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风声》经典读后感有感

《风声》经典读后感有感

《风声》是一本由麦家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声》读后感(一):重读第二遍的一些感受

1.我仍觉得删掉第三部分会更好,花很多篇幅描绘一些与前两章故事联系不大的人物 如小三子 实在消耗了读者的耐心。

2.书中很多人设、情节甚至原话都被用在了《暗算》电视剧的第三部分中,也不知谁先谁后。

3.第二章翻第一章的设定非常新颖,这种自我解构的方式也回答了读者对于第一章的很多疑问。

4.麦家对于叙述详略的分布实在奇怪,比如对于西湖、地理的详尽描述。中间还有几段跳出大故事,表达自己对于写作的看法,非常出戏。

《风声》读后感(二):短评有字数限制啊不开心

我是很喜欢这种叙事方式的小说,从不同人物的立场出发,讲述同样一件事。故事或简单得像罗生门里的杀人案,或百转千回如风声中各方势力交织在一起斗个你死我活,其实目的是一样的,从人物叙述中探讨人性的复杂。

风声就是让李宁玉哥哥和顾小梦这两个故事里的当事人,围绕着同一个利益相关的人物李宁玉,讲述他们记忆中的那场谍战。孰是孰非,麦家的态度看似暧昧,但其实是很明确的,他是站在顾小梦这边的。不论是他花了大篇幅引用顾小梦论证自己无需说谎的采访内容,还是后来电影里顾小梦被彻底扶正成同志,都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麦家的本意。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处在那么一个乱世,个体性命如草芥、如蝼蚁,都是被历史的巨轮推着往前走,任何人做任何选择都有其深刻的内涵。而作为读者,能从书中看到关于信仰的诠释,我已深感满足。电影的结尾,是顾小梦的独白,“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有国才有家,这也许就是信仰。

《风声》读后感(三):[拾光书屋(书评)]麦家是完美的说书人

《风声》刚刚上市的时候就因为强大的明星阵容和资深的导演以及实力的出品人而在大荧幕里观看了!中国首部谍战悬疑片,而演员们的实力演出以及火爆的票房和后来的因为此剧的种种获奖,不得不说是部好电影。而原作者和编剧也是作者本人的麦家,似乎淹没在这些呼声里...所幸最近拿到了这部书,分量不重,读来却相逢恨晚,掩卷余绕梁。

初初读这本《风声》完全是跟着电影的节奏走,找不同,找相似,对比比较,顺序留白。先入为主大概是大部分人的思维逻辑惯性,而我也恰恰亦步亦趋。直到读到东风部完结。还在想,电影里连旁白都和书里一样,倒是那个肥原刻画的丰满异常,李宁玉也完全和她的名字一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以为,按电影的节奏这是完结篇,虽然有改动,有疑惑。但是还有什么谜团呢?带着疑惑我翻开了“西风”,一切又是新面目。

笔者的写作是老到的!如主要的场景裘庄的描写,不是一般的递进行的景色的描写或者就是干脆的纯描画型的风景写法,而是渲染型的故事背景衬托下又直白又神秘同时吸引人展开联想的套中套的描写方法。让读者一下子沉入到场景中,迫切的想读下去,这里要发生什么!一定会发生什么!还有角色的塑造上。人物不少,却白描一般让你都记得住,出场短短的“老汉”依旧让你脑海里刻画十分。这些都是在看过第二部“西风”后,重回头又看了一遍,抛弃电影的套路,只品味文字的乐趣。

笔者在肥原这个人物的设置绝对有趣味的很。一切可能、设想、测试、桥段、矛盾、转折、谍影、发展都在这个人物的塑造里一步步走来,他想做想听,他的绝望狠厉都是整个故事的推向高潮的积淀。甚至读者都可以感到他的绝望和困兽之斗。还有就是李宁玉的刻画,如此决绝的一个人充满矛盾,充满信念,充满神秘,又充满着悲怆。为后半部的真相埋下了长长的伏笔。

历史是怎样的面对后人的?真实的实际的又是如何?也许岁月的磨砺让本来就是扑朔迷离的事情不在有任何全面真相的可能,那笔者通过不同的参与者不同的信仰者的诉说和证明,让我们更有想象的空间。生活本来就不是除了黑就是白,灰色空间永远存在,只是难以描述并且无法释怀,在历史面前人类弱小的如尘埃之力,可是推动历史车轮的力量却来自这些不起眼的曾经的滴水一样的力量。愿后世安好愿前世无尘。

又及:麦家是我愿意追随阅读的作家之一。

《风声》读后感(四):杀人游戏

我曾经疯狂的喜欢杀人游戏,初时喜欢当警察,喜欢那种一下就能敏感的察觉到谁是杀手的成就感。但我渐渐发现这个职业跟熟悉的人一起玩简直太简单了。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眼神、手势、等等的细节,都会轻易的出卖一个人的内心。于是我开始迷恋上了当杀手。杀手最开始要锻炼的就是以上这些细节,要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被发觉。其次是杀手的策略,再好的掩饰也没用,还得有思路。不然迟早会被怀疑的。杀手的思路有两种:第一种是藏,泯然于众人矣,所有事情都不出圈,循规蹈矩,表现出一副良民的样子。第二种是带,带着众人的思路走,让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平民,甚至是糊里糊涂的警察,跟着自己的思路去怀疑。一个好的杀手通常是两种策略结合使用,帮错误的思路煽风点火,并表现出一副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同时火眼金睛看穿其他人的伪装,伺机谋求主动。 整本书就是一场精彩的杀人游戏。在适度的紧张和异样的紧张中徘徊,在合理的反应与异常的反应中纠结,李宁玉真是一个好杀手。有很多人觉得这本书当中顾小梦对李宁玉有异样情感,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宁玉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感情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杀手的敬业。李宁玉最开始的时候拉了一个无辜的垫背登场,并且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对垫背的怀疑,表明了自己平民的身份,既没有过分的落井下石,也有合理的论据。这是一个优秀的平民的本职,所以当时她并没有受到强烈的怀疑。但吴志国身为一个真正的平民,他的信息决定了他很清楚谁是老鬼,于是李宁玉受到怀疑是必然的。如果她没有拖一个吴志国下水,是不是也有好处呢?起码大家受到的怀疑是均等的。但是她拉吴志国进来,就意味着吴志国是第一嫌疑人,她是第二嫌疑人。如果不是吴志国的话,她不会是最早受到嫌疑的。至于她最后自杀,也是杀手偶尔使用的一招。自杀可以让局面更加扑朔迷离,死者身份才是最关键的信息。如果她死后不能被证明是老鬼,那她可以把水继续搅浑,试图传递信息或者暗害别人。但她没有,她利用这个关键信息洗清了顾小梦,使顾小梦有机会传递情报。这是她大气的一点,既要时刻怀疑一切,又要相信一切,相信可能的队友。如果顾小梦仅仅揭穿她的身份,但不替她传递情报,她一切努力都白做了。她清楚得很。但她还是选择相信,选择牺牲。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很奇怪,我一直不觉得顾小梦是嫌疑人。看了书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可见当时我的判断其实是没错的。顾小梦敢当嫌疑人,就说明她不是嫌疑人。真杀手这时候该做的是“猥琐发育,别浪”。顾小梦的身份决定了她想保护李宁玉的最好方法就是当个乱民。她敢要求打电话,敢说不去吃饭,敢说怀疑自己。但同时她又需要用敢喝酒来洗清自己。她的所作所为就是公开表明,我是个乱民,我啥都不知道,别杀我。所以她的策略也是最早生效的,最开始被解除了怀疑的就是她。所以她才有机会在看守最严密的时候帮助李宁玉把情报送出。她跟李宁玉是不是有其他的情愫姑且不论,她能办成这些,充分说明了她的职业素养。 至于最后一小段,讲顾小梦最终嫁给了潘老,实是对这个故事的狗尾续貂了。顾小梦什么身份,军统。她嫁人怕是要经过严格审查吧。潘老是李宁玉这种前卧底的老公,能不能顺利娶到顾小梦,恐怕不是顾小梦个人感情能够决定的。如果没有最后一段静风,其实也不会破坏本书的完整性,故事基本讲述圆满。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场精彩的杀人游戏。警察被杀手和乱民搅得团团转。过硬的心理素质决定了成败。

《风声》读后感(五):兼读《风声》与《假面山庄》

早起已是十一点,喝了碗白粥,配着两块红方,一袋咸菜。又吃掉一个肉夹馍,我出门了。 新华书店萧山书城也到了人正多的时候,两面靠窗的凳子几乎坐满了学生,只有南面临窗的走廊,坐下来后背就难免要被穿透巨大玻璃的太阳光照到,包覆了不锈钢的长凳还有一两个空位。 在这里,用一个下午半个晚上的时间,我读完了《风声》。前不久,在爬过泰山返回沈阳的夜行火车上,我刚刚看完《假面山庄》。这两本书现在归类摆放在“名家名作”和“日本文学”的两排书架上,中间隔着一排“当代诗歌”,红木涂色的书架一共有四层,小巧精致,《风声》在书架的倒数第二层,《假面山庄》在它那排书架的最上面。再往后看,一眼望见其中一排书架顶着“经典诺贝文学奖”的铭牌,也就是说,整个书店二层的大部分区域,属于文学。就连巨大的方形梁柱也被装点成时下热销的小说的广告墙,鲜红的标语刷着“谁的青春不迷茫”。 当下萧条的不止实体书店,好像人类有关阅读的喜好,都在减蜕,书店中的青年不复存在,“南抖音北快手中间一个火山口”,简洁高效的视听内容,已成年轻一代了解世界、了解他们自身的窗口。其间也有各种明目文艺书店雨后春笋立起来,却只能是城市商业文明的一道风景线,惟有新华书店,几十年不变地成了城市的一张名片。同时,它也深刻反映了当下城市的主流价值观,政论、古典、名家、畅销,四肢发达,空无一物。 《假面山庄》和《风声》这两本书很有意思,都是“密室脱逃”类型小说。两本书同样有很政治正确的出版主题。《假面山庄》特意在腰封上表明,“这不仅是一本推理小说。读完全书,才能领悟深埋心底的巨大的爱。”《风声》则坦诚得多,“你能相信的,只是你想相信的”。 在我读来,两本书却都写尽了人性之扭曲。无关爱。无关信仰。 若果真要从《假面山庄》中读出“巨大的爱”,恐怕只有森崎夫妇誓言揪出戕害爱女凶手的大爱。朋美选择用自杀来掩盖一个想置她于死地的爱人静心设计的“爱的真相”,这简直是“爱的极致”了。但这却注定了是一场扭曲的爱:以爱人之心对杀人之心。 《风声》一书中有着绝对政治信仰、政治正确的“老鬼”李宁玉,在面临幽闭恐惧、灵魂拷问时,使出的却是冷酷无情、陷害姐妹的“魔鬼”手段,以至于顾小梦都惊觉“毛骨悚然,仿佛是在同一个幽灵会晤”。读到此处,我不禁想起这样的句子“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依我个人的观感,以上两书皆可列为悲剧,尽管高之、李宁玉,两书的主角都成功地从“密室脱逃”了。二人从困境的离开,充满了讽刺意味:高之离开假面山庄时看见“来到这里时明明挂着门口的假面,已经被取下了”。李宁玉的“成功脱逃”则在顾小梦的闪烁其词千金买凶里破费猜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李二人,终究都以背负罪名的方式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高之因为他的现实罪恶,即使肉体苟活,神魂俱亡。李宁玉却为了她心所向往的“浩气长存”选择了任由良知灰飞烟灭。较前者更为可悲的是,麦家安排了一个“潘顾争功”的“罗生门”结局,与其说是作者“风声流言”的历史观,不如认为是他刻意淡化了“老鬼之死”的崇高政治意义。 在新华书店里,东野圭吾和麦家,旗鼓相当,各自占据了书店一块领地,他们基本代表着中日两国悬疑类型作家的一流水准,这也是我初次拜读两位的大作。同为密室小说,比较而言,我个人认为《风声》强于《假面山庄》。 在外部《静风》一章,所有的故事似乎都已戛然而止,然我认为这却是《风声》全书最精彩的一部分。围绕着风光旖旎的西湖、神秘莫测的裘庄:这里展开了芥川龙之介和肥原“始于欣赏,终于厌恶”的真挚友谊;这里上演了“小三子”绝地反杀“钱狗尾”的慷慨壮烈;这里记录了“蔚蓝之中、有帝国美女,禁炸”的西子湖传奇;这里更有“新肥原”跟“老肥原”诀别渐变的、真实的个人历史,也惟此才能借“新肥原”之口说出了十四年间中国人“灭之不堪一击”的沉重历史真相。 以前读书觉得时间很慢,现在读书觉得时间很快。在新华书店的四小时,也不过是阳光的悄悄移动,也不过是千牛的几声叮咚…… 周末的书店略显热闹,有几个小朋友跑来跑去,时间就在他们的玩闹嬉笑中过去了,当然,时间也在站立坐卧的各位读者们的书页上翻过去了。站在下行扶梯,我想,拥有一个读书周末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