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摘抄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摘抄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由[英]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一):一个梵高迷的吐槽

读之前知道是以高更为原型的,一直有点抵触读。自诩是梵高迷妹,也看完了梵高传,所以别提对高更有多讨厌了。机缘巧合下还是读完了。当然不由自主就会带入进去。书里面思特里克兰德也是够让人讨厌的,自私而且自我。施特略夫(还是个荷兰人)也够让人觉得可怜,还多了一个他疯狂爱着却被勾跑的妻子(简直要怀疑是提奥了。)但是毛姆叔你老是说施特略夫的画平庸是几个意思?抓狂。那种打破旧局燃烧自己的样子,不正是梵高的样子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二):月亮与六便士

艺术是什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如若超脱自身特性这样的艺术便也变成了哗众取宠的噱头。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就完全展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我看到了很多普通的树,可我又好像没有见过这样的树,那是他对树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的理解。 人性是什么?“人性本来就是相冲突的,我不知道真切中包含了多少矫揉造作,高尚中又包含了多少龌龊,也许就算是在邪恶里,也可以找到优良的品质。”人们说他自私自利,决绝狠心,不惜抛妻弃子,连恩人的妻子也可以夺取。我看来他是真正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他想画画,他就要去画画,他不爱了,他便去追寻另一种生活,他完全依从天性,他是可爱而真实的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世人脸上的假面具,时间长了,就真的变成面具上的人了。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的,没有价值的。我们不知道为何而生,死后又去往何处。我们只有跟着生活的脚步去过生活,当理想与现实相碰撞,做出选择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有有性格。 月亮照着理想,六便士折射着现实。 上帝的磨盘缓慢地转着,可是却研磨的很细。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三):出走的月亮

断断续续一个月读完了,没有很惊艳的感觉,可能阅读战线拉的太长了。 一个人顺风顺水的过完了前半生,有天突然说我要去追求我的梦想,然后抛妻弃子,离开家乡,去追寻诗和远方。像是打开了任督二脉一样,任性指数直线上升,和自己的恩人老婆上床也毫无压力,最后反而抱怨是恩人太蠢。实在是心疼那个胖画家啊。因为内心只有画画,不屑于做其他工作,所以过了一段穷困潦倒的生活,最后跑到了一个岛上,和一个小萝莉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还生了俩胖娃娃。这个小萝莉被选中的原因,只是因为小萝莉能满足他的任何需求,毫无怨言。生病以后,小萝莉不离不弃,尽心尽力的照顾他,还给他买颜料,让他画画。最后交代小萝莉,将他生前最后一幅画作焚毁,小萝莉谨遵夫命,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后人感叹,那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啊! 要是拍成电视剧的话,按照现在的起名套路,可以叫《我恣意妄为的后半生》 天才是避世的,无法和世人正常交流,我可以理解,但是道德线并不能因为你是天才而降低标准。我觉得,追求理想,并不需要走这么极端的路子,又或许天才觉得,只有这样一条路才能追到月亮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理解。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四):为梦想

看书的过程中,脑子里想象出的是一个黑白的无声动画,除了思特里克兰德的那撮浓密鲜艳的大红胡子,所有都是黑白。动画是一帧一帧的,不是写实的画风,线条粗犷,但形神兼具,类似《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的感觉。

他的样子开始很模糊,我甚至把他想象成了一个有点帅的斯文败类的形象。随着作者深入的介绍,一个一个故事展现在脑海中,他渐渐丰满起来,个子很高,长相普通,身材消瘦,嘴唇厚实性感,有种原始的狂野,散发着男性荷尔蒙的气息,尖酸刻薄,脾气暴躁,不顾及他人感受,不讲人情世故,衣衫褴褛,头发蓬乱。不过后面这些是在书的后半段才逐渐具化出的形象,在前面事业小成期间我相信是他跟狂野和性感完全不沾边的,也不可能邋遢刻薄、不懂人情世故。

其实这是我一直感到疑惑的地方,无法想象一个人前后怎么可能有如此大的性格变化,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家庭变故,没有精神刺激,没有任何一丁点特别的事情发生。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一直在隐藏,像演员一样把自己伪装成另外一个人,一个平凡的不被任何人注意到、与社会完美融合的人。

可是这样太难了,外表可以伪装,性格怎么掩盖呢,一日两日尚可,经年累月到不惑,即使是有强大的毅力和决心应该也极少有人能做到。

前半生的他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庸庸碌碌于世俗,后半生的他是一个释放天性、回归自我、追逐梦想的勇士,处事与性格另人厌恶,执着与坚持却另人钦佩,有梦想又能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人总会让人无限敬仰,更何况是他这种倾尽所有的人。看完后会忍不住反问自己:现在还有梦想吗?梦想是什么?为梦想付出过哪些努力?以后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

当你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找到了一个无比爱你的妻子,然后生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的时候,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陶醉于其中,称之为幸福的人。但平凡的生活似乎还缺少了点什么,也许激情,也许理想,也许是别的什么,反正一个已经40岁的经纪人就这么揣着200大洋抛妻弃子离家出走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画画才对,于是住进了贫民窟,流浪街头,面包也没得吃。人们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但他却想的通,在艺术的路上走着走着,“拐走了”恩人的老婆,害的人家家破人亡,他却解释说,“在冲动的热情面前,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但闲言碎语时间长了不免影响自己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二次启航奔向了热情奔放的南太平洋小岛。在那里他找到了一位终身伴侣,还有一幅又一幅旷世奇作,他临终前眼已瞎,但还聆听着最后一部作品中热烈奔放的色彩,没错不是看,是听,艺术家就是这么有范。 这就是我用三个星期读完的《月亮与六便士》。月亮美好,诱人,代表理想。便士是钱,代表现实。还有,故事原型是印象画派高更,与梵高齐名。感佩于作者毛姆直抵内心的情感宣泄和精准的文字表达,用极尽朴实却又蕴含哲思的语言,勾勒刻画了一位天才画家的后半生。离开伦理道德的约束不说,故事的主人公是孤独的,决绝的,极富个性的,为寻求极致他甘愿远离亲人,远离社会,远离一切阻碍其思考的攀篱,在创作出旷世奇作后,一把火将其付之一炬。

天才之谓天才,在于特立独行、与别人不同。模仿不得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多的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就像文中所说“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的很细。”人生路很漫长,且行且珍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