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的读后感大全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的读后感大全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是一本由张玲著作,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读后感(一):张若谷先生和他的世纪

文学翻译家张玲在《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里,沿着她父亲的成长足迹重温了父亲的光辉岁月。 她的父亲张恩裕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先后翻译过哈代、狄更斯、萧伯纳、莎士比亚等的巨作。张玲借此书隔空与父对话,让我们领略了当时那个时代的变迁和文学大家的日常生活。 从父亲的出生到离去,从求学到婚姻,从教学到翻译,从育儿到与朋友相处,全书一共用了十五个章节,事无巨细,生动细致。张玲对父亲的评价客观理性,有不吝啬的赞美,也有不足之处的评判。她把老爸博学多才,治学求精,敦厚仁义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的严谨,长者的睿智。 说说让我印象较深的几件事吧。 第一是先生爱书,几乎没有一天不看书,阅读的时候还有批注的习惯,为了搜集专业的书籍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大小书摊,工资大部分都买了原版精装英文书。就在缠绵病榻之时也是抱着书不放手。 第二是父母之间的爱情,在第一个女儿失去后,可以体谅妻子的心情,有不要孩子的打算,后来有了孩子后,又能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母亲虽然没有与之匹配的学识,但是夫妻相处和谐,白头到老,这样的情感着实让我们当代人羡慕。 第三是他对翻译的热爱,就算是在社会和家庭环境内外交困的之际,也能独自闭门,苦思冥想。先生毕其生,始终致力于自身中外语文技能修养,力求从原文再创作出比较满意的译文。他翻译完《汤姆琼斯》的时候都要八十五周岁了,用了一千八百多个早晨。 父母留给子女的,是平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是岁月流过的温暖,是风雨来临时的勇气,是失去时的豁达,是热爱,是勇敢。张玲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还开辟了自己的创造道路,翻译了著名的《呼啸山庄》、《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还编写了许多大型丛书,被称为“极为成功的女翻译家”。

让我们穿梭于张玲和他父亲的年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格,在我们的短暂生命时光里,有所热爱,有所成就。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读后感(二):一个“以学报国”的教授的一生——读《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

文/岸晓风

手头在读的是一本人物传记,《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副题是“翻译家张谷若和他的世纪”,书封上说,这是“父女两代北大人的心路历程,两代文学翻译大家的对话与传承”,那么要读懂这本传记,就要知道这对优秀的“父女”到底何许人也?

张谷若先生,北京大学原教授,以30年代成功译介哈代《还乡》《德伯家的苔丝》而闻名于世(受胡适高度称赞),译有七部、约400万言英国古典文学名著,著名翻译家。女儿张玲,翻译家,诗人,学者,翻译作品包括《双城记》(与丈夫张扬合译)、《傲慢与偏见》《孤寂深渊》《呼啸山庄》等。值得一提的是,张玲先生的丈夫张扬先生也是一名翻译家,因此也有“一门三译家”的佳话。

阅读一本传记,如果是女儿写父亲,涉及一些情感、观念等因素,也许在“客观公允”上较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当然也要实事求是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传主”仅仅是学术家、作家、翻译家甚至发明家等等,没有大是大非方面的“掣肘”,由家人写起来,反而更加丰满,资料掌握更加全面。对于本书来说,既是写父亲,同时“女儿”的身影也无处不在,虽然作者已尽力减少关于自己的笔墨。同时,父女同为著名翻译家,在写作是也更有“知音”之感,所以有人对本书的评价包含“绘文之美,补史之缺,言哲之智”等语,可谓高度契合、十分精准。

阅读这本“传记”,我的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父亲的感情之深、剖析之深、文笔之细、掌握资料之巨,难怪作者说这是她迄今为止最为看重的书。虽然作者将自己的“老爸”定义为“布衣老爸”,这里面有谦虚的成分,因为这个“老爸”又的确非比寻常。当然,从另一位角度来说,即使是“布衣老爸”,也是一个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的世纪老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推而广之,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前辈,同样也是可以写成一部传记的,就看他/她的后辈们有没有这样的有心人。同时,这本书留给读者的不仅有翻译学的精到见解、翻译界学人的情感情趣,还有无限的感动,非常值得一读。

另外,当我写下这些读后感的时候,突然得知张玲女士已于2022年11月1日因病去世,要知道,这本书是10月出版的,9月张玲女士还参与了一系列的图书宣传活动,精神尚好!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也唯有认真品读这对翻译家父女的作品,也算是对他们作出成绩的一种慰藉!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读后感(三):勤奋踏实又清醒明智的书生式翻译家张谷若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是翻译家张谷若的女儿张玲回忆自己和父亲过往的一本小书,副标题为“翻译家张谷若和他的世纪”,实际书中内容约略一半回忆张玲自己、一半回忆父亲张谷若,中间还穿插一些熟识之人的事情。

张谷若一生致力于翻译工作,早年就以翻译哈代的作品《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而闻名,晚年又竭力翻译了狄更斯《大卫·考坡菲》、《游美札记》和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史》这本大部头。病榻之上的张谷若,收到出版方紧急安排寄送的一本《弃儿汤姆·琼斯史》样书,微笑感叹“这辈子,我没白活!”

从张玲的回忆来看,张谷若可以说是一位书生式翻译家,一生从事教学、翻译工作,爱听戏、爱藏书、也稍有些文玩收藏,尽量保持着象牙塔内的相对单纯的生活,虽然基本经历了整个上个世纪的各种风吹雨打,却依然能保持比较平稳的人生,较少被激烈地波及,也可见他其实是非常透彻明智的。

张谷若是一个从山东芝罘岛的普通家庭依靠勤奋学习走出来的青年,能够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和著名翻译家,依靠的主要就是勤奋踏实和清醒明智。

为了学习英语,他爱看英文原声电影给自己创造条件,认真记下电影台词中的词语、句子,对情节故事反而没太在意。因学英语起步晚,习惯于胶东话导致发音不准,于是他始终不断地练习,对照唱片纠正自己的发音。与师友们出去游玩,大家玩起游戏互相考验动植物的词汇量,张谷若也总是被夸赞知道的最多。从这些小细节都可见他的勤奋努力。

他按照家庭安排结婚较早,很早就明白要通过学习才能带妻子从家乡走出去过上新生活,在大学时期就半工半读供自己读书。他也曾有过年轻的张玲那种爱写诗的浪漫情怀,也曾写诗文发表,但他更清楚,“一个乡下孩子出来求学,首先得想好怎样给自己谋一条实际生路”。

因第一个孩子的不幸夭折,且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战时离乱之苦,张谷若曾顶着来自传统山东家庭的压力坚持了好些年的“无后主义”。所以他后来的两个女儿出生都比较晚。这种做法,在那个时代、那样的家庭环境下,着实不易。

张谷若身边有熟识的朋友积极参与到革命工作中去,而他虽然被这些朋友“争取”过,自己却始终谨慎地保持在书生式的教书工作当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也始终保持这种谨慎的态度,在各类活动中发言谨慎,亲手毁了大部分藏书,避免麻烦。

张谷若一直坚持着这样的清醒明智,平稳面对了整个20世纪的风雨。张玲说父亲“八字好”,其实是他的这份通透的做法保护了他一生。

总体上,张玲在《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的回忆是非常偏感性的,抒发感情多,具体事实少。

她的用词风格比较仿古,许多地方运用了偏文言词汇,形容词很多。回忆父亲的具体内容上,可能因为她出生较晚、且毕业后在西北多年,真正在父亲身边的时间有限,所以记述下来的具体事情非常少,包括父女互动都非常少,倒是数次提到吃父亲的“老拳”。如今她已作古,留下这部回溯父亲和自己的作品,也留下了她对父亲的情感回忆。

2022.12.14雾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