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莎贝尔的读后感大全

伊莎贝尔的读后感大全

《伊莎贝尔》是一本由[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莎贝尔》读后感(一):读书笔记2005:伊莎贝尔

如果说猎物是丐版红与黑,那么伊莎贝尔就是低配版格雷的画像了。美少年变成美少女,二十岁她风华绝代,三十岁风韵不减,四十岁虽然已经不敌那些少女,依然可以周旋在男人们中间。女儿给她致命的一击,一个外孙是她无法接受做外婆的事实。深谙母亲心态的女儿以毒攻毒,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儿子的生,二十年后,他又用自己彻底击碎了外婆的镜子。

六十岁的她还是竭尽所能保持自己的容颜,如果不是外孙的出现她可能还可以撑很久,内米洛夫斯基自然不会把她写死,精神的崩溃自然是最好的惩罚。她宁可接受杀死情人的罪名,也不愿意承认那个男人是她的外孙。

内米洛夫斯基的几本书都有模仿的痕迹,而且写出了自己的新意,文笔也不错,假以时日,应该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可惜英年早逝。

《伊莎贝尔》读后感(二):60 is the new 40

内米洛夫斯基把母职惩罚、年龄焦虑、容貌焦虑、恐惧、被爱的渴望和不安全感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编织出格拉迪丝优雅悲惨的人生。

魅力四射的格拉迪丝游刃有余的利用美貌换取财富,享受法国上流社会奢华梦境般的生活,沉迷于自己那被男人追捧被女人嫉妒的外貌。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天长大的女儿让她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年龄和身份,35、45、55、65、老女人、老太婆、奶奶,就像是一个个地狱之轮从她日渐脆弱的身体上碾压而过。

格拉迪丝对自己再诚实不过了,她不沉溺于爱情,她只爱自己,只想当聚光灯下被万人羡厌的人,她纵情享受舞会上艳压别人的快乐。她靠着保养、美容、化妆品活着,用叠戴的珍珠项链掩盖会暴露自己年龄的颈纹。为了更合理隐藏自己的年龄,她谎报女儿的年龄,阻挠女儿的婚事最后酿成惨剧。

那种为了隐瞒年龄带来的疯狂和焦虑感在格拉迪丝和20岁男青年的对话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男青年骂她是自私的守财奴,嘲笑她身为60岁的女人不配追寻爱情,不配一掷千金的享受法国夏夜舞会。年轻女人迫不及待的等着看格拉迪丝胭脂下那凹陷的脸颊,年轻男人已经把手伸进她的金币法郎。

格拉迪丝在1920年的背景下会被读者当成可笑的魔女,甚至是疯子,但她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女人,只是有弗洛姆《占有还是存在》定义中一个普通的占有型人格而已。她甚至是网络时代最常见的女人,而我说不准能在小红书上能找到很多比她还疯狂几倍的女人。到底又有谁能真正抵抗住年龄焦虑呢?

想占有更多财富,想留住转瞬即逝的青春的心态已经是常态。60 is the new 40也是人类想安慰那阻止不了时间流逝的自己一种托词而已。

p.s. 这本书应该是医美减肥行业和氨基葡萄糖销售会疯狂推崇的书,女主格拉迪丝65岁还能不被人认出年龄每天喝酒蹦迪,和帅哥华尔兹爱的转圈圈到凌晨四点,25岁的女伴都转不过她恨的咬牙切齿。

《伊莎贝尔》读后感(三):读后感

在一天之内看完了《伊莎贝尔》这本小说,从我的角度和品味来说,真的太好看了。用我的语言来说的话这是一本极富有“女人味儿”的小说,(法裔)内米洛夫斯基的作品。

拿到手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全篇故事是倒叙了女主角格拉迪斯的一生,将光鲜亮丽的辉煌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一种说不出的细致和残忍的味道,像一把钻石制成的小刀。

女主角格拉迪斯终其一生似乎都在当一个年轻的孩子,这可能与她早年缺失的母爱,对母亲的否决有关,她与自己的母亲是敌人,因而不想同自己的女儿为敌。但即使如此,格拉迪斯在每时每刻的表现仍然是一个孩子,作品中清晰的体现出了她的虚荣和对于年龄的焦躁不安,以及嘴上说着为女儿好,其实只是想着自己。

没错她确实是只顾着自己的,以至于女儿在和她对话时,甚至有一种格拉迪斯才是孩子的感觉。格拉迪斯似乎很少担任起母亲的责任,原文说“太有女人味儿了,太年轻了,因此什么都是忘得特别快的……”

啊,已经老去或为之不安的人,想从儿女手中偷走幸福。格拉迪斯眼中的女儿一直只是一个小姑娘,她不愿承认女儿的长大,自己的衰老,她对此感到极为不安,仅仅是焦虑于自己的真实年龄。以至于女儿说出自己已经有未婚夫,甚至已经怀孕的时候她都无法接受——是的,她确实爱自己的女儿,但往往是一种迟到的和自私的爱。

格拉迪斯渴望被人爱着,终其一生都像一个孩子。她曾经爱过的男人不惧死亡,但却惧怕失败和破产,最终死了。因此成为了格拉迪斯心中的阴霾。

她异常狂热,对青春有着病态的欲望,连女儿看起来都比她要年长,以至于女儿死后她只保留着一张7岁时的照片,一边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只是失去了一个小女孩啊……她迫不及待的想偷走女儿一生中美好的时光,甚至做了这样一个梦:“梦中的女儿否定了自己有孩子并且怀孕的事实,而后告诉母亲自己才是她唯一的孩子。”

然而梦醒了,女儿表现得却比她要勇敢得多,却也因为分娩的大出血而死亡,成为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最后出现在她脸上的不是轻松,而是愤怒、与无边无际的勇敢。

但她确实有一种近乎逃避的年轻心态,她想要抹去忘记这件事,但岁月终究已逝,格拉迪斯送走了自己的外孙,以遗忘自己的年龄,并未自己的女儿修筑了一座异常高昂的坟墓。

她把那个孩子送走了,但内心关于青春的狂热却愈发膨胀,连同那个孩子一起成了深埋在她心底的心魔,于是终有爆发的一天。

即使我无法理解故事的主人公为何对青春如此痴迷,一种病态的戏剧效果,倒是将一些女性在两性关系上特有的残忍写得淋漓尽致……格拉迪斯渴望被爱的感觉,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和自尊心,让自己暂时忘记年龄带来的衰退和苦恼,用情人麻痹自己的心灵获取安慰,正如用脂粉掩盖自己已有疤痕的面庞。最终格拉迪斯的情人其实早已背叛了她,她只是爱着她的钱而已。

老实说,她如果不是如此焦虑的话,情况应该会比现在要好得多。可惜最后那个原本被送走的孩子却再一次出现在她眼前,如同她心中的魔鬼,格拉迪斯不顾一切的去展现自己的美丽,轻快的跳舞和年轻的姿态,以至于她忘记自己的年龄,好像与她人争妍斗艳、打扮斗美的一次战争(我并不理解),但事实是她心中一直徘徊着巨大的聒噪,只要她不承认不接受自己的事实,那么终有一天会被反噬。

于是这一切的结果就是那个孩子找上门来,讽刺她以此相见,数次的威胁,这个男孩咀嚼自己的怨恨,将其当成一种目标与成就感,只为摧毁格拉迪斯,自己外婆的幸福。这一段将不肯退位的老人占据位置,年轻人无处可去只得心生怨恨表现的淋漓尽致,又一次尖锐的年龄对立,乃至是阶级对立……

啊,太吵了,格拉迪斯慌不得已,她觉得太吵了,太聒噪了。她无论如何也无法安慰自己,电话铃声响起了,她那陌生的外孙威胁要将一切说出口,将她真正的年龄公之于众,他就要拿起电话了,于是格拉迪斯举起了枪,射穿了他的身体。

他死了,表情忽然变得柔和而惊讶。在格拉迪斯心中产生愧疚和绝望感,大喊救命以前,她只觉得一种安逸萦上心头。终于安静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