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康吉莱姆到福柯》读后感摘抄

《从康吉莱姆到福柯》读后感摘抄

《从康吉莱姆到福柯》是一本由[法] 皮埃尔·马舍雷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康吉莱姆到福柯》读后感(一):杂记

第一篇其实主要讲科学史的写作,提出概念/问题与理论/答案的二分并强调了前者。有意思的是还谈到了考古学,此时的福柯应该还没开始其考古学研究吧?

最后一篇强调了康吉莱姆念兹在兹的否定性价值,其实我们不要忘记,斯宾诺莎早已说过,规定就是否定。

很薄的小册子,其实值得深挖,既然可以从斯宾诺莎的视角去阅读规范,自然也可以从尼采的视角出发去阅读。同样可以置入考察的,还有德勒兹。

也唯有在对规范的理解以及从规范出发去理解,“自由即服从”才变得可以理解。

《从康吉莱姆到福柯》读后感(二):划小重点

短评字数限制,所以放在这儿了。

规范的力量中力量的含义是规范的能力而不是权力。能力包含了内在的动力性,因为它要求从原因到结果的完整的同一性和同时性(原因和结果之间是相互决定的关系);而权力则意味一种原因先于结果的超越性(原因支配结果,结果只是一种衍生的后果)。或是认为,规范具有的是以自身为绝对基础的权力,权力本身独立于外在强制式的支配方式,权力规定了所有力量的规范;或是相反地认为,规范是由能力推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规范自我定义和调节。康吉莱姆和福柯都在坚持不懈地讨论规范的内在性和规范的能力。 P5-6

康吉莱姆以生命体的具体经验为基础,打开了研究规范的现象学视角,将规范看作来源于生命内在的规范性。相比于康吉莱姆对来源的思考,福柯代之以历史性的诞生,并且将其准确地定位在社会和政治的发展进程中:这就是他开展的对医学规范的——与现象学相反地——考古学。 P126

《从康吉莱姆到福柯》读后感(三):手冲

福柯《生命:经验与科学》文//贯穿了20世纪法国哲学的一条分界线,它是一条把「经验、感觉和主体的哲学」与「知识、理性和概念的哲学」区分开来的分界线。一边是萨特和梅洛-庞蒂的传统;而另边是卡瓦耶斯(Cavailles)、巴什拉和康吉莱姆的传统。法国人依照这两种方式重拾现象学研究,整个法国当代哲学即源于30年代这几年间对现象学的继承。

门德尔松和康德在1784年《柏林月刊》(Berlinische Monatschrift)上试图回答:《什么是启蒙?》,而这两个文本宣示了一个“哲学杂志”的诞生,它与大学教学一道,是19世纪哲学的体制化的主要形式。它们还让哲学向一个整体的历史批评的维度开放。

德国哲学首先是关于社会的历史和政治思考,而在法国,是科学史首先支持了这个关于启蒙的哲学问题。

福柯《生命:经验与科学》文//生命体不能仅仅被还原为一堆物质材料和化学作用。根据康吉莱姆,每一个生命体从它的环境中获得信息,而且另一方面,它也塑造了自己的环境——生命是与环境交互的过程。

如果说生命体本身从自然环境中获得一定规范性,从而成为一个有机体,但是该有机体的界限,是一再被跨越的、可扩展的非明确限定的疆界。这才是生命本身,它必须四处活动以获得信息,它必须不断向无限性的环境不断打开自己有限性的疆界。

福柯《生命:经验与科学》文//生命是一个在与环境交互中编码和解码的动态运动,而这一过程为意外留下的空间。生命恰恰就是能极度容许“错误”的东西,恰恰是注定要不断走向乃至献身于“错误”或偶然性的东西。

但当我们反观生物学的方方面面时,“非正常”的问题贯穿其中。

科学史话语往往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在正确和错误的对立关系之下不断消除谬误的进程,其历史就是通过“方法论之进步”不断迫出“真理的话语”的历史。

科学史往往被视为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进程,但其悖论在“生命科学”中便尤为明显了,因为“错误之可能性”是内在于生命之中的,生命就是“错误之可能性”的开展性变奏。

科学史(包括所有的历史叙事)实际上需要被视为断裂的历史,也即“错误之突现”打断了“正常”的历史。

尼采说,真理是最深刻的谎言。

对康吉莱姆而言,错误是一个永远的机会。

马舍雷《规范的力量:从康吉莱姆到福柯》54-5 //现象=概念=理论,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等式,它预设了现象和概念的天然等同,而科学仅仅是从其中提炼、总结出理论。它将既定“现实”赋予了不可置疑的一致性,将历史视为一个连续序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由理论模型的接续进步而走向更完满的科学性,最新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其它的理论,成为其它理论的更深层逻辑或者说原因。

而在辩证的或唯物主义的方法下,概念本身不是天然的,而具备演变关系,它决定了人们所能感知到的现象。

康吉莱姆认为,科学把自己的历史隐藏了起来,装作一副由纯天然之完满理论所构成的理想法则,所以他想要从科学背后鉴别出决定和构成了科学的真实历史,换言之,这是要在科学自身之外追寻历史,追溯概念的出现、它的理论化以及最终普及和传播在社会语言之中的历史。

马舍雷《规范的力量》70 //哲学关心问题而非答案,哲学试图揭示的是认知的历史性,也即一个概念以及围绕该概念之「问题意识」的历史性。哲学提出概念和问题,而不提出理论和答案。答案总是会在自身层面中被解决的,哲学并不关心它。围绕着答案或理论体系的历史话语,总是遗忘掉问题本身,认为问题要么是在被解决的路上、要么就是已经被解决掉了,这就是科学的幻象,是一堆理论和答案的堆积。

然而,保存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保存一个问题意识。

当我们使用一个概念时,也即意味着总是要对其问题意识一再做出哲学式的关心。

72-3 //概念总是独立于、也先于理论语境,它可以出现在不同领域的理论当中。而问题,也是一个敞开的生成运动,它构成了概念的历史。由于原初的通用性,该历史具备连贯性,但同时,它是一段只通过意义的变化或变形才存在的历史。也因此,对概念下定义是不可能的,概念之意义来源于对其的使用,以及对问题意识的一再打开。

马舍雷《规范的力量》93-4 //规范可划分为否定性与肯定性两种,分别为法律模式和生命模式——前者是强制性、限制性规范,通过划界的统治形式管制一个领域,排除不合规范的经验;后者是建构性、扩张性规范,它在逐渐向外扩张的领域界限内生产着经验。

例如,在基督教中的忏悔就是这种生产经验的技术,通过忏悔生产出了“真理”(这里主要指的是性实践之忏悔所生产出作为对象的“性经验”),一次忏悔就如同一次真理生产仪式。

在肯定性规范中,可以看到权力与认知的联结——不存在没有“意志”支撑的“认知”,而该意志,显然并不是“认知主体”,且先于和塑造了“认知主体”。认知从来不是中立化的再现,意志历史性地生产着它的认知对象与认知主体。

如果否定性规范是通过暴力镇压(物理意义上的排除,例如把罪犯关起来),那么肯定性规范是通过道德和认知来批量生产小驴。

但晚期福柯把这种肯定性生产经验的权力-意志,扭转地指向自我,将其看做一种自我生产、自我塑造的技术,来对冲外部的大爹意志。

如果说一切都是由权力关系所塑造的话,那么只有通过自己当自己的s了。

马舍雷《规范的力量》101-2 //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概念,正是一种受制于律法和共同理念的主体,一个普遍法则像赋形一样地赋予了主体所有内容——这在拉康那里称为「欲望主体」,服从于象征秩序。主体概念从一开始就被定位在了从属性的关系链条上,与它通常理解意义上的主动性完全相反,而理性共同体也看似矛盾地实际上是欲望共同体。

如何才能从康德发展出来的这条径路中抽离,从而拯救主体概念呢?——在此或许可以引入斯宾诺莎。

103-4 //在斯宾诺莎这里,主体仍处于从属位置,但所从属于的不再是象征秩序,而是自然整体之必然性的秩序本身(这种必然性与外在约束完全相反),作为主体的每一经验都是对自然本身的表现(expression)。

因此,主体所置于的秩序,不再是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为秩序,而是万物的自然秩序,所遵从的是物质而非法律意义上的法则。从属关系由此不再意味着否定性的压制,而是通过肯定性的建构。主体虽从属于物质自然,但却可以不断越出自身之有限性(或者至少将自身能力发挥到最大化),迈向自然之无限性,与之互相交融。

马舍雷《规范的力量》158-9 //生命不是作为实体的自然存在,而是一种内在性收缩,并以投射或冲力的方式展现在世界之中。生命会不断扰乱生命体自身的平衡状态,并将生命投射到生命自身的前方。

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生命经验,只有由每一独特生命体所亲身经历的生命经验。每一生命体都经历着仅属于自身之“错误/意外/偶然”的“入侵”,但生命也一再对这些“错误/意外/偶然”进行收缩、包扎或者说规范化。由此,生命的规范化过程,并不是对某种外在的、既定的、理想中的规范程序之应用,而是生命在不断地遭遇着偶然性之下,所一再重复操演的那一仅属于生命自身内在的规范化。

毋宁说,生命本身即是这种一再重复着的内在-规范化运动。通过这种内在-规范化,生命动态地展现为一股力,不断地将自身投射、扩展在混沌宇宙中。

马舍雷《规范的力量》166-7 //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三部分的第57条中说道:只要这一个体的本质与另一个体的本质不同,那么这一个体的情感就与另一个体的情感不同。

换言之,只要不同个体之间体验到的情感触动不同,或者说由不同欲望所驱动,那么,她们之间的本质就是不同的。而这就是个体化。

拉康在1932年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中引用了斯宾诺莎这句话,但将这里的“情感”翻译为了“疾病”。不过这仍捍卫了康吉莱姆的这一观点:每一个人的正常与病态,都取决于其内在-规范,而非某个对所有个体都普遍适用的外在-规范。

马舍雷《规范的力量》169-70 //除了在具体作用的发生之时,规范不具有任何现实性。它不是一个既定的客观事实,而是只有在生命遇到阻碍自身的障碍(错误/意外/偶然)之时,在规范遇到自身极限之时,规范才建立和肯定自身的规范性价值。

换言之,生命仅在极限的越界中,才能体验到自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