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如候鸟》读后感精选

《有如候鸟》读后感精选

《有如候鸟》是一本由周晓枫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如候鸟》读后感(一):若我呼喊,谁,将在天使的序列中听到我?——《有如候鸟》编辑手记

若我呼喊,谁,将在天使的序列中听到我?

简以宁

有如候鸟

《有如候鸟》读后感(二):“需要你们的冷酷,胜于需要你们的温暖”——《有如候鸟》

文/傅诺什

看完了。

据说“作诗但求好句,已落下乘”,不求畅销不求红的作家能一直爱谁谁的写,真了不起,以及在后记里写说“需要你们的冷酷,胜于需要你们的温暖”。

和此前散文集《巨鲸歌唱》相比,关于自然与动物的篇章冷酷依旧,从观察外界到反观人性的杀戮,虐恋,情欲,信仰,善恶,死亡。。。依然不留活口地刺破真相。

两篇故事作基的散文文风突变。特别是《离歌》。

《离歌》让我在睡去又醒来的凌晨四点心如刀割,谁不曾是那个领了“屠苏酒的少年”,谁不曾“默默离席,消失于众声喧哗”。

《离歌》是作者写给一位故交的挽歌。故交是朋友,是导师,还是“一辈子或明或暗的情人”,无解。故事情节老套又寻常,谁身边没有几个少年才子,中年沦丧的故事。但是《离歌》不同。寻常故事只有冰山一角,好故事有抽丝剥茧。

少年才子的对立面,中年沦陷的对立面,究竟是知识消解了朴素,还是理想大过了爱情,权力是自我保护的剑,还是沉重到自戕的剑?《离歌》深入海底,扎心一探。

《有如候鸟》没有好结局,就像漂泊他乡的灵魂,最终骨灰装进饼干筒,才能归乡。

但是绝望处有力量,“走了这么远,为了让翅膀得到极致体验”,“只有抵达终点折返,才有机会体会浅尝辄止的悔意”。

这不是励志。这是绝望处的一丝暖意。

《有如候鸟》读后感(三):《有如候鸟》里,我唯独喜欢《离歌》这个故事

《有如候鸟》里,我唯独喜欢《离歌》这个故事。

《离歌》讲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向现实主义者蜕变的故事:“我”在做编辑的时候认识了从农村考上清华、温顺博学清高的屠苏,有过一段相见甚欢的情谊,却很快再不相见。二十年后“我”接到屠苏去世的消息,前去探访,慢慢了解到他是如何被穷不拉几的婚后生活和自视清高的文人情怀所杀死的。

这篇小说可贵的地方在于,作者很精准地捕捉到人物每个生活细节下的情感诉求,比如“你好,我是屠苏的法定妻子”透露的示威味道,“哦,你终于打来电话了”透露出的清高味道,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作者应该是一个感情细腻敏感的人吧。

主人公屠苏这个成长于80年代末的文艺中年,身上烙有那个年代独有的理想主义者光环,同时也是九十年代转型期的目击者,而在新世纪商业社会彻彻底底成为了受害者。然而,从始至终,他都是一个与既得利益者无关的悲剧人物,这样的人物让人唏嘘。除了屠苏,其他人物都很十分鲜活,而且很有代表性,既有只知诗歌不知苟且的都市女作家,也有视钱如命的虚荣妻子,也有吭哧吭哧的流水线妹妹,每个人物都活生生地充斥在我们周围,如果说《活着》是近代中国演变过程中底层人物苟且活下去的缩影,那《离歌》便是当下中国国情下小人物体面活着的缩影。

假如《离歌》能改编成电影就太好了,肯定会特别好看。但是除去主人公屠苏的成长历程,内容也触及到了贫富差距、城市农村、底层与特权阶级、权利与金钱、精英与大众等诸多现实却又十分政治敏感的话题,删又没法删,不删又过不了审,真希望有一个偏向虎山行的人来试一试。

《有如候鸟》读后感(四):写作是在光阴上刻舟求剑

文、周晓枫

华语文学传媒奖颁奖词

我第一次提名华语文学传媒奖是在2006年,十几年后才拿到这个奖,得知消息的那刻,我像妖精吃到唐僧肉一样心满意足,以至于感到一阵心满意足后的空虚。我不是松弛的类型,来自写作内部的压力,大于外部给予的安慰;所以奖项的鼓励是重要的,在天平那端增加砝码,让我在艰难的自我挑战中,获得短暂却美妙的平衡。

这个奖项对我来说,分量很重,但我也没什么可炫耀的,因为在前辈和高人面前,我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写作二三十年了,我从未因奖项而去找谁求情,所以特别感激那些或远或近、或熟悉或陌生的师长、同道和朋友,感谢那些评委,能让我保持始自年少的某种任性,并且一直没有丧失好运。

我知道,绝对顺利的路程只存在于物理世界,现实中,我们需要克服或大或小的阻力,才能依靠文字,把自己运输到理想意义的远方。一个写作者,应该心无旁鹜,全力以赴。当然,努力的结果并非那么乐观,恰如《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红桃皇后所言:“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哪怕有一天,我们得不到奖励,我们至少得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哪儿。

我是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是个欢乐的悲观主义者。其实悲观和欢乐并不矛盾,就像焰火和夜晚最为相称一样。大概每个写作者,都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用词语的火柴,用头脑里的想象,去擦出一道道的光痕,照耀自己,用以抵抗黑暗、寒冷和死亡。又像刻舟求剑者,当光阴逝水,我们就像失去宝剑一样,失去曾经的年轻、激情与活力,无法捡拾,只留下一道道受伤般的划痕,可又怎么样吧?只要文字的刻痕在,就不会混混沌沌地随波逐流,我们就能找到返回记忆的路标。

我的毛病多,既敏感又脆弱,既懒散又焦虑,既好奇又任性。这些毛病如果从事许多工作,都令人厌烦,但在写作里未必是坏事。缺陷看出现在什么地方,皱纹看长在哪儿——长在眼皮上的皱纹就是双眼皮。谢谢写作对我的拯救。

谢谢这条路上,鼓励我的人,谢谢批评我的人,这一切让我获得蓄积的力量和成长的可能。这个世界给了我许多丰富的体验,我以写作做出微小的回应。涌泉之恩,滴水相报,我将尽量珍惜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

《有如候鸟》读后感(五):顺从内心——《一直叫snowy的狗》

作为这个星球智商最高的动物——人类,我们的很多哲理竟然都是来自于其他动物,尤其是在我们看来头脑并不发达、简单适应生存的那些动物。比如,我们从蚂蚁、蜜蜂、蜗牛身上找到了永不言弃的毅力,我们认识丑小鸭、蝴蝶后就明白了美丽从不缺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我们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凶险……我们不断从动物身上获取、提炼处事之道,这似乎已经成为高智商人类的一种本能。 作家周晓枫在与侄女偶然得到的混血狗snowy相处期间,这只血统并不“单纯”snowy不停地翻转作者的印象,甚至以自身的生存理念帮助作者感悟出文学之道。 混血狗可以说处于狗届鄙视链的底端,snowy凭借一眼之缘,俘获了作者侄女的芳心,从小白摇身变为加拿大国籍的白雪天使。任凭它身形体态毫无优雅之感,无论它的习性行为是否与周围贵族狗差距较大,更不用提它内心是恶是善,snowy终究是走出了国门,混迹于国外名品之间。然而,snowy内心并没有发生改变,它不愿意根据主人的牵引绳调整自己,它的情绪可以是易感的,它也从未从教训中学会屈服,始终在自己的节奏中好奇和探索着这个世界。看到snowy被蜜蜂叮咬休克、被臭鼬臭气熏晕,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从未止歇,作者恍惚中开悟,无需对自己太过珍惜,该开花开花,该凋谢凋谢;看到snowy任性作乐,作者也意识到自己在写作中过于圈囿在思维枷锁中,不敢释放,然而这恰恰与保持自己的初心、野心和本心背道而驰。 最近在上子弹笔记的网课,暂且不说有没有养成规划和记录的习惯,其中一节课是让我们找寻自己更高层阶的自己。这节课也不难,但是需要我们去面对自己。过去是不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不敢去发朋友圈;会不会担心朋友洞察了自己的想法,而不愿与人过多接触;似乎总想摆出一份老成沉稳的样子,放弃了好奇和探索世界的初心……要把自己内心的枷锁一道道打开,把真正的自我一层层释放出来,从在别人注视下生存转向生活在自己内心之中。当天,我真的是把自己从内到外翻检视了多遍,结果令我非常失望。我只能看到一道道枷锁,却找不到打开枷锁的钥匙,或许连寻找钥匙的勇气也都没有。从小到大,我顺着最主流的路线向前奔波,即使不知道向前追寻的是什么,往前的方向究竟是不是真的向前,连转个身的想法都不曾划过。一步步从小学、初中、高中读到大学、研究生,在既已规划好的道路上同自己较劲。当然我们也会看到有人折返,便生了疑惑,而想到主流部队不曾改过方向,便无意识地跟随前行,即使最终的目标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内心是什么,内心要怎样去感知?是要去驯服还是顺从,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选了驯服,为什么不在还能享有支配权的情况下,尝试去谋求新的开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