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读后感摘抄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是一本由张靓 / (眷尔)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读后感(一):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

佛说:“与谁路遇与谁接踵,与谁相亲与谁反目,皆是命定,挣扎不出。”

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纷扰,会遇见不同的事,爱上不同的人。

女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在人生岔路口中,总会犹豫不决着选择,总会按捺不住着好奇,更是会遇见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女人不知道真正的出路口在哪里,不知道那个人、那场婚姻究竟是否正确,究竟是否等着自己。

所以,遇见,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词汇,是关系人生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点。

在国际联盟的一次演讲会上,徐志摩认识了林长民。这一天演讲,徐志摩做主席,林长民演讲。以后,林长民与徐志摩便成为莫逆之交。林徽因则是在徐志摩初次与英国作家狄更生的会见中认识徐志摩的。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狄更生先生……第一次见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这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说法。

林徽因在《忆志摩》文中说,她初次遇见徐志摩,是在他初次认识狄更生先生的那次会见中。

而后便是1920年的秋天,林长民与徐志摩情谊颇深,屡屡拜访林家。

林徽因也就一次又一次遇见了戴着眼镜出现在她们父女面前的徐志摩,她把他当作父亲的朋友,还很有礼貌地叫了一声:“叔叔……”

可那年,徐志摩才23岁,他已与张幼仪结婚,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但这丝毫抵挡不住爱情来得轰轰烈烈,它会冲击着荷尔蒙和多巴胺,让人欲罢不能,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倾心,他看见眼前这个像是被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心里荡漾起久久的爱恋的

涟漪。

于是,从那一刻起,这个穿着白衣、容貌秀丽的女子便成了徐志摩心里永恒的追求、梦想的寄托。我们再细细想来,一个是留学三年的青年男子,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他们的爱情在相遇后波澜泛起,久久不能平静。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读后感(二):那些世间极致的绚烂

太多人愿意用红玫瑰白玫瑰来形容林徽因和陆小曼这对民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绝代女子。于是作者张靓用了很多国内作家喜欢用的一个表述做了本文的名字《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这是一道非常难以回答的选择题,背对着的是风轻云淡的她和魅惑众生的她,当然这个选择题,也不需要我们来回答。

本书采用穿插叙述,每一章大致按时间顺序,讲述着同一时空的两人的各自经历,当然由于大环境的一致和两人都与徐志摩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所以这种叙述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们依然能够读到二人各式各样擦肩而过的交集。

很多人爱林徽因胜于陆小曼,大致的原因也可理解。一位直到最后还是保持了中国女性所有的完美的一面,无论是知书达理的性格,还是与丈夫相濡以沫的婚姻,包括了对于家庭、对于祖国的感情,林徽因几乎做到了那个时代女性所有的完美极致。

但我并不觉得陆小曼就真的落得了下成,如果大家的评判标准是生活的幸福美满,那也许陆小曼真的差了很多,毕竟无论是晚年生活的清贫还是艺术成就上的名声,她都稍显暗淡,即使她的画依然在民国的画坛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位女主角并没有什么差别,她们都在自己的理解上将自己的生活理念做到了极致,无论这种极致是极端的美好,还是极端的堕落,都是一种世间难寻的绚烂。林徽因一生追求精神上的崇高和艺术上的大成,她一生与梁思成锦瑟和弦,也得了一位为她钟情一生默默守候的金岳霖,她在建筑上的成就,在诗坛留下的佳作,都显示了她一生的理念得到了收获。而陆小曼呢?道德伦理、琴棋书画不过是她弃之不顾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她其实驾轻就熟,她追求的是个人单纯的快乐,什么可以给她带来这种快乐她就会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而且事实证明了,只要她想要就一定能得到,这也许并不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但她竟然一辈子做到了即使在这种价值观下生活,她也能活得下去,想来更是传奇。

本文将二人成为绝代双姝,这里的美不单指的是相貌,更是二者独特的性格魅力。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读后感(三):一念往左 一念向右

每当我们评论一男两女的三角关系时,总喜欢用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所以林徽因和陆小曼这两个民国最耀眼的女子难免被捆绑在一起比较评论,只因她们生命中共同的那个男人。张靓以一左一右两个截然相反的空间坐标来形容这二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这本《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观点新颖,用二位佳人的故事引发出对当今女性爱情、婚姻生活的探讨。

这一本书算不得传记,却需要作者付出比写传记更多的努力。书写二人的生平事不难,难的是在把二人放在一起的时候仍能够做到清晰有序,重点突出。林陆二人和徐志摩之间的故事离不开三个词,相遇、相爱、错过,然从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她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的属性,林徽因是才女,她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但是她骨子里蕴含的是理科人的特质,严谨、克制、理智善分析;陆小曼也是才女,她的文字感人至深,骨子里是比文字更感性的灵魂,故她表现的更为张扬、恣意和无所畏惧。

张靓分析二人在生活态度和感情上选择和做法完全相反时,剖析了家庭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林长民不见的是个好丈夫,却真真是个好父亲,领先于时代的父亲和落后于时代的母亲,一个风趣睿智,一个苛刻哀怨,夹在其中的林徽因艰难的成长,她的心中固然有对爱情纯真美好的向往,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对婚姻的悲观和恐惧。与徐志摩相恋是真,在这忘情的相恋中她仍能以理性到严酷的思维分析出她和他并不适合在一起生活,即使分手是刻骨的痛苦,她仍然能够分手,这样的克制,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和睦美满的家庭为孩子抵挡了风雨和愁苦,性子便是骄傲而张扬的,就如陆小曼,活的真实,爱的执着,那些没有被悲苦消磨掉的能量都存储在她的心中等待释放,不然就会憋出病来;徐志摩也是如此,着魔似的离婚,将身怀六甲的发妻抛弃在海外,这种炽热烫伤了林徽因,在遇到和他同样感性和任性的陆小曼时,点亮了对方,也焚烧了对方。

爱情之中无对错,作者以林陆二人的故事做案例,分析了女性在情感心路上的迷茫和选择,及这些行为的根源,为女性读者们提供思考的空间,不验证对错,只思索你所选择的是否能将你带到想去的远方。《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没有传记的理性克制,却多了人文式的亲近关怀,正如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林徽因写分手信时经历了怎样的决绝,陆小曼哭摩时又经历了何等的锥心,却从她们的人生中读懂了爱情。

文|团团花哚 2016.07.26

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可豆邮或联系fionado@qq.com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读后感(四):秋水为神玉为骨,绝代双姝见于书:读《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有感/ 阮玖

林徽因与陆小曼,花月喻其貌,秋水喻其神,怀玉喻其才,缱绻喻其情。二女合璧,可谓绝代双姝。天下如此多娇女,林与陆不得不提。翻开书,二人的往事从尘封岁月中轻轻飘出来,落了一地的细碎花瓣。

林与陆被人熟知许是因为她们的恋爱情事。陆小曼早年定亲王庚,后与徐志摩结为连理,在痛丧夫君后与翁瑞午一同生活。林徽因的眼波曾在徐志摩身上流转,然而她最终嫁与梁思成为妻,后遇挚交金岳霖。除此之外,臣服于二人旗袍下的男子不计其数,而真正对她们生命起重要的影响也许只有这几位。

从初步相识,到渐渐相知,再到真心交付。一切缘起于最初偶然却宿命般的相遇,相遇后才有惺惺相惜与长情陪伴。从书中我们可以窥见陆小曼和林徽因在与后来的恋人初遇时曾迸发出怎样的光芒,也看见她们如何抉择自己的终生伴侣。婚后林徽因与梁思成相濡以沫、携手共进,而徐志摩和陆小曼却争吵不断、磕磕绊绊。彼此迁就和慰藉是让爱情在婚姻里延续的真谛,恋人的陪伴对女人而言是何其重要的呵护。陆小曼和林徽因在丈夫之外,还有男子甘心默默陪衬。林徽因之于金岳霖,陆小曼之于翁瑞午,何尝不是心上的一颗朱砂痣呢。

然而世人对二女的了解是否仅止于此,唏嘘于她们的情事,却不知二人的父母与家庭。林徽因是人们眼中无瑕的美玉,父亲是才子林长民。但她是妾室所生,因而早早成熟独立。陆小曼有优越的家室和显赫的背景,自幼被捧在掌心,个性娇纵。细细想来,二人性格似乎已经注定了二人的命运与殊途。但也正是相异的个性使得林幽如兰桂,陆艳胜玫瑰,气质迥然,皆为传奇。

假使女子只有貌而无才,那她也许只是一只待折的花枝,折了就离腐朽的死亡不远。而才情,是女子曼妙身姿下的根系,使得女子区别于庸脂俗粉。气自华,诗书使然,林徽因和陆小曼亦是如此。林擅诗歌,一树的花开满了多少个人间的四月天,《笑》镌下神与美、诗与画。相较之下,陆小曼似乎一向被认为只是朵交际花,是众人倾倒的名媛,实则有翻译作品、散文、小说等流传至今。尤其《哭摩》一文字字泣血,待到铁树开花,枯木发声也要唤回爱人,实在不忍卒读。除文学造诣外,林陆二人均擅美术。陆小曼是画家,有的作品清纯灵秀。林徽因长于建筑,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颇有贡献。

王勃《七夕赋》有云:“金声玉韵,蕙心兰质”。金声为二女之貌美,玉韵似双姝之才情。而蕙心兰质,恰是林陆之内在。蕙心、兰心,蕙兰之花蕊也,冰清玉洁之致。一言以蔽,可谓真、善、美。不失其率真、不掩其善心、葆有其大美,林陆二人,盈盈一身秀骨!

林徽因与陆小曼,哪里是千字能写完的呢。两女光彩如明珠,是人生传奇,也为世人好奇。露重风斜,满庭落花,佳人已逝。幸有书在,忆海拾贝,林陆如生。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读后感(五):人生精彩在自我

人生精彩在自我

——读《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

滁人也

林徽因一点儿也不左,陆小曼也并非一直向右。

——题记

涉及林徽因、陆小曼的书,我看过多本,如《光阴似水,待你如初——陆小曼的烟火人生》《梁思成的前世今生》《徐志摩传》《林徽因传》等,大多以其中一人,或者以其相关的某个人为切入点,然后不由自主地涉及了这两个人。而从两个人的角度、以对比写法来呈现的,却只是这本《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

该书的作者是张靓,现为青春文学杂志《花寂年》的副主编。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新生代作家。她从林徽因、陆小曼两个人的幸福体验、爱情观、生活观等方面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夹叙夹议,以思辨的笔调,对两位主人公的生平主要经历,尤其是在爱情、工作、婚姻等方面的经历,娓娓道来,并配上不少点评,为读者了解这对民国才女提供了非常独特的视角。

该书一共分四章:爱与被爱,是女人们的选择题;你若安好,才是晴天;我的才华,配得上美貌;真善美是生命最傲娇的姿态。另外,还以“附录”的形式,在书的最后呈现了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和陆小曼的《皇家饭店》。

该书评价林徽因总体感觉非常自然:早早的就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夫婿的时候,以自己的志趣为重要标准,因此选择了同样学建筑的梁思成,而没有选择浪漫盈身的徐志摩,婚后注重经营自己的婚姻,哪怕是金岳霖用诚心打动了她芳心的日子,她依然过得理性、实在。因此,林徽因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同时在事业上也颇有建树。作者说:“婚姻是一门艺术,只有夫妻两个人达成一致的共通点,拥有相互同等的价值观,他们才能因爱而将自己的婚姻紧密相连。”或许,这就是作者在给本书命名时说“林徽因向左”的原因吧?

可是,陆小曼难道不爱徐志摩?该书作者给了读者非常明确的答案:不是不爱,而是爱得刻骨铭心。这从徐志摩发生空难后,陆小曼从此毅然决然地从灯红酒绿中抽身出来,从此要做一个徐志摩心中的“新女性”一事上可以看出来。但是,陆小曼的爱情、婚姻经历注定坎坷。她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被宠任性,嫁给军官王庚,不可能得到风花雪月的浪漫。徐志摩,这个因为爱情而出名的诗人,恰恰是陆小曼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陆小曼与徐志摩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走在了一起。但是,爱情不等于婚姻,徐志摩的浪漫,更多的在诗中。徐志摩爱陆小曼,但他不可能跟着陆小曼“任性”。这样,陆小曼就开始了奢靡的生活,并不知道珍惜宝贵的爱情和令人羡慕的婚姻。这个时候,徐志摩空难离世,陆小曼才恍然惊觉,遗憾的是,觉醒得太迟了。这之后的岁月,陆小曼一改“交际名媛”的形象,与医生翁端午过上了烟火夫妻的真实日子。陆小曼“向右”?笔者不是很认同。笔者以为,陆小曼有过一段与林徽因完全方向相反的日子,但是,终究来说,陆小曼的人生,是从“右”到“左”了。

人的一生,是向左还是向右,到底由谁说了算?从林徽因、陆小曼的传奇经历中,读者你或许会和笔者一样感觉:人生精彩,自我左右。当然,这两位民国的“绝代双姝”,到底其人生向左还是向右,每个人的评价可能都不一样——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作为距其时代较近的“后人”,我们的评说是否中肯,又有待后人评说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