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阅读力》读后感100字

《阅读力》读后感100字

《阅读力》是一本由[加拿大]阿德丽安•吉尔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读力》读后感(一):阅读《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

加拿大阿德里安.吉尔的这本书可操作性很强,马上就可以应用的阅读工具书,非常适合阅读教学。 作者跳出理论层面,研究应用,检验操作,实在伟大。原本是想寻找方法提高小朋友的阅读水平的,碰巧于茫茫书海中遇见它,毫不犹豫买下一头扎进去,才发现似曾相识。 其实,书中所提出的五大阅读策略——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转化,相信看过本书的人都会有似曾谋面的感觉。咱们国内的传统教学一直都有涉及,特别是频频教改的这些年,只是咱们并没把这五大方法太当一回事儿或者说并没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只是作为知识传送肢解文本秀秀教学手段的无意识辅助手段而已罢了。在偏重知识传送挂帅的多年语教里,阅读教学就先天不足,自然步履蹒跚了。多好的理念驻扎到咱们的土壤里总要长出畸形怪胎出来,实在是不幸。

浏览完此书,虽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及早受惠于此书的科学理念,但多年的杂乱无章的阅读量,好歹还是无形之中给自己支撑起了这五大策略,也算是稍有安慰吧。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所以,盲目阅读,往往有量而无质,收效甚微,阅读就只能停留在娱乐工具层面上了。科学的有质量的约读应该是提升人的精神层面,甚至是转变人性的弱点,增加生命的分量和温度的阅读。

此书值得学习,于普罗大众简易好用,实操性强。好好品读,实践,一定有收获。阅读即是最温暖的陪伴。

《阅读力》读后感(二):阅读文学作品的5种策略

对于教孩子阅读你是不是也有一些疑惑呢?你心中的阅读是怎样的呢?认为阅读只需教学生文字吗?还是需要双管齐下,既需要破译那些文字符号从而确定词语的含义,又需要思考那些词语背后的意义呢?这本书《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是加拿大作家阿德丽安·吉尔著的。她是一名拥有20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的老师,探索开发出有关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策略,同时也非常热衷于从事有关阅读写作课的学习指导工作。她提出了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力模型: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转化。 一、联结。 教孩子们去做联结的时候,我们所教的是去关注故事中的那些触发他们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人物和地点。怎么教学生做联结呢?先介绍联结力,教师示范思考,集体联结,扩展联结,通过写作扩展联结,最后写反思日志。那具体怎么做:第一种方式,通过故事,画面或人物进行联结,说出自己的感受,让我想起了······ 第二种方式:从文本——自(T-S),······与我们自己;文本——文本(T—T)······与其他图书;文本——世界(T—W)······与世界;当我们读一个故事时,会让每个人想起不同的事情。这种想起就是联结。 二、提问力。 提问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故事,因为提问使我们好奇,而好奇让我们想要弄明白,也让我们想要找出答案。学会提问可以引领孩子更好的理解文本。提问的三个阶段: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阅读后提问。提问还有三个类型:速答性问题,深入思考型问题, 提问词,如:什么?怎样?为什么?对于······怎么样?······不是······吗? 三、图像化。 图像化就是根据词语创造形象画面,向学生指出图像化不仅仅是我们看见的东西。但我们做图像画时,我们实际上使用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书中有这样一个样本:我看见的事物,画一张图;我听见的声音写出来;我的感觉你写出来;留在记忆中的词语也写出来。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经历也不一样,想到的画面也会不一样。 四、推测。 推测就是好的阅读者试图弄明白作者在说什么,即使作者并没有把它写出来,好的阅读者能够推测是因为他们在图画和文字中,寻找线索来帮助自己弄明白,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教学生推测力可以使用这些方式:1、推测游戏。在图中找线索,在文本中寻找线索。2、用无字图画书推测。3、在少量的文字中推测。4、创建一个对话。5、在线索中推测。让孩子选一种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做推测,教师不要太着急告诉孩子答案,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尝试,去思考。 五、转化。 转化指的是有些特定的书,可以改变我们对于自己、他人或是世界的思考。就像综合,它是一种开放的意愿,有意识的整理一个故事的细节,并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最重要的部分。当我们进行综合时,我们是在根据自己的生活重新组织故事,综合或者转化,以前面的4种阅读力为基础,并将它们结合起来,对联结、提问、图像化和推测运用的累积,造就了这一新的思考。书里的观点加上我们头脑里的思考,就等于转化。 这本书还有一个亮点,学完一章,会用图表来给你展示具体怎么操作,还针对每一个章节有一些参考书籍。作者非常用心,如阅读文学作品也有很多困惑或者是教孩子阅读有困惑,老师有困惑的,看看这本书不会错!

《阅读力》读后感(三):如何践行“思考”着的阅读?

这是一本偶然间发现的,但又是自己实实在在一直寻求的一本书——关于阅读策略的具体实操指导(阅读对象主要指文学作品)。

渡过了学龄前广泛亲子阅读的时期,Sumi的阅读习惯已经成长为身体里的一部分,家庭的阅读习惯和氛围也都营造的不错,我一直想引导她在泛读和精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但基于阅读是精神和灵魂的安居所这个价值的根基,我不想将阅读变成一种任务,对于是否过早引入英文阅读中的AR测试,我也是思考良久也放弃的(测了一次,和自己预计的差不多)。如何在Sumi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发展自己的阅读品位的同时,提升妈妈作为一位阅读引导者的引导水平,成为我近来一直思考的方向。

我尝试过在这个学期进行了时间主题和音乐主题的阅读,选书目—列书单—逐本自主阅读或亲子读—相互对最喜欢的书进行评价—简单进行对比,思路有,但进行的不彻底,需要的时间也特别长,而且也背离了我精读的初衷(对一本书进行透彻阅读),没有坚持下来。

发现这本书之后,对于精读要怎么读,不同的书需要选择适用怎样的策略有了清晰的了解。

1 如何告诉孩子“阅读”是“思考”的过程?

作者从熟练阅读者的特征中提炼出来了她认为比较重要的构成阅读力的五种能力:即联结力、提问力、图像化力、推测力和转化力,这五种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在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过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小一的语文作业,在字词的学习基础上,也会有一些简单的阅读理解的题目,老师也很侧重理解,孩子在家读书,我们则偏向“认字”,作则强调“阅读”不是“识字”,即便字都认识了,未必都理解。

“阅读”是“思考”,可“思考”是什么?有个孩子这么问过她。作为语文老师的作者,想办法把思考这个抽象的东西拆散了输入给孩子,而她输入的方法也很有趣,让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孩子叫做“霍华德”,他脑子里有这样阅读力的几种拼图,当他读书的时候联想到以前的书或者是自己的生活,就把“联结力”板块拿出来,当他读书的时候自己提问,把“提问力”板块拿出来,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到画面的,把“图像化力”拿出来,以此类推,孩子们知道了,阅读不仅仅是靠“眼睛”,而是靠“大脑”里的不同“板块”,阅读成为“思考”的过程被孩子们愉快的接受了。

2 不同书籍使用不同策略

我曾跟着童行学院的书单希望学习他们给孩子精讲绘本的方法,他们对100本入选的书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家庭精读方案供参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我坚持过四五本,对自己来说,启发也很大。一个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对于家长的支持是非常大的。

阿德丽安基于自己的教育经历,为不同年级的孩子推荐了不同主题的书籍,对于每本书籍最好使用哪种阅读策略也都给予了详细的标注,这样至少可以兼顾泛读与精读,不需要为了部分书籍而穷尽一切解读方法。阿德丽安把她的这些书做成了“阅读力书箱”,这很像童行书院的100本入选绘本,有了这些书箱,希望借鉴阿德丽安阅读力策略来进行阅读教学的老师们就可以按图索骥,在清晰的阅读理解系统下去引导孩子进行可思考的阅读。

3 我们可以尝试的

Sumi的阅读目前处于桥梁书阶段,读绘本和简单的文字读物比较没有压力,但字稍微多一些,就有点排斥,一方面是识字量还不算多,另一方面也的确是现在优秀的绘本读物太多了,加上学校还有不少的“拼音读物”,孩子们也总是会被“简单”而有趣的内容吸引。在桥梁书阶段,太需要家长的良好引导和陪伴了。

家庭阅读上,我尝试在精心选择的精读书单上,每一本书选出一到两种可用的阅读策略,在陪读的时候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引导,在泛读培养广泛兴趣的同时,助力她和我自己都成为“思考型”,进而可以成为criticalthinking的阅读者。

本文写于2019年12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