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寻找桃花源的读后感大全

寻找桃花源的读后感大全

《寻找桃花源》是一本由卫毅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桃花源》读后感(一):我们心中的桃花源

从小就对古文无感的我,却对陶渊明的那篇《桃花源记》情有独钟,虽然是文字的形式,但是这篇古文却让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画面感。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构图,对于不同年代的人来说,所向往和追求的更是天差地别。这本《寻找桃花源》是连接了不同时空与不同双眼睛的复调式作品,作者卫毅巧妙地把自己的世界与各色各路的受访者的世界连接到一起,共同探寻我们心中的桃花源。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如今、十年前、百年前,作者通过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寻找共同点,作为读者的我们看过之后也许就能找到我们自己心中的桃花源。有的人把桃花源与乌托邦联系到一起,其实两者并不相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如梦境一般的栖息之地,就算你再怎么不舍也终将离开。这些故事被一个八零后的作者联系到一起,它也就具有了八零后那个年代人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共同点。如果再换一个年代的人看待同一段历史,肯定又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卫毅是一名记者,这也就更加证实了他的丰富阅历,他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是比常人多的。作者善于抓住那些普通人看不到的重点去采访,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很享受的,他并没有专挑那些名人去采访去记录,而是尽可能把各行各业的人都拉拢了过来。经过这些受访者的叙述,我们还能够了解到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现在与历史的完美结合使这本书适合大部分读者受众。

那些平日里都毫无联系的人在书中竟然都有共同的追求,这本书好像永远也写不完,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能成为一篇文章。最近看了太多的小说,那些虚构的总是比不上真实的,这本书看完之后让我感到很轻松。这样看过之后能够反思自己的作品,是现如今我们最需要的,外在的满足人们并不缺乏,精神上的满足却只能来源于真实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好像都是被命运催促着上路,作者就是如此,在这样的旅途中难免会迷失。一个好的导师是能够带领我们看清现实的,有些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可能早就被我们经历过落在身后了,如今我们需要的桃花源未必就是陶渊明笔下的,而是在现实中我们真正需要的。

《寻找桃花源》读后感(二):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是家乡,故乡,更是心灵安顿之所。犹记得初中所学的《桃花源记》,武陵人误入桃花源,后再想入,不得路。小时候只觉得那人是想获得奖励,现如今才明白,那是一个人的内心,一花一世界,一心一菩提罢了。

书中的人来自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背景,他们是支教老师,是艺术大家,是建筑工人,他们之间本无交集,但又经历着“同一个世界”。2008年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城市与农村建设等等问题,是《最长的一年》中人物共同的现实生活。追寻着自己心中所想,做了别人无法理解的事。打破自己的常规,挑战着不可能。或许,他们心中也有一个桃花源,那个桃花源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现如今,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忙碌而不知所措,或许从小我们受到父母的影响,认为只有读书才会有出路。所有不按照父母和家人的想法所做的事情都是离经叛道。可是,正是这样的教育和想法,导致现在的人都做着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事,甚至生活都是一样的。大家没有交集,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小房子里。一道防盗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大家的梦想就是在哪个城市市中心有一套房,有自己的车,彻底沦为房贷车贷的奴隶。最近几年,农家乐开始流行,许多城市里的人往农村去,觉得农村的一切都很好,甚至不惜花高价买农村的东西,却在离开的时候留下一片垃圾。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寻找心中的桃花源,那么,也就不过如此罢了。

我的心中也有一个小小的桃花源,我也只是俗世中那平凡的人而已,不期望有什么大作为,更不期望能够取得多高的名望,只是希望在日常闲暇之时,能够和三五朋友出去聚聚餐,聊聊天,这样惬意的日子也不失为自己心中的一片桃花源。在我看来,桃花源并不一定非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过着隐世的生活,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和这个世界断绝关系,在这个社会,没有谁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我们所寻找的桃花源,应该是自己在这繁荣的社会中,看透了许多繁杂庸俗的事情,却依然能够不忘初心,坚持着本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那么,你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一片桃花源。

桃花源,并不是要你过着隐世的生活,回归田园,而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被烦事所困扰,这样,你就是在桃花源中。

《寻找桃花源》读后感(三):再见桃花源

现在有很多媒体人出书,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新闻主编朱炎写的《世界到底怎么了》,到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看见》,再到《南方人文周刊》采访总监卫毅的这本《寻找桃花源》。在我看来,这三本书都是一种风格,都是作者以自己本身的工作经历为蓝本,扩展了我们在电视或杂志上没能完全呈现的内容,或是当时很火的新闻事件的后续。

如果不看《寻找桃花源》的内容,单看这本书的封面你一定会想到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那篇《桃花源记》,翻开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这本书书写的是一个80后眼中的世界和历史。以前说80一代,好像是在说那些没长大的孩子,而今80后已经大多人到中年,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历史。如果一个人想把一些事记得更久,写下来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吧!

在《寻找桃花运》这本书中,以作者外公外婆的墓找不到为开头,介绍了作者家族到广西的渊源,而这渊源也贯穿整本书,也成为支撑这本书的一条线。《寻找桃花源》记述的作者这些年采访过的人,也有这些年受访者的变化。作者采访的人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我们能从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世间冷暖,也能感觉到世态变迁。

在《寻找桃花运》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汶川地震后普通后近十年来生活的变化,也可以从一个老故宫工作者口中了解那些我们未曾经历的历史和过去;也许你曾读过《天南》和《V-ECO》,但你也许不会知道这两本书的主编正在安徽黟县碧山村里的一个徽派老宅里执行自己参与发起的“碧山共同体”的计划。

这本书里还有你不曾知道的国共历史,也有你不曾了解的香江故事。我们能在《寻找桃花源》中通过一章的故事了解那些有关革命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也能发现那些清末民初参加革命的人原来也是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普通人。历史也许与我们每个人如此接近,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代表没有发生过,我们不感兴趣的事并不代表没有意义。如果单谈历史会让人觉得此书内容单一,那对书中对许多文人雅士的介绍,也会让你对此书有不同的期待。

如果你满腹情怀,这本书一定会有一个点使你眼角湿润;如果你想开拓眼界,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有所斩获。借由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寻找桃花运》可能会帮你找到你心中的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读后感(四):为了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在我印象中的最早是来自东晋陶渊明的诗句,诗人借助武陵的渔人误入桃花源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勾勒出了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向往。

这本《寻找桃花源》的作者是卫毅,一位80后的作家,书中通过这位80后的的作者的采访实录和十年的工作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心目中寻找桃花源的故事。这些“寻找桃花源”的故事。有发生在当下的故事,有十年前的故事,有几十年前的故事,还有一百年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生活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等地,这是华语世界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有的是乡村教育志愿者,比如卢安克、萧望野;有的是幸存者,比如汶川地震灾民;有的是农民工,更有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李泽厚、黄永玉等。

桃花源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归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每个时代的人物都有不同的追求和使命,“桃花源”也似乎总在变动,但我们却从未停止寻找,犹记得那篇卢安克、萧望野这两个人,为了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一个放弃了北京的优厚的生活和待遇带着女儿前来寻找心中的桃花眼,一个远离自己的国家,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由于乡村的基础设施差条件艰苦,萧望野得了风湿病,卢安克远看活脱脱就是是中国的农民,但是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桃花源,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有点傻或者说迂腐,但是我觉得他们能为了自己心中的桃花源的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一整代的人物的描写,无论是默默无闻的震后灾民还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们都有着那个时代 的价值追求和梦想。现如今社会上有的人眼中金钱至上,早已迷失了自我随波逐流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准则。而在他们的眼中桃花源才是一生追求和向往,是金钱所无法比拟的。有人说人生就是克服一个个的苦难,这本书告诉我在寻找自己桃花源的道路上更要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抛弃不放弃。

《寻找桃花源》读后感(五):浮沉中的桃花源

三月桃花开,冬去春来念家乡,故人归来不曾见,徒留伤愁在眉间。

对于心念所想和采访的手稿写的一本关于寻找自己所想所需的故乡,寻找是什么?故乡有代表了什么?眼下看到的一切都是镜像世界吗?很多答案都在寻找中为你解答,也或许一辈子都在寻找答案中度过。

人一生多多少少有些固执,但可该,有些改变只是因为找到解答了,有些是深陷迷雾之中不自拔不行所以才该变念想的。

作者生在有大山的地方,有步出大山的理想想要看外面的世界,亦有怀念家乡的情怀,就像自序里说的,看着自己家乡就像看见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景象一样,人人都向往的桃花圣地,但也想看看大山的另一边都有些什么?

“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埋葬着自己亲人的地方。”

方圆之外不是故乡,只是一条纽带输送来往的人,想要进步的被送了出来,进来的都是开发商,不定时的在清理哪些想要看更大的城市,更大的天空,也有一些是为了要看海。

寻找不代表找到,但你可以继续觅寻,丢失的东西都会去找,找到的人能有多少呢!就像故乡,没有人逼迫你离开,是你要看外面的世界,选择了离开,再回首,回来以后发现许多已不是当年的意境啦。

问答中寻找答案,同问题,不同回答者,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继续迷林中劈开一条路,还是深陷其中不自拔,不管结局如何,有家人的地方也属于故乡,只是乡音已不在。

有点像时空对话的一本书,穿越书中,回到过去,夹杂着命运的不同发生共鸣。

故事有很多主人公,没有光鲜亮丽的出场秀,有的只是真实的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事情。让那些爱怀旧的人在书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地。事物在变更,只要不停的寻找才不能遗漏精神食粮的线索,也或许不能抵达目的地,但寻找不能停止。

“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了。”源自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

“这个世界变了,我和你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为我们太念旧。”这段台词源自《喋血双雄》。(以上两段详见209页)

怀旧的人一直都有,只是怀旧的通道不同,如有一天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故乡的云还是那朵云,蓝天还是那片蓝天,花儿与草还是那样坚韧不拔的存活着,只是陪你看风景的人已不在了。

桃花盛开的季节万物早已苏醒,等待新生命的到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