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普通读者读后感1000字

普通读者读后感1000字

《普通读者》是一本由西闪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普通读者》读后感(一):普通而又特别

普通读者,一本适合每个人读的杂文集,总有一篇文章会触动心灵深处,感慨万千,也许你的床头就缺一本它了。《普通读者》是作家西闪的随笔集,包括专栏、书评以及艺术评论。作者运用了一种“启发式”(heuristics)的独特方式,以清晰简洁的思维为触媒,唤醒普通读者的问题意识,激发出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学、历史和哲学等诸多领域的敏感与兴趣,进而认识到哪些事物正在塑造着自己,自己的选择又将对世界造成何等影响。

《普通读者》读后感(二):想象之外

【题记:1、也许我所述的文字并不是作者所期许的,因为在我的眼中最深刻的不是他的文,而是他的字与画;2、很多时候,我笔下的文章总是在结束后才思考该用一个或多个怎样的词汇去表达我所有文字的中心,从而成为我的标题。但是,这篇却是想象之外的在写文前便定下的标题,因为,一切皆是“想象之外”。】

《普通读者》读后感(三):作为独立书评人的西闪是一直在恪守着独立二字

我们通过这本书发现,作为独立书评人的西闪是一直在恪守着独立二字。首先是文字独立,不受出版商或者出版社的一些左右,能够真实的去表达这本书的优劣性。其实这本书更多的是表达作者作为独立书评人的第二个独立:思想独立。他能够从这些作者的无论是绘画还是著作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这本书是西闪的随笔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对生活的所想所思、对艺术品中的拷问和读书后所碰撞的火花。作者用一种启发的形式去触及读者的问题意识,给予读者当头棒喝的效果。

西闪将“好学深思”四个字深深的给每篇打下烙印。这也配得上别人称他为“作家中的作家”的称谓。

无论我们是看一幅画还是在读一本书,我们是否有代入感?当我们从代入感出来以后是否又有一些升华。这就涉及到了读(观)后感和评的问题。西闪并没有将这种感观直接告诉他的读者,而是将这些提升、凝炼,但是不越过过度解读的雷池半步。这样的处理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中读出了两种思想的碰撞,作者的思想和西闪的思想。但是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只是平行,而是交融。更多的思想让读者去感受。去揣摩。

《普通读者》读后感(四):《普通读者》自序

一看便知,本书的书名来自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我向她致敬。1925年她出版的文集就以“the common reader”为题,七年后另一本书的封面上,她仍旧用它做书名,可见相当看重。我也一样,希望这个书名不仅与文集的内容相契合,日后还能用得上。

当然,在成就这一希望之前,我首先想成为伍尔夫所谓的普通读者。事实上这并不容易。伍尔夫心中的普通读者,大抵指的是有教养、懂常识、明事理的成年人。他们就像她写到的那样,毫无杂念地热爱读书,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哪怕到了天堂,也不奢求额外的东西。万能的上帝会看看他们,然后对身边的圣彼得耸耸肩说:“瞧瞧这些人,他们不需要我的奖赏。我们这里也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他们只喜欢读书。”

可是换作我所处的时空,伍尔夫会发现,她期许的读者正在迅速地消失,成为幻想或怀旧的对象。如今的读者,跟作家一样急切。他们附着在各种电子媒介上,用表情符号的方式发出昂昂或嗤嗤的声响。我希望用这本随笔集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作家,也不要成为那样的读者。略感欣慰的是,这本书里的内容大多发表在六七年前的报纸杂志上,回想起来,那还是一个可以慢慢阅读静静思考的年代。如果说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在读者的领悟中才会最终完成,那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有这么幸运。

既然许了这么多的愿,不妨多加一个:希望这本随笔集没有彻底辜负为我推荐的朋友们。

最后,感谢西门媚。她是一切的源动力。

2017年2月14日,西闪,于成都玉林

《普通读者》读后感(五):与一切美好的事物对话

信息时报评论主编椿桦说:关于文风,我认为时评其实也可以写的有文采一些,幽默调侃式的语言事实上也是值得鼓励的。直到现在,一提起时评,还有不少读者联想到生硬说教式的论文式风格。这样的风格当然不利于时评观点向普通读者普及。如果说,时评文本有套路的话,我倒愿意提倡把时评写得不像时评。

把评论写得不像评论,作家西闪做到了。《普通读者》是西闪的随笔集,包括专栏、书评以及艺术评论。他以清晰简洁的思维为触媒,唤醒普通读者的问题意识,激发出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学、历史和哲学等诸多领域的敏感与兴趣,进而认识到哪些事物正在塑造着自己,自己的选择又将对世界造成何等影响。

《普通读者》贵在清新、犀利、立场透彻、旗帜鲜明,较少商业气息,较少囿于人情或者顾虑重重的欲言又止,更不是不负责任的放言高论,给如今乌烟瘴气的评论江湖带来一阵和煦的清风。西闪对各种事物分析都比较深刻,论断中肯。他首先根据的,不是评论的固定程式,而是根据所论述的作品所显示的特色。他不是孤立地对某一事物做分解,而是历史地、比较地对作品做剖析。他总能把评论的幅度扩大,使得人们能较完整、有联系地来理解这一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