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1000字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1000字

《暗恋桃花源》是一本由赖声川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8,页数: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恋桃花源》精选点评:

●可能是2019简体书最美设计和装帧了吧。作为一个完全没有看过舞台剧版的纯小白,读完这本书(纯剧本)最后一个字后,竟然会因为《暗恋》有点感伤。而这个把悲喜剧相互穿插并且戏中戏的设置,在86年首演的时候想必也可以用先锋来形容吧。

●有些人名打错了,还有些地方字体用错。

●云之凡也是江滨柳的桃花源罢了。

●电影版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看电影时对两个完全没有联系的剧被编排在一起有丢丢不解,看剧本理解多一些。一边雅一边俗,却都囿于生活,求不得;后来融合和打乱在一起,两边开始变为同构,难辨雅俗,都是走啊别走,留啊不留了。啊刘子骥!

●江柳滨:上海那么大我们都能相遇,台北那么小却将我们生生隔开半辈子。云之凡: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高中时看舞台剧没看懂的插肩而过和爱而不得,岁月将它血淋淋地剖开了在我面前。

●两女一男的有缘无分,奈何一语成谶,四十年却也不曾相遇;两男一女的不幸婚姻,奈何一曲荒唐,些年后早已物是人非。那悲与欢,爱与愁,是一种无法诉说的遗憾在慢慢流淌…… “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不能再等,再等……就要老了。”《暗恋》

●藏书阁打卡·你是我一生的暗恋,我是你无法找回的桃花源。两部戏的穿插交汇居然毫无违和感,看似不同的人生情节,最终也是逃不过“爱而不得”的无尽期盼和“已得到”的一地鸡毛。一直都在追寻那无尽的深情,追寻那永远的光明,可最后呢?都成了在台下看戏的局外人。暗恋的导演和桃花源里的顺子俩人都好好玩啊,莫名的各种笑点,而且顺子居然还给他姐姐告他姐夫(袁老板)的状,蜜汁阔爱。

●“爱而不得,得而不久”

●如果是看了现场再回过头看剧本会觉得重回现场、身临其境,但其实单看文字还是挺平淡的。

●光是看本儿就能笑出声来、也能潸然泪下。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一):《暗恋桃花源》

暗恋组导演不断干预演员的表演,让年轻时分别的恋人在年迈时再相见,是想弥补现实中的遗憾。但细想剧中江太太的独白,又是另一种遗憾。 老陶在桃花源中所见的白袍男女与妻子春花,袁老板相貌相同,却善良可亲。当他回到现实中,要将他在意的人带回桃源时,他们一地鸡毛的生活,对他的怀疑和排斥让他灰心,想回到理想的寄托地,却丢失了做好的标记。理想破灭,自然是再没法回去了。 两个故事各自的的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以及台词间互相“应答”的巧合,还有现实中沉浸在与爱人的回忆中的陌生女子,在同一个舞台上的碰撞带来了多重奏的效果,写得非常精彩。 看到注释说,会根据时代和演出地域的变化,将一些台词作改动,很有特色。 朋友们给我选的这本书装帧也特别好,线装书可以顺利地平摊开,纸有种植物压平晒干的香味,封面有一张“演出票”贴纸,好用心。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二):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民国背景的《暗恋》和古文改编成生活故事的《桃花源》,两出截然不同的剧本,两组完全不同风格的剧组,因为舞台问题相会。时空交错的错乱感,透过演员和剧组的排演和下台具体呈现出来,再有不时乱入的神秘女士,观众和演员的界线被不断打破。

贯穿两部剧本的内在核心,既是大社会里的身不由己,也是时空蹉跎的造化弄人。这样的无奈和心境,因着舞台意外的出现,堆叠出第三层的反讽谐趣。

这部剧的各种意象、理论、效果和影响等,已经在首演后经过各方高手、专家的剖析拆解。目前还是第一次读,只能看出“此中有真意”的后现代浅层表现:间离化。

物理时空的间离、心理时空的间离、感受和实际的间离、人与人的间离、爱情与现实的间离、地区和地区的间离、梦幻和社会的间离等等等。

15场戏,忽而暗恋、忽而桃花源、忽而暗恋桃花源,桃花的飞起与飘落,既是幕起,也是幕落。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三):存在本身就不温柔了

一出戏剧构造出三个世界,《桃花源》剧本里的老陶、春花和袁老板,《暗恋》剧本里的江滨柳和云之凡,以及现实世界里的导演和场务。 《桃花源》讲述了老陶知道妻子春花和袁老板有一腿,抱着死的心去危险的上游捕鱼而误入桃花源,在那里遇到了和春花、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两人已结为夫妻。老陶因放心不下妻子,还是离开了美丽的桃花源回到了武陵,春花已和袁老板生下一个孩子。但袁老板酗酒、吵骂春花,生活混乱不堪。 春花嫁给了自己喜爱仰慕的人,到头来却只生了生活的一地鸡毛。老陶哪怕去到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却仍忘不掉妻子的背叛。 《暗恋》讲述了江滨柳和云之凡一对恋人,在上海一别再见已是数十年后,各已成家,江滨柳已重病在床。因为战争被迫分开,寄出去的书信都无回音,在时代的洪流里被冲散,又聚拢,在小小的台北,都在这座小岛上生活了几十年,却无论怎么拼命回头张望都看不到彼此。“想不到,想不到,好大的上海,我们还能在一起,想不到……小小的台北把我们难到了。” 几年前在综艺节目上,看到林青霞和汪涵重演了两人重逢的片段,那时我对这出话剧没有任何的了解。但是暮年的老人,在病房里,问完一句“你有没有想过我”,再无话可说,只是无言相望。之前情节里的争吵突然散去,静谧的医院,没有时间再去改变什么,遗憾和岁月生生卡在两人中间。那个静止的相望的场面让人仿佛进入真空里,想完了他们如何过的这一生。 暗恋,不是没有告白,是永远的遗憾,是和另一个人结婚生子度过了这一生,在心里藏了另一个人。 两部话剧在排练的过程中时间冲突,撞在了一起,于是不断的相互影响、打断,争夺舞台。在后来同时排练的时候,台词又莫名的搭上了。更像是一场闹剧,两段无关的人生凑在了一起。一场混乱之后,管理员要锁门了便催促他们离开。只剩下最后一场了,演员们争取了十分钟的时间,之凡和江滨柳重逢了。“十分钟!就十分钟!”好像他们的人生也就是在等这十分钟。 剧中有一位陌生女子,一直在寻找刘子骥,最后她认定是剧场的管理员。刘子骥是寻找桃花源的人,管理员是管理剧场开放的人,话剧如梦,他们都是梦的开启者。而那位陌生女子,执着地寻找刘子骥,告诉他你要记得你是唯一去寻找桃花源的人啊。就好像每一个看戏、看书的我们,渴求着一个答案。 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桃花源呢?叫桃花源的剧本,讲的却是出轨和得到后的失落、不幸。存在本身就不温柔了,桃花源应该是《暗恋》里对遗憾的种种期待与设想。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四):桃花源的梦,终究未果

这是两个剧团、两个故事:一个是暗恋,一个是桃花源;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两个剧团演出时间相近,因剧院的排练时间重复,碰撞到了一起。无奈之下,经历了两组各自见缝插针地排演、而后将一个舞台一分为二的共同排演,以及最后的彼此退让满足他人的排演这一过程。

初始阶段,从个人的阅读偏向来说,我是更喜欢“暗恋”这个故事的。“桃花源”初期的吵吵闹闹无厘头我有点小无感。当中间两个剧团在同一个舞台上同时排演时,他们台词的碰撞、意境的冲突,真是觉得蛮亮点、蛮可爱的。最后江滨柳和云之凡医院相见的那场戏,文本场景真的好感人,我自己看着读着都要掉下泪来。

我是先看过电影,而后好久,才看的这个剧本本身。中间还穿插着曾看过某综艺节目里几位明星排演的片段。当我读剧本的时候,脑袋里就总是冒出金士杰的江滨柳、林青霞的云之凡、以及朱茵的江太太。看着剧本后面的首演日期、剧场,就好遗憾自己之前不曾去看过这部话剧,若以后有机会,想好好地去现场感受。

看这部剧本,有几个触动到我的地方:一是“暗恋”的导演在前期、中期总是不满意演员的演绎,觉得他们没有演绎出他心目中或是他记忆中的江滨柳、云之凡;然后演员们抱怨、不知道导演心中的人物究竟是什么样的、要他们怎么演,到最后云之凡的演员直接说出“导演,你要弄清楚,是“我”在演“云之凡”······我是我,她是她!我永远不可能成为真的“云之凡”,云之凡也不可能出现在这个舞台上!”这段话时,我好像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导演的心碎。他写下这个故事、演绎这段经历,是想留下这两个人、这段记忆,但现实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他可以将这段故事复刻,但永远没有办法呈现出他自己记忆中的样子了,别人没有经历过他所经历的,无法感受他所感受的。

还有一个场景,是在最后:当所有人都离开剧场,本是明亮地挂着的《桃花源》的大桃花布景,后却突然掉下来,掉到地上,露出整个裸的剧场。我总觉得,这好像是告诉我们,桃花源的梦我们很早前就在做了,但现实却一直是那么无奈,我们至今仍旧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桃花源,可以让“黄发垂髫”,均“怡然自乐”。所以,当所有做梦的人、造梦的人离开后,它,便也落了下来,露出的是裸的剧场,也是裸的现实。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五):混乱的人生,未知的追求

一个剧组叫《暗恋》,一个剧组叫《桃花源》,两个剧组阴差阳错碰撞在一起就成了这出《暗恋桃花源》。虽然是很多年前的话剧,我还是不免感叹这个看似清新脱俗的名字原来如此简约直接。“戏中戏”的构造虽然常见,但是在这个剧本中实在不一般。

《暗恋》讲述了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相识相恋,一次离别后因战争失去了联系,多年后两人都辗转到了台北,40年间杳无音讯,直到江滨柳垂老病危之际,为了弥补心中遗憾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最终和同样垂垂老矣的云之凡相见。这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时代背景下的“爱人错过”,让云之凡得以成为江滨柳心中永远的“山茶花”。剧本情节很普通,但最令我震撼的是其中一个细节的处理,第六场中病房的现实和梦幻的回忆同时出现在舞台的两侧,秋千上的云之凡年轻、热烈,在诗一般的上海的夜色里,病房里的江太太操着朴素的闽南语,应付着亲朋好友和生活的琐碎,江滨柳望着云之凡,又关注着江太太的一举一动。这一段的艺术感染力是即使没有看过现场版话剧,也能从书籍的字里行间所感受到的震撼。

如果说《暗恋》这个剧本是阳春白雪,而《桃花源》就有点下里巴人的感觉。渔民老陶因妻子春花出轨房东袁老板而自尊受挫,一气之下去上游打渔却意外发现桃花源,在桃花源过了一段怡然自乐的生活。由于担心妻子春花,老陶选择离开桃花源回到家中,却发现春花和袁老板生活在一起并有了孩子,于是他便按照返家途中做的标记重回桃花源,却再也找不到入口。这是一段基于陶渊明《桃花源记》背景的无厘头再创作,但喜悦的基调、荒诞的情节推进、浮夸而惹人发笑的对话和举止背后更展现了是现实的苦难与辛酸。老陶回家之后,春花和袁老板认为老陶描述中的“桃花源”是精神病院,这是这整个剧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现实中根本从来不存在什么美好的“桃花源”,有的只是一塌糊涂、难以面对的现实,所以我们给自己许许多多编织而成的美好幻想。

两个剧组相遇在了一个管理混乱不堪的剧场进行排练,那幕落下这幕起,每一场戏都断断续续,《桃花源》和《暗恋》,大俗大雅,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交织在一起。充满想法和艺术追求但是表达模棱两可的导演,两个剧组共同存在的不靠谱的工作人员,还有最后急着赶他们回去然后下班的剧场管理员,急急躁躁,混乱不堪。但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难以捉摸的人生。在整场戏之中,还穿插着一个陌生女人寻找一位不知名的“刘子骥”,其实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懂这个情节用意何在,所以看了很多剧评和书评,有人说:“人生就是徘徊在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的空虚当中,为得到而追求,可具体追求的是什么,还真难明晰与界定。”所以我问我自己,你的“刘子骥”是什么?我回答我自己,我还在思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