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倏忽之间——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 · 麦卡锡小说研究读后感精选

《倏忽之间——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 · 麦卡锡小说研究》是一本由550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倏忽之间——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 · 麦卡锡小说研究》读后感(一):对“暴力”民族性之批判

我认为《倏忽之间》一大特色则是文本细读之下对美利坚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色的揭示和批评。我们知道,正是由于暴力的滥用才使得第一批美国人在北美大陆上生存、延续,并成为所谓的“天选之子”。作者颇具慧眼,将暴力放置在美国社会、历史、文化和政治等语境中,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个体被暴力操控、限制和摧毁的过程,同时也深刻指出,正是由于“暴力'这个能指符号的无限介入及其演绎,加上人们对权力、秩序、控制等无止境的贪欲,才导致战争在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的一次次点燃与引爆。事实上,暴力造就了宇宙中一个个的混沌与涡漩,也正因此,小说作家麦卡锡在呼吁人们珍惜和平的同时,也呼吁人们警惕人性中的恶有可能产生战争和流血的迭代,以及世界堕落为无序和混沌的无限次分形。

《倏忽之间——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 · 麦卡锡小说研究》读后感(二):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研究外国文学的一部力作

大家或许都看过《末日狂途》吧?这部获得多项奖项的电影就改编自美国作家科麦克. 麦卡锡的著名小说《路》。《倏忽之间》的研究对象就是以麦卡锡小说为主,辐射当代美国文学史多个作家的一部力作。研究者采用了混沌理论、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以及叙事学理论等,为此书的研究很好的建构了一个混沌学文学批评的研究框架。作者融通中西,《周易》、老庄及佛教哲学顺手拈来,成功地在东西方哲学、文学与科学之间打造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书为渡桥也。研究者立足中国,美国文学作为视点,为中西文学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文科鼓励文理交叉、多学科交叉,交叉成为必然,也成为跨越中西之间鸿沟的最好桥梁。如此,作者的贡献不仅仅在于麦卡锡小说研究,更是开辟了一条新文科背景下文学跨学科研究外国文学的重要路径。

《倏忽之间——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 · 麦卡锡小说研究》读后感(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科麦克·麦卡锡是一位美国后现代小说家,他被誉为美国“新南方作家”,其长篇小说《骏马》曾获得过199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但这样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国内的研究却是了了。有幸能够看到张小平教授的这部专著,其中新颖的解读角度,让我对这位作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张小平教授以混沌理论,系统地解读和分析麦卡锡的小说,揭示这些小说中的奇妙叙事:“混沌”、荒野和非线性叙事内容;不确定性和蝴蝶效应的叙事策略;分形、重影的空间叙事;以及暴力仪式化这类独特的艺术手法等。

我认为这本书有着最为突出的三个优点:

首先,教授巧妙运用混沌理论和哈桑与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来解读麦卡锡的小说。她指出,“混沌”是一种新语言和新范式,它与小说中的暴力、荒野、空间以及非线性有密切关系,同时,这又和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如《周易》和《庄子》等。西方的小说文本与理论和中国传统哲思联系的巧妙思路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这本专著非常重视文本分析,就算没有大量看过麦卡锡的小说,通过本专著中的文本分析也能使得读者了解那个奇异的、暴力的又壮阔的陌生世界。

第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小说主要的研究内容是《血色子午线》和《骏马》,涉及到这两本书的方方面面,如小说中作为真理结构的暴力、人性、杀老和现代性,还有其中的人物、风景、语言,以及评论小说中的暴力的仪式化,小说的躯体、死亡和镜像。但同时也没有忽略其他重要小说,如《穿越》中狼、荒野和神话所揭示的分形重影与自相似等。张小平教授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麦卡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小平教授的语言逻辑清晰,既有学术语言的严谨和系统但又不失文学性的优美,读起来不像部分专著那样枯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