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1000字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1000字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是一本由(美) 奥利维娅•福克斯•卡巴恩(Olivia Fox Caba著作,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精选点评:

●完全不推荐任何人阅读,只会浪费你的时间。

●很喜欢后半部分,帮我理清了很多束缚想象力的行为、情绪和态度。最后一章强调了初心和善良在创意过程中的作用,想起《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过段时间两本都要再看一遍,一起服用或许效果更佳。

●创意不是不可捉摸的,创意是有迹可寻,是可以练习,可以捕获的

●很蒂姆菲丽希的写法

●这是一本看到书名会让人疑虑,但是拿到手却又放不下的书。 疑虑的原因是:怎么又来了一个思考法。关于某某思考法的书实在是太多了。这是不是又是一本故弄玄虚的书呢。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 这本书虽然叫思考法,但实际上,它写的是怎样突破我们固有的思考模式。 那么,怎样突破呢,书中提供了详尽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蝴蝶思考法。 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思维固化,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浑然不觉。突破思维固化是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必须要走的路。 诚意推荐蝴蝶思考法。每个渴望终身成长的人都应该人手一本。它会让我们随时刷新自己。

●人类天生就会创造蝴蝶,只是我们要学会织网捕捉它

●好书!

●很棒 实践起来

●创意最大的天敌是恐惧感。灵感时常是在放松的情况下产生的。 如果精神常处于过度紧张状态,灵感就难以被激活。当你因为害怕我是不断退缩的时候也不敢尝试心中的想法。 为了拥有灵感,你需要尝试不断放松,坚持想着某样事物。心中有使命感,关注他人,感知生活是突破灵感的三大法宝。 多尝试走不寻常的路,选择不寻常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态,尝试调动多维感知,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宽。

●产生新联想的7个高效工具和改变自我印象这几个部分比较有启发意义,值得一读。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一):我认为书籍设计有问题哦

书内容还是挺好的,学到了一些方法。但是这本书的设计会不会太像一本励志鸡汤文的感觉了,封面还好,书里面纸质和细节有点廉价,像盗版。如果不是老师推荐的话真的是不会细看内容的,因为书籍设计影响内容观感,是不是有点拉垮。

目录啊,页眉啊这些,真的很像励志鸡汤书籍。。。。。。。。。。。。。。。。。。。。。。。。。。。。。。。。。。。。。。。。。。。。。。。。。。。。。。。。。。

个人见解,如不合适,立删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二):个人心得

英文书名叫做《The Net and the Butterfly: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Breakthrough Thinking》。本书是斯坦福大学的混混。

所谓的breakthrough突破,想一下爱因斯坦的那个晚上的故事就知道了,那就叫突破。本书作者想要的好事就是:触发自己的突破性灵感,进而给出了若干充分条件,即给出了若干方法。由于灵感飘忽不定,所以作者将其比作butterfly,但是为了抓住它,就织出一张net,用net就可以更容易捕捉到butterfly,这就是本书的名字“蝴蝶思考术”的由来。

这种“灵光一现”其实是一个长期过程后的必然结果。因此从中可以看出本书的逻辑其实是:要想“灵光一现”,只要经过何种长期过程呢?换言之,就是“灵光一现”之充分条件是啥呀?即只要满足某种条件,灵光一现是自然出现的现象。

接下来第二部分作者又反向考虑了一件自己不想要的坏事:灵感受阻。要想灵感不受阻,必须拔掉三颗钉子——恐惧+失败+不确定性。恐惧足以阻碍灵感;失败足以阻碍灵感;不确定性足以阻碍灵感。要想灵感不受阻,必须拔掉恐惧;必须拔掉失败;必须拔掉不确定性。换言之,作者研究了坏事的充分条件。那么要想没有坏事,必须去掉这些条件。因为任意一个条件没有去除,都会必然导致坏事出现,而这是事与愿违的。

本书关键词:

breakthrough thinking、创意、灵感、灵光一现、顿悟、突破、神经可塑性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三):“蝴蝶思考术”只是个引你上钩的、好听的饵

一碗性价比太低的鸡汤。如果不是书中的有些例子还算有趣,我只会给一星。

我会向你推荐这本书,如果:

我判断这本书是成功学鸡汤,是因为在本书的第二页,就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然而事实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突破性灵感。

然而的然而这真的是事实?还是说作者给我们画的大饼,天真地希望以”然而事实是“作为开头,它就真的能成为事实了?一如这本书里所有的结果都没有过程,所有的前提都缺乏支持,所有的分类都凭感觉。

在不同的成功学书籍中,这碗鸡汤尝起来可能是这样的:

鸡汤的特点:

至于这本书的制作:

全书228页,厚度不超过一枚五毛硬币。封面又软又薄,不建议用来垫方便面碗。零售价69.9元,同样的价格请去隔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你可以买到一本400多页、硬壳精装的人物传记《天才的编辑》,豆瓣评分9.1。

好走不送。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四):见仁见智一本术法书

这本书又是湛庐的商业丛书系列。

我曾经一度迷恋湛庐,买了不少他们的书。简而言之,湛庐就是纸张和装帧确实质量OK。有一种奇特的魅力。这本创意天才也是一本优秀的简装书,封面的设计大胆又具有那一时期湛庐的风格,设计风格一时间说不好该怎么算,大概就是大字报的后现代版。

内容其实,我是在反复整理笔记的时候,才又重新认识了这本书。不算特别正面的重新认识。

实际上整体而言,书里面对灵感进行了看似比较系统的分类,又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之上,将引发/触发灵感的种种手段,以及实践灵感的种种障碍一一列举了一番。

从突破性灵感的四种分类:尤里卡突破、隐喻突破、直觉突破,到最后的“大boss”范式突破。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突破应用技能,其中尤里卡突破是简单直接得到问题答案的突破技法,隐喻则是需要通过梦境以及其他类比手段去破解,直觉型是一种内心的确定感但往往说不出来原因,范式突破则是得到了一些足以改变世界的规律洞察,往往需要配合长期系统性的工作去呈现出来自己的洞见。比如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者们论即为范式突破的典型案例。

总而言之,对于这种分类和命名,我只有两个字的评价:鬼扯。或者多一点,三个字,就硬分?!还送两个标点符号。

不过本书诚恳的地方在于,其实它在最开始就已经把突破性灵感产生的核心知识先抛出来了。后面的一系列操作都是经验之谈的种种总结性的叙事设计、练习设计等。

书里面的确介绍得很清楚,产生突破性灵感的要素我总结下来:首先需要提问,然后思考,然后放下思考,解答灵感、应用灵感。这几个过程每个过程都会有正面促进的元素和负面阻碍的元素,作者们是整体归纳总结分为了促进灵感产生的办法大章和阻碍大章。(这也是为什么我重新梳理结构的时候发觉,分类出来几种突破性灵感的操作虽然博人眼球,能够快速引起兴趣、制造安全感,但是对理解整个概念上,实际上是将读者带离了问题的实质的。)

包括插播一下书里面认为的灵感产生的脑科学的原理:大脑的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执行网络需要收集问题、提出问题、收集素材,给到文中提到的“脑海中的天才休息室”,然后通过进入默认模式网络(散步、洗衣、洗澡等不需要脑力劳动的行为)等待天才休息室里的天才们把问题的答案解答出来送到前台。所以这也是很多沐浴时间产生的灵光一现的想法的来源。

后面其实就是一整本书都在讲很多产生灵感的技巧,包括怎么利用睡前、恍惚状态等等。第二部分是讲产生灵感的阻碍,实际上产生灵感的阻碍和实现灵感的阻碍是同样的构成因素,简言之就是一些心理障碍,包括恐惧、失败感、未知。

最后提示了一下,人类灵感源源不断的来源是奉献感和一些宏大叙事,真正关心世界和他人。书里面没有很清楚地说明白为什么这个是突破性灵感的最大加速器,其实从产生灵感的过程的要素以及阻碍要素就能看出来:灵感属于愿意对世界发问,愿意思考,有生活,却又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放下自我的人。如果一个人以一种近乎神性的爱世人去为他人奉献,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那么确实他的确会有一些更多的关于种种事情的疑问、思考,因为他的注意力就在这个世界、他人身上、而不仅仅在他自身。

毕竟一个人的自身所能探索的问题是有穷尽的,而最显要的问题探索后思考后,视角局限的人对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本身,甚至都会产生怠惰的。另一层面,关心他人和世界的人,也确实更能够以一种宁静而无我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灵感,让灵感携带的东西,更顺畅地来到人世间。

最后,本书全文话语非常白话,看不懂是绝对不可能看看不懂的。它也确实是一本对“创意思考术”的术法教辅。只不过,能有多大的用处,大概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五):真的,不开玩笑:爬树能激发你的创意

文 / 董小琳

你抓过蝴蝶吗?

前几天,我带着儿子在小区里闲逛,看见有几只蝴蝶飞来飞去。

儿子说想要抓一只,结果我俩追着蝴蝶跑了半天,还是空手而回。

后来,爸爸知道了,笑得不行:“没有网子,你俩能抓到什么呀?”

对呀,抓蝴蝶也得有工具呀。

今天我们读的这本书,叫做《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有关思考方法的书籍,相信你已经读过不少了。像什么发现问题思考术、一页纸思考术、杠杆思考术等等。那这个“蝴蝶思考术”又是指的什么呢?难道是要我们像蝴蝶一样思考?而蝴蝶和创意天才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吧,就让我们从解释书名开始,开启今天的阅读旅程吧。

书中所谓的“蝴蝶”,其实说的是突破性灵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意。如果你也曾经苦苦寻找过灵感,现在可能会会心地一笑。

没错,对灵感的追逐和追蝴蝶简直太像了。

它仿佛就在不远处,触手可及,但是当你跑过去时,又会发现空无一物。反而,在我们不刻意去想的某个时候,它会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就像上天降下的恩赐。

所以说,获得灵感这件事,是超出我们可控范围的任务。它让你感觉飘忽不定,可遇而不可求。

对了,你肯定想到了,用网子抓蝴蝶呀。

所以我们今天说的思考术,就是捕捉灵感的网子。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奥利维娅·福克斯·卡巴恩和朱达·波拉克。我们曾经读过的《精英的人格魅力课》,就是奥利维娅的作品。(可以点击链接,直接查看书评)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详细讲述了蝴蝶思考术的五个步骤,还指出了阻碍创意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最后,提供给我们3种升级灵感的终极武器,也就是超级捕蝶网。有了这些趁手的兵器,我们就可以随时召唤创意,启发灵感了。

有没有很期待?Let‘s go!

书中作者将突破性灵感分为了四种,分别是:尤里卡突破、隐喻型突破、直觉型突破和范式突破。光看名字你可能没什么概念,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案例来一一说明。

你可能想到了,就是那个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当困扰很久的事情,突然有了解决方法时,阿基米德欣喜若狂,光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喊道:尤里卡!尤里卡!(我突然懂了)。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感受呢?

记得有一次在线上讲书,我最后用人们管理健康的方式,类比了课程中提高执行力的3种技巧。课后,老师对这段的讲解十分满意,问我是怎么想到的。

我当时就实事求是地跟她说:早上刷牙时,突然有了灵感。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老师的满脸无奈。但那时的我,真心不知道灵感是从哪里来,也只能这样回答了。

总之,如果你经历过尤里卡突破,一定能感受过有一道闪电,瞬间划过脑海的情景。

这种突破没有尤里卡那么直接,往往以隐喻或者类比的方式出现。需要我们对现有信息进行多层面的解读。比如说,做梦。

是谁在睡梦中有所发现,而名留青史?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看到了一条蛇,而且是咬住了自己尾巴的蛇。猛然惊醒后,他联想到了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的苯分子。最终得出了,苯分子的六角环状结构模型。

这就是隐喻型突破的经典发生方式。

直觉型突破同样是一针见血地给出灵感,但与尤里卡不同的是,它仅仅是一个开始。至于最后如何将问题解决,需要我们跟随灵感,继续顺藤摸瓜地找到方法。

比如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过程。他在摆弄电话模型的时候,突然有一种直觉告诉他,指针会在振动膜片下留下痕迹,从而留住声音。最终,这个想法成就了第一台留声机的诞生。

也许,直觉型突破无法用通顺的逻辑来解释说明,但你会笃定地认为,它是对的。

最后一种突破,是对某种规律的深刻洞察。

经历过范式突破的人,往往都是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著名人物。像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

范式突破的重点在于范式,也就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宏观视角。从牛顿三定律,相对论,进化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与直接给出解决方法的前三种突破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了解到有4种突破性灵感。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灵感才会发生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刚才的案例。

几乎所有的灵感,都不是在实验室、电脑前、书桌旁出现的。反而是在刷牙、洗澡、睡觉,甚至坐在苹果树下发呆的时候,灵感从天而降。

这是一种规律还是一种巧合呢?

有神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偶尔走走神。

这里的走神,可不是我们常说的三心二意,不认真。而是要在充分的研究基础上,带着问题进入走神状态,从而激发专注与漫游之间的切换。

作者说,散步是产生灵感的最佳活动。但并不说散一次步就能让自己灵感爆发,最好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如果,你下次再遇到“明天就要交”的创意任务,不妨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在准备妥当后,让自己走出去,闲逛一会。

没准,问题就会自然解决了。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激发灵感、寻找创意的方法。

比如,进入半梦半醒的状态,做出5种不同的手势,向一个6岁的孩子描述你的工作,甚至爬树。

没错,就是脱掉鞋子,爬到高处,去观察这个你已经习以为常的世界。

如果说这些方法都太过天马行空,你还可以在书中找到,有章可循的创新七问。

总之,你可以平庸,也可以智商平平。

只要你弄清楚了自己在寻找什么,以及找到它的方法,就能随时拥有,他人可遇不可求的创意灵感。

要不要来试一试呢?

欢迎留言。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