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教宗与墨索里尼的读后感大全

教宗与墨索里尼的读后感大全

《教宗与墨索里尼》是一本由[美]大卫·I.科泽 (David I. Kertzer)著作,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页数:6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宗与墨索里尼》读后感(一):利益的交换与冲突:宗教与政治

这本书是理想国系列的一本。收藏了很对,这本是这个系列第一本看完的书,对我来说这本书很有意义。理想国的这个系列主要聚焦在政治和历史的人文学科图书。很有裨益,拓宽我的知识体系.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的很长,翻译感觉不够经常让我跳出这本书的内容。内容焦点不知道翻译问题还是原书就是如此,有点模糊!

《教宗与墨索里尼》读后感(二):天主教,天使与魔鬼的化身

最近看的书深感宗教是万能驱动力,政治统治的魔杖,科学研究的指引,人生信仰的建立,群体帮派的形成,艺术领域就更不必赘述。如果创造不了宗教,那便向宗教靠拢,向教宗谄媚,以满足政治统治利益,墨索里尼深知这点,也全力实施了。法西斯高管对天主教的抵触,诋毁,暴行,扫荡到阿谀奉承,唯唯诺诺,还不是利益的驱使,梵蒂冈这个弹丸之地,竟然控制了全球六分之一的精神信仰,而庇护十一世需要借他人之手排挤异教徒,也需要法西斯党的庇佑,于是各取所需,蝇营狗苟,将廉耻道义践踏在脚下。宗教之争将犹太教推上颠沛流离之路,而希特勒纳粹主义出于血统种族的鄙夷仇视则将犹太命运写入惨绝人寰的历史中。苏共,布尔什维克也被安上流淌犹太种族血统的罪名,所谓欲杀之,何患无辞?虽然法西斯残暴行径跟教义大相径庭,可庇护十一世也爱莫能助,不久就撒手人寰。

电影美剧里教堂的形象时常是一个娈童行为的温床和隐蔽之所,没想到宗教对二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构想出的天使和魔鬼正好是其真实写照。

《教宗与墨索里尼》读后感(三):教宗

作者行文流水般的笔风阐述了墨索里尼如何多次转型发展法西斯主义,并成为领袖统治意大利20余年,当然也阐述了庇护十一世何以从登上教宗宝座开始,与法西斯若即若离,谈判征战中,维系天主教在意大利的独尊与利益,将天主教的支持付诸于法西斯思想。墨索里尼统治晚期,其越发执着的个人主义崇拜,生活在亲信谄媚,脱离现实的幻想中,一步一步对纳粹趋之若鹜,跟随纳粹的脚步掀起意大利的反犹主义更有类似于将日耳曼民族尊崇最优秀民族的雅利安人种族主义,虽然教宗庇护十一与之奋力博弈反抗,趋于法西斯和梵蒂冈达成的《拉特兰条约》与法西斯对公教进行会的打击,国务卿帕切利与耶稣会士塔基-文图里的多番劝解与走动,达成收效甚微的和解。可惜,天不遂人愿,庇护十一在纪念签订《拉特兰条约》十周年的纪念会期间不幸过世,与之埋葬的还有教宗即将发表的反对种族主义,抨击反犹主义尤其对德国纳粹对犹太人实行的暴行的讨伐的演讲稿。 最后,亲法西斯的帕切利当选了庇护十二,他懦弱的外交手段即亲法西斯,亲纳粹主义,也导致了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墨索里尼与希特勒最终淫没在历史的残骸之中,受人厌弃。

《教宗与墨索里尼》读后感(四):清楚地描述罗马的两位政治人物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论是前期的相互利用,以为能够控制对方为己所用,还是中期的互相攻讦但又有妥协,甚至达成前所未有的《拉特兰条约》,直到后期的几乎已经是相互厌倦,特别是教宗已经走到尘世生命的尽头的时候想要努力表达对墨索里尼的不满甚至愤懑。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这句话从诞生的一天起,似乎从未真正实现过。正是皇帝/国王和教宗对对方权利及资源的觊觎,才会有似乎可以达成妥协的梦幻。墨索里尼和庇护十一世的交往历史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基督教或者说本书中的天主教,并不是一直都以现代社会中的宽容、先进的面目出现的。本书中教宗及梵蒂冈对待犹太、社会主义、女性权益及解放等方方面面的态度又印证了这一点,即使是已经在近现代的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即使庇护十一世是个从图书馆馆长的角色而坐上了圣座。

以前没怎么读过这方面的史书。感谢作者的精彩文笔和扎实详尽的资料,打开了面向历史的又一扇窗。翻译的水准似乎也很不错。封面的M字型的设计也下了一番心思:十字架和法西斯的束棒纠缠在一起,正如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理念和利益的纠缠。

《教宗与墨索里尼》读后感(五):why they kill?

墨索里尼自认为搞定了教宗,签订《拉特兰条约》后陷入自我崇拜这段太真实。描述一个被自己骗和被下属骗的极权领导。深信修女合照会给他带来坏运气,这很周星驰的赌圣feel,还有宣传机器一旦开动自上而下各路滚下来,每一个人都难免于难。开头一直难以理解二战的仇视犹太人是何以发生,经过这本书才想通,原来是贯穿宗教政治博弈多方面,任督二脉打通了一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