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读后感锦集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读后感锦集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是一本由凤凰联动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72页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读后感(一):面对长辈,秉承陪伴与尊敬

最近这段时间,原生家庭的概念特别的火,在知乎里控诉原生家庭父母对自己迫害,通常可以得到很高的赞,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变成了从小被虐待的孩子,这么多人把自己的性格和成长归结为家庭的因素,那些没有话语权的长辈们可真是憋屈。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读后感(二):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关注菽麦|一起阅读】

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坐在阳台边上写作业,写完了就爬在窗台勾着头往外看,阳台外没多远就是一个大转弯,每天妈妈都要骑着车从哪经过,所以每次一看到妈妈转弯了,心里都要激动半天,每天都在这样的期待中开始我们的夜晚生活。

而现在每天回家,最期待的就是看到宝宝的笑脸,而他似乎也在期待着妈妈,看到妈妈就开心的手舞足蹈。突然感觉到生命的强大,这就是一个轮回,给人类带来繁衍和成长。小时候妈妈陪伴我们,现在我们陪伴着下一代,同时,也不能忘记了陪伴上一代 - 我们那慢慢老去的爸爸妈妈。

当我们长大之后,能够陪伴爸妈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即便回家一趟也是行色匆匆,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却让亲人离的更远,四世同堂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甚至离得越来越远了。

所以当读到这本《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的时候,心里十分想念家乡的亲人,往日里和亲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慢慢涌上心头。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读后感(三):给长辈朗读,让陪伴更长

曾经有个想法,给父母读一读书,比如养生类的,比如保健性质的,但是因为长年两地相隔,这一心愿一直没能达成,即便是逢年过节回家,也是诸事烦杂,想法不得行。手上这本《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让我又找到了朗读的契机。比如,我可以按书中的篇目自行朗读,然后录下来,再放给父母听,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给长辈朗读的形式。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 是凤凰联动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朗读者系列”,此系列一共四本,《人生慢:给自己朗读》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分别针对不同的人群,收录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经典名篇。这样的文章汇集,很实用,也非常棒。

“前半生,你陪我长大;后半生,我陪你变老。”心愿难了,唯有借朗读一偿一二。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辑中有许多文章其实在作家的选本里看过,比如梁晓声《恰同学少年》,刘心武《人生有信》,阎连科《我的父亲》等等,有父辈的深沉,也有父辈那时的青春年华。编者并不限于现当代作家,还选取了一些远行游子对母亲的思念的诗,像王冕的《墨萱图》“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用字简单但情意深长,无法在母亲前尽孝,满怀的愧疚,就和我此刻的心情一样。诗中的萱草,又称忘忧草,是母亲的象征。诗中的“北堂”一般是指母亲的住处,后来成为对母亲的尊称。清蒋士铨的《岁末到家》“謇有针线密,家认墨痕新”“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同样情深意切,让人心有同感。身在外地,如何宽慰长辈?早年时就有人告之说,尽量报喜不报忧,不要让老人家们担心。相见时短,恨别离长,珍惜不多的团聚时光,尽可能的带来轻松与欢笑,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60多名中外作家的佳作,以传递对长辈的情义,用心的编者在每篇后,还精要点拨如何把握朗读节奏,比如朗读歌德《致我的母亲》时,“语速要慢,情感要饱满,表达出对母亲的无比敬意。”

慢慢读,慢慢感悟父辈为家庭的付出与辛劳,感恩父辈给予的关爱包容与指导,感恩与时光同在的难忘岁月。我们给长辈最好的礼物,不过是常回家看看,不过是一个陪伴,假如不能亲至,不妨给长辈朗读,让陪伴更长。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读后感(四):《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

世界延续数千年的传承方式早已与以往不同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开始不无难过地发现,父母们除了生理上的自然衰老,许多事情也开始不适合直白地向他们征求意见了--比如选择了一份他们甚至没听过名字的新型工作--因为害怕他们不了解这些事物本身之余,倒还要因为自己的不了解多担着一份心。当一个人想要独自面对成长,能精进自我能力、为自己心中的迷茫寻求答案的阅读行为,已经开始渐渐成为青年们空闲时间的自发选择。而这时,常常有人忘记--是时候偶尔停下自己急匆匆的脚步,为父母推荐一些读物,也借此让父母重新捡拾起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荒疏了的阅读这一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之余,再次找到和子女、他人谈话的共同兴趣点,得以找到他们眷念难舍的人和人之前最淳朴的那些情感纽带。

本书选取的朗读篇章共分为四个辑汇,并不侧重于哪一时期、哪种风格、哪个人的作品,但是,每一篇却都深情满满,只是看着文字,仿佛便能亲耳听到--这一段讲的是他们多年再未见过的同学朋友,他们天各一方的至爱亲朋;那一段讲述那些比历史知识点鲜活无数倍的家族记忆,他们至今难以丢掉的“老物件儿”背后的忆念万重;东一段儿说的是他们儿时消耗精力常去闯山戏水,他们也曾不知天高地厚地听蝉捉虫;西一段儿说道的是他们也曾四海为家胼手胝足,如今说起来最大的挑战是开始渐渐与子女相互理解和尊重······也许向父母谈起这本书的时候,你一边说着一边翻开做着记号的那几页,顾不上故意拿出儿时他们教你那一板一眼的“朗读腔”,只来得及用最平淡快速、只够听得清字的个数的速度读着,只为了让他们相信这本书写的就是他们最熟悉的事物,是十分值得一读的,你读的时候还有些东西没弄懂,想要问问他们,眼前却仍旧不知不觉地模糊了,哽咽半晌,终是哭了,他们反而惊讶了,倒半戏谑地调侃你:“那时候不都那样么?就是委屈,不也过来了。再说,比起我们小时候,你小时候可也没委屈了你,你哭个什么劲儿呢!”而正是因为觉得那段没经历过的时空里,你们太苦,我才会哭了呢!说好是要听我读书,怎么现在,倒又反客为主,教训起人来了呢!······

那么,暂时就请让我先为您读一段您熟悉又陌生的文字吧,即使中途酣然入梦,也愿您带着一份放松、一缕思忆,回到最初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与那些思念至深的人再次重逢。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读后感(五):朗读即陪伴

这套凤凰联动推出的“朗读者系列”中,《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是我读的丛书第三本。我并不太清楚这套书当初出版的初衷,不过,2017年年初《朗读者》火了之后,节目组在很多城市设立了朗读亭。经常可以从节目的花絮中看到人们读一篇文章泪流满面。

我一直无法明晰朗读和默读的区别,在我看来,后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更是一种阅读的常态,也是对空间内他人的尊重。然而,《朗读者》火了之后,会经常在节目之外思索,也许真是时代的发展漠视了“朗读”的作用。朗读,除了学习、体会、阅读之外,更是一种交流,是一种多人的阅读方式。一篇文章,默读时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情感波澜,而朗读时,却往往掩饰不住自己情感的流露,更多时候,朗读不是为了和作者交流,而是和倾听者的交流。

在这本书里,是我对“朗读”体会最深的。读给爱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略显矫情‘;读给孩子,也可能孩子太小根本无法形成共鸣;只有读给长辈的这一本。我相信,如果真的在长辈面前捧读者里面的文章,他们一定是一群最好的倾听者。他们会正襟危坐,会随着你的情感起伏共同进退。想来,他们对我们的要求真的不高,只要有那么些许时间是完全属于陪伴他们的,他们就会珍惜,就会认真,甚至会,感动到落泪。

然而啊,他们的现在也是我们的明天。

一篇又一篇的名家之作,怀念父亲、母亲、祖父、祖母,慷慨岁月,抒发情感。时光在变,人类共同的情感却从来没有变过。或许,这就是这一辑给我的最大感受吧。

读过美国心理学教授拉姆•达斯的《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其实,也是这一辑名家之作给我们的启示。多陪伴长辈,为他们读一读诗也是好的。高晓松说他的母亲对他说,苟且的生活之外还有远方,如果远方去不了,就读诗吧。任何时候,只要打开诗集,就到了远方。深以为意。也许长辈不能理解诗里的的远方,但是他们却一定能感受朗读者的情感。

读着读着,我们也老了。在文字中,人是不会老的。除了读给长辈,其实而是读给自己。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安然面对远方、衰老。

当然,从选择的名家之作给个人带来的阅读体验来说,我更喜欢《给爱人》《给孩子》两本,但是,这一套的名家之作,是拿起就读,随时可以放下的,通读、选读、朗读、默读,都是不会后悔的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