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读后感1000字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读后感1000字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是一本由纭七柒著作,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读后感(一):《北林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这才是我们呕心沥血3年的大作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是云七书坊的女掌柜纭七柒历时三年之作。

我知道有些同学一直奇怪为什么我们只做明信片,怎么不做些别的东西,其实我们一直在做,比如它。我知道去年的录取通知书火了一下,但是跟这本手册比起来,那只能算是“小作”。我也知道很多朋友认为我辞职创业不做园林了特别可惜,其实我从未说过我会转行,我只是跨行而已,而这本《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就是我的第一个跨行大作吧。能用“呕心沥血”来形容它,是因为实在是太艰难了,整整做了3年,才终于完成了。下面,且听我慢慢道来。

Question 1:为什么会做这本手册?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最早只是一拍脑袋的冲动。在2012初我辞职创业,春暖花开时在北林各处拍照。有天看到几个学生在做植物认知,围着一棵树,有人说是这种树,有人说是那种树,争论了很久。那时我就想,如果能有一本册子,告诉大家校园内的每棵树是什么树,该有多好,于是就有了一个初步是设想:用种植现状图的方式把校园内的每一棵树都画下来,再配上植物图片和介绍,整理出植物名录,做成一本导览手册,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按图索骥,去认知每一种植物了。这件事继续做下去之后,又想到了一些别的用途,归纳如下:

1.1作为北林植物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

每一棵树都详细定位,可以直接在校园中找到。每一种植物都配上了图片,在植物名录中也有识别特征简述,便于学生更好的做植物认知。

1.2作为北林非植物相关专业和其他社会大众的科普读物。

很多北林非植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一些植物爱好者其实也很想了解校园内的植物,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渠道,那么这本手册可以帮助他们。

1.3作为北林校园历史的变迁记录,同时可以更好的保护校园内的珍稀树种。

按照每一种树的分布位置和数量,将其珍稀程度分为了3级,在图册中用专门的符号标示,这样可以集全校师生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这些珍稀树种,避免它们毁于自然灾害和改建施工。全校现存乔木约4000株,灌木约3000株,地被状灌木另计。挂牌古树名木7株,为油松、白皮松、圆柏。木本植物约250种,草本植物另计,其中一部分植物为北林独有。它们都是建校62年来几代师生的心血。另外我们今后会逐年修订,也就成为了一份校园历史的变迁记录。

1.4作为北林校园植物游览的导览手册。

如今有一些社团开展小规模的植物游览活动,希望今后基于这本手册,可以开展更稳定更长期更深入的植物游览活动。社会大众按照手册中的推荐游览路线也可以进行自助游览。让更多的人对植物、对自然有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5作为校园纪念品和校园礼品。

这是一份有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校园纪念品,也是极具北林特色的礼品,让这所“全国最高绿色学府”更富有深意。

Question 2:手册里有些什么内容?

2.1封面:

封面图为生物楼的七叶树。选七叶树为封面是因为我喜欢“七”,生物楼亦是北林建校后修建的第一栋教学楼,彰显北林植物深厚的历史积淀。这是2015年9月版,因为最后一次实地复查的时间为2015年9月,所以图册中的植物位置表示当时的状态。

2.2 封二:植物分区索引图 、 图例

封二上部为“植物分区索引图”,将整个校园分为了40多个详图区域,可从此图中检索详图的页码。下部为图例和目录。

2.3 自序《为每一颗种子而热泪盈眶》(全文见本帖末尾)

2.4 P1:北林简史

2.5 P2 — P3:植物游览路线图 — 手册使用说明

左侧为“植物游览路线图”,分为1-2小时精华游和3-5小时深度游两条推荐路线,图中也标注了250多种植物的大致分布位置。右侧为“手册使用说明”。

2.6 P4 — P82:植物分区详图及植物图片

详图为CAD绘制的种植现状图,然后填成彩色平面图,详图比例尺多为1:300,仅操场这张图为1:800。平面图周围的空白部分是各种植物的图片及科名、属名、拉丁学名、分布位置等简要介绍,并可索引序号查看植物名录。还有一些空白处简要介绍了北林的标志性建筑、庭园、雕塑、景石等等。图中亦标注了超市、复印店、照相馆、自行车棚等生活服务类设施的位置。每张图上下左右的小箭头内标注的数字为所接区域下一张图的页码。根据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将稀有植物分为两个等级:用红色五角星标注的树种表示仅1处分布,或总数≤3株,极其珍贵;用蓝色三角形标注的树种表示仅2-5处分布,或总数≤10株,非常珍贵;其余树种有5处以上的分布。请大家着重保护珍稀树种,避免他们毁于自然灾害和改建施工。用问号标注的树种表示编者对其分类尚存疑问,详细情况参见96页“存疑详情”,问号后的数字对应存疑详情中的序号。

可以看到,像主楼草坪这样植被极度密集的区域、像西家属区这样卧虎藏龙的区域我们也画出来了,过程异常艰辛。

2.7 P83:花期表&秋色叶期表。

在北林,每年春天繁华开如锦,秋天黄叶落满地,有了这一张表,可以不错过植物最美的季节。由于每年的天气变化,不同年份的花期误差能达到10-20天。此表主要参照花期适中年份的情况。

2.8 P84 — P105:校园植物名录。

统计了校园内现存的约250种木本植物和近些年消失的植物,分为序号、类型、名称、科名、属名、拉丁学名、分布频率、分布位置、图片位置、识别特点简述、备注几栏。植物排序参照《园林树木1600种》。目前只统计了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有待进一步完善。

2.9 P106:存疑详情

存疑详情页,详述了目前仍存疑问的一些植物鉴定问题。

2.10 P107:跋《岁月不夕 山川不移》

为了节约版面,将所有内容排进这107页,每一页的内容都满满当当。同时也因为版面限制,手册主要定位是植物定位和导览,所以植物的介绍不算特别的详细。想深入了解某种植物的话可查询《园林树木1600种》、《园林树木学》、 “中国植物志”网站、“中国自然标本馆CFH”网站及其他网络资料。北林校园虽然不大,但确实郁郁葱葱,一花一木皆有情。

Question 3:这本手册是怎样做出来的?

3.1 第一步:拍摄植物照片(2012年4月至今)

在2012年的春季我就开始在校园内拍摄各种植物的照片。春季花期很密,每周需要拍摄1-2次。植物照片一直拍了3年,平均每年会去学校40-50次,每一次去都会顺带拍一些照片。至今植物图库里累计超过6000张图片。

3.2 第二步:实地测绘(2012年7月 — 8月)

当时将整个校园按坐标分隔成约40个A3图纸大小的区域,然后到校园内实地测绘。景观道路、小品和植物位置、冠幅均依据实地目测、步测,就这么一棵一棵树的在图纸上画。为此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了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也发现了一些新植物。整个校园内最难测绘的区域为主楼草坪,因为植物过于密集,植物定位困难,再加上生态过于良好,蚊虫叮咬十分恐怖,第一次测绘中途放弃,只好将主楼草坪改到了最后一天,在大夏天穿上长裤长袖去测绘。在2013年9月又补测了新建好的学研中心附近区域。

3.3 第三步:绘制CAD植物现状图(2013年3月)

根据实地测绘的手绘图,用CAD画成种植现状图(类似种植施工图),每一种植物由一个图块表示,方便认知。

3.4 第四步:存疑植物鉴定(2013年4月至今)

通过自己的实地鉴定可以确定大部分的植物种类,但是有一小部分植物自己无法鉴定,咨询了很多老师和同学。有远程的通过电话、网络咨询,也有好几位同学老师和我一起去实地鉴定。这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工作量远超植物测绘。至今绝大部分植物都已鉴定明确,仍在不断完善中。

3.5 第五步:植物名录统计(2013年6月)

将测绘的植物统计成植物名录Excel表格,同时参照了我大学时期的园林树木学作业、汪远同学的资料、《园林树木1600种》、《园林树木学》、《北京林业大学木本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网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

3.6 第六步:图文混排(2013年8月)

用Indesign软件进行图文混排,将植物图片和简要介绍排入图纸外的空白区域。

3.7 第七步:排版初步修改和完善(2014年9月 — 2015年1月)

调整和完善很多细节问题,如设计封面和版式,调整页码,标注珍稀植物的图标,撰写“序”和“跋”,调整植物名录,以及制作“植物分区索引图”“植物游览路线图”“花期表&秋色叶期表”等等。

3.8 第八步:实地复查(2014年11月)

由于3年来植物不断变化,图纸也不断修改。这一个月到校园内实地复查,确定当时的植物位置和数量。

3.9 第九步:初步校订(2015年1月 — 2月)

将手册小样寄给了3位北林同学进行初步校订。他们在植物鉴定、识别特点简述及排版方面给予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3.10 第十步:填彩色平面图(2015年4月)

将CAD导出的黑白线条图用Photoshop填成彩色平面图。由于黑白线条的CAD图只有园林专业的同学可以很好的识别,做成彩色平面图后就方便其他专业的同学认知了,颜色的不同也更容易在杂乱的图中区分出各种植物。图中灌木、地被为色块填色,乔木为一棵棵复制的彩色图例。校园内的乔木有4000多株,都是一棵棵复制、放大缩小来填色的。秋色叶树种用黄色表示,开红色系花的树种用粉红色表示,紫色叶或紫色花的树种用紫色表示,针叶树用蓝绿色表示,其他树种用深绿色、浅绿色、黄绿色表示。灌木、地被的颜色也以其花色、叶色来表示。

3.11 第十一步:排版最终修改和完善(2015年5月-2016年1月)

最终再修订一些细节问题。修订的过程其实很繁琐,比如如果有一种植物名称进行了修改,那就需要在CAD图中、在Photoshop的彩色平面图中、在Indesign的排版中分别修改。另外最终还需要根据印刷的需要调整文字模式、颜色模式,比如细线条和小文字都需要调整成CMYK单黑模式,原来的宋体也调整成了中宋和细黑,彩平颜色也进行了整体调整。还因为详图都为左右拼图,所以中缝附近的文字都需要调整。诸如此类的细节调整需要大量的时间。

我们用几张图来看看整个的变化过程吧:

第一稿:实测的手绘平面图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读后感(二):《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2015年9月版,修订帖

很抱歉,这本书已经出了两年,却还不能修订。因为修订耗时耗力,又不赚钱,所以暂时无法修订。为了弥补这个问题,我单写一篇文章来总结书中的错误疏漏,以及2015年至今的变化,欢迎读者朋友们补充。

错误和疏漏:

P6:学二号楼北,文冠果北侧的一片“金银木”,并非为金银木,而是忍冬科的另一种植物,果实为绿色小球,具体需要再鉴定。

某种忍冬科植物

P8:学5号楼东南角的‘红王子’锦带花,并非都为‘红王子’锦带花,分为好几个品种,有粉红色,有大红色。

P27/P94,:美国肥皂荚的拉丁学名应为Gymnocladus dioicus,之前错误地写成了Gleditsia triacanthos(美国皂荚的拉丁名),很抱歉,检查了多遍没有检查出来。

校园变化:

P4:学1号楼北的自行车棚2017年改造为“树洞花园”,由园林学院蔡凌豪老师设计。场地中做了3个圆环形可以转动的“树洞”亭,是休闲小憩的最佳场所。大乔木仍为保留的洋白蜡,10月中下旬黄叶非常漂亮。新种植了一些花灌木,新增树种:欧洲雪球(欧洲琼花的秋状品种),5月初开花时非常漂亮。

树洞花园

欧洲雪球

欧洲雪球

P6:月亮里读书女孩的雕塑2018年又回到了学3号楼南。

P10:学4号楼北的超市和板房2017已拆除,2018改造为“薄房子”,由园林学院蔡凌豪老师设计。场地中做了一片特别的白墙,开了不规则洞口,可以有多个休憩空间。另外还有一个留言表白墙,可以在此留言。场地中乔木仍为原来的刺槐,新种植了多种植物。

P12:因2017年末整治临时建筑,沁园餐厅已拆除。

P19:行政楼东南,花楸附近新种植了一些玫瑰,可能为特殊品种。花楸东侧二三十米新种植了特殊品种的文冠果。

玫瑰

玫瑰

特殊品种的文冠果

P42:二教东侧地块,将要开始施工。

P50:行政楼-博物馆中间的广场2017已改建,修建了地下锅炉房,上面均改造为绿地。这里新种植了十几种植物,有多种绣线菊、麦李、猬实、槭树科植物等等,还有百合等草本植物花境。原地块上的‘染井吉野’樱花移栽到了博物馆南侧,特别的“银白杨”移栽到了森工楼南学子情围墙边(不过植株已死亡),三倍体毛白杨和四倍体刺槐已伐除,阴沉木挪到了博物馆南。

某种绣线菊

某种绣线菊

某种猬实

可能为粗榧

可能为粗榧

未知植物

未知植物

槭树科植物

槭树科植物

P60:图书馆和眷19号楼中间,枫杨附近2018新种植了两棵“珙桐”,希望可以顺利过冬,明年开花。原生物楼南的珙桐已死亡。

学11号、12号楼南的施工区2017已竣工,建成学13号楼和新食堂,中间有一个下沉广场景观区,由园林学院蔡凌豪老师设计。

本文将会继续修订,欢迎同学们补充。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读后感(三):为每一颗种子而热泪盈眶 | 关于本书的小故事

自从2015年5月22日发了上一篇文章之后,这两个月我们一直在繁忙中度过,一波又波的高强度工作接踵而来,应接不暇,自然也就没能顾得上更新文章。

从5月22日晚上9点发文开始算起,只经历了半个小时的平静期,就开始了淘宝订单的狂轰乱炸,一直持续了四五天。那个时候我们设置了3种预定方式,于是我负责淘宝旺旺和微信,小熊负责短信,屋里短信提示音和旺旺提示音响个不停,饭都没时间吃。一个每天就发两三单的小店突然面对如此状况,除了惊喜,就只剩惊吓了。看着微信文章的阅读数在两天内攀升到5万,还是挺意外的,似乎一夜之间北林在校师生和老校友都被刷了屏。然后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找上门来,有5家出版社说有意向出版,有老校友说看我做的辛苦要无偿赞助我, 还有各行各业要加好友求合作的。看快递的地址,有北京大部分知名的园林设计公司,有全国各个农林院校,还有各地的植物园、公园、园林局等等。之前只是想到北林的师生校友会很喜欢,没想到有这么多校外人士也予以支持。

在订单渐渐平息之后就开始了印刷前的最后订正,又花了4天。因为之前我只能以个人名义去找师生、校友鉴定存疑植物,而在发帖之后得到了官方非官方的各种支持,所以有条件咨询更多的人去敲定存疑植物了,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另外网友还提出了拉丁名斜体等问题,于是在起早贪黑的4天修订之后终于下厂印刷。面对这么多的预售订单,为了争分夺秒还只能选择了周六的半夜去印刷,否则又会拖两天到周一。

在下厂印刷后总算是有了两天休息时间,我答应参加了一个活动,6月1日的“M趴”。这算是园林景观圈的某几个人发起的小型聚会沙龙,参与者多是景观圈和建筑圈的人,他们想让我去讲讲导览手册的制作过程及其小故事。接电话的时候我还在为修订而忙的焦头烂额,不过一咬牙答应了,因为算是个很巧的时间点,刚好前一周在忙修订和印刷,后一周要忙发快递,只有那么两天能有空。另外,我也期待能遇见有缘人。

当天的趴主并不是我,我只是在趴主过后小讲了半个小时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当天我还草草做了个PPT,最后一页是一张图、两句话——“岁月不息 山川不移”、“为每一颗种子而热泪盈眶”,刚好是植物导览手册序和跋的标题。我跟在场的人说:“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最后,是因为它是一个双关语,一方面是讲植物的种子,就是我序言里写的银杏奶奶的故事,另一方面它指的就是一个小创意的开始。比如你想创业,比如你有一个好的idea想去实现,它就是一个‘种子’,在这条路上你可能要遇到很多的困难,要吞很多的白眼,很多人会看不起你。但是如果你不努力,这颗种子就不会发芽,如果你努力,它就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是啊,若不是银杏奶奶跟我讲故事,我都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源于一颗种子。在此,请容许我再贴一次银杏奶奶的故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自序:

为每一颗种子而热泪盈眶

那是一个春日的下午,阳光从西侧的窗户洒进来,照在客厅里暖洋洋的,我就这样看着一位古稀老人在客厅里转着圈地跑着笑着欢呼着,眼里含着泪,只因为她无意中找到了3颗以为已经弄丢的种子。

对,只是因为3颗种子。

2012年初我辞职创业,春暖花开时在北林各处拍照。有天看到几个学生在做植物认知,围着一棵树,有人说是这种树,有人说是那种树。那时我就想,如果能有一本册子,告诉大家校园内的每棵树是什么树,该有多好,于是开始做《校园植物导览手册》。在图纸画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想了解多一些北林植物的故事,高斌老师说,如果要问北林植物的故事,那一定得去问人称“银杏奶奶”的陈老师。于是乎在2013年的5月,我第一次去拜访了陈世枢老师。

见面前我只跟老师通过一个电话,对她的事也知之甚少,见面聊起来倒是一见如故,因为我们都有着同样的籍贯——四川泸州。老师在上世纪30年代出生在四川泸州,小学时随父母迁居广州,然后在1955年考进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说起来真是北林最老一代的校友了;1973年进入云南林学院(北林南迁时校名)工作, 1981年调入北林绿化科,从事校园绿化工作,直到1991年退休。

80年代初,刚经历了十年南迁的北林,回到北京的校址后面对的是一片萧索。50年代种下的银杏、美桐等树木都还在,但植物园被毁掉了,必须及时引种大量植物,以满足教学和绿化的双重需要。那时候的陈老师,一方面时常和各个学院的老师碰头,了解他们需要哪些种类的植物,另一方面又通过公私各种渠道,去获取各种各样的种子和小树苗,那些来自全国各省乃至世界各地的小生命们。她拍着胸脯自豪的说起她种的第一棵美国肥皂荚,那是一位老师从美国带回来的种子种出来的。那一刻我震惊了,因为现在校园内的美国肥皂荚可是十几米高的大乔木。想象一下它从一颗种子长成现在的参天大树,30年的时光,是多少心血的浇灌,才成就了它依然屹立在此?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肤浅,我所理解的种树不过是在图纸上画个圈然后去苗圃买个苗就种好了的事,殊不知30年前艰辛的引种,才打下了如今校园内植物多样性的基础。

陈老师讲了很多往事,有欢笑也有悲伤。她说当时和植物圈内很多人都很熟,大家知道她是干实事的人,都给她最好的最珍贵的树苗,曾经像背着孩子一样小心翼翼的背着一箱天山云杉树苗从朱辛庄回北林,那种激动的心情仍难以忘却。她说像来自美国的美国肥皂荚,来自欧洲的欧洲七叶树等等,很多树种都是从种子种起来的,看着它们生根发芽,看着它们成长,像养孩子一样养着它们。

她说银杏道上有67棵银杏树,苗木是1937年在鹫峰育的苗,1954年左右在林大种下,算到现在已有77年树龄了。十几年前银杏道拓宽道路减小了树池宽度对银杏的生长不利,已经退休的她跟管理部门呼吁了很久,将人行道上的砖换成了透水砖,所以留下了“银杏奶奶”的美誉。她还希望能让中间的车行路再窄一点,让树池再大一点,让银杏生长的更好一些。

她说现在都不愿意在校园里走,因为不忍心看着她的孩子们一个个消失。听着她说起当初种的植物,我只能开心地告诉她“这个还在”,或者是悲伤地告诉她“这个真的没了。”

在陈老师的众多孩子里,有一个一直是她的心头之痛。那是一棵叫“巴旦杏”的树,也是从一颗种子种出来的树。它来自新疆,外形有点像山桃,但开出来的花特别美。陈老师伸出拳头跟我说“它的花有这么大!粉红色的,可漂亮了!远看就像一朵粉红色的云朵。”可是在1999年,要在这棵树生长的地方修建眷11号楼,学校方面没有及时移栽,施工方又偶然得知了这是一棵好树,就在一夜之间将树挖走了。我能理解陈老师那时候的悲愤,就像自己的孩子突然间失踪了一样。她后来一直打听这棵树的下落,想再看一看它,但是一直无果,遗憾至今。

我们的聊天就在这样一会儿欢乐一会儿悲伤的氛围中继续着。说着说着,她说要给我看看美国肥皂荚的大果实,那是她珍藏的宝贝。说是曾经美国肥皂荚每年都结果,一个果序有三四十厘米长,但后来可能是雌株死亡或者什么未知原因,就不再结果了。老师在房间里翻翻找找,找出一个大盒子,里面装着一个完整的果序。然后,陈老师突然发现了什么东西,惊呼“终于找到了!”就开始在客厅里跑着笑着欢呼着,我看着她的眼睛里含着泪水,我也为她激动到热泪盈眶。那是3颗巴旦杏的种子!在那一棵巴旦杏失踪后,找寻无果,只留下了当初结下的这3颗种子,本来想等到春天播种再种出一棵来,可是因为多年来数次搬家却怎么都找不到了,以为弄丢了。所以这次打开美国肥皂荚的盒子,意外发现了这3颗种子,陈老师才会如此兴奋。只是错过了最好的播种时间,不知道它们还会不会生根发芽。这种园艺用的巴旦杏种子和干果类的巴旦杏种子不太一样,并不容易寻找到,于是陈老师又让我把种子的形态拍下来,继续托人去新疆寻找种子。

故事讲到这里,我多么希望,可以通过大家的力量去寻找那棵失踪的巴旦杏,如果它还存在于这个世上,那么可以让奶奶再看一眼,了却心愿。如果真的找不到了,那么我们就努力再找到巴旦杏的种子,再种出一棵来,让老人在有生之年,在北林,再看见,伊犁河谷的春天!

我和银杏奶奶互加了微信,近80岁的老人也在学者打字发微信看朋友圈和年轻人沟通,真心不容易。那些天我发了几条朋友圈“汇报”当时的状态以及遇到的各种奇人异事,发这些其实不为诉苦,只是让大家看到创业者的真实状态,不希望大家想当然的感觉一创业就是走上了为自己做主的悠闲道路。

在6月初手册印刷好之后经历了半个月的打包快递生活,小熊手写快递单,我打包快递,半个月内发了之前一年的快递量。在此之前我们家的快递量一直是小区淘宝界排名倒数的,结果这一次火了之后,圆通的快递员会跑过来说:“听说你们家最近发很多件啊,申通的快递员告诉我的。”额,怎么这都传出去了。顺丰的快递员会跑过来说:“我看见你们家进了好大一批货啊。”是啊,好大一批货,800公斤的导览手册都是花300元请两个工人搬上6楼的。不过这几天以后,我们又回归小区淘宝默默无闻界了。

发完快递之后又马上进入了北林录取通知书的制作工作。今年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延续了去年的风格,还是贴树叶纸,不过不再是我一个人贴了,我聘了10个学生帮忙贴。不过真的不是把我解放了,用小熊的话说就是把他搭进去了。很辛苦很辛苦的把3500份录取通知书做出来。另外通知书上手绘的部分请了北林14级新生余天一来画,他是个年轻的植物科学画师。全国所有的植物科学画师加起来可能都不到10个人,算是稀缺职业,也希望有更多人传承吧。

直到这几天,我终于可以睡睡懒觉看看电影电视了。不过依旧不能懈怠,还有新的事要忙。

3年来,很多朋友都是看着我的“种子”如何长大的。我坚持每年写一篇上万字的长文讲述创业的经历和感悟,前两天突然在豆瓣多了很多阅读量。朋友说在首页刷到了我的文章还有点小激动。而今天我先不讲我的故事了,我讲一讲跟导览手册有关的这几位同学、老师的故事。

在2012年8月完成实地绘图以后,其实我自己就已经确认了95%的树,而剩下的那5%就需要咨询不同院系的师生了。因为是自主项目,我只能以个人名义做开场白:“我是某某某,我正在做一个校园植物导览手册,你能不能帮我鉴定一下植物?”我也不能承诺可以给对方酬劳,只能以印刷好的手册酬谢,所以我只能找朋友和热心肠的师生。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群不求利益的人,大家本着对植物的热爱,才让这本导览手册顺利完成了,在此再次谢谢各位。

首先要介绍的当然是“银杏奶奶”陈世枢老师。两年来我见过奶奶很多次,每次她都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可是又每次都叮嘱我“这个不能写啊”“那个不能写啊”。我明白,奶奶其实是很低调的人,不喜欢出名,不喜欢抛头露面,但是为了她心爱的树,又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作为一个非任课老师,面对被撤销的绿化科,这几十年来奶奶为保护校园树木做出了太多艰辛的努力。她心心念念的“银杏复壮工作”终于在今年启动了,她说“我能活着看到这一天真好啊!”说起来你知道这位为祖国林业事业、为北林校园绿化奉献终生的人为什么会来到北林吗?说出来真是谁都想不到。只因为在1955年高考填志愿前两天,她们学校的辅导员召集大家开会,传达了一个号召:祖国的农林事业急需人才,农林院校又鲜有人填报,所以号召大家填报农林院校。就这样,只因为祖国的一句号召,奶奶就义无反顾的更改了志愿填报了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要知道以奶奶当时的成绩,上北大清华都是毫无问题的。当然我知道奶奶也从未后悔过,这些奶奶种过的树也就是奶奶一生最大的成就吧。

路端正老师是生物学院的教授,虽然我已久仰其大名,但此前却从未见过。我大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有关野外生存和环境保护的社团“山诺会”,而路老师正好是社团的指导老师,时常带大家做植物认知。而正好在我入学的那年,路老师退休了,所以遗憾没能参加路老师的活动。久闻路老师对校园植物很了解,所以去年冬天我去拜访了路老师。当时大部分的植物都已经敲定,只剩下最疑难的20多个问题。我跟老师口述了每个问题之后,老师说我们去主楼草坪实地看白杄和红皮云杉的问题吧。那是12月的冬天,从他家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天色渐暗,冷风呼呼的刮,而老师也没有穿羽绒服只是一件薄袄。走到半路的时候我都好几次说,今天太冷了,我们改天再去吧。老师说没事没事,去吧去吧。于是就在我的内疚和不安中,我们走去看了主楼草坪前的疑似红皮云杉。我都很感动,一位退休老教师愿意为了我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冒着冷风去看树,再次致谢。

园林学院的袁涛老师并没有教过我,我和她是在网上认识的。几年前新浪微博还很红火的时候加了袁老师的微博,当时园林树木教研组的几个老师中只有袁老师比较活跃在微博上,还热心的解答所有网友的鉴定问题。于是在校订的后期,我就和袁老师一直通过网络、电话联系,一边用QQ发着存疑植物的照片,一边再打电话讨论,有时一打就是两个小时。小问题的话我也通过微博私信留言,就这样断断续续咨询了很久。要特别感谢袁涛老师,因为当时我遇到一个难点,学校里只有园林学院的植物认知是精确到品种的,而其他学院都是精确到种。比如园林学院的教学需要区分“素心蜡梅”还是“狗牙蜡梅”,而其他学院只用知道是“蜡梅”就好了。而我的导览手册的定位是需要精确到品种的,所以在大部分植物的种都定下来以后,我只能找园林学院的老师鉴定品种的问题。看到袁老师这样耐心的为我解答,在她也觉得疑惑的时候还会找同教研室的老师一起研究,真是很感激。因为时间忙的缘故,其实我们在印刷前一直没能见的上面。前段时间我去找袁老师继续修订植物,结果一进办公室门就发现她在忙于所带的一个毕设学生答辩没过的问题,这一忙就是2个小时。真是感叹,负责任的老师在任何问题上都是负责任的。园林学院的刘秀丽老师和罗乐老师也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在此谢谢他们。

接下来要介绍的导览手册的最大功臣——2005级的汪远同学了。我在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他,虽然他比我们低一级,但他跟我们班去过百花山生态学实习,什么植物都认识,特别厉害。在人人网上流传着一份“北林校园植物位置一览表”,就是他在08年的时候统计的,精确到每一个楼间绿地有些什么植物,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份基础资料。2012年实地画图的时候,画完一个区域我就和他的资料对一下,对不上的那些树再核查一下是植物变化了还是我画错了。我毕业于园林专业,虽然学过点植物,不过从专业植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个半调子。他毕业后去到上海辰山植物园专门从事植物分类研究,所以在植物鉴定和校订上他帮了我很大的忙。如今网络上流传的一套植物分类中各种花各种叶各种毛的植物科普图也是他画的。在我们愤愤不平的说那些盗图的微信号连水印都抠的时候,他只是说“本来就是为了科普嘛,能广泛传播就好了。”2006级的王昕彦和我是山诺会的好朋友,也读园林专业,特别喜欢园林植物。她毕业后就去上海做了园林植物的新品种应用方面的工作,所以当她告诉我她和汪远在一起了的时候,我就感叹,这是植物界的伉俪组合啊。她说她梦想能开一间种植工作室,提供种植设计、施工到养护的全方位专项服务。我很看好啊,可是她说她跟我不一样,她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要考虑。唉,一声叹息,当然也希望梦想不被现实羁绊,我们最终能看到这个种植工作室的出现。

2005级的何理同学也是我的朋友,2006级的尚策是他同一个实验室的博士同学,他们一个研究柳属植物,一个研究杨属植物。读博士期间他们也带本科生的植物认知,所以在2013年早期植物鉴定的时候他们都跟我去实地鉴定过植物,收获颇丰。和尚策完整的踏查了一圈校园内的杨树后还发现了之前资料未有记载的一棵“毛新杨”和三棵“银白杨”,最近他还告诉我,那三棵银白杨里没准有一棵是银灰杨哦,待他确定后再说。何理同学今年博士毕业,从朋友圈我看到他写了一篇呕心沥血的论文。有一天他发一条朋友圈说某某教授给他回Email了,特别开心,那是位专门研究柳属植物的美国教授,连其汽车都是专门选的“SALIX”牌照。我知道以一个普通中国学生的身份,得到大洋彼岸行业专家的回复,一定是很雀跃的。我看过他把各地收集来的柳属植物标本铺满一地的照片,有时候为了省时间就在实验室里打地铺。直到要交论文的前一天,他把论文输入查重系统,得到了一个0%,他才说,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论文交上去以后,也因为这个诡异的“0%”,论文被反复核查,最终确认就是纯原创而已。

2013级的李晋杰同学是我去年9月在北林开交流会的时候认识的。他是百奥生物协会的一员,当时他们也在做北林植物的导览,但没有我做的时间长。交流会上,他知道我也在做这个而且接近尾声了,就联系我说合作或者帮忙。我说那你帮忙校订吧。他确实很热心校园植物,经常给我发微信问这个是什么啊,这怎么又变了啊,但其实他并不是学植物相关专业的,只是特别喜欢这个。他说打算走访一些北林老人,整理一份北林植物的故事,那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4级的余天一同学是位少年成名的大神,高中时他就已经是知名的植物科普画师了。他报考北林后,我才知道他可以为了一个感兴趣的点去溯源一类植物的分类历史,查阅各种中文外文资料,再写成科普文章。比如谁也说不清的樱花,他去研究了。我感觉这种研究精神,是大学老师都不一定能拥有的。目前他已本科毕业,计划出国留学继续研究植物分类学。他和家人目前在海淀郊区租了一个农家院,种植了满院子的花,真希望那里可以孕育更美丽的花。

除了上述的这几位外,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才能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

在此想提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植物分类学?因为并不擅长植物分类,之前做北林校园植物导览的时候,我找过很多老师学生鉴定存疑植物,也很意外地发现,其实很多植物的分类都是混乱的。植物分类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就是一份宝贵的基础资料。有了对某一类植物的深入研究,摸清它们的亲缘关系和特性,才能繁育出更美丽的植物新品种。否则,在玉渊潭看到日本的樱花,在海棠花溪看到北美的海棠,在世界月季主题园看到欧洲的月季,你慨叹它们美丽的容颜时,是否会想起,这其中某些种质资源也许就来源于百年前的中国。而我们的国家,并没有繁育出如此惊艳的花朵。那未来的我们,也可以吗?

每一个平凡人都有自己的小梦想,一直坚持才能实现内心的小愿望。最近比较喜欢井柏然,他是这一年来爆红的,可是其实他也是努力着一步步走来的。他的字写的很漂亮,他有一个手写微博写道:“好好努力吧!等你优秀了,你想要的都会来找你!”

我们的微信号一年估计只发20篇文章,但每一篇都是原创的,都是用心写的,每一篇都要写上两三天,校对七八遍,只为了分享给大家最精华的内容。

有人问:“你的微信公众平台有多少粉丝了啊?”我说:“1500多吧。”他问:“难道没有因为发了那个帖子后暴涨?”我说:“有啊,我发之前只有100个啊。”

在我发帖的后两天,有校友打电话给我说:“那个巴旦杏的种子我可以帮你去新疆找,你留个快递地址给我吧,如果我找到了给你发快递。”啊啊啊啊啊,等等,这么简单直接?我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我想要的已经来找我了。几个月后,一包种子就寄到了我手中。

如今我的开场白是“我是《北林校园植物导览手册》的作者”,对面的人一听都露出一个惊讶和欢喜的表情:“原来是你啊。”“做的很好啊。”“你真厉害啊。”

袁涛老师说,这个问题要不问问她的老师吧。她打了一个电话,20分钟后张天麟老师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的天,当《园林树木1600种》的作者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小粉丝真的很雀跃啊。然后我们三人一起逛校园,他们两还会为了大叶黄杨和扶芳藤争论个不休。袁老师对张老师说,这样一起逛校园,一起争论,多好玩啊!听到这话,我都要笑崩,多好玩啊,呵呵呵。不知道当时路过的学生是不是会觉得这两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争论的好奇怪啊。其实当事人只是觉得多好玩啊。不过好奇心不就是推动创新的动力吗?

用路老师的话说:“好像真还没有人研究过校园里的植物,因为研究校园里的植物怎么可能发表的了论文?”是啊,我不需要发表论文。还有一个顾客跟我说:“我觉得你肯定是有钱有闲,不然怎么会干这种事呢?”听完我就笑喷了,看来动机越纯粹越让人怀疑啊。当初我只有一个小念想,想做个册子出来让学生认知植物;我想了一个很创新的导览形式,于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然后我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做了这么久才做完。当我觉得一件事有意思有意义,而且除了我没人会去做的时候,我就做出来给大家看看啊。如今有人找我做别的项目的植物导览,我谢绝了。我说我的步骤已经说的很详细了,大家想做类似的导览手册很容易借鉴的。而我只想把自己的时间花在我想做的项目上,我并不想重复,只想不断的创新。

我埋下一颗又一颗种子,期待着他们发芽,期待着他们长大。

愿你感激大树阴凉,亦能为下一颗种子而热泪盈眶。

编者信息:

编著、摄影、绘图排版:

纭七柒(园林2004级)

咨询顾问:

陈世枢(林学1955级,1973-1991就职于北林绿化部门)

张天麟(园林1956级,园林学院退休教师)

路端正(生物学院退休教师)

袁涛(博园林1996级,园林学院教师)

刘秀丽(园林1993级,博园林2003级,园林学院教师)

罗乐(园艺2002级,博园林2009级,园林学院教师)

汪远(生技2005级)

何理(游憩2005级,博野保2012级)

尚策(林学2006级,博野保2013级)

余天一(环设2014级)

校订:

汪远(生技2005级)

王昕彦(园林2006级)

李晋杰(土木2013级)

特别鸣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读后感(四):怎样做植物导览手册?《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编著过程详解

历时将近4年,《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终于在2016年5月正式出版。这本导览手册的导览方式是一个创新的模式,融合了种植施工图、彩色平面图、分页地图等多种元素。因为个人精力有限,我不会再做其他的植物导览手册了,所以将制作方法公开,分享给大家,也希望有更多学校、公园可以制作自己的导览手册。

下文会按各方面详述制作过程,以及制作过程中的要点和疑问,给大家一些参考意见,也希望大家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可以结合自己项目的特色创作出更精彩的导览手册。

一、明确定位

首先想好导览手册的定位是什么?也就是这本导览手册最终是谁来使用?如果是做学校的导览手册,是侧重专业学习还是科普,还是两者并重,要提前想好,以便安排导览内容及确定导览深度。如果是做公园的,那可能科普比重更大一些。

我这本导览手册的定位大致是45%专业工具书+40%科普读物+10%纪念品+5%文化资料。专业工具书定位是针对北林植物相关专业的师生,科普读物定位是针对北林非植物相关专业的师生及其他社会人士,此外它还是一份校园纪念品,也是学校历史的记录,所以还加入了一些校园文化的故事。

定位的不同决定了方向和深度的不同。如果更侧重专业学习,那么在拉丁学名、分类系统、识别特点简述里就更需要向专业标准靠齐;如果更侧重科普,则需要多讲一些植物相关知识,多讲趣闻,以让非专业人士感知自然的美好。比如我在识别特点简述里有多加入一些说明,贴梗海棠的花梗短故称“贴梗海棠”,猬实的果实像刺猬故称“猬实”。在增加纪念品和文化资料属性方面,我会增加北林简史、植物相关故事、校园雕塑和景点的标注和图片、主要建筑物的介绍等等。

很多人说我在植物文字介绍方面不够详尽,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定位就是一个植物定位导览手册,告诉大家某棵树是什么树,具体详细资料大家可以查询其他书籍和网络资料;另一方面是篇幅限制。所以如果有足够精力和篇幅的话,可以增加植物介绍的详细程度,可以放大植物照片。在科普属性上我加入的内容还不够多,建议其他导览手册在制作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科普介绍,如针叶树和阔叶树有什么不同,刺槐和国槐有什么不同,秋色叶的形成原因等等。

二、规划编撰流程

整个编撰流程是我一开始就想好的,几乎没有大变化,就是时间拖得比较长。流程规划好,才能够步步不乱。我的流程大致是这样:

第一步:拍摄植物照片(2012年4月至今)

第二步:实地测绘(2012年7 - 8月)

第三步:绘制CAD植物现状图(2013年3月)

第四步:存疑植物鉴定(2013年4月至今)

第五步:植物名录统计(2013年6月)

第六步:图文混排(2013年8月)

第七步:排版初步修改和完善(2014年9月 - 2015年1月)

第八步:实地复查(2014年11月)

第九步:初步校订(2015年1 - 2月)

第十步:填制彩色平面图(2015年4月)

第十一步:排版修改和完善(2015年5 - 6月)

第十二步:再次实地复查(2015年7 - 9月)

第十三步:最终修订(2015年9月- 2016年1月)

按时间顺序不能乱的步骤是实地测绘——绘制CAD植物现状图——植物名录统计——图文混排——填制彩色平面图——修订,而拍摄植物照片和存疑植物鉴定是贯穿始终的,甚至可以比实地测绘还早。所以需要合理安排流程。

建议实地测绘和实地复查要集中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以保持同一时间内的植物状态。建议填制彩色平面图放到最后,因为随着鉴定的过程,植物现状图(CAD图)会一直改,定稿后再填制彩色平面图,可以减少重复工作量。植物名录统计可以一开始就做,但是在现状图绘制前可能并不完善,所以绘制完现状图后就能清楚的知道所有植物的种类和位置了,更好完善植物名录。注意改图和改排版的时间往往比首次绘制的时间长得多,工作越细致改得越多,需要有耐心。

三、前期准备阶段

3.1 研究概况和历史,准备基础资料

以学校为例,先通读校史,并找到此前相关校园植物的所有资料。北林之前有校方2003年左右编制的《北京林业大学木本植物志》这本校内资料,还有汪远同学在2008年统计的一份校园植物位置的资料,都是我的基础资料。

由于我还加入了“消失植物”这一栏,所以历史资料更是尤为重要。关于校园植物历史,如银杏道上银杏树的由来,也是咨询了老教师辗转才问到,所以需要提前积累资源。

3.2 寻找测绘图,确定导览范围

一般各单位的管理部门都会有CAD测绘图,但是测绘图属于内部资料,并不一定可以获得。如果能找到测绘图,注意测绘图上的线也不能直接用,需要重描一遍,因为原图的线条并非直角正交,而且比较杂乱,需要重描后保证图面效果。如果不能找到测绘图,可以通过Google earth等网络上的卫星图片描绘大致的平面图。植物导览手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通过手册找到某棵树,所以精确度不需要很高,相对位置不要错即可。

北林的校园面积较小,目前的导览范围约0.4平方公里,每一块地都做了精细化的导览,精确到每棵树。而很多学校、公园面积都很大,如果每一块地都做精细化导览,势必加大工作量,可考虑部分重点地块做精细化导览,精确到每棵树,而其他地块做粗略导览,精确到树群和其中的珍稀树种。最重要的是整个学校的现有树种不要漏掉。

3.3 确定成书尺寸

成书尺寸关系到比例尺和图框大小,而且一旦确定后不好更改,故需慎重选择。我选择的是大16开(285*210毫米),合上尺寸接近A4,打开尺寸接近A3。当时是这样考虑的,A3(8开)大小的书不方便随身携带和查阅,A5(32开)的书方便携带但太小,要么比例尺太小会看不清楚图和标注,要么图块分隔太碎不方便查阅。最终选择了16开大小,这样图面尺寸保持在1:300,刚好又能框下校园内大部分的楼间绿地。

部分读者反应这本书还是比较大,不方便携带,出版社编辑也跟我探讨过这个问题,能不能出一个小开本的。目前图中标注每个字的大小已经只有0.25毫米了,如果再缩小比例确实看起来更困难。如果比例尺缩小到1:500,那么已接近种植现状图的极限,只有种植较稀疏的地区还行,南方区域几乎不可行。所以在制作导览手册时,也可考虑小开本。开本尺寸、比例尺、指北针综合考虑,以选取其中最合适的。

3.4 确定指北针

原始的测绘图都是正南正北的,卫星图下载时也请调到正南正北方向。如果学校建筑物排列是以某个方向整齐排列,建议用建筑物排列方向为正交方向,旋转指北针和整个图面。如果校园内建筑物排列方向较杂,建议以正北方向为正交方向。

北林的建筑物排列几乎是一个方向,实际方向与正南正北偏差约2度,所以我将指北针和图面旋转了约2度。旋转后所有建筑物都按照正交重描,稍有偏差但不要紧。

3.5 确定比例尺

园林行业规范的种植施工图(现状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或1:250,北方植物较稀疏,乔木灌木草本合出一张图,而南方植物较密且多为复层种植,会分出2-3张图。北林植物除主楼草坪外都还不算太密,所以我定的比例尺为1:300,最小的一米冠幅的灌木在图面尺寸为3毫米,还能看清,每一个跨页图最大能框下120*70米的区域。仅操场这张图为1:800。如果校园面积过大,可以考虑选2种比例尺,重点区域用一种比例尺,非重点区域用一种比例尺,但切忌比例尺过多过杂。建议不要分图,乔木灌木草本在一张图上表示,如果植物过密就用1:200的图表示。

有的同学问我,不用特定的比例可不可以。我建议用特定比例,因为这样比较容易算出冠幅和树木间距,也比较规范化。如果不用特定比例,可以在图面上画条状的比例尺,也方便读者测量。

3.6 确定图框大小和排布顺序

我这本手册的图框排布是改过3次的。最开始我是按坐标分隔和排列的,以学校西南角为原点,每120*70米为一个格子,最早的实地测绘也是按这个排布画的。但问题在于,这样机械的地分割,会把一个楼间绿地分割得很碎,要看2-4张图才能看完一个楼间绿地,根本不方便查阅。后来我就改成按楼间绿地来排布,让同一个楼间绿地尽量出现在同一个图框里,这样也方便按建筑物名称来给每张图定位。

顺序的排列也改过一次,最开始也是从东南角开始按坐标排序,参考的一般分页地图的做法。但是考虑到读者一般不会按这个方式游览,故最后还是改成从人流量最大的小南门开始,以推荐的游览路线来排列。

根据学校的不同可以调整排序方式,但尽量将教学区、学生宿舍区、家属区尽量分开来,不要混杂排列。

四、植物照片拍摄阶段

4.1 合理安排拍摄时期和内容

植物照片拍摄可以贯穿整个制作过程,除了早期的批量拍摄,还需要后期不断补图,工作量很大。拍照必须要在特定时期去拍,才能拍出树种的特征,如花期、果期、色叶期,所以在拍照前请先对各植物的花期、果期、色叶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需要对植物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丝棉木的网状裂树皮很有特色,那么就需要单拍它的树皮;比如锦带花、海仙花的区别在花萼,那么就需要单拍它们的花朵细部照片。诸如此类问题,由于人力有限,错过一个花期就要再等一年,也是导览手册不能做得特别快的原因。

植物全株照片和细节图都需要拍,全株照片需要尽量突出树形,比如圆柏的尖塔形,细节照片突出其特色。我目前拍摄的照片还不算特别的全面,局限在时间精力和拍摄器材。我感觉植物导览手册中的照片和专业的植物摄影还有些区别。专业的植物摄影可能会精确到花丝、花药、子房、胚珠等等,但是植物导览手册的照片还是基本以肉眼容易观察的部分为主,如树形、树皮、刺、叶形、花、果、种子等。注意以导览为指向的话,就尽量让读者能通过照片找到这棵树。而植物具体的形态,还是鼓励读者去实地观察。这也是植物导览手册并不等同于植物图谱的地方,植物导览手册重在导览,重在引导你找到相应的树。

4.2 记录花期、果期、色叶期

在拍照的同时,记得同时记录花期、果期、色叶期。一方面是为导览手册中的花期表、色叶期表提供素材,另一面也为来年的再次观察留足记录。

五、实地测绘阶段

5.1 底图打印

在测绘前需先打印好底图,在打印前需先做底图整理。在CAD中只留简单的线条即可,如建筑线、道路线、建筑物名称等等,排列好图框后,分页打印。

5.2 确定测绘方式

测绘方式分好多种。如果想精确测量每一棵树的位置,可以用仪器,不过这样比较费时费力,感觉仅仅是为了导览的话没有必要,如果是为了植物精确记录可以考虑。我用的是目测+步测。底图已确定好建筑物和主路的位置,然后根据目测和步测可以画好小路的位置,根据每一个地块的大小就可以目测出每棵树的位置了。乔木的胸径、高度、冠幅和灌木的冠幅我会在草图上标出,冠幅会在成图中表现出来,胸径和高度目前只是作为一种记录。草图中的冠幅可以往小画,以避免图面线条杂乱,冠幅标注在旁边,在电脑绘制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实际冠幅。

5.3 误差控制

我这种测绘方式的植物位置误差大致在3米以内,但保证相对位置不要有太大偏差,就方便读者去寻找了。在CAD图绘制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实地复查,以调整植物位置和冠幅,减小误差。

六、种植现状图绘制阶段

6.1 确定图层及颜色

在绘制CAD种植现状图的时候注意分层,以便分层查看和导出。底图都在原图层上,原图层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所有新画的线条都在新建的图层上。我分为了建筑层、道路层、乔木层、乔木标注层、灌木层、灌木标注层、地被层、地被填充层、辅助层等等,导出时建筑层和道路层一起导出,乔木标注层和灌木标注层一起导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地被填充层分别单独导出,辅助层不导出,每一个地块出6张导出图,方便填色。

图形和标注分层画,乔木和灌木分层画是为了后期填色方便。地被填充层是块状地被中的填充图形,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填充植物而画。辅助层是一些辅助线,便于对齐标注位置等等。还有一些有疑问的植株,也可以在辅助层上加问号。

建议建筑物边缘线用加粗线表示,以图面打印后1毫米左右为宜,其他图层的线形都设置为0宽度,在打印时设置线宽即可。导出时建筑线、乔木线最粗,道路线、灌木线、地被线、标注线次之,地被填充线最细。各图层可以设为不同颜色,在打印时都打印为黑色。

6.2 确定植物平面图形

园林行业中通常有两种方法来表示平面图中的不同树种。一种是在CAD图中用不同图形来代表不同树种,填色时只填简单颜色即可。另一种是在CAD中只用圆圈表示树的位置,在后期填色时再贴不同图案的平面树图形。我选用了第一种方式,为了在线条图时期也能方便看图。

行业中有多种插件多种方式来画CAD种植图,我选用的是较为原始的方式。每一个树种一个图形,做成一个块,以植物名称命名,也就可以用统计块数量的方式来统计某种树的数量,也可以通过查找块来查找某种树的位置。

七、植物名录统计阶段

7.1 确定分布频率的分级方式

为了更好得保护校园内的珍稀树种,我将植物分布频率分为了3级:★表示全校园仅1处分布,或总数≤3株,极其珍贵;▲表示全校园仅2-5处分布,或总数≤10株,非常珍贵;其他植物有5处以上的分布。其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

7.2 确定植物分类系统和排序

在植物分类学术界,其实各分类系统还是混用的状态。教科书多以恩格勒系统为主,我参考的《园林树木1600种》以克朗奎斯特系统为主,而最新的植物前沿已开始使用分子分类系统了。为了同时照顾教学和未来发展,我的植物导览还是以克朗奎斯特和恩格勒系统为主,但是部分拉丁学名已根据FOC(《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更改。在不同分类系统有出入的地方,用了异名和备注的方式来表示。

我参考的是《园林树木1600种》中的排序。经汪远建议,序号以种为单位为好,如“32”,而亚种、品种、变种以a、b、c表示,如“32a、32b、32c”。由于植物的增减,排序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麻烦事,这样的排序方式也可以尽量减少序号的变化。目前书中按种排列的序号到203,加上亚种、品种、变种等为约260种。

7.3 确定分类深度

北林校园里园林学院的教学是精确到品种,其他学院的教学是精确到种。因为学的园林,所以我的定位是尽量精确到品种。也正是因为为了精确到品种,所以加大了存疑植物鉴定的难度。其他学校的导览手册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深度。

7.4 确定中文名、科名、属名、拉丁学名

我主要参照的是张天麟老师所著的《园林树木1600种》,同时也查询3个专业网站,都可以直接按中文名或拉丁学名搜索查询。中国植物志网站,http://frps.eflora.cn/,这个网站优点在于植物描述全面详细,缺点在于《中国植物志》出版时间较早导致部分植物分类和描述比较过时,当然,这个网站也做了一定的更新。《中国植物志》仅限本土植物,故引种植物在这个网站查不到。中国自然标本馆(简称CFH)网站,http://www.cfh.ac.cn/,涵盖植物广,植物图片众多,便于查图。Flora of China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简称FOC)网站,http://www.efloras.org,最前沿最权威,并且跟国际接轨,故图册中的拉丁学名根据FOC作了更新,同时也保留了原拉丁学名作为异名。注意直接百度的信息很多都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所以为了专业性,请查询上述3个专业网站。

注意各书籍和各网站经常会出现中文名不一致的情况,只能自己拿捏参照标准。异名可以标注在括号内,但注意异名不宜多宜精。另外也需要区别对待学名和俗名,如黄杨Buxus sinica 俗称小叶黄杨,园林应用中也都这样称呼,但其学名就应该叫“黄杨”,“小叶黄杨”是同科的另一种植物。故我在导览手册中仍命名为黄杨,但在备注中说明了这个俗名的问题。

八、存疑植物鉴定阶段

8.1 寻找鉴定顾问和鉴定方式

在实地测绘完成后会有大量的待定植物,在日后的修订中也会不断有新的待定植物出现。很多师生都会信誓旦旦的说学校里的树都认识,那是因为我们平时只关注我们认识的树,不认识的、犄角旮旯的可以直接跳过。而做植物导览手册,就是每一棵树都要去鉴定,存疑植物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农林院校内,有很多实验树种,加上年代久远,更加大了鉴定难度。有的问题即使找到了行业专家也鉴定不出来,因为不知道其亲本,光靠观察鉴定不出来。所以存疑鉴定是个无底洞,只能尽量鉴定准确即可。

顾问可以找学校里的老师、学生、校友,也可以找某种植物研究的专家。建议先跟同龄同学一起研究鉴定,鉴定不出来的再找专家。我问过很多很多的人,也尝试过很多方式,比如新种植物可以问学校绿化部门,老植物可以问学校的老教师、老校友;比如2012年新种的樱花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只能辗转找到了赠送樱花的公司才确定了其品种。实在鉴定不出来,也可以发图发微博问问。我的植物鉴定来源有学校绿化部门、退休老教师、各学院在任教师、研究某专类植物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做植物分类研究的校友、植物社团的同学、网友等等。发图咨询最简单,但还是实地观测最准确。对于实在不能确定的树种,可以在图中加问号。

8.2 撰写存疑详情

可以将存疑详情写下来,附在手册最后,和读者一起探讨研究。

九、图文混排阶段

我用的是Indesign排版,是一个专业的排版软件。用其他专业的排版软件也可,不建议用Word排版。

9.1 确定页码

页码的确定特别关键,因为植物名录中的位置索引等都与页码相关,一旦更改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应提前想好总页码以及植物详图的起始页码以及排序。

9.2 确定颜色、字体、字号

颜色模式需设置为CMYK模式,便于最后的印刷。在Indesign中建议先设置颜色,也就是将相同色块、文字的颜色存入色板,也便于最后的统一修改。

字体建议标题用艺术字,而大段文字用简单字体。拉丁学名要好好找字体,如果字体不当可能导致看不清。注意拉丁学名需要斜体,具体规则为属名、种加词需要斜体,而其他的不需要,故正体和斜体需要设为两种字体模式,范例: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小果海棠Malus ×micromalus ,‘三轮玉蝶’梅Armeniaca mume ‘Sanlunyudie’ 。

字号尽量不要小于7号,否则容易看不清。以我的手册为例,植物名录中字体为7号,序和跋等大段文字为8号,植物照片旁边的文字为8-9号。

为了后期印刷需要,分辨率请设置为300dpi。

9.3 确定图例

确定图中各符号的形状和颜色。我将★设为红色,▲设为蓝色,存疑问号设为黄色,比较醒目。 每一张小图中四边用紫色小尖头指示所接区域的页码。古树名木以“古”标注,各生活服务类设施以橙色色块表示。

9.4 结合装订模式确定排版框边界

因为我的大部分图都是左右页拼图的模式,所以不适合胶订,在较便宜的装订方式中只有锁线胶订较为适合。我在图面四周各留了1厘米的边框,中缝左右2毫米内也尽量不出现文字和主要内容。如果做精装书,那么书能更好的摊平,中缝位置更好处理,但是费用就高多了。

注意为了最终的印刷需要,图面四周要各留3毫米出血。

9.5 确定图文混排模式

因为每一页的图框大小都不一样,所以我在图周围的空白部分排上的植物图片和简要信息,这样也比较节省页面。如果篇幅足够,可以考虑平面图和植物照片分开来排版。在植物图片之后也加入序号索引,让读者可以看完图片后快速索引到植物名录中的序号。

植物图片的排版我是以一个深绿色色块来分隔不同的植物,而各植物的照片和简要文字介绍都是压在这个深绿色色块上的。植物平面图是一个PSD文件,所以平面图中的内容和标注不能在Indesign中直接修改。

植物名录是导入的Excel文件,可在Indesign中直接修改,相邻行用蓝白交替底色,方便查看。每一页都设置一个表头为宜。

9.6 撰写序、跋、使用说明、附注故事等

可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不同的内容。我在序中写了银杏奶奶的故事,在图文排版的空白处也加入了植物故事、建筑物介绍等等。在书的一开始,也加入了北林简史,方便读者快速了解北林。

9.7 绘制植物分区索引图

因为要反复翻看查询,建议植物分区索引图放在封二,这是分页地图的通用做法。索引图和图例排在一起也比较合适,便于查看。

9.8 绘制植物游览路线图

植物游览路线图建议从主校门或人流量最大的校门开始画起。同时建议区分精华游和深度游的不同路线。如果篇幅足够,还建议增加季节游的路线。

十、彩色平面图填色阶段

10.1确定填色方式

填色方式也有多种,我采用的是CAD导出线条在Photoshop里填色。从CAD导出的线条分为6层,设为单独的线层。填色层分为铺装、草坪、水体、石头和小品、地被、灌木、乔木。乔木较大,我采用了单棵树复制填充的方法,而灌木和地被采用了色块填充的方法,这样相对省时间。彩色的植物便于区分,植物的填充颜色是根据其叶色、花色来区分的,比如针叶树填充为蓝绿色,秋色叶树种填充为成黄色,观花树种填充为粉红色、红色、紫色等等。关于填色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图面美观即可。

10.2分层填色注意事项

注意要先做一个颜色表,确定好用色,统一用在各图中。在首次填色后我也有不满意的地方,那需要注意要统一修改,可以将修改方式存为专门的“动作”。

注意标注线层会出现半个标注被截断的情况,需要将这些标注删去,以留下完整的标注。注意在标注线比较复杂的地方,需要在标注文字下加一个图层填充浅色,以盖住下面的图案,让文字更清晰。给植物填充层加浮雕和阴影可以让树显得更立体,透明度也调到70%左右为好。草坪和水体填充层为了增加层次变化,我又用画笔加了一些渐变效果。近几年的已消失树种用黑线不填色表示,其他已消失植株已直接从图纸上删去。

十一、完善和修订阶段

11.1实地复查

如果首次实地测绘的时间和最终完成的时间相差过长,建议增加一次实地复查。一方面可以查看植物的变化,一方面也对已完成的鉴定做一次修订。

11.2文本校订

建议多找几位师生从不同方向进行校订,自己也要反复检查。注意检查文字中的错别字、拉丁学名拼写、索引页码和序号等等。

11.3反思

我自己设计的流程其实不太便于修改。如果一个植物的种类改变了,那需要在CAD的线条图中、Photoshop的彩色平面图中、Indesign的排版中、Excel的名录统计中分别修改,很是麻烦。很多错误都出现在这样反复的修改中。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导览手册制作中可以探索更简约的做法。

十二、后期发展阶段

12.1预留扩展空间

在首次编撰导览手册的时候可以预留一些扩展空间。比如我此次只标注了木本植物,但预留了草本植物的空间。草本植物因为变化较大,难以统计,所以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而在今后的版本中,还可以加入常见鸟类的出没地点等等,可以考虑很多和地图结合的东西。

12.2与读者互动

导览手册的编撰只是小团队的作品,而广大的读者是最有利的补充。可以留下联系方式,让读者发现问题和疏漏后告知你们,一起来完善导览手册。像北林的鹅耳枥就是一位校友在网上留言告知的,之前一直忽略了它。非常感谢这些热心网友。

十三、综述

建议以后制作植物导览手册的团队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思维,不必完全参照我的模式。导览也不仅仅局限在植物领域,还可以扩展到动物、微生物、建筑物、文化历史等多方面。也不仅仅局限在纸质版,可以扩展到电子版。

几个月前有一位台湾做自然教育的人士给我打电话,说很诧异我做了这么一本书。因为他感觉大陆的自然教育流于形式的居多,很少出现实在的自然教育产品。其实我的出发点就是某天看到学校里几个学生在围着一棵树讨论,有人说是这树,有人说是那树,久久没有结论。我就想着如果能有一本手册告诉学生们每棵树是什么树该有多好,于是制作了这本导览手册。后来又发现它确实也可以承担一部分科普教育的功能,还有纪念品的功能。总之,怀着一颗干实事的心去做,每一本植物导览手册都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年来已经有好几个学校的同学跟我说想做自己学校的植物导览手册,祝大家都能成功完成。经验分享先写了这么多,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给我留言。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

2015年9月版

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

纭七柒 编著

ISBN:9787503884269

版次:2016年5月第一版

印次:2016年5月第一次

尺寸:大16开(285*210mm)

页数:107页

纸张:内页128克无光铜版纸,封面250克无光铜版纸覆膜

印刷:全彩色双面印刷

装订:锁线胶订

定价:48元

购买途径:

北林小南门报刊亭(代售)| 36元

云七书坊淘宝店 | y7sf.taobao.com | 36元

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站及各书店 | 价格浮动

新浪微博 @雲七書坊

微信公众平台 云七书坊 | 微信号 y7sf77

微信个人账号 云七书坊 | 微信号 y7sf7777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