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

《菜根谭》是一本由洪应明 / 杨春俏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菜根谭》读后感(一):最经典的道理都是朴素的,还看个人悟性

1.原文摘: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原文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中华书局出的国学书真是名不虚传,主编的水平真的很高,单是续篇就可以看出,更不要说译和评了。

4.久闻其名,前后一个周拜读完毕。边读边用铅笔做感悟笔记。

5.主要收获之一:“忍”和“恕”。“忍”:遇到不如意事,多忍忍,多宽容,实在不行,那就心里数10个数再发脾气。“恕”: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与别人相处,多“恕”,才会少争,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俗话说: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本事。

6.主要收获之二:我们应该读几个“家”:儒家(修身,修德,入世),道家(雌雄之道,进退之道,不争之道,少欲之道),法家(管理,制度,执行力),佛家(心性,因果)。当然,先后有别。

7.就批判来看,吾思有三:

其一,有不少内容完全可以删去,重复表达过多。

其二:行文多用对正反式的骈文笔法,易上口,但极易陷入二元论(要么完全对,要么完全错),就会有知易行难的困惑。

其三:文中涉及几大“家”:儒家,道家,佛家等,用这些理论去阐述生活中的道理,有的意思是相互冲突的。缺乏一个基本的理论体系,一不留神就成了寓言警示的短句。

8.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国学,最难的,就是与时俱进!这也是读国学经典者需要面对,回答和从中走出来的一个问题。知晓道理,是最简单的。学以致用,才是最难的。知行合一!才是对我辈最大的考验!

《菜根谭》读后感(二):摘要

修省

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2.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3.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底柢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4.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5.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警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6.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7.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8.功夫自难处做去者,如逆风鼓棹,才是一段真精神;学问自苦中得来者,似披沙获金,才是一个真消息。

9.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10.人欲从初起处剪除,便似新刍遽斩,其工夫极易;天理自乍明时充拓,便如尘镜复磨,其光采更新。

11.欲遇事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念,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应酬

1.士君子之涉世,为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于事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

2.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而致迟,故君子以重持轻。

3.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4.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诸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苦趣。

5.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

6.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著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菜根谭》读后感(三):429-菜根谭-洪应明-Philosophy-1620

429-菜根谭-洪应明-Philosophy-1620

Barack

2022/07/31

《菜根谭》,它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1572~1620)。

洪应明住的地方,土质很差,农民种的蔬菜长得也不怎么旺,收成很差,生活很苦。 农民将自已种的蔬菜拿到集市场上去卖,菜根苦涩又压称,买的人一般会去掉菜根, 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就更低了。 洪应明当时生活也非常清苦,看到大把的菜根被丢掉感觉很可惜,就想将菜根取走,但又不愿亏欠人家什么,就出一点钱将菜根买走。 时间长了,当地的人都称洪应明为“傻菜根”。

一日,友人于孔兼(明朝东林党成员)到家中拜访洪应明。洪应明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尝后,拍桌叫好。洪应明用菜根腌制的咸菜,色泽黑亮,咸香爽脆,无菜根的苦涩,相较普通的咸菜,菜根别有一番滋味。 于孔兼问其中的道理,洪应明说:菜根味道苦涩,普通人稍尝试,就丢掉了。我觉得很可惜,所以,就将这些菜根腌制成了咸菜。我的菜根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我知道,美味急不得。我先将菜根用盐腌制,发酵一年后,去除菜根的苦涩,逼出菜根的香气。然后再用水去除菜根中的盐,在太阳下晾晒三日,让菜根更有嚼劲。最后,菜根佐以花椒等香料,再腌制七日,才能端上饭桌。

于孔兼不仅感概道:“性定菜根香”。菜根本是弃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澹泊沉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真味。也只有如洪应明这样淡泊之人,才能将菜根这丢弃之物,制作的如此美味。 他的《菜根谭》最后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缘于这一特殊的经历。

Table of Contents

1.前集

1.1.第一则

1.2.第二则

1.3.第二二二则

1.4.第二二三则

2.后集

2.1.第一则

2.2.第二则

2.3.第一三三则

2.4.第一三四则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凡事都顺着自己的意思,就难以发现自己的过错。凡事总是成功没有失败,就容易误以为自己每个想法都是正确的,未来就可能遭遇大败。即使是美玉,也需要打磨才能圆润。但打磨的方法也需要审慎,否则不仅没法打磨成功,反而会折损。

忍受不了寂寞,就享受不了繁华。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是灵感的火花碰撞;而一个人独处时,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当万籁俱寂及,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才逐渐浮出水面。人来人往,喧闹纷扰之时,我们的目光被表象所吸引。只有当只有当繁华洗净,可能才能看到其中的真意。

有高峰,则必有低谷。在低谷时,要寻其本心,坚定信念;在高峰时,要浇冷水,要考虑是否能够长久。处于低谷的时候,没有初心就容易自暴自弃;处于高峰时,不思考未来,就有可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高低都是相互转换的,怎么能不慎重呢?

中国传统思想非常讲究内修,先修本心,再至外物。没有办法战胜自己,就无法战胜别人。无法与自己相处,就难以真正与别人相处。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超越自己,而后能无畏。外界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只有寻求自身才能长久。

别人对自己有帮助,则不可以忘记,应该时刻挂在心里。自己对别人有帮助,最近早点忘记,不必想着回报。别人对自己有过错,尽量忘记。自己对别人有过错,应该挂在心里。内在的修养先达到了,外在的接人待物才能中正平和。如果修养不够,就算机缘巧合置身于高位,或早或晚也会摔下来。敬畏天命,修身而已。

儒家并不迂腐僵化,它也讲究灵活,理解人性。太过理性,缺乏情趣,不讨喜欢。太过感性,为情绪所困,则容易受外界控制。二者相得益彰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亦庄亦谐,严肃活泼。

修身非常讲究藏拙。我们推崇隐藏自己的聪明,在外表上显示出平庸。光芒四射,就会引来嫉妒,招致暗伤。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大概不放在眼里。可一旦自己有了失误,就算千中一失,也容易为千夫所指。反倒是隐于暗处,闷声发财才可能笑到最后。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尤其是30岁前年少轻狂之时,更是要时刻与自己想出风头的愿望斗争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