一句话十分引人注目:“我们,曾经是外星人吗?”这个观点来源于胚种论,意旨生命的“种子”——有机分子散布于宇宙间。既然生命可以在宇宙四处生根发芽,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也是外星人吗?

《外星生命简史》读后感(二):人类400年外星生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未读·探索家新书《外星生命简史》上市

自人类探索宇宙以来,有关“地外生命”的话题总是让我们兴奋和紧张。除了人类已经触及到的那5%的宇宙,剩下那未知的95%世界,到底是否存在着生命呢?

人类对“地外生命”有诸多想象。从民间传说到文艺作品,外星人都是其中经久不衰的流行主题。

图片来源:《外星生命简史》

这些奇闻逸事和科幻作品刺激着我们的好奇神经,吊着我们的兴趣,却始终无法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求知欲。

外星人的形象在我们的想象里,神乎其神,可是你对外星人的了解有多少呢?

我们对外星人形象的想象是否是基于科学的推理?

我们在宇宙中真的是孑然一身的吗?

为什么在400年的地外探索中,我们仍未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

其实,科学事实比科幻作品更迷人。这些科学事实是数以万计的科幻作家的灵感来源。科幻作品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而专业科学研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十分深奥和枯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权威而全面的途径去了解地外生命。

雨果奖获奖作家、太空艺术界权威罗恩·米勒改变了这一困境,打破普通读者和地外文明之间的疆界,创作了一本外星生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外星生命简史:人类400年地外生命探索与想象全记录》。

在本书中,他广泛采用了当时的民间传说和科学研究成果,结合科学的观点梳理了人类,梳理了自人类开始怀疑自己的宇宙中心地位之后400年的地外生命探索之旅。

未读·探索家出品《外星生命简史》

如果你有着翻开这本书的欲望,那么你就同罗恩以及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在一个观点上达成了共识:我们并非唯一具有精神生活或某种逻辑和对话能力的存在。

400年来我们不仅在时间上面向未来,在空间上也向外探求,寻找着不同的面孔和声音。

这种对接触的渴望,可能根植于我们乐于群居的猿类天性中,但在这一崭新的既自以为是又心存向往的社会形态下,渴望的程度又大为提升。

在本书《外星生命简史》(Aliens:PastPresentFuture)中,罗恩·米勒引领我们踏上了一场关于外星生命的探究之旅,展示了外星生命的概念在几个世纪以来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这是一场好奇心和审美力的盛宴。也许你可以从帷幕之外或自身面临的玻璃天花板上方,可能存在着的各种奇谈怪论中获得启发。要知道,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实际情况也许会比揣测的更为离奇。

世界科幻大师、NASA高级顾问大卫•布林、SETI(地外文明搜寻计划)资深成员约翰·艾略特为本书作序推荐。

本书采用精装大开本,全彩图文。200余幅高清插图,给你真正的视觉飨宴。从几个世纪前的版画、漫画、书刊、电影海报、UFO照片,到当今太空艺术佳作,是太空探索爱好者、科幻迷典藏之书。

作者简介:

罗恩·米勒雨果奖得主,曾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爱因斯坦天文馆艺术总监。太空美术家、科幻作家。国际宇航科学院成员,国际天文艺术家协会理事。

米勒曾出版过50多本天文以及科学主题著作,包括《伟大旅程》(The Grand Tour,售出超25万册),以及《星河之间》(In the Stream of Stars)《太空美术简史》(The Art of Space)《带我去太空》(Spaceships)等。插画曾发表于《科学美国人》《天文学》《焦点》《新发现》等杂志。

米勒还曾参与过电影摄制和太空主题邮票的设计,其中一枚邮票随着“新视野号”掠过了冥王星。

内页展示:自人类探索宇宙以来,有关“地外生命”的话题总是让我们兴奋和紧张。除了人类已经触及到的那5%的宇宙,剩下那未知的95%世界,到底是否存在着生命呢?

人类对“地外生命”有诸多想象。从民间传说到文艺作品,外星人都是其中经久不衰的流行主题。

图片来源:《外星生命简史》

这些奇闻逸事和科幻作品刺激着我们的好奇神经,吊着我们的兴趣,却始终无法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求知欲。

外星人的形象在我们的想象里,神乎其神,可是你对外星人的了解有多少呢?

我们对外星人形象的想象是否是基于科学的推理?

我们在宇宙中真的是孑然一身的吗?

为什么在400年的地外探索中,我们仍未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

其实,科学事实比科幻作品更迷人。这些科学事实是数以万计的科幻作家的灵感来源。科幻作品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而专业科学研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十分深奥和枯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权威而全面的途径去了解地外生命。

雨果奖获奖作家、太空艺术界权威罗恩·米勒改变了这一困境,打破普通读者和地外文明之间的疆界,创作了一本外星生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外星生命简史:人类400年地外生命探索与想象全记录》。

在本书中,他广泛采用了当时的民间传说和科学研究成果,结合科学的观点梳理了人类,梳理了自人类开始怀疑自己的宇宙中心地位之后400年的地外生命探索之旅。

未读·探索家出品《外星生命简史》

如果你有着翻开这本书的欲望,那么你就同罗恩以及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在一个观点上达成了共识:我们并非唯一具有精神生活或某种逻辑和对话能力的存在。

400年来我们不仅在时间上面向未来,在空间上也向外探求,寻找着不同的面孔和声音。

这种对接触的渴望,可能根植于我们乐于群居的猿类天性中,但在这一崭新的既自以为是又心存向往的社会形态下,渴望的程度又大为提升。

在本书《外星生命简史》(Aliens:PastPresentFuture)中,罗恩·米勒引领我们踏上了一场关于外星生命的探究之旅,展示了外星生命的概念在几个世纪以来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这是一场好奇心和审美力的盛宴。也许你可以从帷幕之外或自身面临的玻璃天花板上方,可能存在着的各种奇谈怪论中获得启发。要知道,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实际情况也许会比揣测的更为离奇。

世界科幻大师、NASA高级顾问大卫•布林、SETI(地外文明搜寻计划)资深成员约翰·艾略特为本书作序推荐。

本书采用精装大开本,全彩图文。200余幅高清插图,给你真正的视觉飨宴。从几个世纪前的版画、漫画、书刊、电影海报、UFO照片,到当今太空艺术佳作,是太空探索爱好者、科幻迷典藏之书。

作者简介:

罗恩·米勒雨果奖得主,曾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爱因斯坦天文馆艺术总监。太空美术家、科幻作家。国际宇航科学院成员,国际天文艺术家协会理事。

米勒曾出版过50多本天文以及科学主题著作,包括《伟大旅程》(The Grand Tour,售出超25万册),以及《星河之间》(In the Stream of Stars)《太空美术简史》(The Art of Space)《带我去太空》(Spaceships)等。插画曾发表于《科学美国人》《天文学》《焦点》《新发现》等杂志。

米勒还曾参与过电影摄制和太空主题邮票的设计,其中一枚邮票随着“新视野号”掠过了冥王星。

内页展示:

《外星生命简史》读后感(三):我们为什么痴迷于外星生命?

……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时,想象力也许是我们所拥有的惟一优势。——刘慈欣在获得2018年美国“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时的感言

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吗?人类可能来自远古的星星吗?宇宙别处会有生命吗?这样的问题一直以来承载着人类对于自身起源的无尽质询,萦绕至今。从远古时期的壁画,古代创世故事和英雄史诗,到精妙恢弘的现代科幻作品,“高于人类的存在”始终都是幻想叙事的一大母题,也是促使人类探索宇宙的动力源泉。

电影大师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50年来从未被超越

2018年的地球,日新月异的科技刷新着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当周遭事物变得越来越像科幻小说,相信很多人会投向现代“先知”——科学家和科幻作者,从他们对未来的畅想和描绘中寻找答案。历史上不乏科学幻想成为现实的案例,但遗憾的是,无论幻想如何美妙、技术如何发展,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外星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

人类历史进行到2018年,注定又要与宇宙发生神秘的联系。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震动了科学界,也牵动了全世界。霍金生前对外星生命有不少惊人的预言,他不仅预言了外星人的必然存在,还认为人类很快也将移民外星,其中一些预言更是与科幻小说《三体》不谋而合。

《三体》作者刘慈欣

而正是在50年前,一部影史上堪称空前绝后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上映,影片描绘的正是太空构架下的人类起源故事。距今10年前的2008年3月19日,则是《2001》原著作者、科幻巨擘亚瑟·克拉克爵士逝世的日子,这个日期与霍金忌辰仅几天之隔。不久之前的2018年11月12日,缔造了《2001》人工智能哈尔9000的配音演员道格拉斯·瑞恩逝世。除此之外,2018年11月20日还是国际空间站升空20周年纪念日。这一连串的事件,再一次激荡起人们对于神秘太空和外星生命的无限遐想。

《2001:太空漫游》电影剧照

我们为何如此痴迷于太空和外星生命?有关人类对外星人的种种恐惧、狂热和探索的历程,被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恩·米勒(Ron Miller)写进了自己的著作《外星生命简史》(Aliens: Past Present Future)当中,米勒试图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客观视角来看待我们心目中的外星生命。

幽浮、麦田怪圈、喷火战机、幽灵火箭、月球背面、灰外星人、神秘外星讯息……我们无法破译天外来客的神秘,便把想象诉诸各种理论。这些概念究竟是如何影响人类认知的呢,罗恩·米勒在他的书中一一做出了解答。

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外星情结。对于外星人造访,来自民众的描述层出不穷,但始终跳脱不出时代的既定想象。在过去数十年间,数十起外星人造访事件呈指数级发酵,最终演变为成熟的UFO神话体系,也为神话传播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1947 年,美国陆军派遣的调查人员在调查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附近发生的“飞碟”坠毁事件时,发现它只是一个用来探测苏联核试验的气球残骸。

著名的“罗斯威尔事件”发生30多年后,人们串联起一系列看似无关的事件,发掘出往事的模糊真相。例如,有目击者称,他看到一个大脑袋外星人走进了空军基地医院。他说的有一半是实情:1959年,一名军官被气球吊舱击中了头部,头脸肿胀到沙滩球大小,但他仍然自己走进了医疗中心。另一位目击者报告,他目睹了三具熏得漆黑并遭到破坏的小型尸骸被执行了尸检;这也与三名飞行员在罗斯威尔附近坠毁,并在当地尸检的情况一致。

不仅如此,人们对外星人的描述还分化为阴阳两极。在不少“接触者”文化中,人们声称自己接触到的外星使者形似人类、相貌俊美,他们来自理想的乌托邦,那里没有战争、饥饿和疾病,而他们超乎一切的动机就是为了不让人类自取灭亡;同时,却有神秘黑衣人试图阻止这一切发生。而“被绑架者”的运气则差多了,他们声称自己惨遭外星人监视和绑架,被他们施以医学实验,被随意消除或植入记忆,甚至被迫怀孕……这些绑架事件让灰外星人变得臭名昭著。

但谁会喜欢扫兴的人呢?试图证明UFO神话的书籍、电影和纪录片,总是比质疑它们的作品畅销很多。有关20世纪的UFO热,卡尔·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反问道:“除了集体错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真实的可能性吗?”

《2001:太空漫游》电影剧照

与此同时,真正的太空文化催生了无数宏伟的科学想象,科幻作家和电影大师构建的宇宙智慧生命和高维宇宙空间,已经远远超越了民间的UFO热潮,深刻地回应了人类对于智慧生命起源的质询。在11月8日斩获“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的刘慈欣,就在自己的获奖致辞中写到:

《2001:太空漫游》原著作者亚瑟·克拉克爵士

同亚瑟·克拉克、库布里克和刘慈欣这样的先行者一样,《外星生命简史》的作者罗恩·米勒也与这样的宇宙观一脉相承。他曾说过,银河系只是浩渺宇宙中数以十亿计的星系之一,我们应当承认宇宙存在的无限可能,而想象力就是最好的载体。

作者:罗恩·米勒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探索家 出版年: 2018-10-30 页数: 228

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盛宴,外星主题集大成之作,太空美术界权威、雨果奖得主精彩梳理,解密科学/科幻/流行文化中的外星生命,400年时间跨度,240多幅珍贵照片和精美插图,精装大开本,视觉飨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