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经典读后感有感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经典读后感有感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一本由赫尔曼·黑塞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一):借一首歌词

读完还在思考,纳和歌就像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谁更深刻呢。彼此信奉的感官和直觉,谁更真实呢。不料刚好听到多年前喜欢的歌,可以说很印纳尔齐斯的心了:

作曲家

写一首我们一生最平凡的歌

作曲家

告诉你爱的人你多真多深刻

作曲家

我还是你多年未见的老友啊

而你还是不太明白

孤独是个节拍

—— 《作曲家》李荣浩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二):这本书说了什么呢?有一种超我和本我在对话的感觉。

✎ 简评:这本书说了什么呢?有一种超我和本我在对话的感觉。理性和感性、父性和母性,很多看似冲突的二元观念,都是一个自我的冲突的体现,这种显现对我们认识这两种力量,也就是认识我们自身的力量特别有帮助、有启发。

✎ 用作者的原话来总结一下这本书吧:

✦ 他仿佛居高临下,看清了自己人生的三大阶段:依附纳尔齐斯并获得解脱——自由自在地漂泊流浪——重新归来,进行内省,开始成熟与收获。

✦ 那是一部流浪汉和情人的历史,一部无家可归者和不忠实的男人的历史;只不过在这儿留下来的,全部是善良和忠诚,全部充满着生气勃勃的爱。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神秘啊,它在流动中是如此浑浊、湍急,但最后剩下的结果缺如此高贵、清澈。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三):双生花

纳尔齐斯是修道院的冉冉新星,聪慧明智,是禁欲主义理性的代表,一生在修道院追求精神领域的永恒,过着规矩的生活;歌尔德蒙在修道院认识纳尔齐斯,通过纳的启蒙勇于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是享乐主义感性的代表,歌尔德蒙在毫无目的的流浪中历经风雨和饥困,告别安定和舒适,享乐爱欲与自由;他们相互欣赏彼此吸引,视对方的生活为自己之触不可及,他们深深地敬爱着对方,像是一个人的AB面,仿佛对方代替自己过着自己梦想的生活。在各自历练以后,纳尔齐斯当上了修道院院长,救出了判死刑的歌,歌尔德蒙成为雕刻艺术家,历经千辛,归来仍是少年。 是黑塞的风格没错,喜欢探讨人的多面性,在矛盾体中寻找自我,追求宁静。我更喜欢歌尔德蒙的道路,生活就是道场,投身于生活的大河,随心所欲,去感受痛苦、死亡、爱欲、离别。但我做不了歌尔德蒙,也成不了纳尔齐斯,纯粹的人很少,每个人都是矛盾综合体。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四):可能比较主观的个人评价

(剧透警告)

打分其实应该是7/10。与我读过的黑塞的其它书相比,这本书属于一般发挥。

第一个缺点,就是作者给在旅途中的歌尔德蒙安排了能让绝大多数女性都背弃家庭伦理而与他共享露水情缘的设定,这种设定很难不联想到部分男频小说中“女人见了都爱他”的种马设定。虽然考虑到作者有神化两位主角的倾向,但与《悉达多》相比,这种设定似乎将歌尔德蒙置于超越常人而不可与神比肩的尴尬地位。

第二点,歌尔德蒙起初还在修道院的时候,还是个被酒馆的清纯少女接吻而局促不安的人,经过纳尔齐斯唤醒了沉睡的关于母亲的回忆后,歌尔德蒙逃出修道院后便驰骋于情场,人物设定转变得很极端,而其中对转变原因的阐述也不太令人信服。

第三点,全书大篇幅冗长而陈词滥调的个人思考与对话,情节安排的篇幅不够,行为动机(为什么歌尔德蒙热衷于勾搭良家妇女等)没有充分阐述。与其说是母性指引歌尔德蒙的成长,不如说作者为了实现自己谈论美学哲学等问题的观点而强行安排歌尔德蒙作出上述第二点中人设大改动的行为。像是作者原本想写议论文而甲方强行安排写小说后在后期插入的小说剧情。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后感(五):胡言乱语

“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维。你们的危险是沉溺在感官世界种,我们的危险是窒息在没有空气的太空里。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你酣眠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照耀着我的是太阳,照耀着你的是月亮和星星。你的梦中情人是少女,我的梦中情人是少男……”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坐标的双向,镜面的两端,各自拥有着理性与感性的冠冕。年少于修道院相遇相启相别,穷尽一生竟终究重逢,相依长眠。殊途与同归,此刻淋漓展现。 有“最后的浪漫主义骑士”之称的黑塞,将美之万千,艺术之繁衍诗意地道来。我们在广袤的篇幅中与歌尔德蒙流浪山野,吻天国发源的潺潺泉流,也采撷地狱中盛开的鲜花;翩跹浮华但不曾失魂,深潜泥淖却神性未褪。沐浴着此间的无常与永恒,艺术便粲然萌发出来。 以歌尔德蒙的视角,故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叙写他的一生:依附于纳尔齐斯并获得解脱——自由自在地漂泊流浪——重新归来,进行内省,开始成熟与收获。三个阶段中,其与纳尔齐斯的地位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从纳尔齐斯主导的指引启迪,到各自道路的探求、意识的构建,最终以平等而势均力敌的能量回归。我们看到肆意磅礴的感性江流在思想的山峦间奔流绵延;理性殿堂的庄严神圣又因艺术的雕琢涤荡了灵魂。它们如同世界的两极,相互牵引,构筑着千年来人类的精神家园。 这是一场经典的柏拉图之恋。我倾慕你思想,你叹服我想象,爱在矛盾与冲突间。这也是此书满足我想往的一点——所谓亲密无间,假装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或差异,那我们有什么可相互给予的,又如何成为朋友?相契是因我们为独立个体,而存在弥合资质。 如此有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